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由射流技術控制的地面壓力加油裝置,其由壓力加油控制閥與射流傳感器組成,壓力加油控制閥包括:活門體、彈簧、膜片組件、上殼體、活門座、外罩、引壓孔、下殼體、控制腔管路、滑閥結構,活門體通過螺母與膜片組件連接,上殼體與活門座通過螺釘將膜片組件壓緊,活門體安裝于下殼體上,彈簧置于活門座與活門體之間,滑閥結構通過緊固件安裝于上殼體上,上殼體、活門座、下殼體上分別設置引壓孔,上殼體、活門座、下殼體上的引壓孔對應安裝,通過緊固件將外罩安裝于上殼體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從壓力加油控制閥入口引入控制壓力,利用高壓燃油在氣體與液體中流阻不同,控制加油油面。(*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燃油控制
,涉及用于飛機燃油系統(tǒng)的一種由射流技術控制的地面壓力加油裝置。
技術介紹
采用射流控制技術控制壓力加油過程精度高、工作可靠。通過設計滑閥結構,保證活門正常可靠關閉。國內固定翼飛機壓力加油附件大多采用機電結合的控制方式,其油面控制器一般 采用搖臂浮子的結構形式,加油控制活門多采用柱塞式活門或膜片式活門;而國外壓力加油附件亦多采用搖臂浮子的結構形式,俄羅斯飛機還采用電動插板開關的形式。以上形式的附件外形尺寸和重量都較大,油面控制精度較低。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油面控制精度高、體積小、重量輕的由射流技術控制的地面壓力加油裝置。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加油裝置由壓力加油控制閥與射流傳感器組成,壓力加油控制閥包括活門體、彈簧、膜片組件、上殼體、活門座、外罩、引壓孔、下殼體、控制腔管路、滑閥結構,活門體通過螺母與膜片組件連接,上殼體與活門座通過螺釘將膜片組件壓緊,活門體安裝于下殼體上,彈簧置于活門座與活門體之間,滑閥結構通過緊固件安裝于上殼體上,上殼體、活門座、下殼體上分別設置引壓孔,上殼體、活門座、下殼體上的引壓孔對應安裝,通過緊固件將外罩安裝于上殼體上;射流傳感器包括左殼體、右殼體、發(fā)射噴嘴、接收噴嘴、導套組成,接收噴嘴、導套、發(fā)射噴嘴依次安裝于左殼體、右殼體之間,射流傳感器左殼體與控制腔管路連接,射流傳感器右殼體與引壓孔連接。所述的壓力加油控制閥中的上殼體上設置一個滑閥結構,滑閥結構包括閥體、滑閥彈簧、端蓋,滑閥體安裝于上殼體上,滑閥彈簧置于滑閥體與端蓋之間,端蓋通過螺釘安裝于上殼體上。所述的活門體的外形結構為筒狀結構。本技術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本技術利用流體在空氣與液體中的阻力不同的特點,結合膜片控制腔,控制活門的打開關閉。通過設計滑閥結構,在加油壓力超出正常加油壓力時活門也能夠正常可靠關閉。I)射流技術使得膜片控制腔感受壓力及時,加油油面控制精度較高;2)滑閥結構屬于裕度設計,提高了壓力加油控制的可靠度;3)相對于其它油面控制方式,大大減小了油面控制設備的體積,減少了產品重量。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滑閥結構示意圖;圖3射流傳感器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參閱圖I、圖2和圖3,加油裝置由壓力加油控制閥與射流傳感器5組成,壓力加油控制閥包括下殼體I、活門體2、活門座3、上殼體4、滑閥結構6、膜片組件7、彈簧8、外罩9、引壓孔10,活門體2通過螺母與膜片組件7連接,上殼體4與活門座3通過螺釘將膜片組件7壓緊,活門體2安裝于下殼體I上,彈簧8置于活門座3與活門體2之間,滑閥結構6通過緊固件安裝于上殼體4上,上殼體4、活門座3、下殼體I上分別設置引壓孔10,上殼體4、活門座3、下殼體I上的引壓孔10對應安裝,通過緊固件將外罩9安裝于上殼體4上;滑閥結構6包括端蓋U、滑閥彈簧12、滑閥體13,滑閥彈簧12置于滑閥體13和端蓋11之 間,端蓋11通過螺釘安裝于上殼體4上;射流傳感器5包括左殼體14、右殼體18、發(fā)射噴嘴17、接收噴嘴15、導套組成16,接收噴嘴15、導套16、發(fā)射噴嘴17依次安裝于左殼體14、右殼體18之間,射流傳感器5左殼體14與控制腔管路連接,射流傳感器5右殼體18與引壓孔10連接。本技術是由壓力加油控制閥與射流傳感器5組成。加油入口輸送燃油壓力,通過引壓孔10穿過射流傳感器5將壓力引入控制腔上腔,通過膜片組件7克服彈簧8壓力推動活門體I打開加油流道。油面上升至射流傳感器5時,控制壓力流阻增大,引入膜片控制腔壓力降低,在彈簧8力作用下活門關閉。圖2所示為滑閥結構6,滑閥體13兩端分別與引壓孔10和膜片組件7控制下腔連通,在加油壓力超過正常壓力范圍時,壓力克服彈簧8壓力推動滑閥體13打開,將壓力引入膜片控制腔下腔,下腔壓力和活門體2彈簧8力作用下推動活門體2關閉。權利要求1.一種由射流技術控制的地面壓力加油裝置,其特征是,加油裝置由壓力加油控制閥與射流傳感器組成,壓力加油控制閥包括活門體、彈簧、膜片組件、上殼體、活門座、外罩、引壓孔、下殼體、控制腔管路、滑閥結構,活門體通過螺母與膜片組件連接,上殼體與活門座通過螺釘將膜片組件壓緊,活門體安裝于下殼體上,彈簧置于活門座與活門體之間,滑閥結構通過緊固件安裝于上殼體上,上殼體、活門座、下殼體上分別設置引壓孔,上殼體、活門座、下殼體上的引壓孔對應安裝,通過緊固件將外罩安裝于上殼體上;滑閥結構包括端蓋、滑閥彈簧、滑閥體,滑閥彈簧置于滑閥體和端蓋之間,端蓋通過螺釘安裝于上殼體上;射流傳感器包括左殼體、右殼體、發(fā)射噴嘴、接收噴嘴、導套組成,接收噴嘴、導套、發(fā)射噴嘴依次安裝于左殼體、右殼體之間,射流傳感器左殼體與控制腔管路連接,射流傳感器右殼體與引壓孔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由射流技術控制的地面壓力加油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壓力加油控制閥中的上殼體上設置一個滑閥結構,滑閥結構包括滑閥體、滑閥彈簧、端蓋,滑閥體安裝于上殼體上,滑閥彈簧置于滑閥體與端蓋之間,端蓋通過螺釘安裝于上殼體上。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由射流技術控制的地面壓力加油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活門體的外形結構為筒狀結構。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由射流技術控制的地面壓力加油裝置,其由壓力加油控制閥與射流傳感器組成,壓力加油控制閥包括活門體、彈簧、膜片組件、上殼體、活門座、外罩、引壓孔、下殼體、控制腔管路、滑閥結構,活門體通過螺母與膜片組件連接,上殼體與活門座通過螺釘將膜片組件壓緊,活門體安裝于下殼體上,彈簧置于活門座與活門體之間,滑閥結構通過緊固件安裝于上殼體上,上殼體、活門座、下殼體上分別設置引壓孔,上殼體、活門座、下殼體上的引壓孔對應安裝,通過緊固件將外罩安裝于上殼體上;本技術從壓力加油控制閥入口引入控制壓力,利用高壓燃油在氣體與液體中流阻不同,控制加油油面。文檔編號B64F1/28GK202642113SQ20112052353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14日專利技術者薄錚, 谷立新, 吳維江 申請人: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金城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由射流技術控制的地面壓力加油裝置,其特征是,加油裝置由壓力加油控制閥與射流傳感器組成,壓力加油控制閥包括:活門體、彈簧、膜片組件、上殼體、活門座、外罩、引壓孔、下殼體、控制腔管路、滑閥結構,活門體通過螺母與膜片組件連接,上殼體與活門座通過螺釘將膜片組件壓緊,活門體安裝于下殼體上,彈簧置于活門座與活門體之間,滑閥結構通過緊固件安裝于上殼體上,上殼體、活門座、下殼體上分別設置引壓孔,上殼體、活門座、下殼體上的引壓孔對應安裝,通過緊固件將外罩安裝于上殼體上;滑閥結構包括端蓋、滑閥彈簧、滑閥體,滑閥彈簧置于滑閥體和端蓋之間,端蓋通過螺釘安裝于上殼體上;射流傳感器包括左殼體、右殼體、發(fā)射噴嘴、接收噴嘴、導套組成,接收噴嘴、導套、發(fā)射噴嘴依次安裝于左殼體、右殼體之間,射流傳感器左殼體與控制腔管路連接,射流傳感器右殼體與引壓孔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薄錚,谷立新,吳維江,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金城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