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斜插式擱桿叉,包括利用中間支架接頭相連的腳部、中間支架部分和上支架部分,其中,中間支架接頭上設置有支架安裝孔和手輪安裝孔,上支架部分通過支架外管設置于支架安裝孔中,手輪安裝孔中設置有用于限位支架外管的手輪,支架安裝孔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α小于90度。與現有的擱桿叉相比,在同等情況下,當現有的擱桿叉的支架外管已經在重物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動時,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斜插式擱桿叉中的支架外管不會發生滑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斜插式擱桿叉提高了產品的承載能力,解決現有擱桿叉在放置重物時支架外管容易產生滑動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戶外用具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斜插式擱桿叉。
技術介紹
擱桿叉是ー種釣魚用具,主要用于固定釣魚竿,其結構如圖I所示。擱桿叉包括腳部01、中間支架部分02和上支架部分03,其中,腳部01與中間支架部分02通過中間支架接頭021可拆卸地固定相連,中間支架接頭021上還設置有上支架安裝孔0211,在將上支架 部分03的支架外管031插入上支架安裝孔0211后,在利用旋入中間支架接頭021的手輪022壓緊支架外管031,利用支架外管031與中間支架接頭021之間的摩擦力使上支架部分03與中間支架接頭021固定相連。在將上述的擱桿叉安裝到位后,支架外管031處于豎直狀態,其與水平面的夾角為90度,如圖2所示。選取支架外管031進行受力分析,在擱桿叉上放置重物后,支架外管031受到重物作用于支架外管031的作用力F和中間支架接頭021作用于支架外管031的摩擦力Ff。其中,作用力F的方向垂直向下,其大小等于重物所受重力G,摩擦力Ff是作用力F的反作用力,其大小與F相等,方向與F相反。可以理解的是,由于Ff是摩擦力,因此存在Ff的最大值,就此處而言,Ff的最大值等于手輪022作用干支架外管031的預緊カ乘以支架外管031與中間支架接頭021之間的摩擦系數。因此,當逐漸増大重物的質量,使重力G大于Ff的最大值(Ff = F)時,支架外管031與中間支架接頭021會發生相對滑動,使得擱桿叉無法繼續實現其設計目的。由以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擱桿叉,已解決現有擱桿叉在放置重物時支架外管容易產生滑動的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一種斜插式擱桿叉,以實現解決現有擱桿叉在放置重物時支架外管容易產生滑動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斜插式擱桿叉,包括利用中間支架接頭21相連的腳部I、中間支架部分2和上支架部分3,其中,中間支架接頭21上設置有支架安裝孔211和手輪安裝孔212,上支架部分3中的支架外管31插入支架安裝孔211中,手輪安裝孔212中設置有限位支架外管31的手輪22,支架安裝孔2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α小于90度。優選地,在上述的斜插式擱桿叉中,夾角α大于45度。優選地,在上述的斜插式擱桿叉中,夾角α等于75度。優選地,在上述的斜插式擱桿叉中,上支架部分3和中間支架部分2的接觸表面為粗糙的磨砂表面。優選地,在上述的斜插式擱桿叉中,手輪安裝孔212的軸線垂直干支架安裝孔211的軸線。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斜插式擱桿叉,包括利用中間支架接頭相連的腳部、中間支架部分和上支架部分,其中,中間支架接頭上設置有支架安裝孔和手輪安裝孔,上支架部分通過支架外管設置于支架安裝孔中,手輪安裝孔中設置有用于限位支架外管的手輪,支架安裝孔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α小于90度。與現有的擱桿叉相比,本技術所提供的斜插式擱桿叉中,支架安裝孔軸線與水平面夾角α小于90度。在組裝完畢,并在擱桿叉上施加重物后,重物作用于支架外管的作用力F可以被分解為沿支架外管軸線方向的第一作用力F1和垂直干支架外管軸線的第ニ作用力F2。第一作用力F1=FXcos α,由于夾角α小于90度,因此cos α始終小于1,即第一作用力F1小于作用力F,也就小干與作用力F大小相等的重物重力G。因此,在同等情況下,當重物重力G=F>Ff時,現有的擱桿叉支架外管已經開始向下滑動,而本技術所提供的斜插式擱桿叉由于F1=COS a F=Cos a G〈Ff,支架外管不會發生滑動。由以上所述,本技術所提供的斜插式擱桿叉提高了產品的承載能力,解決現有擱桿叉在放置重物時支架外管容易產生滑動的問題。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現有技術中擱桿叉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擱桿叉中支架外管的受カ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斜插式擱桿叉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斜插式擱桿叉中支架外管的受カ示意圖;圖5為手輪與支架外管點接觸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手輪與支架外管面接觸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技術實施例公開了ー種斜插式擱桿叉,以實現解決現有擱桿叉在放置重物時支架外管容易產生滑動的問題。如圖3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的斜插式擱桿叉包括腳部I、中間支架部分2和上支架部分3,其中,中間支架部分2中包括設置有支架安裝孔211和手輪安裝孔212的中間支架接頭21,上支架部分3中的支架外管31設置在支架安裝孔211中,手輪安裝孔212中安裝有限位支架外管31的手輪22。如圖4所示,與現有的擱桿叉相比,本技術所提供的斜插式擱桿叉中,支架安裝孔軸線與水平面夾角α小于90度。在組裝完畢,并在擱桿叉上施加重物后,重物作用于支架外管的作用力F可以被分解為沿支架外管軸線方向的第一作用力F1和垂直干支架外管軸線的第二作用力F2。第一作用力F1=FXcos α,由于夾角α小于90度,因此cos α始終小于1,即第一作用力F1小于作用力F,也就小干與作用力F大小相等的重物重力G。因此,在同等情況下,當重物重力6= 汗{時,現有的擱桿叉支架外管已經開始向下滑動,而本技術所提供的斜插式擱桿叉由于F1=COS a F=Cos a G〈Ff,支架外管不會發生滑動。由以上所述,本技術所提供的斜插式擱桿叉提高了產品的承載能力,解決現有擱桿叉在放置重物時支架外管容易產生滑動的問題。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ー步的,夾角α大于45度。由幾何知識可知,當夾角α等于45度時,其余弦值等于其正弦值,結合圖5可知,即第一作用力F1和第二作用力F2的大小相等,當夾角α繼續減小時,第二作用力F2會増大,由于第二作用力F2的方向垂直干支架外管31的軸線,第二作用力F2的增大會加大支架外管31所受的彎矩,當支架外管31的抗彎能力不足時,支架外管31會變形或折斷,因此,有必要限制夾角α大于45度。優選地,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夾角α等于75度。通過實踐證明,當夾角α等·于75度時,斜插式擱桿叉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同時,支架外管31所受彎矩適當,不會引起支架外管31的變形或折斷。為了進一步增大斜插式擱桿叉的承載能力,本技術實施例所提供斜插式擱桿叉還通過設置磨砂表面進ー步増大支架外管31和中間支架接頭21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進而提高斜插式擱桿叉的承載能力。支架外管31的外表面為磨砂表面,同時,位于中間支架接頭21上的支架安裝孔211具有磨砂內表面,當二者彼此接觸時,其摩擦系數更大。當要使支架外管31發生移動時,作用干支架外管31軸線方向上的作用力也要相應的増大,這進ー步増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斜插式擱桿叉,包括利用中間支架接頭(21)相連的腳部(1)、中間支架部分(2)和上支架部分(3),其中,所述中間支架接頭(21)上設置有支架安裝孔(211)和手輪安裝孔(212),所述上支架部分(3)中的支架外管(31)插入所述支架安裝孔(211)中,所述手輪安裝孔(212)中設置有限位所述支架外管(31)的手輪(2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安裝孔(211)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α小于90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少英,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泰普森休閑用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