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在下頜骨的正頜手術中使用的植入體可以包括縱向板構件和多個預先構造的引導件,所述引導件聯結到板構件。縱向板構件預彎曲成對應于下頜骨的術后形狀;并且引導件預先構造成當已分離下頜骨之后抵靠下頜骨定位植入體時使得板構件與下頜骨對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正頜外科植入體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本申請是在2010年4月29日提交的美國專利申請No. 12/770, 008的部分繼續申請,其公開內容以援引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如同其全部內容在本文中闡釋一樣。
技術介紹
通常實施正頜手術以矯正有關結構、成長、睡眠呼吸暫停、顳下頜關節功能障礙的下頜(即,下頜骨)、上頜骨和面部的狀況,或者校正正畸問題。例如,下頜顯著后收或開牙合的個體可能受益于上頜骨截骨術。在這樣的程序中,外科醫生在雙眼眶下方切割以使上頜骨的分段部分與上頜骨的完整部分分離。包括上顎和所有 上牙的整個分段部分能夠如單一單元一樣移動。然后移動分段部分直到上牙和下牙適當地咬合在一起。一旦重新調整牙齒,則使用小螺釘和板將上頜骨的分段部分固定在其新位置中,直到骨頭自然愈合為止。一些正頜手術將多板固定到上頜骨,以相對于第二完整部分保持上頜骨的切割的分段部分。正如所料,修改多板并且使用多板使得過程不必要的冗長且復雜。類似地,由于創傷或腫瘤,因此個體需要進行下頜骨重建。為了摘除腫瘤,外科醫生可以切割腫瘤兩側上的下頜骨,從而使腫瘤與下頜骨分離。一旦摘除腫瘤,下頜骨便被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若有需要,則可以重新定位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并且使用小螺釘和板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固定在一起,直到骨頭自然愈合。用于包括上頜骨和下頜骨的正頜手術的其它板固定系統需要多學科(諸如外科醫生、牙科醫生、口腔正畸科醫生)等來完成程序。結果,在多學科之間常常存在誤解。這些和其它缺點歸因于正頜手術中使用的該種板固定系統。因此,期望以一種更好且更準確的方式來計劃和實施正頜手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公開總體涉及在正頜手術中使用的植入體的改進,并且具體地,涉及用于在正頜手術中使用的患者專用板。然而,公開的植入體并不局限于這個具體應用。在一個實施例中,植入體構造成相對于通過骨間隙與第一下頜骨部分分離的第二下頜骨部分固定至少第一下頜骨部分。骨植入體可以包括板構件和聯結到板構件的至少一個引導件。板構件可以包括術前彎曲本體,當與下頜骨對準時,所述術前彎曲本體的形狀對應于下頜骨的術后形狀。板構件限定至少一個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延伸穿過術前彎曲本體并且構造成接收骨固定元件,以便將板構件固定到下頜骨。至少一個引導件可以在術前構造成當在已經分離下頜骨以便限定骨間隙之后抵靠下頜骨定位植入體時使板構件與下頜骨對準。一種定制預先構造的植入體的方法,所述植入體構造成相對于通過骨間隙與第一下頜骨部分分離的第二下頜骨部分固定至少第一下頜骨部分。為了定制植入體,首先,在計算機中獲得患者下頜骨的術前三維模型,由此,下頜骨的第一部分和下頜骨的第二部分限定了第一相對位置。下頜骨的術前三維模型被操作成設計的術后形狀,由此,下頜骨的第一部分和下頜骨的第二部分限定了第二相對位置。一旦位于期望位置中,骨固定植入體被定制構造成匹配下頜骨的設計的術后形狀。植入體可以包括板構件,所述板構件預先彎曲以附接到下頜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和至少一個引導件,所述引導件聯結到板構件。可以預先構造引導件,以便當在已經分離下頜骨以便限定骨間隙之后抵靠下頜骨定位植入體時使板構件與下頜骨對準。附圖說明當結合隨附概略性附圖閱讀時,將更充分理解前述內容以及示例性實施例的以下詳細描述。為了說明本專利技術,附圖示出了目前優選的實施例。然而,本專利技術并不局限于在附圖中公開的具體機構圖I是具有固定到上頜骨的骨固定植入體的顱骨的透視圖 圖2A是根據一個實施例構造的骨固定植入體的透視圖;圖2B是圖2A中示出的骨固定植入體的正視圖;圖2C是圖2A中示出的骨固定植入體的俯視圖;圖2D是圖2A中示出的骨固定植入體的左側正視圖;圖3A是根據一個實施例構造的截骨術引導植入體的透視圖;圖3B是圖3A中示出的截骨術引導植入體的正視圖;圖3C是圖3A中示出的截骨術引導植入體的俯視圖;圖3D是圖3A中示出的截骨術引導植入體的左側正視圖;圖4是示出用于定制圖2A至圖2D的骨固定植入體和圖3A至圖3D的截骨術引導植入體以對應于個體患者上頜骨的處理的簡圖;圖5A是包括待接受手術的上頜骨的顱骨的正視圖;圖5B是示出了圖5A中示出的顱骨的上頜骨的術前形狀的放大的細節圖;圖5C是圖5B中示出的上頜骨的正視圖,其示出了圖3A至3D中的正在附接到上頜骨的截骨術引導植入體;圖是圖5C中示出的上頜骨的正視圖,其示出了通過由截骨術引導植入體界定的引導孔鉆入到上頜骨中的孔;圖5E是圖中示出的上頜骨的正視圖,其示出了鉆孔;圖5F是圖5E中示出的上頜骨的正視圖,其示出了使用作為切割引導件的孔在上頜骨上實施的截骨術;圖5G是圖5F中示出的上頜骨的正視圖,其示出了上頜骨的正在重新定位成術后形狀的分段部分;圖5H是圖5G中示出的上頜骨的正視圖,其示出了圖2A至圖2D的正在附接到上頜骨的骨固定植入體;圖51是圖5H中示出的上頜骨的正視圖,其示出了附接到上頜骨的骨固定植入體;圖5J是圖51中示出的上頜骨的正視圖,其示出被移除了骨固定植入體的聯接部分;圖6是根據另一個實施例的骨固定植入體的透視圖,所述骨固定植入體構造成附接到下頜骨,所述下頜骨已經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圖7A是圖6中示出的骨固定植入體的透視圖,所述骨固定植入體包括板構件和聯結到板構件的多個引導件;圖7B是圖7A中示出的引導件的分解視圖,所述引導件包括引導體;通道,所述通道延伸通過引導體并且構造成接收板構件;橫向孔隙,所述橫向孔隙橫向延伸穿過引導體;和推進器,所述推進器在橫向孔隙中可直線運動;圖7C是聯結到板構件的引導件中的一個的局部俯視平面圖;圖7D是圖7C中示出的引導件的沿著線條7D-7D的截面側正視圖;圖7E是圖7C中示出的沿著線條7E-7E的截面側正視圖; 圖8A是根據另一個實施例構造的且用于與圖6中示出的植入體一起使用的引導件的透視圖,所述引導件構造成預成形為對應于下頜骨的表面;圖8B是圖8A中示出的引導件的截面俯視平面圖;圖8C是圖8A中示出的引導件的截面側正視圖;圖9A是示出了下頜骨的術前形狀的透視圖;圖9B是在已經將下頜骨分割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后,圖9A中示出的下頜骨的透視圖;圖9C是圖7A至7E的正在附接到下頜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骨固定植入體的透視圖;圖9D是完全附接到下頜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骨固定植入體的透視圖;圖9E是在移除引導件的情況下,完全附接到下頜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骨固定植入體的透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在正頜手術中使用的骨固定植入體10設計成被固定到諸如患者顱骨12的底層骨,尤其在通過諸如截骨術的分割程序將上頜骨14分成第一“分段”部分18和第二“完整”部分22之后固定到患者上頜骨14。上頜骨14的第一部分18通常承載上牙并且在實施截骨術之后完全與顱骨12分離,而上頜骨14的第二部分22保持與顱骨12的關系不變。骨固定植入體10構造成附接到上頜骨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從而在骨生成的同時相對于第二部分22支撐并且保持上頜骨的第一部分18。術前定制植入體10,以便將手術期間的并發癥降至最少并將患者在手術室中滯留的時間將至最短。僅為了方便而非限制目的,在以下描述中使用某些術語。詞語“右”、“左”、“下”和“上”指代所參照的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或“遠側”和“外”或“近側”指的是分別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A·弗雷爾,T·齊里格,M·C·梅茨格,
申請(專利權)人:斯恩蒂斯有限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