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混合漏斗,包括:漏斗主體、連接在漏斗主體的底端的上進料管、通過法蘭盤組件與上進料管相連的下進料管,以及將下進料管和混合流管相連的蝶閥,其中,所述法蘭盤組件包括固定在上進料管的下端處的上法蘭盤和固定在下進料管的上端處的下法蘭盤,所述法蘭盤組件通過鎖緊裝置從外側可拆卸和鎖緊。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拆裝式漏斗,只需搬動鎖緊手柄就可輕松地拆卸、安裝漏斗,其操作簡單、方便,省時省力,且安全、可靠。(*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混合漏斗,具體涉及石油鉆井施工用的鉆井液材料混合漏斗。
技術介紹
油氣勘探開發現場鉆井施工中鉆井液的配置及維護目前在加料方面主要是采用剪切泵與混合漏斗的結合。其中,將裝有閘閥的漏斗直接焊接在剪切泵管線上,在剪切泵噴嘴前后以油輪與剪切泵和排漿管線相連,并利用剪切泵在漏斗下部的噴嘴產生的負壓來將漏斗中的材料混入到鉆井液或配漿水中。鉆井液中所加入的物料多為干粉狀的聚合物類、坂土、重晶石。當發生鉆井液漏失時,還需要加入各種粒徑的堵漏材料。當所加入的聚合物類材料因某種原因未能及時排出時,就會在漏斗下部發生積聚,影響材料的繼續加入,并可能將排出口管線堵死。在漏斗堆 滿材料與液體的混合物時,需要將上部堵塞物清除。然而因人手較短,需要利用鐵棍等將排出口處堵塞物清除,才能恢復正常加料。如果無法將堵塞物清除,就必須將漏斗與管線連接處法蘭盤上的8顆固定螺栓卸掉后,才能將堵塞物清掉。另外,因漏斗為了便于加料而安裝較低,而法蘭盤距離下部平臺非常近,致使拆裝螺栓極為不便。此外,因操作空間狹小,極易發生磕碰,因此容易造成人身傷害。從現場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漏斗堵塞概率在30%以上(以加料次數計),并且加入聚合物材料的分子量越大或其他材料混有大顆粒及雜質,則漏斗的堵塞率更高。已有的鉆井液混合漏斗發生堵塞時,清除堵塞物費時較長。例如,一次簡單的漏斗堵塞清除通常需要O. 5 I個小時左右。若發生嚴重堵塞,還必須將整個漏斗拆除,費時費力,對鉆井安全施工影響較大。同時,將漏斗整個卸掉再安裝回去則需要2 4個小時,這極大的影響了施工效率。尤其是在現場發生復雜情況,急需對鉆井液進行處理時,如發生漏斗嚴重堵塞無法及時清除,將對井下安全造成極大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新的結構緊湊、拆卸安裝方便的可快速拆裝的混合漏斗,用于石油鉆井施工用的鉆井液材料的加料,能夠解決現有的混合漏斗拆裝困難以及清除堵塞物即費時又費力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混合漏斗,包括漏斗主體、連接在漏斗主體的底端的上進料管、通過法蘭盤組件與上進料管相連的下進料管,以及將下進料管和混合流管相連的蝶閥。其中,所述法蘭盤組件包括固定在上進料管的下端處的上法蘭盤和固定在下進料管的上端處的下法蘭盤,所述法蘭盤組件通過鎖緊裝置從外側可拆卸和鎖緊。在上述混合漏斗中,所述鎖緊裝置包括兩個半圓形的鎖緊環,所述鎖緊環的內側具有與所述法蘭盤組件的外側輪廓相適配的凹槽。在上述混合漏斗中,所述鎖緊環包括環本體以及分別位于所述環本體的兩端處的鎖緊鉤和鎖緊手柄,其中一個鎖緊環的鎖緊手柄能與另一鎖緊環的鎖緊鉤形成鎖緊式接合。當兩個鎖緊環形成鎖緊式接合后形成了一個封閉鎖緊環。當上下法蘭盤對接好后,將鎖緊裝置套在法蘭盤組件上,對好位置后,將鎖緊手柄對好鎖緊鉤,反向拉動手柄,使鎖緊環扣死,整個漏斗即安裝完成了。在所述混合漏斗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優選所述鎖緊裝置的鎖緊手柄設置在與所述蝶閥的手柄不同的方位。在上述混合漏斗中,在上、下法蘭盤之間設有O型密封圈。在上述混合漏斗中,所述凹槽的底部寬度等于所述法蘭盤組件的寬度。在上述混合漏斗,所述鎖緊裝置設有定位件,用于與設置在所述法蘭盤組件上的互補式定位件接合。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法蘭盤組件上的定位件為其外側的柱狀 凹陷,鎖緊裝置的定位件為其內側的突起,所述柱狀凹陷與突起相適配,以對正位置并固定漏斗主體。在所述混合漏斗中,在漏斗的頂端設有加料臺。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混合漏斗還包括用于支撐所述加料臺的支撐桿。根據本技術提供的混合漏斗是石油鉆井施工用的鉆井液材料的混合漏斗。當混合漏斗發生堵塞后,先將碟閥關畢,以避免罐或管線中的液體泄漏,然后打開鎖緊裝置將混合漏斗上部取下,利用人手或器具將堵塞物清除;清除完畢后,對正位置后將快速鎖緊裝置套上,混合漏斗便安裝完成了,便可恢復正常施工作業。根據本技術提供的混合漏斗,只需搬動鎖緊手柄就可輕松地拆卸、安裝混合漏斗,其操作簡單、方便,省時省力,且安全、可靠。附圖說明圖I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混合漏斗的整體結構;圖2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混合漏斗的局部示意圖;圖3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鎖緊裝置的示意圖;圖4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鎖緊環的側切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任何限制。圖I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混合漏斗的整體結構。如圖所示,所述漏斗包括漏斗主體I、加料臺2、上進料管12、固定裝置3、下進料管13和蝶閥4。蝶閥4的下部與混合流管5相連,以便實現與鉆井液的混合。其中,所述漏斗還包括連接上、下進料管的法蘭盤組件20 (在圖2中示出),該法蘭盤組件由鎖緊裝置3來固定。鎖緊裝置3位于蝶閥4的上部。在加料臺2末端加裝兩個以銷子固定的支撐桿14,加強漏斗的承重能力。圖2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混合漏斗的局部示意圖。如圖所示,漏斗主體I焊接在上進料管12的上端。法蘭盤組件20包括焊接在上進料管12的底端處的上法蘭盤6,以及焊接在下進料管13的頂端處的下法蘭盤7。上、下法蘭盤的內徑與上、下進料管的外徑相同。上法蘭盤12和下法蘭盤13之間可具有環狀凹槽8,環狀凹槽8為密封槽,其內放置O型密封圈。法蘭盤組件20的內寬大于外寬,上下表面為斜面,以便于與鎖緊裝置配合增加密封性。在法蘭盤20的外側面開有凹槽(圖中未示出),便于與外部鎖緊裝置中的突起對接,從而實現定位的功能。圖3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鎖緊裝置的示意圖。如圖所示,固定裝置3包含兩個半圓形的鎖緊環15,鎖緊環15包括環本體16、鎖緊鉤10和鎖緊手柄11。鎖緊鉤10和鎖緊手柄11分別位于鎖緊環本體16的兩端的外側邊緣處。當兩個鎖緊環形成鎖緊式接合后形成了一個封閉鎖緊環。在鎖緊環15內側壁有一個與法蘭盤外側壁凹槽對應的突起(圖中未示出),以對正位置并固定漏斗。在使用時,所述固定裝置的鎖緊手柄的位置與碟閥手柄處于不同方向,保證二者操作時互不干擾。圖4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的一個實施例的鎖緊環的側切面圖。如圖所示,鎖 緊環具有凹槽17,凹槽內部為坡度較小的斜面,凹槽的外寬較上下法蘭盤寬度略大,凹槽的內寬等于上下法蘭盤的外徑寬度之和,以便于安裝并在鎖緊后達到較好的密封效果。在鉆井現場鉆井液配置維護作業過程中,當混合漏斗發生堵塞并用器具無法清除堵塞物時,首先關閉混合漏斗前后的閘門和鎖緊裝置下面的蝶閥。然后松開鎖緊裝置的鎖緊手柄,取下鎖緊環,此時便可卸下混合漏斗的上部。在清理干凈漏斗閘門上部的物料或其他堵塞物后,打開鎖緊裝置下部的蝶閘,利用器具(或手動地)將噴嘴與排出口之間的堵塞物清除干凈。之后可關閉鎖緊裝置下部的碟閘并打開混合漏斗前后的閘門,開動剪切泵檢查是否已經恢復正常。待正常后將卸掉的混合漏斗的上部根據上下法蘭盤的定位件對正,并在中間凹槽位置放上O形密封圈,將鎖緊環內部定位件與法蘭盤上的定位件對正后將鎖緊手柄掛在對應的鎖緊鉤上,拉動手柄鎖緊固定即可。由于根據本技術的混合漏斗的拆卸和安裝通過快速鎖緊裝置進行,只需要搬動手柄即可完成,因此大量節約了拆裝法蘭盤螺絲所需的時間,且不受操作空間的限制。以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混合漏斗,包括:漏斗主體、連接在漏斗主體的底端的上進料管、通過法蘭盤組件與上進料管相連的下進料管,以及將下進料管和混合流管相連的蝶閥,其中,所述法蘭盤組件包括固定在上進料管的下端處的上法蘭盤和固定在下進料管的上端處的下法蘭盤,所述法蘭盤組件通過鎖緊裝置從外側可拆卸和鎖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任立偉,石秉忠,楊小華,趙素麗,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