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文件柜側部面板結構,其包括側板主體,側板主體的左右兩側分別彎折有左、右側板封管,側板主體的中部彎折突起有凸起,側板主體的下側彎折形成有內折邊,內折邊與左、右側板封管的外邊不接觸封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對一塊板沖壓彎折替代幾塊板的拼接用來作為文件柜的側部面板,步驟少,工藝簡單,側部面板成型后通過套接組裝在整個柜上,減少了螺釘的使用,節約了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也減少了所需開設的安裝孔,提高了整塊板的強度,另外,將擱物板置于掛孔中不易脫落,結構更牢固,而側部面板彎角處無需預留折彎壓刀位置也使得將側部面板組裝在整個柜子上變得相對容易。(*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側部面板結構,特別是一種用于文件柜、更衣柜、檔案柜或者是物料儲存柜上的文件柜側部面板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一般文件柜或檔案柜的側部面板結構都是由幾塊板拼接而成的,一般的傳統加工方法為開料一沖壓一折彎一焊接成形,拼接而成的側部面板不僅浪費材料,而且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工序,步驟多,工藝復雜,而且在側部面板拼接合裝后,整個側部面板的牢固性不強,因為材料的彎角位要留出折彎壓刀的位置,使得整個柜子的組裝比較困難,另夕卜,對拼接的板的制造精度等要求也較高,增加了側部面板的制造和使用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由一塊板直接沖壓而成、結構簡單牢固且安裝方便的文件柜側部面板結構。一種文件柜側部面板結構,其包括側板主體,所述側板主體的左右兩側分別彎折有左側板封管和右側板封管,側板主體的中部彎折突起有凸起,側板主體的下側彎折形成有內折邊,內折邊與左、右側板封管的外邊不接觸封口。優選地,所述左側板封管包括側板主體的立邊向凸起突起方向彎折的左外彎邊、自左外彎邊朝向側板主體垂直彎折的左上彎邊、自左上彎邊朝向側板主體垂直彎折的左內彎邊以及自左內彎邊向側板主體中心彎折且平行于左上彎邊的左下彎邊,左下彎邊與側板主體緊貼。進一步,所述左上彎邊、左內彎邊和左下彎邊靠近內折邊的一側較左外彎邊短3-5_,左外彎邊與側板主體的上下側邊平齊。優選地,所述右側板封管包括側板主體的立邊向凸起突起方向彎折的右外彎邊、自右外彎邊朝向側板主體垂直彎折的右上彎邊、自右上彎邊朝向側板主體垂直彎折的右內彎邊以及自右內彎邊向側板主體中心彎折且平行于右上彎邊的右下彎邊,右下彎邊與側板主體緊貼。進一步,所述右上彎邊、右內彎邊和右下彎邊靠近內折邊的一側較右外彎邊短8-10mm,右外彎邊與側板主體的上下側邊平齊。優選地,所述內折邊距左、右外彎邊各3_5mm。進一步,所述左側板封管和凸起相對的兩側面上沖設有掛孔。優選地,所述凸起因彎折而出現的內凹處擱置有美觀作用的塑料裝飾條。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對一塊板沖壓彎折替代幾塊板的拼接用來作為文件柜的側部面板,步驟少,工藝簡單,側部面板成型后通過套接組裝在整個柜上,減少了螺釘的使用,節約了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側部面板上大大減少了所需開設的安裝孔,提高了整塊板的強度,另外,在調節放置文件等的擱物板時,無需焊接擱物板上落架,置于掛孔中的擱物板不易脫落,結構更牢固,而側部面板彎角處無需預留折彎壓刀位置也使得將側部面板組裝在整個柜子上變得相對容易。本技術結構簡單牢固,安裝方便,成本低且外形美觀。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A的局部放大圖;圖3是圖I中B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本技術的第二角度側視圖5是圖4中C的局部放大圖;圖6是圖4中D的局部放大圖;圖7是本技術的第三角度側視圖;圖8是圖7中E的局部放大圖;圖9是圖7中F的局部放大圖;附圖說明圖10是本技術中塑料裝飾條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f 10,本技術的一種文件柜側部面板結構,其包括側板主體1,所述側板主體I的左右兩側分別彎折有左側板封管2和右側板封管3,左側板封管2包括側板主體I的立邊向凸起4突起方向彎折的左外彎邊21、自左外彎邊21朝向側板主體I垂直彎折的左上彎邊22、自左上彎邊22朝向側板主體I垂直彎折的左內彎邊23以及自左內彎邊23向側板主體I中心彎折且平行于左上彎邊22的左下彎邊24,左下彎邊24與側板主體I緊貼;所述右側板封管3包括側板主體I的立邊向凸起4突起方向彎折的右外彎邊31、自右外彎邊31朝向側板主體I垂直彎折的右上彎邊32、自右上彎邊32朝向側板主體I垂直彎折的右內彎邊33以及自右內彎邊33向側板主體I中心彎折且平行于右上彎邊32的右下彎邊34,右下彎邊34與側板主體I緊貼,左側板封管2和右側板封管3都是中空的,一方面是便于套接后方管和柜掩門底面板上的套體以便通過套接連接將側部面板同后方管和柜掩門底面板連接起來,使得柜的組裝方便,另一方面則增加了側部面板在連接處的強度和牢固性,側板主體I的中部彎折突起有凸起4,凸起4由側板主體I彎折而成,側板主體I的下側彎折形成有內折邊5,內折邊5與左、右側板封管2和3的外邊不接觸封口,內折邊5距左、右外彎邊21和31各3-5mm,是為了避空后方管及掩門底面板使得后方管和掩門底面板上的套體能夠插入左、右側板封管2、 3中,方便安裝。將側板主體I的下側向內折起,使得側板主體I與地面有更大的接觸面積,便于使用該側部面板的柜子立放,同時,也將側板主體I下側的毛刺等折向了柜子里面,防止人員刮傷。進一步,所述左上彎邊22、左內彎邊23和左下彎邊24靠近內折邊5的一側較左外彎邊31短3-5mm,左外彎邊21與側板主體I的上下側邊平齊,左上、內、中三彎邊制成較左外彎邊短,是為了與側部面板配合的后方管能順利的從左側板封管2的下側插入到左側板封管2中,后方管插入后,保證后方管的底面與側板主體I的下側平齊,否則,若將左上彎邊22等都制成與側板主體I下側平齊,則后方管插入安裝后,后方管的底面因左上彎邊22等的的交集干擾而無法與側板主體I的下側平齊,影響柜的整體安裝。進一步,所述右上彎邊32、右內彎邊33和右下彎邊34靠近內折邊5的一側較右外彎邊31短8-10mm,右外彎邊31與側板主體I的上下側邊平齊。右上彎邊32、右內彎邊33和右下彎邊34靠近內折邊5的一側較右外彎邊31短8-lOmm是為了與側部面板配合的掩門底面板能從順利的從左側板封管2的下側插入到左側板封管2中,掩門底面板插入后,保證掩門底面板的底面與側板主體I的下側平齊,否則,若將右上彎邊32等都制成與側板主體I下側平齊,則掩門底面板插入安裝后,掩門底面板的底面因右上彎邊32的的交集干擾而無法與側板主體I的下側平齊,影響柜的整體安裝。優選地,所述左側板封管3和凸起4相對的兩側面上沖設有掛孔6。掛孔6沿左側板封管3和凸起4的兩側面由上往下密集排列,當需要增加放置文件等物品的擱物板時,只需將擱物板四角處的掛耳插入掛孔中即可,安裝牢固穩定,擱物板不易脫落,突破了傳統技 術中焊接擱物板工藝,且一次成型更具有空間層次感,更美觀實用。進一步,所述凸起4因彎折而出現的內凹處擱置有美觀作用的塑料裝飾條7。塑料裝飾條7用于遮蓋凸起4因彎折出現的凹槽及凹槽中沖設掛孔6時形成的掛孔背面,塑料裝飾條7上設有黃金分割比例,使得整體更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時尚的氣息。本技術通過對一塊板沖壓彎折替代幾塊板的拼接來作為文件柜的側部面板,步驟少,工藝簡單,側部面板成型后通過套接組裝在整個柜上,減少了螺釘的使用,節約了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側部面板上無需開螺孔等安裝孔,提高了整塊板的強度,另夕卜,在調節放置文件等的擱物板時,無需焊接擱物板上落架,置于掛孔中的擱物板不易脫落,結構更牢固,而側部面板彎角處無需預留折彎壓刀位置也使得將側部面板組裝在整個柜子上變得相對容易。本技術結構簡單牢固,安裝方便,成本低且外形美觀。以上所述,只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或相似的手段達到本技術的技術效果,都應屬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文件柜側部面板結構?,包括側板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主體(1)的左右兩側分別彎折有左側板封管(2)和右側板封管(3),側板主體(1)的中部彎折突起有凸起(4),側板主體(1)的下側彎折形成有內折邊(5),內折邊(5)與左、右側板封管(2、3)的外邊不接觸封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永樂,
申請(專利權)人:陳永樂,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