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旋轉鍛造裝置,該裝置中,第1金屬模和第2金屬模上下相對地設置著,在該二金屬模邊界側方配置著成型輥,工件夾在上述二金屬模之間,通過該二金屬模的相向接近,使工件延展而形成圓盤部,其特征是,采用同一個成型輥成型呈V字或U字形斷面形狀的輪緣部時,不會在該輪緣上形成疵,同時也能成型斷面形狀不對稱于圓盤部的輪緣部。為此,在第2金屬模的側方設置成型輥的支承裝置,該支承裝置備有使成型輥的支承位置在上下方向上變動的上下驅動裝置(41)和使成型輥的支承位置在水平方向上變動的水平驅動裝置。(*該技術在201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涉及旋轉鍛造裝置,特別涉及這樣一種鍛造裝置上模和下模相向配置,鋁合金或鎂合金的被加工坯料(以下稱為工件)夾在上下模之間,通過使上下模相向接近把該工件成型為圓盤部的同時,利用配置在上下模邊界部外側的輥把伸出于上下模外周的坯料成型為輪緣斷面。上述形式的旋轉鍛造裝置,已在日本專利公報特開昭61-226132號中揭示,如附圖說明圖1所示,該裝置是利用第1金屬模(301)的下面和第2金屬模(302)的上面對工件(10)進行加壓,成型圓盤部(1)。在第1金屬模(301)和第2金屬模(302)的邊界部側方配置成型輥(2),可在水平方向驅動該成型輥(2)。上述第1金屬模(301)的下面形成為圓錐面(傘狀),其旋轉軸傾斜,以便使其斷面一側的邊(上述圓錐面的母線)成為略水平狀。第2金屬模(302)的旋轉軸是垂直的。使第1金屬模(301)和第2金屬模(302)同步旋轉并把第1金屬模(301)下壓,則工件(10)便成型為形狀與第1金屬模(301)的下面和第2金屬模(302)的上面相仿的圓盤部(1)和由第1金屬模(301)及第2金屬模(302)的軀干部和成型輥(2)成型成的輪緣部(11)。當上述輪緣部(11)的斷面為對稱于圓盤部(1)的矩形斷面時,輪緣部(11)的斷面形狀可以很好地被加工成,但是,當輪緣部(11)的斷面形狀例如為圖2所示的橫V字狀時,在成型后的輪緣部(11)的斷面上易產生疵(19)。現說明產生疵的原因。在成型上述斷面形狀時,使用成型輥(2),在該成型輥(2)的軀干部設有與輪緣部(11)的斷面形狀吻合的山形肋。在旋轉鍛造時,該成型輥(2)固定在使其山形肋與輪緣部(11)一致的位置。在此狀態下用第1金屬模(301)和第2金屬模(302)壓下工件(10),從該二金屬模加壓端面邊界延展或被擠出外周側的坯料成型為輪緣斷面。但是,如圖3所示,在工件(10)被壓下之前,其厚度的中心也成型輥(2)軀干部的山形肋頂部(22)不一致。因此,在加壓工序初期,被擠出到上述頂部(22)上側的坯料厚度大于被擠到下側的坯料厚度。隨著加壓的進行,被擠到頂部(22)上側的坯料厚度漸漸變薄,而被擠到下側的坯料厚度漸漸變厚,在加壓終了時刻,上述兩方厚度相同。因此,在輪緣部(11)的成型過程中,被擠到頂部(22)上側的坯料中的一部分必須移動到頂部(22)的下側,該坯料的移動不能順利地進行。其結果,便在輪緣部(11)斷面的谷部產生疵(19)。為了克服這一缺點,在現有技術中提出的方法是,把輪緣部的斷面形狀成型為矩形后,再用另一成型輥將其成型為V字狀斷面,這種方法必須要更換成型用的輥,因此生產效率不高。本專利技術即鑒于上述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旋轉鍛造裝置,該裝置中,同步旋轉的第1金屬模(301)和第2金屬模(302)上下相向地設置著,在該二金屬模邊界的側方配置著成型輥(2),工件(10)夾在上述第1金屬模(301)與第2金屬模(302)之間,通過該二個金屬模的相向接近使工件(10)延展而形成圓盤部,其特征在于,采用同一個成型輥(2)成形V字形或U字形斷面形狀的輪緣部(11)時,不會在該輪緣部(11)上形成疵,并且還能成型斷面形態非對稱于圓盤部(1)的輪緣部(11)。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權利要求1的專利技術的技術特征是第1金屬模(301)可以相地于設在固定位置的第2金屬模(302)升降驅動,成型輥(2)由支承裝置(4)支承著,該成型輥(2)可以旋轉并呈直立姿勢,在支承裝置(4)上備有使成型輥(2)的支承位置在上下方向變動的上下驅動裝置(41)和使成型輥(2)的支承位置在水平方向變動的水平驅動裝置(42)。下面,以成型具有橫V字形斷面輪緣(11)的輪子為例說明該專利技術的動作。工件(10)被第1金屬模(301)和第2金屬模(302)壓下,當其周緣部開始從第1金屬模(301)的加壓端面和第2金屬模(302)的加壓端面的邊界部伸出時,在上下驅動裝置(41)和水平驅動裝置(42)的動作作用下,成型輥(2)軀干部中心的山形肋位于第1金屬模(301)端面和第2金屬模(302)端面的周緣部之間的中間位置。這樣,上述的坯料伸出部便分為上下二等分。然后,工件(10)繼續被壓下。在這期間,控制上下驅動裝置(41),使得成型輥(2)的軀干部中心位于第1金屬模(301)和第2金屬模(302)的中間。這樣,沿著成型輥(2)軀干部上下延展的輪緣斷面的各部成為相同的壁厚,在下壓終了時刻,由第1金屬模(301)及第2金屬模(302)的外同部和成型輥(2)的軀干部成形了輪緣部(11)。在成形V字斷面的輪緣部(11)時,也如上述那樣,由成型輥(2)一次分成上下二等分的坯料直接地成型為輪緣部(11)。該專利技術具有以下特有的效果。在成形全體為V字或U字形斷面的輪緣部(11)時,在旋轉鍛造過程中由成型輥(2)等分為上下二部分的坯料直接成型為上下輪緣部,所以在成型結束后的輪緣斷面上不會出現疵。通過選擇成型輥(2)的形狀,可以由第1金屬模(301)及第2金屬模(302)和一個成型輥(2)、用一個工序成型出各種斷面形狀的輪緣部(11)。另外,通過選擇成型輥(2)的位置,可以使從第1金屬模(301)和第2金屬模(302)的加壓端面間擠出的坯料只沿著第1金屬模(301)或第2金屬模(302)中的任何一方伸出,所以,所制作出輪緣部(11)不對稱于圓盤部(1)的產品。例如適合于制造圓盤部(1)相對于輪緣部(11)向外側偏的汽車輪。權利要求2的專利技術的技術特征是第1金屬模(301)由液壓式升降驅動裝置(5)驅動升降,還具備把升降驅動裝置(5)的驅動壓力切換為第1設定壓力和第2設定壓力的液壓控制機構(601)以及檢測第1金屬模(301)在第1設定壓力下對接在工件(10)上的原點位置的原點位置檢測機構(602),上述第1設定壓力是指用于使第1金屬模(301)向第2金屬模(302)一側移動的壓力,上述第2設定壓力是指旋轉鍛造用的壓力,上述液壓控制機構(601)在升降驅動裝置(5)起動后,輸入了來自原點位置檢測機構(602)的原點位置檢測信號時,便將升降驅動裝置(5)的驅壓力從第1設定壓力切換為第2設定壓力。因此,當第1金屬模(301)與工件(10)對接時,就不會過分地局部壓下該工件(10)。另外,第1、第2金屬模的起動旋轉時刻可以是在第1金屬模(301)到達上述原點位置之前或之后。權利要求5的專利技術,是在權利要求2的基礎上增加這樣的技術功能即,使成型輥(2)在預先設定的路徑上移動,自動地把輪緣部成形為預定的斷面形狀。特別適用于不要控制水平向移動距離的情形。為此,權利要求5所采用的技術特征是設有移動距離檢測機構(501)、壓下尺寸計算機構(50)和成型輥控制裝置;把成型輥控制裝置輸出的上下移動值輸入到上下驅動裝置(41),同時把水平移動開始信號輸入到水平驅動裝置(42);上述移動距離檢測機構(501)用于檢測第1金屬模(301)向第2金屬模(302)一側移動的距離;上述壓下尺寸計算機構(50)根據上述移動距離檢測機構(501)的檢測距離,計算從第1金屬模(301)的原點位置或從把工件(10)壓下一定程度的初期鍛造終了位置向著第2金屬模(302)側的壓下尺寸;上述成型輥控制裝置用于輸出成型輥(2)的水平移動開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轉鍛造裝置,該裝置中,同步旋轉的第1金屬模(301)和第2金屬模(302)上下相對地設置著,在它們的邊界側方配置著成型輥(2),工件(10)夾在第1金屬模(301)與第2金屬模(302)之間,通過該二個金屬模的相向接近使工件(10)延展而形成圓盤部(1)和與其外周相連的輪緣部(11);其特征在于,第1金屬模(301)相對于設在固定位置的第2金屬模(302)升降驅動;成型輥(2)可自轉地且保持垂直姿勢地由支承裝置(4)支承著;該支承裝置(4)備有使成型輥(2)的支承位置沿上下方向變動的上下驅動裝置(41)和使成型輥(2)的支承位置沿水平方向變動的水平驅動裝置(42)。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JP 1994-3-16 45997/941.一種旋轉鍛造裝置,該裝置中,同步旋轉的第1金屬模(301)和第2金屬模(302)上下相對地設置著,在它們的邊界側方配置著成型輥(2),工件(10)夾在第1金屬模(301)與第2金屬模(302)之間,通過該二個金屬模的相向接近使工件(10)延展而形成圓盤部(1)和與其外周相連的輪緣部(11);其特征在于,第1金屬模(301)相對于設在固定位置的第2金屬模(302)升降驅動;成型輥(2)可自轉地且保持垂直姿勢地由支承裝置(4)支承著;該支承裝置(4)備有使成型輥(2)的支承位置沿上下方向變動的上下驅動裝置(41)和使成型輥(2)的支承位置沿水平方向變動的水平驅動裝置(42)。2.如權利要求1記載的旋轉鍛造裝置,其特征在于,第1金屬模(301)由液壓式升降驅動裝置(5)驅動升降;備有液壓控制機構(601)和原點位置檢測機構(602),該液壓控制機構(601)用于把升降驅動裝置(5)的驅動壓力切換為使第1金屬模(301)移向第2金屬模(302)的第1設定壓力和旋轉鍛造用的第2設定壓力,該原點位置檢測機構(602)用于檢測第1金屬模(301)在第1設定壓力作用下與工件(10)對接的原點位置;在升降驅動裝置(5)始動后,來自原點位置檢測機構的原點位置檢測信號輸入液壓控制機構(601)時,該液壓控制機構(601)把升降驅動裝置(5)的驅動壓力從第1設定壓力切換為第2設定壓力。3.如權利要求2記載的旋轉鍛造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檢測第1金屬模(301)向第2金屬模(302)移動的移動距離的移動距離檢測機構(501);第1金屬模(301)在第1設定壓力下向第2金屬模(302)側移動過程中,從移動距離檢測機構(501)輸出的檢測距離不再變化時,原點位置檢測機構(602)便輸出原點位置檢測信號。4.如權利要求2記載的旋轉鍛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原點位置檢測機構(602)由壓力檢測機構(551)和比較機構構成,該壓力檢測機構(551)用于檢測液壓回路給升降驅動裝置(5)的驅動壓力,該比較機構用于在第1金屬模(301)被第1設定壓力驅動而向著第2金屬模(302)側移動的狀態下,當壓力檢測機構(551)的檢測壓力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稻田修二郎,
申請(專利權)人:雷斯工程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