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料口圈、進料人孔和粉罐運輸車,其中,該料口圈包括用于密封的內圈和外圈;其中,所述內圈的外表面與所述外圈的內表面形成有傾斜角,所述內圈的內表面為圓錐面的一部分,該內表面與出料裝置的定位密封面貼合。此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一種設置有上述料口圈的進料人孔,以及具有該進料人孔的粉罐運輸車。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保證進料時的密封性,并能夠延長出料裝置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特別涉及ー種料ロ圈、進料人孔和粉罐運輸車。
技術介紹
目前,粉罐運輸車用的人孔蓋結構大多來源于壓カ容器的人孔蓋結構,粉罐運輸車用的人孔蓋的主要功用為ー是人孔蓋閉合時有一定的密封作用;ニ是人孔蓋打開時可以讓人通過。圖I為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進料人孔結構,圖I所示的進料人孔I包括鎖緊裝置11、人孔底板12、人孔蓋板13、支座14,這些部件的連接及位置關系參照圖I所示。圖2為粉罐車進料時進料人孔和粉料站出料裝置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進料人孔I的料ロ圈15內圈形成圓柱形外表面,進料人孔I的料ロ圈15和出料裝置3線接觸,但上述裝置存在以下缺點I)進料人孔I的料ロ圈15內圈形成圓柱形外表面,出料裝置3和進料人孔I之間為線接觸,由于料ロ圈15和出料裝置3的加工誤差及使用變形等,無法保證進料密封性能,造成很大的環境污染,同時也嚴重影響現場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即使排除加工誤差和使用變形,這也無法保證出料裝置3很好地與料ロ圈15對正,同時也無法實現進料密封。2)進料人孔的料ロ圈15內圈形成圓柱形外表面,進料人孔I的料ロ圈15和出料裝置3線接觸。粉料站出料時,粉料對出料裝置3存在向下的沖擊力,對出料裝置3將形成很大的剪切力,大大降低了出料裝置3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出ー種料ロ圈、進料人孔和粉罐運輸車,以保證進料時的密封性,并延長出料裝置的使用壽命。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方面,本技術提供了ー種料ロ圈,該料ロ圈包括用于密封的內圈和外圈;其中,所述內圈的外表面與所述外圈的內表面形成有傾斜角,所述內圈的內表面為圓錐面的一部分,該內表面與出料裝置的定位密封面貼合。優選地,上述裝置中,所述內圈與外圈為一體成型。可替換地,所述內圈在內表面底部設有切面,該切面與所述外圈的內表面平行??商鎿Q地,所述內圈沿著其底面向內延伸設有凸塊,該凸塊與所述出料裝置的下底面貼合。可替換地,所述內圈沿著其底面向內還設有向所述外圈方向凹進的凹槽??商鎿Q地,所述內圈沿著其底面向內還設有向所述外圈方向切入的斜槽。另ー方面,本技術還提供一種進料人孔,該進料人孔設置有人孔蓋板、人孔底板、支座、以及將人孔蓋板鎖緊至人孔底板的鎖緊機構,所述人孔蓋板連接于所述支座;其中,所述人孔底板設置有上述任ー種料ロ圈。上述裝置中,所述人孔底板還設置有料口筒板,該料口筒板與所述料口圈連接。又一方面,本技術還提供一種粉罐運輸車,該粉罐運輸車設置有上述任一種所述的進料人孔。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具有以下優勢因此,本技術實施例通過將所述料口圈內圈的內表面設計為圓錐面的一部分,使進料人孔和出料裝置之間的接觸為面接觸,從而增大了接觸面積,提高了進料時的密封性,減少了環境污染。并且,這也減少了料口圈對出料裝置的剪切力,延長了出料裝置的使用壽命。此外,通過將所述內圈的內表面設計為圓錐面的一部分,還對出料裝置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并能夠更好地保證出料裝置和進料人孔的對中性,即增加了密封的可靠性,同時也減少了因出料裝置和進料人孔不對中而對出料裝置造成的損耗。本技術提供的進料人孔設置有上述任一個實施例所述的料口圈。由于所述料口圈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因此,設有該料口圈的進料人孔也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效果。本技術提供的粉罐運輸車設置具有上述的進料人孔。由于所述料口圈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因此,設有該進料人孔的粉罐運輸車也應具備相應的技術效果。附圖說明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為相關技術中的進料人孔結構示意圖;圖2為相關技術中粉罐車進料時進料人孔和出料裝置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進料人孔結構實施例的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粉罐車進料時進料人孔和出料裝置的配合狀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料口圈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料口圈實施例結構的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料口圈再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料口圈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料口圈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 進料人孔11鎖緊裝置12人孔底板13 人孔蓋板14 支座15 料口圈2 進料人孔21 鎖緊機構22 人孔底板221 料口筒板222 料ロ圈222a 料ロ圈222b 料ロ圈222c 料ロ圈222d 料ロ圈23 人孔蓋板24 支座3 出料裝置I 外圈II 內圈a 切面b 凸塊c 凹槽d 斜槽α 傾斜角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技術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本技術的基本思想在于將料ロ圈的內圈設計為圓錐形,使進料人孔和出料裝置之間接觸為面接觸,從而保證進料時的密封性,并延長出料裝置的使用壽命。下面結合圖3至圖9,對本技術的各優選實施例作進ー步詳細說明現有的粉料站出料裝置和粉罐車進料人孔之間為線接觸,進料人孔無法保證進料時和出料裝置的對中性,這無法保證進料時的密封性,造成環境污染。并且,粉料站放料吋,粉罐車的進料人孔對粉料站出料裝置存在很大的剪切力,影響粉料站出料裝置的使用壽命。此外,所述出料裝置在傾斜狀態下放料,也將影響出料裝置的使用壽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以下實施例參照圖3,圖3示出了本技術實施例的進料人孔結構,本實施例的進料人孔2包括鎖緊機構21、人孔底板22、人孔蓋板23、支座24。如圖3所示,鎖緊機構21用于將人孔蓋板23鎖緊至人孔底板22,孔底板22和人孔蓋板23均連接于支座24。參照圖4,圖4示出了粉罐車進料時進料人孔和出料裝置配合工作的狀態,人孔底板22包括料ロ筒板221和料ロ圈222,料ロ筒板221與料ロ圈222連接。參照圖5,圖5示出了料ロ圈的結構,料ロ圈222包括用于密封的內圈II和外圈I。所述內圈II與外圈I位于進料人孔2的人孔底板22上,所述內圈II的外表面與所述外圈I的內表面形成有傾斜角α,如此,沿著料ロ圈222的內圈II表面延伸便能限制出一個圓錐面。本實施例中,所述傾斜角α為銳角。如圖5所示,所述內圈II的內表面成型為圓錐面的一部分是為了配合出料裝置3定位密封面的圓錐面結構。這是因為,本實施例中,該定位密封面為出料裝置3和進料人孔2相接觸的部分,且該定位密封面也為圓錐面的一部分。需要說明的是,該傾斜角α的大小需根據出料裝置3的定位密封面的傾斜程度確定,以使所述內圈II的內表面與出料裝置3的定位密封面貼合如緊密貼合,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料口圈222的內圈II的內表面為圓錐面的一部分,使得進料人孔2和出料裝置3之間接觸為面接觸,增大了接觸面積,提高了進料時的密封性,減少了環境污染。并且,也減少了料口圈222對出料裝置3的剪切力,延長了出料裝置3的使用壽命。從而,更好地保證出料裝置3和進料人孔2的對中性,即增加了密封的可靠性,也同時減少了因出料裝置3和進料人孔2不對中對出料裝置3造成的損耗。這樣,粉罐車進料時,粉料站的出料裝置3的定位密封面先通過進料人孔2的料口圈222內圈II的圓錐面實現定位對中。并且,粉料站的出料裝置3和料口圈222內圈的圓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料口圈,其特征在于,該料口圈包括:用于密封的內圈(II)和外圈(I);其中,所述內圈(II)的外表面與所述外圈(I)的內表面形成有傾斜角,所述內圈的內表面為圓錐面的一部分,該內表面與出料裝置(3)的定位密封面貼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軍委,況柏文,李健,
申請(專利權)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