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池引腳切割機構,在底板后端設置有豎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氣缸、第三氣缸、電池定位夾緊機構、上刀和下刀,在底板的上方設置有第一氣缸,在第一氣缸的上方通過連接板安裝有電池定位夾緊機構,在電池定位夾緊機構內側面上設置有下刀,在豎板頂部連接有第三氣缸安裝板,第三汽缸安裝在第三氣缸安裝板的上方,且第三氣缸活塞桿穿過第三氣缸安裝板,在活塞桿的下部連接有上刀安裝板,在上刀安裝板的下方設置有上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電池引腳加工設備在切割電池引腳過程中,切割精度低,容易產生靜電,切削廢料沒有做出較好處理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能夠將電池夾緊定位,保證切割精度的電池引腳切割機構。(*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池加工
,特別是涉及ー種電池引腳切割機構。
技術介紹
目前的電池引腳加工設備在切割電池引腳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1、對電池沒有一個較好的夾緊裝置,這樣在切割時電池容易發生移動,切割精度大大降低,造成殘次品的大量產生,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損失。2、對電池引腳的切削廢料沒有做出較好的處理,造成操作環境受污染,影響操作人員的操作。3、切割過程中,容易產生靜電,影響電池引腳的切割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電池引腳加工設備在切割電池引腳過程中,切割精度低,容易產生靜電,切削廢料沒有做出較好處理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ー種結構簡單,能夠將電池夾緊定位,保證切割精度的電池引腳切割機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池引腳切割機構,包括底板和豎板,在底板后端設置有豎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氣缸、第三氣缸、電池定位夾緊機構、上刀和下刀,在底板的上方設置有第一氣缸,在第一氣缸的上方通過連接板安裝有電池定位夾緊機構,在電池定位夾緊機構內側面上設置有下刀,在豎板頂部連接有第三氣缸安裝板,所述第三汽缸安裝在第三氣缸安裝板的上方,且第三氣缸活塞桿穿過第三氣缸安裝板,在第三氣缸活塞桿的下部連接有上刀安裝板,在上刀安裝板的下方設置有上刀。前述的一種電池引腳切割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定位夾緊機構包括電池受臺板、電池限位塊、電池定位夾緊推塊和第二氣缸,所述電池受臺板安裝在連接板上方,在電池受臺板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電池限位塊,所述電池定位夾緊推塊設置于兩個電池限位塊之間且與第二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第二氣缸通過其底部的墊塊安裝在連接板上方。前述的一種電池引腳切割機構,其特征在于在上刀安裝板的前側設置有電池引腳壓塊和彈簧軸固定塊,所述彈簧軸固定塊位于電池引腳壓塊的上方,所述彈簧軸位于彈簧軸固定塊與電池引腳壓塊之間且穿過彈簧軸固定塊,在彈簧軸的外側設置有彈簧,在彈簧軸固定塊頂部設置有與彈簧軸相連接的彈簧軸限位連接板。前述的一種電池引腳切割機構,其特征在于在上刀安裝板的后側設置有滑塊,在豎板的前部設置有直線導軌,所述滑塊沿直線導軌上下移動。前述的一種電池引腳切割機構,其特征在于在底板的上方設置有4個小立柱,在4個小立柱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氣缸安裝板,所述第一氣缸設置在第一氣缸安裝板上。前述的一種電池引腳切割機構,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氣缸安裝板與底板之間對稱設置有兩個長立柱。前述的一種電池引腳切割機構,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氣缸安裝板的下方,兩個長立柱之間設置有收集盒。前述的一種電池引腳切割機構,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氣缸安裝板上設置有斜向板,在斜向板上安裝有靜電消除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電池定位夾緊機構與電池引腳壓塊將電池夾緊定位,這樣保證了設備在切割電池引腳時,電池不會移動,切割精度大大提高,力口工完成后產品品質有了大幅的提升。同時本技術設置有收集盒用于收集切削所產生的廢料,保證了操作環境不受污染,不會影響操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另外本技術在斜向板上安裝有靜電消除器,消除切割過程中所產生的靜電,提高了切割的 質量。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電池引腳切割機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電池引腳切割機構的主視圖。圖3是本技術電池引腳切割機構的右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3所不,一種電池引腳切割機構,包括底板I、第一氣缸4、第三氣缸17、豎板19、電池定位夾緊機構、上刀22和下刀26,在底板I后端設置有豎板19,在底板I的上方設置有4個小立柱2,在4個小立柱2的上方固定有第一氣缸安裝板3,第一氣缸4設置在第一氣缸安裝板3上,在第一氣缸4的上方通過連接板5安裝有電池定位夾緊機構。電池定位夾緊機構包括電池受臺板9、電池限位塊10、電池定位夾緊推塊8和第二氣缸6,電池受臺板9安裝在連接板5上方,在電池受臺板9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電池限位塊10,電池定位夾緊推塊8設置于兩個電池限位塊10之間且與第二氣缸6的活塞桿連接,第二氣缸6通過其底部的墊塊7安裝在連接板5上方。在電池受臺板9內側面上設置有下刀26。在豎板19頂部連接有第三氣缸安裝板18,第三汽缸17安裝在第三氣缸安裝板18的上方,且第三氣缸17活塞桿穿過第三氣缸安裝板18,在第三氣缸17活塞桿的下部連接有上刀安裝板21,在上刀安裝板21的下方設置有上刀22。在第三氣缸安裝板18與底板I之間對稱設置有兩個長立柱20,長立柱20起到增強整個設備強度的作用。在第三氣缸安裝板18的下方,兩個長立柱20之間設置有收集盒23。在第三氣缸安裝板18上設置有斜向板15,在斜向板15上安裝有靜電消除器16,靜電消除器16用于消除切割過程中所產生的靜電,提高了切割的質量。在上刀安裝板21的前側設置有電池引腳壓塊11和彈簧軸固定塊13,彈簧軸固定塊13位于電池引腳壓塊11的上方,彈簧軸25位于彈簧軸固定塊13與電池引腳壓塊11之間且穿過彈簧軸固定塊13,在彈簧軸25的外側設置有彈簧12,在彈簧軸固定塊13頂部設置有與彈簧軸相連接的彈簧軸限位連接板14。在上刀安裝板21的后側設置有滑塊28,在豎板19的前部設置有直線導軌27,所述滑塊28能夠沿直線導軌27上下移動。電池引腳切割機構將電池24放入電池受臺板9后,感應器檢測到電池存在后,第ニ氣缸6帶動電池定位夾緊推塊8將電池24推緊定位。然后第一氣缸4帶動電池定位夾緊機構到上刀22位置(此時上下刀保持貼合狀態,電池引腳已位于上下刀之間的空擋處),第三汽缸17再帶動上刀安裝板21及引腳防反翹機構下行,引腳防反翹機構的電池引腳壓塊11先將電池24的引腳壓緊,第三汽缸17帶動上刀22繼續下行,使上下刀刃嚙合同時將電池引腳多余部分切掉,并落到收集盒23內。接著第三汽缸17上行,上刀22先提起,后引腳防反翹機構的彈簧12放松隨第三汽缸17返回(同時將電池24引腳壓平,不會被上刀22拉動翹起),第一氣缸4帶動電池定位夾緊機構退回原位,第二氣缸6再退出回位,這樣電池24放松并可方便取出。本實施例通過電池定位夾緊機構和引腳防反翹機構的配合,保證了設備在切割電池引腳吋,電池不會移動,切割精度大大提高,加工完成后產品品質有了大幅的提升。同時本技術設置有收集盒用于收集切削所產生的廢料,保證了操作環境不受污染,不會影響操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另外本技術在斜向板上安裝有靜電消除器,消除切割過程中所產生的靜電,提高了切割的質量。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 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權利要求1.一種電池引腳切割機構,包括底板和豎板,在底板后端設置有豎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氣缸、第三氣缸、電池定位夾緊機構、上刀和下刀,在底板的上方設置有第一氣缸,在第一氣缸的上方通過連接板安裝有電池定位夾緊機構,在電池定位夾緊機構內側面上設置有下刀,在豎板頂部連接有第三氣缸安裝板,所述第三汽缸安裝在第三氣缸安裝板的上方,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池引腳切割機構,包括底板和豎板,在底板后端設置有豎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氣缸、第三氣缸、電池定位夾緊機構、上刀和下刀,在底板的上方設置有第一氣缸,在第一氣缸的上方通過連接板安裝有電池定位夾緊機構,在電池定位夾緊機構內側面上設置有下刀,在豎板頂部連接有第三氣缸安裝板,所述第三汽缸安裝在第三氣缸安裝板的上方,且第三氣缸活塞桿穿過第三氣缸安裝板,在第三氣缸活塞桿的下部連接有上刀安裝板,在上刀安裝板的下方設置有上刀。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蘭秀輝,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菱歐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