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與管形母線電連接的電連接裝置,包括具有第一插入端第一導電半體、具有第二插入端第二導電半體和擴張裝置。所述擴張裝置用于使插入到管形母線中的第一插入端和第二插入端朝相互分離的方向以預定的擴張力擠壓在管形母線的內壁上,從而使得第一插入端和第二插入端的外壁與管形母線的內壁緊密接合。其中,所述擴張裝置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導電半體中的至少一個的凸起部中的螺紋通孔和擰入到螺紋通孔中的螺栓,所述螺栓朝相互分離的方向推壓第一導電半體和第二導電半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安裝方便,不需要對母線做任何加工處理,只需要一套螺絲扳手即可進行安裝,不需要對安裝工人進行特殊培訓,也不需要特殊的安裝工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連接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與管形母線電連接的連接裝置,尤其適用于與大截面管形母線電連接。
技術介紹
在電廠,配變電站、大型工礦場等多種高壓場所,需要輸送工頻大電流的管形母線,這種高壓管形母線具有較大橫截面。在現有技術中,對于這種大截面的高壓管形母線的連接操作,一般采用以下三種傳統的連接方式I)抱箍連接方式抱箍連接方式從外抱住管形母線,機械結構復雜,尺寸較大,形狀不規則,外部包 覆屏蔽層不牢固,不易做屏蔽,防塵防銹防碰撞等差,存在安全隱患。2)焊接包覆管連接方式包覆銅管/包扎鋼管和管形母線焊接,其質量受現場操作工人的個人技術影響,質量難于控制。焊接終端一旦焊上,便難于拆卸,檢修困難。即使發現焊接缺陷,也難以彌補。而且焊接設備和夾具搬運和操作都費時費人力。長期使用后,焊接部位容易被氧化,尤其是使用鋼材做輔助抱緊材料時,造成內部電阻值增大,影響傳輸效率。3)螺絲連接方式螺絲連接方式需要在現場在管形母線上打孔,需安裝定位銷,操作麻煩,費時費力。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需要設計一種操作方便、快速、且成本低廉的與管形母線電連接的連接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旨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和缺陷的至少一個方面。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與管形母線電連接的電連接裝置,包括第一導電半體和第二導電半體,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具有第一插入端,所述第二導電半體具有第二插入端,所述第一插入端和所述第二插入端組合在一起插入到管形母線中;和擴張裝置,所述擴張裝置用于使插入到管形母線中的第一插入端和第二插入端朝相互分離的方向以預定的擴張力擠壓在管形母線的內壁上,從而使得第一插入端和第二插入端的外壁與管形母線的內壁緊密接合。其中,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具有一個半圓柱形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導電半體具有一個半圓柱形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起部能夠組合成一個大致完整的圓柱體;并且所述擴張裝置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和第二導電半體中的至少一個的凸起部中的螺紋通孔和擰入到所述螺紋通孔中的螺栓,所述螺栓朝相互分離的方向推壓第一導電半體和第二導電半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具有兩個相對的第一插入端,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兩個第一插入端之間;所述第二導電半體具有兩個相對的第二插入端,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兩個第二插入端之間;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導電半體的一個插入端組合在一起插入到一個管形母線中并通過所述擴張裝置與之接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導電半體的另一個插入端組合在一起插入到另一個管形母線中并通過所述擴張裝置與之接口 O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僅在所述第一導電半體的凸起部中或僅在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凸起部中形成所述螺紋通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在所述第一導電半體的凸起部中和在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凸起部中均形成所述螺紋通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和/或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凸起部的半徑大致等于所述管形母線的外徑。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和/或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插入端為半圓形柱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和/或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插入端為分隔開的多個同心扇形柱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和/或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插入端的半徑大致等于或稍小于所述管形母線的內徑。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螺栓的長度小于所述螺紋通孔的深度。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螺紋通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和第二導電半體之間的分界面。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具有一個第一插入端,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與所述第一插入端相對的一端;所述第二導電半體具有一個第二插入端和一個出線端,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第二插入端和出線端之間;所述第一導電半體的第一插入端和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第二插入端組合在一起插入到一個管形母線中并通過所述擴張裝置與之接合;并且所述電連接裝置還包括一個彈性接觸片,所述彈性接觸片的一端與第一導電半體的第一凸起部電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導電半體的出線端電連接。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僅在所述第一導電半體的凸起部中或僅在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凸起部中形成所述螺紋通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在所述第一導電半體的凸起部中和在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凸起部中均形成所述螺紋通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和/或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凸起部的半徑大致等于所述管形母線的外徑。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和/或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插入端為半圓形柱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和/或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插入端為分隔開的多個同心扇形柱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和/或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插入端的半徑大致等于或稍小于所述管形母線的內徑。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螺栓的長度小于所述螺紋通孔的深度。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螺紋通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導電半體和第二導電半體之間的分界面。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實例性的實施例,所述彈性接觸片與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出線端通過螺栓連接;并且所述第二導電半體的出線端上的螺栓孔為能夠調節彈性接觸片的安裝位置的非圓形的異形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至少具有如下一個優點(I)安裝方便不需要對母線做任何加工處理;只需要一套螺絲扳手即可進行安裝,不需要對安裝工人進行特殊培訓,不需要特殊的安裝工具,如焊接設備,夾具等;·(2)方便拆卸檢修,可重復使用,節約資源;(3)結構緊湊,易于屏蔽和包防護層,提高安全性;(4)母線和接頭緊密連接,可靠,電阻率低,發熱少。附圖說明圖I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2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3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4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橫截面剖視圖;圖5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6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三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第一導電半體的立體示意圖;圖7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四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8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四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9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四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10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四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橫截面剖視圖;圖11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五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和圖12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六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第一導電半體的立體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實例性的實施例,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釋本專利技術,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圖I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2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和圖3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例性的實施例的電連接裝置的分解示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與管形母線(10)電連接的電連接裝置,包括:第一導電半體(30)和第二導電半體(40),所述第一導電半體(30)具有第一插入端(30a、30b),所述第二導電半體(40)具有第二插入端(40a、40b),所述第一插入端(30a、30b)和所述第二插入端(40a、40b)組合在一起插入到管形母線(10)中;和擴張裝置(31、51),所述擴張裝置(31、51)用于使插入到管形母線(10)中的第一插入端(30a、30b)和第二插入端(40a、40b)朝相互分離的方向(F1、F2)以預定的擴張力擠壓在管形母線(10)的內壁上,從而使得第一插入端(30a、30b)和第二插入端(40a、40b)的外壁與管形母線(10)的內壁緊密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半體(30)具有一個半圓柱形第一凸起部(30c),所述第二導電半體(40)具有一個半圓柱形第二凸起部(40c),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起部(30c、40c)能夠組合成一個大致完整的圓柱體;并且所述擴張裝置(31、51)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凸起部(30c)和第二凸起部(40c)的至少一個中的螺紋通孔(31)和擰入到所述螺紋通孔(31)中的螺栓(51),所述螺栓(51)朝相互分離的方向(F1、F2)推壓第一導電半體(30)和第二導電半體(4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建,
申請(專利權)人:泰科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