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吸收性物品(1)中,在第一區域(X)上,第一彈性部件(100)向寬度方向(W)呈直線狀地延伸,在第二區域(Y)上,第二彈性部件(91)向寬度方向(W)呈直線狀地延伸,第一彈性部件(100)的拉伸應力大于第二彈性部件(91)的拉伸應力,第一區域(X)上的基底(3)與吸收體本體(2)的接合區域(H)的寬度方向的長度(W1)構成為比第二區域(Y)上的基底(3)與吸收體本體(2)的接合區域(H)的寬度方向的長度(W2)短。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吸收性物品。
技術介紹
目前已知的吸收性物品包括具有前體圍區域、后體圍區域以及襠下區域的基底;和從襠下區域起設置到前體圍區域和后體圍區域的吸收體本體。已知該吸收性物品有以下技術,S卩,通過分別改變配置在體圍區域的多種彈性部件的拉伸應力的強弱,既可以保持該吸收性物品的安裝保持力,又可以避免緊固力對穿著者形成的壓迫(例如參考專利文獻I)。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4-298399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但是,本申請人發現上述吸收性物品有以下問題。該吸收性物品的問題在于,由于在穿著者落座的狀態和穿著者站立的狀態之間,設置在后體圍區域的吸收體本體的形狀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在穿著者和吸收體本體之間會產生很大的間隙。在此,為了解決該問題,在該吸收性物品上,通過使設置在前體圍區域的彈性部件的拉伸應力大于設置在后體圍區域的彈性部件的拉伸應力,從而提高設置在后體圍區域的吸收體本體與穿著者的緊密接合度,但這種情況下具有設置在前體圍區域的吸收體本體上容易產生褶皺這樣的問題。因此,本專利技術鑒于上述問題而形成,目的在于提供既可以提高配置在后體圍區域的吸收體本體與穿著者的緊密接合度、又可以減少配置在前體圍區域的吸收體本體上產生的褶皺的吸收性物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特征在于,一種吸收性物品,具有基底以及吸收體本體,其中,上述基底具有前體圍區域、后體圍區域和夾設在該前體圍區域與該后體圍區域之間的襠下區域;上述前體圍區域的兩側邊緣部和上述后體圍區域的兩側邊緣部被接合地構成;上述吸收體本體從上述襠下區域設置到上述前體圍區域以及上述后體圍區域;第一區域,是在上述前體圍區域內、在上述兩側邊緣部被接合的區域之中設在腿圍開口部側的區域、從一方的側邊緣部沿寬度方向延伸到另一方的側邊緣部的區域;第二區域,是在上述后體圍區域內、與上述第一區域相向的區域;在上述第一區域,第一彈性部件向寬度方向呈直線狀地延伸;在上述第二區域,第二彈性部件向上述寬度方向呈直線狀地延伸;上述第一彈性部件的拉伸應力大于上述第二彈性部件的拉伸應力;上述第一區域中的上述基底與上述吸收體本體的接合區域的上述寬度方向的長度,構成為比上述第二區域中的該基底與該吸收體本體的接合區域的該寬度方向的長度短。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外觀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展開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視圖上的A-A截面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視圖上的B-B截面圖。圖6是從側面側看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穿著時的狀態的外觀圖。 圖7是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圖。圖8 (a) (C)是本專利技術的變形例I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視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的變形例2的吸收性物品的展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參考圖I至圖7,就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是短褲型尿布或吸水內褲等。圖I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的外觀圖。如圖I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具有基底3和吸收體本體2。具體是,如圖2至圖5所示,吸收體本體2由與穿著者的皮膚接觸的透液性片材即吸收體本體側頂片10、吸收體芯20以及不透液性片材即吸收體本體側底片30構成。吸收體本體側頂片10可以使用由聚烯烴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纖維構成的親水性無紡布形成、通過紡粘或熱風等加工方法加工的材料。吸收體本體側底片30可以使用由聚乙烯(PE)等防水性薄膜形成的材料。例如吸收體本體側頂片10是25g/m2的熱風無紡布,吸收體本體側底片30是22g/m2的透濕性聚乙烯薄膜。如圖4和圖5所示,吸收體芯20例如通過用包覆片20B包覆粉碎紙漿(例如200g/m2)、高吸收性聚合物(例如200g/m2)的混合體20A而形成。包覆片20B可以使用由聚烯烴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纖維構成的親水性無紡布形成、通過紡粘或熱風等加工方法加工的材料。包覆片20B例如使用13g/m2的SMS無紡布。吸收體本體側頂片10、吸收體本體側底片30以及包覆片20B之間分別通過熱熔粘接劑(例如旋涂式HMA)接合。熱熔粘接劑的單位面積重量例如為I. 5 10g/m2。另外,熱熔粘接劑的接合方法除了旋涂式以外,也可以使用縫隙涂敷、控制接合、壓邊或簾式涂敷機等。另外,吸收體芯20是厚度為2. Omm左右的薄型吸收體,其表面的凹凸很少。如圖2至圖5所示,在吸收體本體2的長度方向L的兩側部設置了防漏壁G。即,防漏壁G與吸收體本體側底片30的寬度方向W的兩側部接合。該防漏壁G由絲狀的防漏壁用彈性部件41、防水薄膜42以及疏水性無紡布43形成。如圖5所示,在防漏壁30的立起支點側(即寬度方向W的內側),防水薄膜42的端部位置和疏水性無紡布43的端部位置基本一致,在防漏壁G的自由端(即,寬度方向W的外側端部),將防漏壁用彈性部件41夾入地折回疏水性無紡布43。另外,防水薄膜42不到達防漏壁G的自由端。疏水性無紡布43可以使用由聚烯烴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纖維構成的疏水性無紡布形成、通過紡粘等加工方法加工的材料。疏水性無紡布43例如使用15g/m2的疏水性SMS無紡布。另外,防水薄膜42可以使用由聚乙烯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形成的薄膜,例如可以使用18g/m2的透濕性聚乙烯薄膜。 防漏壁用彈性部件41也可以由天然橡膠、合成橡膠或斯潘德克斯彈性纖維等形成,例如,防漏壁用彈性部件41是左右各兩根的620tex的斯潘德克斯紗,在以2. 2倍的拉伸倍數拉伸的狀態下,利用以狹縫噴嘴方式涂敷的熱熔粘接劑固定在疏水性無紡布43上。另外,如圖2至圖5所示,基底3由中間片50、前體圍片60以及后體圍片70構成。其結果,如圖3所示,基底3具有與前體圍片60對應的前體圍區域S10A、與后體圍片70對應的后體圍區域SlOB以及夾設在前體圍區域SlOA和后體圍區域SlOB之間的襠下區域S20。在此,如圖2至圖5所示,吸收體本體2在基底3的吸收性物品I的皮膚接觸面側,從襠下區域S20起設置到前體圍區域SlOA和后體圍區域S10B。另外,如圖3所示,在前體圍區域SlOA和后體圍區域S10B,吸收體本體2設置在寬度方向W的中央區域。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中,構成為前體圍區域SlOA的兩側邊緣部C和后體圍區域SlOB的兩側邊緣部C被接合。中間片50配置在前體圍片60和后體圍片70的皮膚接觸面側,例如由聚丙烯(PP)形成的15g/m2的SMS無紡布形成。另外,前體圍片60由前體圍頂片61和前體圍底片62形成。在此,腰圍褶裥用彈性部件90W1、前體圍褶裥用彈性部件90F、腿圍褶裥用彈性部件100以拉伸狀態保持在前體圍頂片61和前體圍底片62之間。另外,如圖4所示,前體圍底片62在長度方向L的端部,向著長度方向L的內側折回,腰圍褶裥用彈性部件90W1以拉伸狀態保持在該折回部分上的前體圍底片62之間。后體圍片70同樣由后體圍頂片71和后體圍底片72形成。在此,腰圍褶裥用彈性部件90W2、后體圍褶裥用彈性部件91、腿圍褶裥用彈性部件92以拉伸狀態保持在后體圍頂片71和后體圍底片72之間。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向井敬智,渡部芳久,
申請(專利權)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