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健身器材,其中主支架主要由兩根前腳桿、兩根后腳桿以及兩根穩定桿構成,穩定桿的一端與后腳桿下端固定連接,同一側的前腳桿和后腳桿之間通過連接桿連接,活動架通過旋轉軸與兩個后腳桿連接,活動架的尾端擱置在兩個前腳桿的頂端,且活動架的尾端通過活動軸連接有腿部固定架,腿部固定架上設置有腿部固定裝置,所述螺桿驅動裝置設置在活動架尾端一側架體的下方,并驅動活動架繞旋轉軸轉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健身器材為室內器材,占地面積小,無論是嚴寒酷暑,風霜雪雨,蚊蟲叮咬,都可以舒適活動,并且適用人群廣泛,一些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可以通過調節活動幅度,進行適合自己的健身鍛煉。(*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健身器材,具體涉及ー種可自由活動且能保護脊柱的新型健身器材。
技術介紹
當前,人們活動脊柱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彎腰和仰臥起坐彎腰和仰臥起坐均能主動活動脊柱,但是體態較胖、高齡以及腿腳不方便人群不適用;2、扭腰能自主活動脊柱,但是活動幅度有限,鍛煉效果不好;3、倒掛可以自主活動每ー節脊柱,但是容易受到場地、天氣的影響,并且對ー些高血壓、心臟病及腿腳不便人群不適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提供ー種新型健身器材,為室內健身器材,占用空間小,移動方便,且器材的使用不受天氣情況影響,適用人群廣泛,利于向社會大眾推廣。本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ー種新型健身器材,包括主支架、活動架和螺桿驅動裝置,所述主支架主要由兩根前腳桿、兩根后腳桿以及兩根穩定桿構成,穩定桿水平設置在地面上,且穩定桿的一端與后腳桿下端固定連接,兩個穩定桿之間通過固定桿連接。所述同一側的前腳桿和后腳桿之間通過連接桿連接,活動架的中部通過旋轉軸與兩個后腳桿的頂端連接,活動架的尾端擱置在兩個前腳桿的頂端,且活動架的尾端通過活動軸連接有腿部固定架,腿部固定架上設置有腿部固定裝置,所述螺桿驅動裝置設置在活動架尾端一側架體的下方,并驅動活動架繞旋轉軸轉動。所述螺桿驅動裝置由電機、主動齒輪、被動齒輪和支架組成,支架鉸接設置在連接桿上,電機與支架固定連接,被動齒輪夾在支架上設置的兩個軸套之間,主動齒輪套設在電機的輸出軸上,被動齒輪與主動齒輪相哨合,被動齒輪的中心設有與螺桿相配合的螺紋通孔,所述螺桿下端穿過被動齒輪的螺紋通孔,螺桿的上端與活動架鉸接。所述螺桿驅動裝置由齒輪盒、螺套以及相互配合的主動錐齒輪和被動錐齒輪組成,齒輪盒與活動架下方鉸接,主動錐齒輪和被動錐齒輪設置在齒輪盒內,并且相互嚙合,螺套鉸接設置在連接桿上,主動錐齒輪通過傳動軸連接搖桿,被動錐齒輪的中心設有與螺桿相配合的螺紋通孔,所述螺桿下端穿過螺套,螺桿的上端穿過被動齒輪的螺紋通孔頂在齒輪盒上。所述腿部固定裝置為ー對捆綁帶。所述活動架上還設有ー對拉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術的健身器材為室內健身器材,不受天氣的影響,無論是嚴寒酷暑,風霜雪雨,蚊蟲叮咬,都可以在空調暖氣下舒適活動,活動形態不受外界影響,占地面積小。2、本技術的健身器材可以使人自由活動,健身者隨時都可以使用健身器材進行健身,活動幅度可以自己掌握。3、本技術的健身器材適用人群廣泛,一些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可以通過調節活動幅度,進行適合自己的健身鍛煉。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采用電動螺桿驅動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電動螺桿驅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采用手動螺桿驅動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手動螺桿驅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1、活動架,2、前腳桿,3、后腳桿,4、穩定桿,5、連接桿,6、旋轉軸,7、腿部固定架,8、腿部固定裝置,9、電機,10、螺桿,11、拉手,12、主動齒輪,13、被動齒輪,14、支架,15、螺套,16、主動錐齒輪,17、被動錐齒輪,18、搖桿,19、齒輪盒。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一種新型健身器材,包括主支架、活動架I和螺桿驅動裝置,所述主支架主要由兩根前腳桿2、兩根后腳桿3以及兩根穩定桿4構成,穩定桿4水平設置在地面上,且穩定桿4的一端與后腳桿3下端固定連接,兩個穩定桿4之間通過固定桿連接。所述同一側的前腳桿2和后腳桿3之間通過連接桿5連接,活動架I的中部通過旋轉軸6與兩個后腳桿3的頂端連接,活動架I的尾端擱置在兩個前腳桿2的頂端,且活動架I的尾端通過活動軸連接有腿部固定架7,活動架I的頭端距離旋轉軸6之間架體的長度小于后腳桿3的長度,保證活動架I能完全90°翻轉。在運輸時,可將腿部固定架7折疊至與活動架I貼合,便于運輸,進行健身運動時,腿部固定架7與活動架I之間位置固定,一般腿部固定架7與活動架I之間呈90°左右夾角為宜。腿部固定架7上設置有腿部固定裝置8,所述腿部固定裝置8為一對捆綁帶,捆綁帶用于固定健身者的腿部。所述螺桿驅動裝置設置在活動架I尾端一側架體的下方,螺桿驅動裝置通過螺桿機構驅動活動架I繞旋轉軸6轉動。螺桿驅動裝置可以通過電動實現驅動,也可以通過手動實現驅動。如圖2、3所示當使用電動來進行驅動時,所述電動螺桿驅動裝置由電機9、主動齒輪12、被動齒輪13和支架14組成,支架14鉸接設置在連接桿5上,電機9與支架14固定連接,被動齒輪13通過兩端軸套設置在支架14上,主動齒輪12套設在電機9的輸出軸上,被動齒輪13與主動齒輪12相嚙合,且被動齒輪13的中心設有與螺桿10相配合的螺紋通孔,所述螺桿10下端穿過被動齒輪13的螺紋通孔,螺桿10的上端與活動架I鉸接。開啟電機9帶動主動齒輪12轉動,從而帶動被動齒輪13在軸套中轉動,被動齒輪13使與之螺紋配合的做螺桿10升降運動,最終達到驅動活動架I繞旋轉軸6轉動的目的。如圖4、5所示當使用手動來進行驅動時,所述手動螺桿驅動裝置由齒輪盒19、螺套15以及相互配合的主動錐齒輪16和被動錐齒輪17組成,齒輪盒19與活動架I下方鉸接,主動錐齒輪16和被動錐齒輪17設置在齒輪盒19內,齒輪盒19用以對主動錐齒輪16和被動錐齒輪17進行固定和限位。螺套15鉸接設置在連接桿5上,主動錐齒輪16通過傳動軸連接搖桿18,被動錐齒輪17的中心設有與螺桿10相配合的螺紋通孔,所述螺桿10下端穿過螺套15,螺桿10的上端穿過被動齒輪13的螺紋通孔頂在齒輪盒19上。轉動搖桿18帶動主動錐齒輪16轉動,從而帶動被動錐齒輪17轉動,被動錐齒輪17使與之螺紋配合的做螺桿10升降運動,最終達到驅動活動架I繞旋轉軸6轉動的目的。也可以將電動驅動和手動驅動相結合,既設置電機9,同時也設置搖桿18,利用電機9進行大范圍調節,然后利用搖桿18進行微調。健身者需要健身時,只需坐在活動架I上,然后通過腿部固定裝置8將腿部固定緊,躺在活動架I上,開動電機9或者轉動搖桿18使螺桿10上升,直到活動架I旋轉至合適的位置,關閉電機。此時達到了健身者自己需求的健身位置,可以進ー步進行自由健身,健身完畢后,控制使螺桿10下降即可。本技術的健身器材為室內器材,不受天氣的影響,無論是嚴寒酷暑,風霜雪雨,蚊蟲叮咬,都可以在空調暖氣下舒適活動,活動形態不受外 界影響,占地面積小。可以使人自由活動,不受任何外力,健身者隨時都可以使用健身器材進行健身,活動幅度可以自己掌握。并且適用人群廣泛,ー些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可以通過調節活動幅度,進行適合自己的健身鍛煉,利于向社會大眾推廣。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健身器材,包括主支架、活動架(I)和螺桿驅動裝置,所述主支架主要由兩根前腳桿(2)、兩根后腳桿(3)以及兩根穩定桿(4)構成,穩定桿(4)水平設置在地面上,且穩定桿(4)的一端與后腳桿(3)下端固定連接,兩個穩定桿(4)之間通過固定桿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側的前腳桿(2)和后腳桿(3)之間通過連接桿(5)連接,活動架(I)的中部通過旋轉軸(6)與兩個后腳桿(3)的頂端連接,活動架(I)的尾端擱置在兩個前腳桿(2)的頂端,且活動架(I)的尾端通過活動軸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健身器材,包括主支架、活動架(1)和螺桿驅動裝置,所述主支架主要由兩根前腳桿(2)、兩根后腳桿(3)以及兩根穩定桿(4)構成,穩定桿(4)水平設置在地面上,且穩定桿(4)的一端與后腳桿(3)下端固定連接,兩個穩定桿(4)之間通過固定桿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側的前腳桿(2)和后腳桿(3)之間通過連接桿(5)連接,活動架(1)的中部通過旋轉軸(6)與兩個后腳桿(3)的頂端連接,活動架(1)的尾端擱置在兩個前腳桿(2)的頂端,且活動架(1)的尾端通過活動軸連接有腿部固定架(7),腿部固定架(7)上設置有腿部固定裝置(8),所述螺桿驅動裝置設置在活動架(1)尾端一側架體的下方,并驅動活動架(1)繞旋轉軸(6)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有財,
申請(專利權)人:周有財,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