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在設置針套、針體、推桿的基礎上,還進一步在所述圓臺朝向所述推桿的側面上成型有尖刺,在所述推桿的彈性部件上設置有圓柱形槽,所述圓柱形槽的直徑小于所述刺尖的底面直徑。在進行注射時,醫務人員推動推桿向所述針套內移動,直至推桿與圓臺相抵觸,此時尖刺的刺尖插入彈性部件上的圓柱形槽內,由于圓柱形槽的直徑小于刺尖的底面直徑,因此在彈力的作用下,尖刺被卡在所述彈性部件中,當注射完畢后,醫務人員只需將所述推桿向外撥推桿即可帶動圓臺以及安裝在圓臺上的針體向針套內移動,直至針體沒入針套,此時再對廢棄的所述安全注射針進行處理即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安全注射針結構簡單,且便于操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拋棄式安全注射針,屬于醫療器具領域。
技術介紹
安全注射針是臨床上使用的一種注射器具,常規的安全注射針是由針筒、設置在針筒內部的推桿和針頭組成。為了防止病毒傳染,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安全注射針都是一次性的,在使用一次性的安全注射針時,完成注射后需要用專業的器械對安全針進行處理和銷毀,以防止二次污染的發生。但是,由于使用后的安全注射針的針頭部分通常會暴露在外面,因此在銷毀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也極易在注射后被針頭劃傷,導致不必要的病毒感染, 從而使得工作人員的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安全針使用后針頭部分通常會暴露在外面,因此在銷毀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也極易在注射后被針頭劃傷,導致病毒感染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便于銷毀的拋棄式安全針。本技術所述拋棄式安全針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拋棄式安全注射針,包括針體,所述針體的底部設置有圓環形凸臺;針套,所述針套為兩端開口的中空管體,所述針套朝向所述針體的一端設置有安裝管,所述安裝管內嵌套設置有圓臺,所述圓臺朝向所述針體的一側設置有圓環形凹槽,所述針體的圓環形凸臺嵌套設置在所述圓環形凹槽內;推桿,所述推桿嵌套設置在所述針套內,所述推桿包括彈性塞塊和與所述彈性塞塊連接設置的活塞桿,所述彈性塞塊設置在所述推桿位于所述針套內的一端,所述彈性塞塊與所述針套的內壁相抵觸;在所述圓臺朝向所述推桿的側面上成型有尖刺,所述尖刺由刺桿和刺尖組成,所述刺尖為圓錐體形,所述刺尖朝向所述推桿設置;在所述彈性部件上設置有圓柱形槽,所述圓柱形槽與所述尖刺同軸設置,所述圓柱形槽的直徑小于所述刺尖的底面直徑。所述圓柱形槽的直徑與所述刺尖的底面直徑之比為I :2。在所述針套的內壁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環形卡件,在所述活塞桿與所述彈性塞塊的連接處設置有環形邊緣,所述環形卡件的內徑小于所述環形邊緣的外徑。在所述活塞桿的外壁上,沿圓周方向連續設置有豁口,所述豁口與所述環形邊緣間的距離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環形卡件與所述針套的推桿插入口之間的距離。所述針套與所述安裝管相反的一端設置有擋板。本技術所述的安全注射針的優點在于(I)本技術所述的安全注射針,在設置針套、針體、推桿的基礎上,還進一步在所述圓臺朝向所述推桿的側面上成型有尖刺,所述尖刺由刺桿和刺尖組成,所述刺尖為圓錐體形,所述刺尖朝向所述推桿設置;在所述彈性部件上設置有圓柱形槽,所述圓柱形槽的直徑小于所述刺尖的底面直徑。在進行注射時,醫務人員推動所述推桿向所述針套內移動,直至所述針套內沒有剩余液體,此時推桿與所述圓臺相抵觸,所述尖刺的刺尖插入所述彈性部件上的圓柱形槽內,由于所述圓柱形槽的直徑小于所述刺尖的底面直徑,因此在彈力的作用下,所述尖刺被卡在所述彈性部件中,當注射完畢后 ,醫務人員只需將所述推桿向外撥,此時所述推桿即可帶動所述圓臺以及安裝在所述圓臺上的針體向所述針套內移動,直至所述針體沒入所述針套,此時再對廢棄的所述安全注射針進行處理即可。本技術所述的安全注射針結構簡單,且便于操作。(2)本技術所述的安全注射針,在所述針套的內壁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環形凸臺,在所述活塞桿與所述彈性塞塊的連接處設置有環形卡件,所述環形凸臺的內徑大于所述環形卡件的外徑。設置所述環形凸臺與所述環形卡件的目的在于防止所述推桿拉出所述針套。(3)本技術所述的安全注射針,在所述活塞桿的外壁上,沿圓周方向連續設置有豁口,所述豁口與所述環形卡件間的距離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環形凸臺朝向所述針體的一側與所述針套的推桿插入口之間的距離。這樣設置的優點在于,由于所述活塞桿的外壁上,沿圓周方向連續設置有豁口,因此,當完成注射工作后,醫務人員可進一步將所述活塞桿折斷再進行處理,從而有效防止了有不法人員對安全注射針進行二次利用。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內容更加便于理解,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中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闡述。如圖I所示是本技術所述拋棄式安全注射針的結構圖;如圖2所示是本技術所述針體以及針體和針套連接處的結構圖;其中,附圖標記為I-針體;2-針套;3_安裝管;4-圓臺;5-凹槽;6_圓環形凸臺;7-推桿;8-彈性塞塊;9_活塞桿;10_尖刺;11-刺桿;12-刺尖;13-圓柱形槽;14-環形邊緣;15-環形卡件;16-豁口 ; 17-擋板。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所述的拋棄式安全注射針如圖I和圖2所示,包括針體1,所述針體I的底部設置有圓環形凸臺6 ;針套2,所述針套2為兩端開口的中空管體,所述針套2朝向所述針體I的一端設置有安裝管3,所述安裝管3內嵌套設置有圓臺4,所述圓臺4朝向所述針體I的一側設置有圓環形凹槽5,所述針體I的圓環形凸臺6嵌套設置在所述圓環形凹槽5內;所述針套2與所述安裝管3相反的一端設置有擋板17 ;推桿7,所述推桿7嵌套設置在所述針套2內,所述推桿7包括彈性塞塊8和與所述彈性塞塊8連接設置的活塞桿9,所述彈性塞塊8設置在所述推桿7位于所述針套2內的一端,所述彈性塞塊8與所述針套2的內壁相抵觸;所述塞塊為橡膠塞塊。在所述圓臺4朝向所述推桿7的側面上成型有尖刺10,所述尖刺10由刺桿11和刺尖12組成,所述刺尖12為圓錐體形,所述刺尖12朝向所述推桿7設置;在所述彈性部件上設置有圓柱形槽13,所述圓柱形槽13的直徑小于所述刺尖12的底面直徑,所述圓柱形槽13的直徑與所述刺尖12的底面直徑之比為I :2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本技術在所述針套2的內壁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環形卡件15,在所述活塞桿9與所述彈性塞塊8的連接處設置有環形邊緣14,所述環形卡件15的內徑小于所述環形邊緣14的外徑。同樣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在所述活塞桿9的外壁上,沿圓周方向連續設置有豁口 16,所述豁口 16與所述環形邊緣14間的距離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環形卡件15與所述針套2的推桿7插入口之間的距離。 本技術所述的拋棄式安全注射針,在實際使用時,完成注射后,醫務人員只需將推桿向外拉,直至環形邊緣14與所述環形卡件15相抵觸,然后將推桿沿豁口處掰斷即可將所述安全注射針丟棄。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技術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權利要求1.一種拋棄式安全注射針,包括 針體,所述針體的底部設置有圓環形凸臺; 針套,所述針套為兩端開口的中空管體,所述針套朝向所述針體的一端設置有安裝管,所述安裝管內嵌套設置有圓臺,所述圓臺朝向所述針體的一側設置有圓環形凹槽,所述針體的圓環形凸臺嵌套設置在所述圓環形凹槽內; 推桿,所述推桿嵌套設置在所述針套內,所述推桿包括彈性塞塊和與所述彈性塞塊連接設置的活塞桿,所述彈性塞塊設置在所述推桿位于所述針套內的一端,所述彈性塞塊與所述針套的內壁相抵觸;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圓臺朝向所述推桿的側面上成型有尖刺,所述尖刺由刺桿和刺尖組成,所述刺尖為圓錐體形,所述刺尖朝向所述推桿設置; 在所述彈性部件上設置有圓柱形槽,所述圓柱形槽與所述尖刺同軸設置,所述圓柱形槽的直徑小于所述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拋棄式安全注射針,包括:針體,所述針體的底部設置有圓環形凸臺;針套,所述針套為兩端開口的中空管體,所述針套朝向所述針體的一端設置有安裝管,所述安裝管內嵌套設置有圓臺,所述圓臺朝向所述針體的一側設置有圓環形凹槽,所述針體的圓環形凸臺嵌套設置在所述圓環形凹槽內;推桿,所述推桿嵌套設置在所述針套內,所述推桿包括彈性塞塊和與所述彈性塞塊連接設置的活塞桿,所述彈性塞塊設置在所述推桿位于所述針套內的一端,所述彈性塞塊與所述針套的內壁相抵觸;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圓臺朝向所述推桿的側面上成型有尖刺,所述尖刺由刺桿和刺尖組成,所述刺尖為圓錐體形,所述刺尖朝向所述推桿設置;在所述彈性部件上設置有圓柱形槽,所述圓柱形槽與所述尖刺同軸設置,所述圓柱形槽的直徑小于所述刺尖的底面直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萬智勇,萬鵬,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曙光健士醫療器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