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增強型多階梯環散堆填料,屬于煉油、石化、化工、輕工以及環保工業的氣液、液液接觸傳質分離設備技術領域。填料成四層階梯,四層階梯在中央連接邊處互相連接,相互交叉形成X結構;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還通過第一連接片和第二連接片連接,相互交叉,形成X結構。在同樣的比表面積下,該填料的裝填個數少,徑高比更大,增加了填料在塔內裝填的有序性,填料的壓降更低;在填料上設置加強筋,可以提高填料的結構強度,減少在包裝、運輸、裝填過程中的擠壓變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增強型多階梯環散堆填料,屬于煉油、石化、化工、輕エ以及環保エ業的氣液、液液接觸傳質分離設備
技術介紹
在煉油、石化、化工、輕エ以及環保エ業的氣液、液液接觸傳質分離設備
,填料是精餾塔、吸收塔和萃取塔等的主要部件。填料一般分為規整填料和散堆填料兩大類。散堆填料因其加工制造簡單,安裝、拆卸和清洗方便而被廣泛應用。我國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散堆填料為環形填料和鞍環填料,例如鮑爾環、矩鞍環 等。由于這些填料的結構特點,使其加工エ序較多,加工模具較復雜,一般這類散堆填料的加工エ序都在三道或三道以上。在使用方面,因其外廓形狀接近正方形,其比表面積較小,噴淋點不多,使其生產能力和傳質效率受到一定的限制。本申請人在申請號為200920246248. O的中國專利中提出了一種新的多階梯環散堆填料。該填料加工簡單,通過兩道甚至一道エ序加工即可成型。該填料內外表面充分敞開,內部筋片均勻分割環內空間,噴淋點多,液體分散效果好。通過實驗塔的對比試驗,與同規格鮑爾環及矩鞍環相比較,傳質效率提高50%以上,壓降降低20%以上。為了獲得好的堆積狀態,増加填料在塔內裝填的有序性,該填料的徑高比較大,從而增加了単位體積內的填料裝填個數。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增強型多階梯環散堆填料,改變已有的多階梯環散堆填料的結構,増加該填料在塔內裝填的有序性,同時提高其結構強度,減少在包裝、運輸、裝填過程中的擠壓變形。本技術提出的增強型多階梯環散堆填料,其兩翼為第一連接邊和第二連接邊,中間為中央連接邊,第一連接邊和第二連接邊從兩邊連接第一階梯、第二階梯、第三階梯和第四階梯,所述的第一階梯、第二階梯、第三階梯和第四階梯互相平行,構成四層階梯;所述的第一階梯、第二階梯、第三階梯和第四階梯在中央連接邊處互相連接,井分別通過中央連接邊相互交叉,形成X結構;所述的第一階梯由第一連接邊開始,依次包括第一內弧、第一外弧、第二內弧、第ニ外弧、第三內弧、中央連接邊、第四內弧、第三外弧、第五內弧、第四外弧、第六內弧,到第ニ連接邊結束;所述的第二階梯由第一連接邊開始,依次包括第五外弧、第七內弧、第八內弧、第六外弧、第九內弧、中央連接邊、第十內弧、第七外弧、第i^ 一內弧、第十二內弧、第八外弧,到第二連接邊結束;所述的第三階梯由第一連接邊開始,依次包括第九外弧、第十三內弧、第十四內弧、第十外弧、第十五內弧、中央連接邊、第十六內弧、第i^ 一外弧、第十七內弧、第十八內弧、第十二外弧,到第二連接邊結束;所述的第四階梯由第一連接邊開始,依次包括第十九內弧、第十三外弧、第二十內弧、第十四外弧、第二 i^ 一內弧、中央連接邊、第二十二內弧、第十五外弧、第二十三內弧、第十六外弧、第二十四內弧,到第二連接邊結束;所述的第二階梯的第七內弧和第八內弧與第三階梯的第十三內弧和第十四內弧通過第一連接片連接,相互交叉,形成X結構,第二階梯的第十一內弧和第十二內弧與第三階梯的第十七內弧和第十八內弧通過第二連接片連接,相互交叉,形成X結構。上述增強型多階梯環散堆填料中,所述的第一階梯和第四階梯上可以設有加強筋。本技術提出的增強型多階梯環散堆填料,其優點是該填料由兩個填料環組成,在同樣的比表面積下,填料的裝填個數少,徑高比更大,増加了填料在塔內裝填的有序性,填料的壓降更低;在填料上設置加強筋,可以提高填料的結構強度,減少在包裝、運輸、·裝填過程中的擠壓變形。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提出的增強型多階梯環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視圖。圖3是圖I的B-B視圖。圖4是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I-圖4中,I是第一連接邊,2是第一內弧,3是第一外弧,4是第二內弧,5是第ニ外弧,6是第二內弧,7是中央連接邊,8是第四內弧,9是第二外弧,10是第五內弧,11是第四外弧,12是第六內弧,13是第二連接邊,14是第五外弧,15是第七內弧,16是第一連接片,17是第八內弧,18是第六外弧,19是第九內弧,20是第十內弧,21是第七外弧,22是第十一內弧,23是第二連接片,24是第十二內弧,25是第八外弧,26是第九外弧,27是第十ニ內弧,28是第十四內弧,29是第十外弧,30是第十五內弧,31是第十六內弧,32是第十一外弧,33是第十七內弧,34是第十八內弧,35是第十二外弧,36是第十九內弧,37是第十ニ外弧,38是第二十內弧,38是第十四外弧,40是第二十一內弧,41是第二十ニニ內弧,42是第十五外弧,43是第二十三內弧,44是第十六外弧,45是第二十四內弧,46是第一階梯,47是第二階梯,48是第三階梯,49是第四階梯,50是加強筋。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出的增強型多階梯環散堆填料,其結構如圖I所示,其兩翼為第一連接邊I和第二連接邊13,中間為中央連接邊7,第一連接邊I和第二連接邊13從兩邊連接第一階梯46、第二階梯47、第三階梯48和第四階梯49,所述的第一階梯46、第二階梯47、第三階梯48和第四階梯49互相平行,構成四層階梯;所述的第一階梯46、第二階梯47、第三階梯48和第四階梯49在中央連接邊7處互相連接,井分別通過中央連接邊7相互交叉,形成X結構;所述的第一階梯46由第一連接邊I開始,依次包括第一內弧2、第一外弧3、第二內弧4、第二外弧5、第三內弧6、中央連接邊7、第四內弧8、第三外弧9、第五內弧10、第四外弧11、第六內弧12,到第二連接邊13結束;所述的第二階梯47由第一連接邊I開始,依次包括第五外弧14、第七內弧15、第八內弧17、第六外弧18、第九內弧19、中央連接邊7、第十內弧20、第七外弧21、第^^一內弧22、第十二內弧24、第八外弧25,到第二連接邊13結束;所述的第三階梯48由第一連接邊I開始,依次包括第九外弧26、第十三內弧27、第十四內弧28、第十外弧29、第十五內弧30、中央連接邊7、第十六內弧31、第^^一外弧32、第十七內弧33、第十八內弧34、第十二外弧35,到第二連接邊13結束;所述的第四階梯49由第一連接邊I開始,依次包括第十九內弧36、第十三外弧37、第二十內弧38、第十四外弧39、第二i^一內弧40、中央連接邊7、第二十二內弧41、第十五外弧42、第二十三內弧43、第十六外弧44、第二十四內弧45,到第二連接邊13結束;所述的第二階梯47的第七內弧15和第八內弧17與第三階梯48的第十三內弧27和第十四內弧28通過第一連接片16連接,相互交叉,形成X結構,第二階梯47的第十一內弧22和第十二內弧24與第三階梯48的第十七內弧33和第十八內弧34通過第二連接片23連接,相互交叉,形成X結構。本技術涉及的增強型多階梯環散裝填料,從填料的正面看,為有多個鞍型組成的兩個填料環,第一階梯46和第四階梯49在填料的上端和下端分別形成兩個大的半環鞍,通過中央連接邊7形成X型結構,填料中間的第二階梯47和第三階梯48,分別通過第一連接片、中央連接邊和第二連接片形成多個X型結構,如圖I所示;從圖I的A — A向視圖看,如圖2所示,填料成相互平行的四層階梯;從圖I的B — B視圖看,如圖3所示,在中央連接邊7和第二連接邊13之間,第一階梯46和第四階梯49形成的半環鞍分別位于由中央連接邊7和第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增強型多階梯環散堆填料,其特征在于該散堆填料的兩翼為第一連接邊和第二連接邊,中間為中央連接邊,第一連接邊和第二連接邊從兩邊連接第一階梯、第二階梯、第三階梯和第四階梯;所述的第一階梯、第二階梯、第三階梯和第四階梯互相平行,構成四層階梯;所述的第一階梯、第二階梯、第三階梯和第四階梯在中央連接邊處互相連接,并分別通過中央連接邊相互交叉,形成X結構;所述的第一階梯由第一連接邊開始,依次包括第一內弧、第一外弧、第二內弧、第二外弧、第三內弧、中央連接邊、第四內弧、第三外弧、第五內弧、第四外弧、第六內弧,到第二連接邊結束;所述的第二階梯由第一連接邊開始,依次包括第五外弧、第七內弧、第八內弧、第六外弧、第九內弧、中央連接邊、第十內弧、第七外弧、第十一內弧、第十二內弧、第八外弧,到第二連接邊結束;所述的第三階梯由第一連接邊開始,依次包括第九外弧、第十三內弧、第十四內弧、第十外弧、第十五內弧、中央連接邊、第十六內弧、第十一外弧、第十七內弧、第十八內弧、第十二外弧,到第二連接邊結束;所述的第四階梯由第一連接邊開始,依次包括第十九內弧、第十三外弧、第二十內弧、第十四外弧、第二十一內弧、中央連接邊、第二十二內弧、第十五外弧、第二十三內弧、第十六外弧、第二十四內弧,到第二連接邊結束;所述的第二階梯的第七內弧和第八內弧與第三階梯的第十三內弧和第十四內弧通過第一連接片連接,相互交叉,形成X結構,第二階梯的第十一內弧和第十二內弧與第三階梯的第十七內弧和第十八內弧通過第二連接片連接,相互交叉,形成X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常志,唐紅萍,謝潤興,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澤華化學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