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力系統智能控制裝置及其實現方法,該裝置包括:備自投單元、穩控單元、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單元,所述穩控單元、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單元以及備自投單元依次相連接,所述備自投單元還與所述穩控單元相連接;所述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單元用于實時監測所述穩控單元,并判斷所述穩控單元是否有穩控動作,如果有則閉鎖備自投功能。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電力系統智能控制裝置及其實現方法,實現了備自投功能和穩控功能的配合,真正做到了集備自投功能與穩控功能于一體,使用一套裝置即實現了以往兩套裝置才能實現的功能,不僅減少了施工和維護的工作量,也減少了由于設計方面的差異所帶來的誤操作的可能性,有利于裝置的標準化設計和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カ系統,尤其涉及ー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以及ー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的實現方法。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的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又稱為“電カ系統安全自動裝置”),是按照不同功能由不同裝置實現的原則進行単獨配置的,如圖I所示,備自投裝置獨立配置,僅用于實現備自投功能;穩控裝置獨立配置,僅用于實現穩定控制功能。但是上述這種備自投裝置、穩控裝置均獨立配置的方式由于配置簡單,功能比較單一,存在如下弊端一、部分功能重疊但裝置設計方法有差異,難以協調。例如備自投裝置和穩控裝置都需要判斷線路檢修,但設計中往往出現備自投裝置設置運行壓板,而穩控裝置設置檢修 壓板(與運行壓板意義相反)的情況,一方面工作量加倍,另ー方面也比較容易導致現場運行人員出現誤操作的情況;ニ、裝置數量増加,導致運行維護工作量加大。例如當變電站現場線路檢修吋,需要對備自投裝置和穩控裝置分別做安全措施,防止檢修試驗時導致裝置出現不期望的動作出口或閉鎖;三、定值數量増加,且部分定值相同,定值整定工作量増加。比如備自投裝置和穩控裝置的接入模擬量基本相同,但由于是兩套獨立的裝置,從而現場接線也要加倍;四、穩控裝置和備自投裝置之間的協調配合復雜穩控裝置切除的線路不允許備自投恢復供電,因此,現場獨立配置的穩控裝置和備自投裝置之間必須進行相互協調,才能避免備自投裝置誤動作。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ー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及其實現方法,能夠集備自投功能與穩控功能于一體。ー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包括備自投單元、穩控單元、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單元,所述穩控単元、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単元以及備自投單元依次相連接,所述備自投單元還與所述穩控単元相連接;所述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単元用于實時監測所述穩控単元,并判斷所述穩控單元是否有穩控動作,如果有則閉鎖備自投功能。ー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的實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統ー設計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的輸入輸出,包括統ー設計輸入的模擬量和開入量、開出量;進行功能設計,從過負荷單元、低頻減載單元、低壓減載單元中選擇任意一個或者任意組合作為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的穩控單元;實時監測所述穩控單元,并判斷所述穩控單元是否有穩控動作,如果有則將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中的備自投単元的備自投功能進行閉鎖。本專利技術的ー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及其實現方法,由于保證了穩控動作切除負荷線路后該線路不被備自投單元恢復,從而實現了備自投功能和穩控功能的配合,真正做到了集備自投功能與穩控功能于一體,使用ー套裝置即實現了以往兩套裝置才能實現的功能,減少了施工和維護的工作量,也減少了由于設計方面的差異所帶來的誤操作的可能性,還減少了定值整定和定值管理的工作量,降低了穩控單元和備自投単元之間的協調配合復雜度,有利于裝置的標準化設計和推廣使用。附圖說明 圖I是現有技術中獨立配置的備自投裝置和穩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ー種電カ系統智能化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ー種電カ系統智能化控制裝置的實現方法流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現有技術中,備自投裝置和穩控裝置都是獨立配置的,只能単獨的實現備自投功能或穩控功能。兩者不僅在設計方法上存在差異(如前所述的運行壓板和檢修壓板的設計),在實現其各自的功能時也會給對方產生一定影響,如穩控裝置在動作時,往往需要閉鎖備自投裝置,防止備自投裝置恢復被切除線路的供電,導致穩控功能失效。因此若想要將備自投功能和穩控功能較好的結合在一起,必須要解決這個沖突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ー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及其實現方法,在實現穩控動作時能夠閉鎖備自投,防止穩控失效,從而將備自投功能和穩控功能較好的結合在一起,解決了現有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中配置方式簡單、功能単一的問題。實施例一如圖2所示,ー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包括備自投単元、穩控單元、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単元,所述穩控単元、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単元以及備自投單元依次相連接,所述備自投單元還與所述穩控単元相連接;所述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単元用于實時監測所述穩控單元,并判斷所述穩控單元是否有穩控動作,如果沒有則不進行操作,如果有則閉鎖備自投功能,這樣就能保證被所述穩控動作所切除的線路不會被所述備自投單元恢復,從而導致穩控功能的失效。下面結合圖2,對本專利技術ー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的工作流程作進ー步描述A、統ー設計本專利技術裝置的輸入輸出。本專利技術的電カ系統智能化控制裝置具有統ー設計的輸入輸出,包括統一設計輸入的模擬量和開入量、開出量等;B、進行功能設計,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決定本項目所需要的功能模塊。所述穩控單元可以包括過負荷單元、低頻減載單元、低壓減載單元等,作為ー個較好的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進行功能設計時,可以選擇上述三個單元中的任意一個或者任意組合(一共七種組合方式Γ丨+G+Ct=3+3+l=7)。C、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単元實時監測所述穩控單元,判斷所述穩控單元是否有穩控動作,如果有則閉鎖備自投功能,避免穩控功能的失效;如果沒有則通知所述備自投單元,然后根據需要實現備自投功能。將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與現有技術中的控制裝置相比較,可以得到如下的有益效果—、使用ー套裝置即實現了以往兩套裝置才能實現的功能,裝置自身的接入數據量卻沒有増加,僅相當于ー套裝置所需的數據量。所需的數據量包括裝置采樣的線路、變壓器、母線的模擬量;各種人工設置壓板和外部輸入的開關量;裝置動作出口的開關量或數據等;ニ、現有技術中獨立配置的備自投裝置和穩控裝置間的配合需要通過I η個信號線以實現穩控裝置動作閉鎖備自投,實施復雜,不夠靈活,而且還存在信號線本身的可靠性問題以及配合時需考慮的時序和延時問題等等,而本專利技術的一體化裝置則直接集成了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単元,通過該單元模塊即可確保穩控實施效果不失效,該單元作為軟件的ー個部分,無需接線,效果要明顯優于兩套裝置間通過連接線傳遞信號的簡單配合方式,無縫對接,高效可靠; 三、本專利技術的電カ系統智能化控制裝置進行了統ー的設計,每ー個輸入都是唯一的,可以大大減少施工和維護的工作量,而且在裝置設計時沒有不一致的地方(如運行壓板和檢修壓板的情況),從而減少了誤操作的可能性;另外本專利技術的一體化裝置還減少了定值整定和定值管理的工作量,沒有重復定值,有利于進行標準化設計和推廣使用,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實施例ニ另外,與上述ー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相對應的,本專利技術還提供ー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的實現方法,如圖3所示,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01,統ー設計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的輸入輸出,包括統ー設計輸入的模擬量和開入量、開出量;步驟S102,進行功能設計,從過負荷單元、低頻減載單元、低壓減載單元中選擇任意一個或者任意組合作為本專利技術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的穩控單元;步驟S 103,實時監測所述穩控單元,并判斷所述穩控單元是否有穩控動作,如果有(穩控動作)則將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中的備自投単元的備自投功能進行閉鎖。本專利技術的ー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的實現方法的其它技術特征與上述ー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相同,并且本專利技術的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的實現方法具有與上述一種電カ系統智能控制裝置相同的有益效果,此處不予贅述。以上所述的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定。任何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力系統智能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備自投單元、穩控單元、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單元,所述穩控單元、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單元以及備自投單元依次相連接,所述備自投單元還與所述穩控單元相連接;所述備自投與穩控配合單元用于實時監測所述穩控單元,并判斷所述穩控單元是否有穩控動作,如果有則閉鎖備自投功能。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國炳,陳興華,陳錦昌,李力,宣筱青,李雪明,朱開陽,葉振風,顏云松,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省電力調度中心,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