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加工孔的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鏈條銑頭,包括軸承座、傳動軸、鉆頭、推力軸承、第一定位套及鎖緊螺母,其中軸承座的一端安裝在機床上,另一端開有通孔,所述傳動軸由該通孔穿過,傳動軸的一端設有與電機通過鏈條連接的鏈輪,另一端螺紋連接有鎖緊螺母,所述鉆頭安裝在傳動軸的一端、與傳動軸連動;所述傳動軸的支撐軸頸段通過推力軸承及支撐軸承與軸承座相連,所述第一定位套位于支撐軸承及鎖緊螺母之間,對支撐軸承軸向定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變滑動磨擦為滾動磨擦,變滑動軸承傳動為滾動軸承傳動,從而大大地減少返修率,提高傳動精度,提高加工孔的精度,從而徹底解決因孔加工精度造成的端蓋把合孔、銷孔的質量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加工孔的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鏈條銑頭。
技術介紹
在加工BCL (垂直剖分壓縮機)端蓋時,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加工端蓋上用于把合軸承壓蓋的中分面螺孔及銷孔;由于加工部位的極特殊性(位于壓蓋把合空間內),只有用鏈條銑頭來完成。在加工時,產生的問題也經常出現在螺孔和銷孔的加工上,主要表面為螺紋孔扣平、精度無法保證以及銷孔加工精度達不到要求,表現為圓度不夠,成橢圓孔。遇到上述問題返修起來非常困難,必須將加工錯的孔重新滿焊;如果端蓋的材質 特殊,修復時還要考慮是否進行焊前預熱及焊后消應力處理。最后,在鏜床上重新加工該孔,嚴重影響了產品的加工質量,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費。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鏈條銑頭本身的傳動結構,最大的問題主要出現在潤滑上。如圖I所示,現有鏈條統頭包括軸承座I、傳動軸2、推力軸承3、銅套4、第一定位套5及鎖緊螺母6,軸承座I的一端安裝在機床上,另一端設有通孔,傳動軸2由該通孔穿過,傳動軸2的一端設有鏈輪、通過鏈條與電機相連,傳動軸2的另一端設有第一定位套5及鎖緊螺母6 ;在傳動軸2與軸承座I上通孔相對應的支撐軸頸段設置了推力軸承3與銅套4,鉆頭插在傳動軸2的一端內,隨傳動軸2 —起旋轉?,F有的這種鏈條銑頭由于沒有考慮到應用過程中如何進行潤滑,使得工作中銅套4與傳動軸2之間處于一種無油磨擦或叫“硬磨擦”的狀態;當鏈條銑頭的使用率不高時,返修率還較低,問題暴露的不是很明顯,但隨著鏈條銑頭使用率的增加,問題就暴露的相當嚴重,銅套4返修率非常高;若按每月平均生產26個端蓋計算,統計發現一星期左右就得必須更換筒套,同時對傳動軸2的磨損非常嚴重,也必須進行修復。由于磨損導致銅套的內孔與支撐軸頸之間的間隙變大,使得轉動過程中鉆頭出現嚴重的瓢擺,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孔的加工精度,導致了上述質量問的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銅套與支撐軸頸間因潤滑導致的鉆頭出現嚴重瓢擺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鏈條銑頭。該鏈條銑頭變滑動磨擦為滾動磨擦,變滑動軸承傳動為滾動軸承傳動,從而大大地減少返修率,提高傳動精度,提高加工孔的精度,從而徹底解決因孔加工精度造成的端蓋把合孔、銷孔的質量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技術包括軸承座、傳動軸、鉆頭、推力軸承、第一定位套及鎖緊螺母,其中軸承座的一端安裝在機床上,另一端開有通孔,所述傳動軸由該通孔穿過,傳動軸的一端設有與電機通過鏈條連接的鏈輪,另一端螺紋連接有鎖緊螺母,所述鉆頭安裝在傳動軸的一端、與傳動軸連動;所述傳動軸的支撐軸頸段通過推力軸承及支撐軸承與軸承座相連,所述第一定位套位于支撐軸承及鎖緊螺母之間,對支撐軸承軸向定位。其中所述通孔為階梯孔,推力軸承及支撐軸承分別容置在通孔內,其中推力軸承承受傳動軸徑向載荷的同時還承受傳動軸轉動時產生的軸向載荷,支撐軸承承受傳動軸的徑向載荷;所述支撐軸承為兩個,分別套設在傳動軸的支撐軸頸段,兩支撐軸承之間設有第二定位套,靠近鎖緊螺母的支撐軸承外側設有擋圈,所述第一定位套的一端由擋圈穿過、抵接在靠近鎖緊螺母的支撐軸承上,第一定位套的另一端抵接在鎖緊螺母上;靠近推力軸承的支撐軸承的外圈通過第二定位套及通孔內壁上的止口軸向定位;靠近鎖緊螺母的支撐軸承的外圈通過第二定位套及擋圈軸向定位,內圈通過第一定位套軸向定位;所述支撐軸承與傳動軸為過盈配合;所述推力軸承的內、外圈分別通過通孔內壁上的止口及傳動軸上的軸肩軸向定位;所述推力軸承與傳動軸為間隙配合;所述鎖緊螺母與傳動軸之間設有止動墊圈。本技術的優點與積極效 果為I.本技術的傳動軸通過一個推力軸承和兩個支撐軸承與軸承座連接,變滑動磨擦為滾動磨擦,變滑動軸承傳動為滾動軸承傳動,從而大大地減少返修率,提高傳動精度,提高加工孔的精度,從而徹底解決因孔加工精度造成的端蓋把合孔、銷孔的質量問題。2.本技術的鎖緊螺母與傳動軸之間設有止動墊圈,可防止鎖緊螺母由于長時間旋轉而松脫。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鏈條銑頭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圖2中軸承座的主視剖視圖;圖4為圖3的俯視圖;其中1為軸承座,2為傳動軸,3為推力軸承,4為銅套,5為第一定位套,6為鎖緊螺母,7為支撐軸承,8為第二定位套,9為擋圈,10為通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述。如圖2 4所示,本技術包括軸承座I、傳動軸2、鉆頭、推力軸承3、第一定位套5、鎖緊螺母6、支撐軸承7、第二定位套8及擋圈9,其中軸承座I的一端固定在機床上,另一端開有通孔10,傳動軸2由該通孔10穿過,傳動軸2的一端設有與電機通過鏈條連接的鏈輪,另一端螺紋連接有鎖緊螺母6,所述鉆頭安裝在傳動軸2的一端、與傳動軸2連動。傳動軸2的支撐軸頸段分別套設有推力軸承3及支撐軸承7,傳動軸2的支撐軸頸段通過推力軸承3及支撐軸承7與軸承座I相連,這樣即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變滑動軸承傳動為滾動軸承傳動。通孔10為階梯孔,推力軸承3及支撐軸承7分別容置在通孔10內,其中推力軸承3承受傳動軸2徑向載荷的同時還承受傳動軸2轉動時產生的軸向載荷,支撐軸承7承受傳動軸2的徑向載荷。本技術的推力軸承3為一個,支撐軸承7為兩個,依次套設在傳動軸2的支撐軸頸段,推力軸承3靠近傳動軸2的一端,兩個支撐軸承7靠近傳動軸2的另一端(即與鎖緊螺母6螺紋連接的一端)。兩支撐軸承7之間設有第二定位套8,靠近鎖緊螺母6的支撐軸承7外側設有擋圈9,擋圈9抵接在該支撐軸承7的外側面;第一定位套5的一端由擋圈9穿過、抵接在靠近鎖緊螺母6的支撐軸承7外側面上,第一定位套5的另一端抵接在鎖緊螺母6上??拷屏S承3的支撐軸承7的外圈通過第二定位套8及通孔10內壁上的止口軸向定位;靠近鎖緊螺母6的支撐軸承7的外圈通過第二定位套8及擋圈9軸向定位,內圈通過第一定位套5軸向定位;推力軸承3的內、外圈分別通過通孔10內壁上的止口及傳動軸2上的軸肩軸向定位。兩個支撐軸承7與傳動軸2為過盈配合,推力軸承3與傳動軸2為間隙配合。在鎖緊螺母6與傳動軸2之間設有止動墊圈,可防止鎖緊螺母6由于長時間旋轉而松脫。本技術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減少了對傳動軸2的磨損,解決了鉆頭瓢擺的問題,進而保證了加工孔的精度。權利要求1.ー種鏈條銑頭,包括軸承座、傳動軸、鉆頭、推力軸承、第一定位套及鎖緊螺母,其中軸承座的一端安裝在機床上,另一端開有通孔,所述傳動軸由該通孔穿過,傳動軸的一端設有與電機通過鏈條連接的鏈輪,另一端螺紋連接有鎖緊螺母,所述鉆頭安裝在傳動軸的一端、與傳動軸連動;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2)的支撐軸頸段通過推力軸承(3)及支撐軸承(7)與軸承座(I)相連,所述第一定位套(5)位干支撐軸承(7)及鎖緊螺母(6)之間,對支撐軸承(7)軸向定位。2.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鏈條銑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為階梯孔,推力軸承(3)及支撐軸承(7)分別容置在通孔(10)內,其中推力軸承(3)承受傳動軸(2)徑向載荷的同時還承受傳動軸(2)轉動時產生的軸向載荷,支撐軸承(7)承受傳動軸(2)的徑向載荷。3.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鏈條銑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軸承(7)為兩個,分別套設在傳動軸(2)的支撐軸頸段,兩支撐軸承(7)之間設有第二定位套(8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鏈條銑頭,包括軸承座、傳動軸、鉆頭、推力軸承、第一定位套及鎖緊螺母,其中軸承座的一端安裝在機床上,另一端開有通孔,所述傳動軸由該通孔穿過,傳動軸的一端設有與電機通過鏈條連接的鏈輪,另一端螺紋連接有鎖緊螺母,所述鉆頭安裝在傳動軸的一端、與傳動軸連動;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軸(2)的支撐軸頸段通過推力軸承(3)及支撐軸承(7)與軸承座(1)相連,所述第一定位套(5)位于支撐軸承(7)及鎖緊螺母(6)之間,對支撐軸承(7)軸向定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佘皖寧,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