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高效板式涼堿機,其結構是由換熱板束、進料倉、出料器、再分布段和控制系統組成,所述換熱板束由固定的方形殼體和殼體內的傳熱板管組成,所述傳熱板管有10~100組,傳熱板管之間的間距為20~50mm,在傳熱板管的側面接有進出口管,在所述換熱板束的上方和下方分別開有通氣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備緊湊,體積小,造價低,流程簡單,操作容易,性能穩定,操作和維護費用低,是一種具有很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涼堿設備。(*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冷卻純堿固體物料的高效換熱設備,具體地說是ー種高效板式涼堿機。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外エ業廣泛采用的純堿固體物料的冷卻方法有沸騰爐、回轉爐和漿葉式涼堿機。采用沸騰爐需要經過加壓、除濕,用以冷卻的大量干燥空氣作為沸騰介質,爐內的物料與空氣直接接觸,并且它的エ藝流程較長,電耗高,尾氣需要二次浄化處理,配套的設備也較多。采用回轉爐需要使物料在圓筒內回轉,物料與筒內壁或中心水管,通過間壁換熱的方式實現物料的冷卻,但它的設備龐大笨重,占地多,一次投資費用較高,傳熱系數低,因有傳動機構,故結構較復雜,維修也較困難。采用漿葉式涼堿機靠充滿冷卻水的旋轉葉片與物料進行間壁式換熱,但物料停留時間段,接觸面積小,傳熱溫差低,且葉片的結構不穩定,易磨損泄漏,傳動裝置極易損壞,維修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弊端,提供一種高效板式涼堿機,以確保實現物料的冷卻,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高效板式涼堿機,由換熱板束、進料倉、出料器、再分布段和控制系統組成,所述換熱板束由固定的方形殼體和殼體內的傳熱板管組成,所述傳熱板管有1(Γ100組,傳熱板管之間的間距為2(T50mm,在傳熱板管的側面接有進出ロ管,在所述換熱板束的上方和下方分別開有通氣ロ。此種獨特的板型結構,使冷卻介質不易結垢,使物料不易結疤,對物料無摩擦和降解。所述進料倉位于所述換熱板束的上部,由本體、物料進ロ、排氣口和檢修ロ組成。所述出料器位于所述換熱板束的下部,由出料倉體、振動電機、軟連接件和出料ロ組成,在所述出料倉體的內部裝有用于控制物料流動的矩形托盤或百葉窗。所述換熱板束縱向并行排列或交錯排列在所述方形殼體內;交錯排列的板束間距為300 600_。作為再分布段,防止物料架橋堵塞。所述控制系統由雷達料位計、傳感器、轉換器和控制器組成。在連續操作的情況下,控制系統調節下料器的下料速度來維持進料倉的設定料位,并且保證物料在傳熱板管間停留5 10分鐘,達到設定的出ロ溫度。本技術兼顧了固體物料能流動的特點和板式換熱器傳熱系數高的優點,具有以下特點I、不需要除塵器和粉塵洗滌等設備,不需要鼓風機、引風機等轉動設備;2、采用間壁式傳熱,傳熱面積大;3、物料流動采用整體流設計,無空氣直接接觸產品,不會形成顆粒產品的偏析降解現象;4、幾乎沒有運動部件,無需大的配套設備,動カ消耗極少;5、設備緊湊,體積小,造價低,流程簡單,操作容易,性能穩定,操作和維護費用低,是ー種具有很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涼堿設備。本技術與其它同類換熱器相比,其初始投資費用、維修費用、操作費用比回轉爐分別降低50%、70%和80%,比沸騰爐分別降低30%、40%和90%,比漿葉式涼堿機降低40%、70% 和 70%ο附圖說明圖I是單組換熱板束的涼堿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涼堿機的側視圖。圖3是多組換熱板束錯列布置涼堿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所示涼堿機的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是采用傳熱板管和依靠重力向下連續流動的物料呈較薄固體流進行間壁式換熱。分別將傳熱板管的制作、純堿物料和換熱介質的流道及涼堿機的結構形式作如下描述一、傳熱板管的制作。根據實際要求,采用薄鋼板的厚度從O. 5mm到3mm來制作傳熱板管。根據實際傳熱需要及エ藝計算,傳熱板管的尺寸設計為500 X 500mm至1200 X 1800mm。傳熱板管是由兩塊板片經激光焊或電阻點焊,四周進行縫焊,并焊接折流通道,然后充壓膨脹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均勻雙面波紋狀,并在其側面焊接上下兩個進出ロ接管。傳熱板管采用無墊片全焊エ藝,根據エ藝條件,可選擇不銹鋼和其它耐腐蝕合金材料。傳熱板管成型后的厚度范圍在8 40mm之間。ニ、純堿物料和換熱介質的流道。傳熱板管的凹凸形內流道內可以通入冷卻水、制冷劑、エ藝介質作為冷卻的換熱介質。根據物料量及其物性,通過エ藝計算來確定板管數量和板管間距,一般由20 100組,間距為20 50mm的傳熱板管組成一束或幾束換熱板束組,組裝在ー個固定的方形殼體內。單組換熱板束的設置形式如圖I所示,多組換熱板束上下交錯排列的設置形式如圖3所示。多組換熱板束交錯排列時,換熱板束的束與束之間留有300 600mm的間距,作為再分布段14,以防止物料堵塞。固體物料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自上而下,從各傳熱板管間形成外流道通過,與自下而上的換熱介質進行間壁式換熱。三、高效板式涼堿機的結構形式。如圖Iー圖4所示,本技術由換熱板束、進料倉20、出料器21、再分布段14和控制系統等五部分組成。換熱板束由固定的方形殼體I和安裝在方形殼體I內的傳熱板管2組成,在方形殼體I上有換熱介質進ロ 3和換熱介質出ロ 4。進料倉在換熱板束的上部,包括有本體5、物料進ロ 6、排氣ロ 7和檢修ロ 8。固體物料靠自身的流動性和錐形堆積進入料倉內,均勻分布進入傳熱板管間組成的外流道內。出料器在換熱板束的下部,由出料倉體9、軟連接件10、振動電機11和出料ロ 12等組成。在出料倉內安裝有矩形托盤或百葉窗13,用于控制物料流動。通過調節振動電機11的頻率,可以控制下料速度,振動電機關閉,矩形托盤或百葉窗13阻滯物料,使其停止流動。再分布段14位于換熱板束之間。控制系統由雷達料位計15、傳感器16、轉換器17和控制器18組成。由于純堿有一定的吸濕性,在夏季相対濕度較高時,為防止物料結塊后堵塞流道,應適當通入少量的干燥空氣,干空氣入口 19。圖I中,裝有單組換熱板束的涼堿機,換熱板束的外形尺寸為長1450mm,寬 1350mm,高1800_,由40塊1200_X 1400mm傳熱板管組成;其進料裝置長1450_,寬1350_,高1200_ ;卸料裝置內部安裝百葉窗,并配有兩臺I. IKw的振動電機。物料純堿的進ロ溫度為150 160°C,出ロ溫度< 70°C,物料流量為10t/h,冷卻水進ロ溫度45°C,出ロ溫度為55 60°C,冷卻水流量為25t/h。單臺設備所能達到的效果物料的處理量1250 37500kg/h ;物料的入口溫度< 1800C ;物料的出口溫度< 70°C。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板式涼堿機,由換熱板束、進料倉、出料器、再分布段和控制系統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板束由固定的方形殼體和殼體內的傳熱板管組成,所述傳熱板管有1(Γ100組,傳熱板管之間的間距為2(T50mm,在傳熱板管的側面接有進出口管,在所述換熱板束的上方和下方分別開有通氣ロ。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涼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倉位于所述換熱板束的上部,由本體、物料進ロ、排氣口和檢修ロ組成。3.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涼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器位于所述換熱板束的下部,由出料倉體、振動電機、軟連接件和出料ロ組成,在所述出料倉體的內部裝有用于控制物料流動的矩形托盤或百葉窗。4.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涼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板束縱向并行排列或交錯排列在所述方形殼體內;交錯排列的板束間距為300 600_。5.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涼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統由雷達料位計、傳感器、轉換器和控制器組成。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高效板式涼堿機,其結構是由換熱板束、進料倉、出料器、再分布段和控制系統組成,所述換熱板束由固定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效板式涼堿機,由換熱板束、進料倉、出料器、再分布段和控制系統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板束由固定的方形殼體和殼體內的傳熱板管組成,所述傳熱板管有10~100組,傳熱板管之間的間距為20~50mm,在傳熱板管的側面接有進出口管,在所述換熱板束的上方和下方分別開有通氣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史永良,吳利彥,劉曉春,張建偉,王榮魁,馬文鎖,劉蘭群,
申請(專利權)人:石家莊天人化工設備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