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一種加油口蓋開啟手柄總成,用于開啟或關閉汽車加油口蓋,該手柄總成包括轉軸部、拉索連接部及手柄桿部。手柄總成還包括設置于汽車前地板上橫梁外的手柄底座,所述手柄底座包括中空腔體,所述手柄桿部通過所述轉軸部樞接于所述中空腔體的內壁,所述拉索連接部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手柄桿部,另一端連接于所述加油口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使用上述手柄總成的汽車。所述手柄總成可以降低加油口蓋開啟手柄在前期裝配時的損壞率,同時提高車身的安全性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零部件領域,且特別涉及ー種加油ロ蓋開啟手柄總成及ー種使用上述手柄總成的汽車。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一般車型均采用內拉索結構控制加油ロ蓋的打開、關閉。圖I是現(xiàn)有加油ロ蓋開啟手柄總成的示意圖,請參閱圖1,現(xiàn)有的手柄總成一般包括轉軸部I、拉索連接部(圖未示)及安裝于轉軸部I上的手柄桿部2,拉索連接部中拉索的一端連接于手柄桿部2,另一端連接于加油ロ蓋(圖未示)。汽車前地板上橫梁3前端面開設有手柄安裝過孔4,所述手柄總成自前地板上橫梁3的前端面裝入手柄安裝過孔4內。安裝后,手柄總成的轉軸部I等內部結構被收容于前地板上橫梁3內部,只有手柄桿部2露在外面,加油時只需向上提拉手柄桿部2,經由內拉索傳動即可實現(xiàn)對加油ロ蓋的開啟。 然而,因手柄總成屬于前期裝配零件,且手柄總成安裝后離左側門檻5較近,裝配時手柄桿部2很容易被踩到造成斷裂,零件損壞率較高,且由于轉軸部I需裝入前地板上橫梁3內部,使得其上開設的手柄安裝過孔4較大,也間接對車身安全碰撞造成一定的影響。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油ロ蓋開啟手柄總成,以降低加油ロ蓋開啟手柄在前期裝配時的損壞率,同時提高車身的安全性能。本技術的另ー目的是提供ー種使用上述手柄總成的汽車。本技術的一種加油ロ蓋開啟手柄總成,用于開啟或關閉汽車加油ロ蓋,該手柄總成包括轉軸部、拉索連接部及手柄桿部。手柄總成還包括設置于汽車前地板上橫梁外的手柄底座,所述手柄底座包括中空腔體,所述手柄桿部通過所述轉軸部樞接于所述中空腔體的內壁,所述拉索連接部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手柄桿部,另一端連接于所述加油ロ蓋。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手柄底座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保護壁,所述轉軸部樞接于所述兩個保護壁之間,所述手柄桿部在所述加油ロ蓋關閉狀態(tài)下完全收容于由所述兩個保護壁形成的中空腔體內。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手柄底座還包括上蓋板,所述上蓋板連接于所述兩個保護壁之間,所述上蓋板上開設有供所述手柄桿部提拉的開ロ。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其中一個所述保護壁上開設有安裝孔,所述保護壁通過所述安裝孔固定于所述汽車上。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手柄總成配置于所述前地板上橫梁的ー側,所述前地板上橫梁上開設有拉索過孔,所述拉索連接部的另一端穿過所述拉索過孔與所述加油ロ蓋連接。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拉索連接部包括芯線及套設在芯線外的拉索套管,所述拉索連接部的一端通過所述芯線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手柄桿部,所述拉索連接部的另一端通過所述芯線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加油ロ蓋。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芯線與所述手柄桿部連接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手柄桿部的中部并與所述轉軸部間隔一定距離。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手柄底座設置所述手柄桿部的部分呈弧線形。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手柄桿部呈與所述手柄底座相配合的弧線形。本技術的一種汽車,采用上述加油ロ蓋開啟手柄總成。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藉由手柄底座收容手柄總成,從而有效避免了不當外カ對手柄桿部的破壞,同時,本技術進ー步將手柄總成整合到前地板上橫梁外的設計, 使得前地板上橫梁僅需開設尺寸較小的拉索過孔,可進ー步提高車身安全性能。上述說明僅是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I是現(xiàn)有加油ロ蓋開啟手柄總成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加油ロ蓋開啟手柄總成的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加油ロ蓋開啟手柄總成中手柄底座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為達成預定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jù)本技術提出的加油ロ蓋開啟手柄總成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下有關本技術的前述及其它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xiàn)。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說明,當可對本技術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技術加以限制。請參照圖2所示,本技術實施例中設置于汽車內的加油ロ蓋開啟手柄總成,用于開啟或關閉汽車加油ロ蓋,其包括手柄主體部10和設置于汽車前地板上橫梁20外的手柄底座12。手柄主體部10包括轉軸部100、手柄桿部102及拉索連接部104。手柄底座12用于收容及保護手柄主體部10的轉軸部100、手柄桿部102及部分拉索連接部104,手柄底座12獨立于汽車前地板上橫梁20設置。手柄底座12包括中空腔體,手柄桿部102通過轉軸部100樞接于中空腔體的內壁。拉索連接部104的一端連接于手柄桿部102。汽車前地板上橫梁20上設置ー拉索過孔200,拉索連接部104的另一端穿過拉索過孔200與加油ロ蓋(圖未示)連接。優(yōu)選的,手柄底座12固定于汽車左側門檻30上。固定于左側門檻30后的手柄底座12配置于前地板上橫梁20的ー側,前地板上橫梁20與左側門檻30大致垂直。具體的,請參照圖2,手柄底座12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保護壁120,兩個保護壁120形成中空腔體。手柄底座12可進ー步包括連接于兩個保護壁120之間的下蓋板122及上蓋板124。下蓋板122設置于手柄底座12的底部,與汽車地板相對設置,上蓋板124設置于手柄底座12的頂部。手柄總成外側的保護壁120,也就是靠近左側門檻30的保護壁120上開設有與左側門檻30配合的安裝孔1200。藉由鎖固組件1202,例如螺栓,穿入安裝孔1200可將手柄底座12固定于左側門檻30上。于本實施例中,手柄主體部10的轉軸部100以及部分拉索連接部104設置于手柄底座12內,由手柄底座12包覆。具體的,轉軸部100例如為ー樞軸,其兩端分別樞接于手柄底座12的兩個保護壁120之間。手柄底座12的上蓋板124上還設有供手柄桿部102提拉的開ロ 1240,也就是說手柄桿部102設置于開ロ 1240處并固定于轉軸部100并可隨轉軸部100的旋轉而旋轉。另外,手柄桿部102在加油ロ蓋關閉狀態(tài)下完全收容于兩個保護壁120形成的中空腔體內。也就是說,手柄桿部102不僅可以藉由手柄底座12的支撐增強縱向承受力,還可以收容于手柄底座12內,避免受到碰撞。于本實施例中,拉索連接部104包括芯線1042及套設在芯線1042外的拉索套管1040,拉索連接部104的一端通過芯線1042的一端固定于手柄桿部102,拉索連接部104的 另一端通過芯線1042的另一端固定于加油ロ蓋。優(yōu)選的,芯線1042固定連接于手柄桿部102的中部,與轉軸部100間隔一定距離。當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也可以選擇其他具有類似功能的拉索連接結構,本技術并不以此為限。值得ー提的是,本技術由于手柄底座12獨立于汽車前地板上橫梁20設置,所以前地板上橫梁20上的拉索過孔200只需要穿過拉索套管1040即可,所需尺寸較小,不會影響車身安全碰撞。請參照圖3,在加油時,只需向上提拉手柄桿部102,手柄桿部102繞轉軸部100旋轉,帶動拉索套管1040內部的芯線1042動作即可實現(xiàn)對加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加油口蓋開啟手柄總成,用于開啟或關閉汽車加油口蓋,該手柄總成包括轉軸部(100)、拉索連接部(104)及手柄桿部(10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總成還包括設置于汽車前地板上橫梁外的手柄底座(12),所述手柄底座(12)包括中空腔體,所述手柄桿部(102)通過所述轉軸部(100)樞接于所述中空腔體的內壁,所述拉索連接部(104)的一端連接于所述手柄桿部(102),另一端連接于所述加油口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趙海鷗,張建淼,周騫,畢連生,韋興民,吳成明,趙福全,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