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顯示系統及其控制方法,該顯示系統包括顯示控制器、時序控制器和顯示屏,其中,顯示控制器包括2D轉3D模塊和編碼模塊,2D轉3D模塊用于將2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編碼模塊用于將3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時序控制器包括解碼模塊,解碼模塊用于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轉換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或是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縮放為適合所述顯示屏輸出影像的大小的2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傳輸至顯示屏進行顯示。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減少傳輸線的數量,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顯示
,特別是涉及ー種顯示系統及其顯示控制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平面顯示器中的3D顯示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3D平面顯示器在影像格式的傳輸上,如果需要傳輸左、右眼各一個完整畫面的信號,則會需要較大的傳輸功率。如圖I所示,3D平面顯示器10包括顯示控制端20、時序控制端30、顯示屏40以及傳輸線50。其中,傳輸線50傳輸的頻寬為2D影像格式的數據所占的頻寬。在顯示控制端20向時序控制端30傳輸120赫茲3D影像格式的數據時,需要2倍傳輸2D影像格式的數據的頻寬,即需要2倍傳輸2D影像格式的數據時的傳輸線50。因此,3D平面顯示器10的解析度越大,需要的傳輸的功率也就越大,傳輸線50的數量就會越多,因此增加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能夠減少傳輸線的數量,從而降低生產成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ー種顯示系統,該顯示系統包括顯示控制器、時序控制器和顯示屏,其中,顯示控制器包括2D轉3D模塊用于將2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編碼模塊用于將3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 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時序控制器從顯示控制器接收2D影像格式的數據或“ 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其包括解碼模塊用于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轉換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或是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縮放為適合顯示屏輸出影像的大小的2D影像格式的數據;顯示屏從時序控制器接收2D影像格式的數據或3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進行相應顯示。其中,當顯示控制器輸入2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且需要在顯示屏上顯示3D影像格式的數據時2D轉3D模塊將2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傳輸至編碼模塊,編碼模塊將3D影像格式的數據編碼以形成“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并傳輸至解碼模塊,解碼模塊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解碼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傳輸至顯示屏。其中,當顯示控制器輸入2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且需要在顯示屏上顯示2D影像格式的數據時顯示控制器直接將2D影像格式的數據傳輸至時序控制器,并且時序控制器傳輸2D影像格式的數據至顯示屏。其中,當顯示控制器輸入3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且需要在顯示屏上顯示2D影像格式的數據時編碼模塊接收3D影像格式的數據,且將3D影像格式的數據編碼以形成“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并傳輸至解碼模塊,解碼模塊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縮放為適合顯示屏輸出影像的大小的2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傳輸至顯示屏。其中,當顯示控制器輸入3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且需要在顯示屏上顯示3D影像格式的數據時編碼模塊接收3D影像格式的數據,且將3D影像格式的數據編碼以形成“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并傳輸至解碼模塊,解碼模塊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解碼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傳輸至顯示屏。其中,當顯示控制器輸入“ 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并且需要在顯示屏上顯示2D影像格式的數據時顯示控制器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傳輸至時序控制器,解碼模塊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縮放為適合顯示屏輸出影像的大小的2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傳輸至顯示屏。其中,當顯示控制器輸入“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并且需要在顯示屏上顯示3D影像格式的數據時顯示控制器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傳輸至時序控制器,解碼模塊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解碼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傳輸至顯示屏。其中,顯示系統進一歩包括傳輸線和柔性電路板,顯示控制器通 過傳輸線與時序控制器連接,時序控制器和顯示屏通過柔性電路板連接。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另ー個技術方案是提供ー種顯示控制方法,該顯示控制方法包括在顯示控制器中,將3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并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傳輸至時序控制器;在時序控制器中,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轉換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傳輸至顯示屏進行顯示。其中,當顯示控制器輸入2D影像格式的數據時,先將2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3D影像格式,然后再將3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專利技術提供ー種顯示系統,該顯示系統包括顯示控制器、時序控制器和顯示屏,本專利技術的顯示控制器將3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進而傳輸至時序控制器,時序控制器再根據需要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轉換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或者縮放為適合顯示屏輸出影像的大小的2D影像格式的數據;本專利技術更提供了一種應用于該顯示系統的顯示控制方法。由于“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所占的頻寬比3D影像格式的數據所占的頻寬小,因此,本專利技術將3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之后再進行傳輸,可減少傳輸時所需的傳輸線,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技術的顯示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顯示系統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 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顯示控制方法的實施例的流程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顯示控制方法的一具體實施例的流程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的顯示控制方法的另一具體實施例的流程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的顯示控制方法的又一具體實施例的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2,圖2是本專利技術顯示系統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的顯示系統20包括顯示控制器21、時序控制器22以及顯示屏23。本實施例中,顯示控制器21包括2D轉3D模塊211以及編碼模塊212。其中,2D轉3D模塊211用于將2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編碼模塊212用于將3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其中,“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的結構如圖3所示。請ー并參閱圖3,圖3中的“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300包括深度圖格式的數據301以及2D影像格式的數據302。“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300的大小為ー個畫面的數據的大小,并且深度圖格式的數據301在“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300中所占的比例影響著3D影像的品質,即深度圖格式的數據301在一定范圍內占“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300的比例越高,3D影像的品質就越高。本實施例中,時序控制器22從顯示控制器21接收2D影像格式的數據或“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其中,時序控制器22包括解碼模塊221,解碼模塊221用于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轉換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具體為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 的數據中的2D影像格式的數據和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各放大為ー個畫面大小的數據之后,再轉化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值得注意的是,解碼模塊221根據需要也用于將“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縮放為適合顯示屏23輸出影像的大小的2D影像格式的數據。顯示屏23從時序控制器22接收2D影像格式的數據或3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進行相應顯示。本實施例中,顯示系統20進ー步包括傳輸線24和柔性電路板25。其中,顯示控制器21通過傳輸線24與時序控制器22連接,時序控制器22和顯示屏23通過柔性電路板25連接。因此,顯示控制器2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顯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系統包括顯示控制器、時序控制器和顯示屏,其中:所述顯示控制器包括:2D轉3D模塊:用于將2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編碼模塊:用于將3D影像格式的數據轉換為“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所述時序控制器從所述顯示控制器接收2D影像格式的數據或“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其包括:解碼模塊:用于將所述“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轉換為3D影像格式的數據,或是將所述“2D影像+深度圖”格式的數據縮放為適合所述顯示屏輸出影像的大小的2D影像格式的數據;所述顯示屏從所述時序控制器接收2D影像格式的數據或3D影像格式的數據,并進行相應顯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神賢,陳宥燁,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