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散貨罐箱,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的頂部設置有頂板,在所述框架的底部設置有底板,在所述框架的兩側設置有側壁,在所述框架的兩端設置有端壁,其中,所述散貨罐箱的至少一端為進料端,所述進料端的所述端壁的所述頂部和相鄰的所述頂板的邊緣之間連接有第一傾斜板,所述散貨罐箱的至少一端為排料端,在所述排料端,所述排料端的所述端壁的所述底部和相鄰的所述底板的邊緣之間連接有第二傾斜板,在所述第一傾斜板上設置有進料口,在所述第二傾斜板上設置有排料口,所述進料口和所述排料口均設置有密封蓋。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散貨罐箱,便于進料接管和排料接管豎直地與散貨罐箱連接,從而有利于順暢地進行散料的裝載和排放。(*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散貨運輸設備
,尤其涉及ー種散貨罐箱。技術背景 為了裝運散料,現有技術中以往常采用的方式是在集裝箱內設置柔性集裝袋。在裝載散料時將集裝箱向前傾斜一定的角度,使散料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落入柔性集裝袋內;在排放散料時將集裝箱向后傾斜一定的角度,使散料在重力作用下從柔性集裝袋中排出。這種裝卸散料的方式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而且隨著集裝箱的箱門打開次數的増加會使集裝箱的密封性變差,從而導致柔性集裝袋內的散料受潮。目前現有技術中常用的散貨罐箱不再設置有箱門,而是在箱體上設置進料ロ和排料ロ。其中,進料ロ位于散貨罐箱的端壁的上部,排料ロ位于散貨罐箱的端壁的下部,而且在散貨罐箱水平放置時進料口和排料ロ所在的端壁是與水平面垂直的。這樣在將散貨罐箱傾斜放置進行裝載和排放散料時,散貨罐箱的端壁會相對水平面傾斜一定的角度,進料ロ和排料ロ也會隨之相對于水平面傾斜同樣的角度。由于進料接管和排料接管需要與進料ロ和排料ロ垂直地連接,而進料ロ和排料ロ相對于水平面具有傾斜的角度,就使得進料接管和排料接管需經過彎折才能夠與進料口和排料ロ垂直連接,而彎折處經常出現的積料現象會對散料的裝載和排放造成不利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ー種散貨罐箱,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的頂部設置有頂板,在所述框架的底部設置有底板,在所述框架的兩側設置有側壁,在所述框架的兩端設置有端壁,其中,所述散貨罐箱的至少一端為進料端,在所述進料端,所述頂板在所述散貨罐箱的縱向上短于所述側壁且所述進料端的端壁的頂部在垂向上低于所述頂板,所述進料端的所述端壁的所述頂部和相鄰的所述頂板的邊緣之間連接有第一傾斜板,其中,所述散貨罐箱的至少一端為排料端,在所述排料端,所述底板在所述散貨罐箱的縱向上短于所述側壁且所述進料端的端壁的底部在垂向上高于所述底板,所述排料端的所述端壁的所述底部和相鄰的所述底板的邊緣之間連接有第二傾斜板,其中,在所述第一傾斜板上設置有進料ロ,在所述第二傾斜板上設置有排料ロ,所述進料ロ和所述排料ロ均設置有密封蓋。優選地,所述第一傾斜板和所述第二傾斜板與水平面的夾角均為5°至85°。優選地,在所述第一傾斜板與所述頂板的連接處設置有第一中間梁,在所述第一傾斜板與所述進料端的端壁的連接處設置有第二中間梁。優選地,在所述第一中間梁與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頂部之間和/或所述第二中間梁與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頂部之間連接有頂部加強筋。優選地,在所述第一中間梁與所述第二中間梁之間設置有連接二者的支撐柱。優選地,在所述第二傾斜板與所述排料端的所述端壁的連接處設置有第三中間梁,在所述第二傾斜板與所述底板的連接處設置有第四中間梁。優選地,在所述第三中間梁與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底端之間和/或所述第四中間梁與所述框架的角立柱的底端之間連接有底部加強筋。優選地,在所述散貨罐箱的內部還設置有排料漏斗,所述排料漏斗具有進料端和出料端,所述進料端的開ロ尺寸大于所述出料端的開ロ尺寸,且所述出料端與所述排料ロ連接。優選地,所述排料漏斗呈四棱臺狀,所述四棱臺不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分別形成所述出料端和所述進料端,所述四棱臺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以及相對設置的第三側板和第四側板,所述第一側板和所述第二側板分別與所述排料端的所述端壁和所述底板連接,所述第三側板和所述第四側板分別與所述散貨罐箱的所述側壁呈角度地設置,并且所述第三側板和所述第四側板的形成所述進料端的邊緣分別與所述側壁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二傾斜板的縱向長度小于兩側的所述側壁之間的距離并且所述第ニ傾斜板位于所述排料端的寬度方向的中部,在所述第二傾斜板的兩側與所述側壁之間分 別連接有漏斗側板,所述漏斗側板與所述排料端的端壁以及所述底板形成排料漏斗,所述排料漏斗的排料端與所述排料ロ連接。優選地,在所述散貨罐箱的端壁以及側壁上覆蓋有加強梁。優選地,在所述第一傾斜板上還設置有回風ロ。優選地,在所述頂板上設置有檢修ロ。優選地,在所述散貨罐箱的上部設置有至少ー個呼吸孔。根據本技術的散貨罐箱,在散貨罐箱上傾斜地設置有第一傾斜板和第二傾斜板,并將進料ロ設置在第一傾斜板上,將排料ロ設置在第二傾斜板上。這樣,在將散貨罐箱傾斜放置進行裝載和排料時進料口和排料ロ可以和水平面平行,便于進料接管和排料接管豎直地與散貨罐箱連接,從而有利于順暢地進行散料的裝載和排放。在
技術實現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簡化形式的概念,這將在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中進ー步詳細說明。本
技術實現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著要試圖限定出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關鍵特征和必要技術特征,更不意味著試圖確定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附圖說明本技術的下列附圖在此作為本技術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術。附圖中示出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及其描述,用來解釋本技術的原理。在附圖中,圖I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散貨罐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散貨罐箱在進料時的狀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散貨罐箱在排料時的狀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頂部加強筋的一種設置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頂部加強筋的另ー種設置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的底部加強筋的一種設置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散貨罐箱從內部觀察的排料漏斗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另ー種實施方式的散貨罐箱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散貨罐箱的后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細節以便提供對本技術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本技術可以無需ー個或多個這些細節而得以實施。在其他的例子中,為了避免與本技術發生混淆,對于本領域公知的ー些技術特征未進行描述。為了徹底了解本技術,將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詳細的結構。顯然,本技術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習的特殊細節。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這些詳細描述外,本技術還可以具有其他實施方式。本技術公開了ー種散貨罐箱,如圖I所示,在該散貨罐箱的框架上設置有頂板10、底板30、側壁50以及端壁70,其中,頂板10位于框架的頂部,底板30位于框架的底部,側壁50位于框架的兩側,端壁70位于框架的兩端。將該散貨罐箱的至少一端作為進料端使用。在該進料端處的頂板10在散貨罐箱的縱向上需要短于側壁50,并且在散貨罐箱的垂向上進料端的端壁70的頂部要低于頂板10。這樣設置的結果是,進料端的端壁70在散貨罐箱的縱向和垂向上均與頂板10具有一定的距離,進料端的端壁70不與頂板10直接接觸。于是就可以在進料端的端壁70的頂部與相鄰的頂板10的邊緣傾斜地設置第一傾斜板20,并在該第一傾斜板20上設置進料ロ21,以便在裝載時將散貨罐箱傾斜后第一傾斜板20能夠處于水平位置(如圖2所示),從而能夠使用豎直的進料接管進行裝載,消除了彎折的進料管引起積料的現象,進而實現了散料的順暢裝載。散貨罐箱還應有至少一端作為排料端,在該排料端處的底板30在散貨罐箱的縱向上需要短于側壁50,并且在散貨罐箱的垂向上進料端的端壁70的底部要高于底板30。這樣設置的結果是,排料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散貨罐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的頂部設置有頂板,在所述框架的底部設置有底板,在所述框架的兩側設置有側壁,在所述框架的兩端設置有端壁,其中,所述散貨罐箱的至少一端為進料端,在所述進料端,所述頂板在所述散貨罐箱的縱向上短于所述側壁且所述進料端的端壁的頂部在垂向上低于所述頂板,所述進料端的所述端壁的所述頂部和相鄰的所述頂板的邊緣之間連接有第一傾斜板,其中,所述散貨罐箱的至少一端為排料端,在所述排料端,所述底板在所述散貨罐箱的縱向上短于所述側壁且所述進料端的端壁的底部在垂向上高于所述底板,所述排料端的所述端壁的所述底部和相鄰的所述底板的邊緣之間連接有第二傾斜板,其中,在所述第一傾斜板上設置有進料口,在所述第二傾斜板上設置有排料口,所述進料口和所述排料口均設置有密封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瑞峰,倪建生,龐連軍,王忠連,劉闞元,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連中集物流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