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shù)涉及前移式叉車門架前移防沖擊液壓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門架前移油缸和多路閥的門架前移閥片組成;門架前移閥片的進油口P連接系統(tǒng)供油路,回油口T連接系統(tǒng)回油路,第一工作油口A連接前移油缸1的無桿腔,第二工作油口B連接門架前移油缸1的有桿腔;所述門架前移閥片包括三位六通換向閥、第一補油單向閥和第二補油單向閥。實用新型專利技術(shù)有效地解決了前移式叉車在行駛和門架前后移聯(lián)合操作過程中因緊急制動而造成的門架在軌道中自由晃動的問題,在前移閥片的閥桿中內(nèi)置自鎖閥和補油單向閥,結(jié)構(gòu)緊湊,成本低;其中在閥片中內(nèi)置補油單向閥,油道短,補油迅速,效果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shù)工作穩(wěn)定、使用安全。(*該技術(shù)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shù)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shù)屬于叉車
,具體涉及叉車門架的液壓系統(tǒng)。
技術(shù)介紹
前移式叉車因其機動靈活、通過性和穩(wěn)定性好而被廣泛使用于倉庫、超市、工廠車間等通道較窄的作業(yè)場合。前移式叉車的門架可以沿著支腿內(nèi)側(cè)的軌道前移,便于叉取貨物。行走時門架沿著支腿內(nèi)側(cè)的軌道退回到接近車體的中間位置,使貨物重心在支撐面內(nèi),保證叉車運行時的穩(wěn)定性。其中門架的前后移動由液壓系統(tǒng)來控制實現(xiàn)的。普通前移式叉車在行駛過程中,同時操縱門架前移或后移。如果遇到障礙物需 實施緊急制動,同時門架移動操作也需停止,門架會由于慣性原因繼續(xù)移動一段距離,而此時油泵供油的流量不能滿足門架前移油缸運行速度要求,前移油缸中會出現(xiàn)一段空行程,這時如果再繼續(xù)進行車輛行走,門架會在軌道中自由晃動。行駛速度越快,門架晃動就越嚴重,影響了行車的安全。圖2為普通前移式叉車門架前移的液壓系統(tǒng)圖,它是由門架前移油缸I和多路換向閥的門架前移閥片2組成,從原理上無法解決前移式叉車在聯(lián)合操作過程中突然停止而造成的門架在軌道中自由晃動的問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為了解決前移式叉車在聯(lián)合操作過程中突然停止而造成的門架在軌道中自由晃動的問題,通過結(jié)構(gòu)改進,本技術(shù)提供一種簡單、穩(wěn)定、安全的前移式叉車門架前移防沖擊液壓系統(tǒng)。本技術(shù)的具體技術(shù)解決方案如下前移式叉車門架前移防沖擊液壓系統(tǒng)由門架前移油缸I和多路閥的門架前移閥片2組成;門架前移閥片2的進油口 P連接系統(tǒng)供油路,回油口 T連接系統(tǒng)回油路,第一工作油口 A連接門架前移油缸I的無桿腔,第二工作油口 B連接門架前移油缸I的有桿腔;所述門架前移閥片2包括三位六通換向閥3、第一補油單向閥5和第二補油單向閥4 ;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一回油口 C通過第一三通管道13與門架前移閥片2的回油道12相通;回油道12 —端連通著門架前移閥片2的回油口 T,另一端與四通管道14的第一接口相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二回油口 G與四通管道14的第二接口相連;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一進油口 D、第二進油口 E通過第二三通管道8與門架前移閥片2的進油口 P相通,且第二進油口 E處設(shè)有入口單向閥;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一工作油口 F通過第三三通管道9,一端連通至門架前移閥片2的第一工作油口 A,另一端連通第一補油單向閥5的出油口,第一補油單向閥5的進油口與四通管道14的第三接口相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二工作油口 H通過第四三通管道10,一端連通至門架前移閥片2的第二工作油口 B,另一端連通第二補油單向閥4的出油口,第二補油單向閥4的進油口與四通管道14的第四接口相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處于中位時,第一進油口 D與第二回油口 G接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換向到左位時,第二進油口 E和第二工作油口 H接通,第一工作油口 F與第一回油口 C接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換向到右位時,第二進油口 E通過第五三通管道11 一端和第一工作油口 F接通,另一端通過控制油路7將壓力油引入至自鎖閥6的控制油口 K,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二工作油口 H連通自鎖閥6的進油口 I,自鎖閥6的出油口 J與第一回油口 C接通。本技術(shù)的有益技術(shù)效果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I.本技術(shù)有效地解決了前移式叉車在行駛和門架前后移聯(lián)合操作過程中因緊急制動而造成的門架在軌道中自由晃動的問題。本技術(shù)結(jié)構(gòu)簡單、工作穩(wěn)定、使用安全;2.本技術(shù)在前移閥片的閥桿中內(nèi)置自鎖閥和補油單向閥,結(jié)構(gòu)緊湊,成本低;其中在閥片中內(nèi)置補油單向閥,油道短,補油迅速,效果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shù)前移式叉車門架前后移液壓系統(tǒng)圖。圖2為現(xiàn)有技術(shù)前移式叉車門架前后移液壓系統(tǒng)圖。上圖中序號門架前移油缸I、門架前移閥片2、三位六通換向閥3、第二補油單向閥4、第一補油單向閥5、自鎖閥6、控制油路7、第二三通管道8、第三三通管道9、第四三通管道10、第五三通管道11、回油道12、第一三通管道13、四通管道14。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jié)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shù)作進一步地說明。實施例參見圖1,前移式叉車門架前移防沖擊液壓系統(tǒng)由門架前移油缸I和多路閥的門架前移閥片2組成;門架前移閥片2的進油口 P連接系統(tǒng)供油路,回油口 T連接系統(tǒng)回油路,第一工作油口 A連接門架前移油缸I的無桿腔,第二工作油口 B連接門架前移油缸I的有桿腔;門架前移閥片2包括三位六通換向閥3、第一補油單向閥5和第二補油單向閥4 ;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一回油口 C通過第一三通管道13與門架前移閥片2的回油道12相通;回油道12 —端連通著門架前移閥片2的回油口 T,另一端與四通管道14的第一接口相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二回油口 G與四通管道14的第二接口相連;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一進油口 D、第二進油口 E通過第二三通管道8與門架前移閥片2的進油口 P相通,且第二進油口 E處設(shè)有入口單向閥;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一工作口 F通過第三三通管道9,一端連通至門架前移閥片2的第一工作油口 A,另一端連通第一補油單向閥5的出油口,第一補油單向閥5的進油口與四通管道14的第三接口相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二工作口 H通過第四三通管道10,一端連通至門架前移閥片2的第二工作油口 B,另一端連通第二補油單向閥4的出油口,第二補油單向閥4的進油口與四通管道14的第四接口相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處于中位時,第一進油口 D與第二回油口 G接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換向到左位時,第二進油口 E和第二工作油口 H接通,第一工作油口 F與第一回油口 C接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換向到右位時,第二進油口 E通過第五三通管道11 一端和第一工作油口 F接通,另一端通過控制油路7將壓力油引入至自鎖閥6的控制油口 K,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二工作油口 H連通自鎖閥6的進油口 I,自鎖閥6的出油口 J與第一回油口 C接通。所述自鎖閥6只有在控制油口K中有壓力油且壓力達到一定值時,進油口 I才能與出油口 J接通。本技術(shù)的工作原理當三位六通換向閥3處于中位時,液壓油通過門架前移閥片2的進油口 P經(jīng)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一進油口 D、第二回油口 G,再通過四通管道14、回油道12與回油口 T接通回液壓油箱,門架前移油缸I不動作。當需要門架前移時,操作三位六通換向閥3至右位,壓力油通過門架前移閥片2的進油口 P經(jīng)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二進油口 E、第一工作油口 F經(jīng)門架前移閥片2的第一工作油口 A輸送到門架前移油缸I的無桿腔,推動門架前移;同時壓力油通過第二進油口 E和第一工作油口 F之間引出的控制油路7進入自鎖閥6的控制油口 K,打開自鎖閥6,使自鎖閥6的進油口 I與出油口 J接通,使得門架前移油缸I的有桿腔輸出的液壓油由門架前移閥片2的第二工作油口 B經(jīng)三位六通換向閥3第二工作油口 H、自鎖閥6、第一回油口 C與 回油口 T連通。如果遇到障礙物需實施緊急制動,同時門架前移操作也要停止,驅(qū)動油泵的電機停止運轉(zhuǎn),門架會由于慣性有前沖的趨勢,此時油泵供油的流量不能滿足門架前移油缸運行速度要求,油路供油壓力降低,這時自鎖閥6由于控制油口 K壓力油降低而關(guān)閉。門架前移動作被限制,另一方面,由于自鎖閥6關(guān)閉需要時間,門架前移油缸I無桿腔由于沖擊產(chǎn)生負壓吸空,第一補油單向閥5打開,門架前移閥片2的回油路12中的液壓油通過第一補油單向閥5對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shù)保護點】
前移式叉車門架前移防沖擊液壓系統(tǒng),由門架前移油缸(1)和多路閥的門架前移閥片(2)組成;門架前移閥片(2)的進油口P連接系統(tǒng)供油路,回油口T連接系統(tǒng)回油路,第一工作油口A連接門架前移油缸(1)的無桿腔,第二工作油口B連接門架前移油缸(1)的有桿腔;所述門架前移閥片(2)包括三位六通換向閥(3)、第一補油單向閥(5)和第二補油單向閥(4);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一回油口C通過第一三通管道(13)與門架前移閥片(2)的回油道(12)相通;回油道(12)一端連通著門架前移閥片(2)的回油口T,另一端與四通管道(14)的第一接口相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二回油口G與四通管道(14)的第二接口相連;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一進油口D、第二進油口E通過第二三通管道(8)與門架前移閥片(2)的進油口P相通,且第二進油口E處設(shè)有入口單向閥;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一工作油口F通過第三三通管道(9),一端連通至門架前移閥片(2)的第一工作油口A,另一端連通第一補油單向閥(5)的出油口,第一補油單向閥(5)的進油口與四通管道(14)的第三接口相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二工作油口H通過第四三通管道(10),一端連通至門架前移閥片(2)的第二工作油口B,另一端連通第二補油單向閥(4)的出油口,第二補油單向閥(4)的進油口與四通管道(14)的第四接口相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處于中位時,第一進油口D與第二回油口G接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換向到左位時,第二進油口E和第二工作油口H接通,第一工作油口F與第一回油口C接通;三位六通換向閥(3)換向到右位時,第二進油口E通過第五三通管道(11)一端和第一工作油口F接通,另一端通過控制油路(7)將壓力油引入至自鎖閥(6)的控制油口K,三位六通換向閥(3)的第二工作油口H連通自鎖閥(6)的進油口I,自鎖閥(6)的出油口J與第一回油口C接通。...
【技術(shù)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shù)屬性】
技術(shù)研發(fā)人員:溫躍清,徐家祥,張麗,查明秀,馬杰,陳秀云,
申請(專利權(quán))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