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旋按組合鈕,包括:電路板、貫通軸編碼器、環狀旋轉件、電子按鍵和按壓件,所述貫通軸編碼器包括環狀基體和套設在環狀基體上且可相對環狀基體轉動的轉動環,所述環狀基體固定安裝在電路板上并與電路板電連接,所述環狀旋轉件與轉動環固定連接,電子按鍵固定安裝在電路板上并與電路板電連接,電子按鍵位于環狀基體內,按壓件設置在環狀旋轉件和環狀基體內且可相對環狀基體滑動,按壓件的靠近電子按鍵的端部與電子按鍵的壓縮頭抵接,按壓件的滑動方向與壓縮頭的伸縮方向相同。該旋按組合鈕既能實現旋鈕的功能,又能實現按鈕的功能,且結構緊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ー種旋按組合鈕。
技術介紹
在電氣
,按鈕一般是通過按壓實現信號的接通或斷開,旋鈕一般是通過旋轉實現信號大小的改變。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按鈕和旋鈕都在追求小型化,結構上都在追求緊湊化,以便能在更小的空間內安裝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適應按鈕和旋鈕結構小型化、緊湊化的趨勢,提供一種旋按組合鈕,該旋按組合鈕既能實現旋鈕的功能,又能實現按鈕的功能,且結構緊湊。本專利技術的旋按組合鈕,包括電路板、貫通軸編碼器、環狀旋轉件、電子按鍵和按壓件,所述貫通軸編碼器包括環狀基體和套設在環狀基體上且可相對環狀基體轉動的轉動環,所述環狀基體固定安裝在電路板上并與電路板電連接,所述環狀旋轉件與轉動環固定連接,電子按鍵固定安裝在電路板上并與電路板電連接,電子按鍵位于環狀基體內,按壓件設置在環狀旋轉件和環狀基體內且可相對環狀基體滑動,按壓件的靠近電子按鍵的端部與電子按鍵的壓縮頭抵接,按壓件的滑動方向與壓縮頭的伸縮方向相同。進ー步地,所述環狀旋轉件設有可在第一設定外力作用下斷裂的第一斷裂結構,按壓件設有可在第二設定外力作用下斷裂的第二斷裂結構。進ー步地,所述環狀旋轉件包括相互固定連接的第一環狀件、第二環狀件和第三環狀件,第二環狀件設置在第一環狀件和第三環狀件之間,第三環狀件包括第一上環形體和第一下環形體,第一下環形體比第一上環形體更靠近貫通軸編碼器,所述第一斷裂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一上環形體和第一下環形體之間的至少ー個第一斷裂筋,第一上環形體和第ー下環形體之間通過所述至少ー個第一斷裂筋相連,沿第一下環形體的軸向看,第一下環形體位于第一上環形體之內。進ー步地,第一環狀件上設有至少兩個沿其軸向伸出的第一弾性支腳,各第一彈性支腳的伸出端設有沿第一環狀件的徑向向外突起的第一卡突部,第二環狀件上設有至少兩個分別與所述至少兩個第一弾性支腳相適配的過孔,第一上環形體設有至少兩個分別與至少兩個第一弾性支腳相適配的方形缺ロ,第一下環形體設有至少兩個第二弾性支腳,各第二弾性支腳的伸出端設有ー個向第一下環形體內突起的第二卡突部,至少兩個第一弾性支腳分別穿過至少兩個過孔,至少兩個第一卡突部分別卡在至少兩個方形缺ロ的上邊沿處,轉動環設有至少兩個分別與至少兩個第二卡突部相適配的方形孔,至少兩個第二卡突部分別卡入至少兩個方形孔中。進ー步地,所述第一斷裂筋為6個,6個第一斷裂筋沿第一下環形體的周向均勻分布。進ー步地,第一下環形體的外圓周表面上設有至少ー個沿第一下環形體的軸向延伸的突起筋,在第一斷裂筋斷裂且第一上環形體向第一下環形體運動到突起筋位于第一上環形體之內時,所述突起筋與第一上環形體擠壓接觸并使第一上環形體和第一下環形體同步轉動。進ー步地,按壓件包括相互固定連接的環狀帽蓋件和第五環狀件,第五環狀件包括第二上環形體和第二下環形體,所述第二斷裂結構包括設置在第二上環形體和第二下環形體之間的至少ー個第二斷裂筋,第二上環形體和第二下環形體之間通過所述至少ー個第ニ斷裂筋相連,第二下環形體上設有向第二下環形體內伸出的按壓部,所述按壓部位于電子按鍵的壓縮頭上方且與壓縮頭接觸,從第二上環形體的軸向看,第二上環形體位于第二下環形體的除按壓部之外的其它部分之內。進ー步地,第二上環形體的外環形表面上設有至少兩個第四卡突部,環狀帽蓋件包括第四蓋板部和與第四蓋板部相連的第四環形側壁部,第二上環形體的上端面與第四蓋板部接觸,第四環形側壁部上設有至少兩個分別與至少兩個第四卡突部相適配的第三卡孔,各第四卡突部分別卡入相應的第三卡孔中,第二下環形體的外環形表面上設有至少兩 個沿第二下環形體的軸向延伸的第一導向槽,環狀基體的內側壁上還設有至少兩個分別與至少兩個第一導向槽相適配的第一導向筋,各第一導向筋分別位于對應的第一導向槽中且可相對第一導向槽滑動。進ー步地,所述第二斷裂筋為6個,6個第二斷裂筋沿第二上環形體的周向均勻分布。進ー步地,第二上環形體上設有與所述按壓部相適配的第三缺ロ,第三缺ロ的開ロ面對按壓部,在第二斷裂筋斷裂且第二上環形體向第二下環形體運動設定距離后,按壓部與第三缺ロ的上邊沿接觸并阻止第二上環形體繼續運動。進ー步地,第一設定外力設定在150-200牛頓之間,第二設定外力設定在170-220牛頓之間,第一設定外力和第二設定外力之和小于或等于378牛頓。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的旋按組合鈕,所述環狀旋轉件與貫通軸編碼器的轉動環固定連接,當操作人員轉動環狀旋轉件時,轉動環也隨之轉動,實現了旋鈕功能。按壓件與電子按鍵的壓縮頭接觸并可驅動壓縮頭運動,當操作人員按壓按壓件吋,壓縮頭也隨之縮回,實現了旋鈕功能。另外,由于電子按鍵位于環狀基體內,按壓件位于環狀旋轉件和環狀基體內,充分利用了環狀基體和環狀旋轉件內部的空間,使整個旋按組合鈕結構緊湊。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旋按組合鈕的爆炸示意 圖2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旋按組合鈕的結構示意 圖3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旋按組合鈕沿第一上環形體軸向的剖視示意圖(未潰縮); 圖4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的旋按組合鈕沿第一上環形體軸向的剖視示意圖(已潰縮); 圖5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第三環狀件的結構示意 圖6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第五環狀件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方式中貫通軸編碼器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歩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干限定本專利技術。如圖I-圖7所示,本專利技術ー種實施方式的旋按組合鈕,包括電路板8、貫通軸編碼器、環狀旋轉件、電子按鍵9和按壓件,所述貫通軸編碼器包括環狀基體6和套設在環狀基體6外且可相對環狀基體6轉動的轉動環7,所述環狀基體6固定安裝在電路板8上并與電路板8電連接,所述 環狀旋轉件與轉動環7固定連接,電子按鍵9固定安裝在電路板8上并與電路板8電連接,電子按鍵9位于環狀基體6內,按壓件設置在環狀旋轉件和環狀基體6內且可相對環狀基體6滑動,按壓件的靠近電子按鍵9的端部與電子按鍵9的壓縮頭901抵接,按壓件的滑動方向與壓縮頭901的伸縮方向相同,所述環狀旋轉件設有可在第一設定外力作用下斷裂的第一斷裂結構,按壓件設有可在第二設定外力作用下斷裂的第二斷裂結構。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的上下、水平均以圖3或圖4所示的上下、水平為準。所述環狀旋轉件包括相互固定連接的第一環狀件I、第二環狀件2和第三環狀件3。第一環狀件I包括第一環形部103和從第一環形部103向相同方向伸出的三個第一弾性支腳101,各第一弾性支腳101的伸出端設有沿第一環狀件I的徑向向外突起的第一卡突部102,三個第一弾性支腳101沿第一環狀件I的周向均勻分布。第二環狀件2上設有三個分別與所述三個第一弾性支腳101相適配的過孔201。第三環狀件3包括第一上環形體301和第一下環形體302,第一上環形體301和第ー下環形體302同軸設置,第一下環形體302位于第一上環形體301的上方,第一上環形體301和第一下環形體302之間通過至少ー個第一斷裂筋303相連,所述第一斷裂筋303優選為6個,6個第一斷裂筋303沿第一下環形體302的周向均勻分布,沿第一下環形體302的軸向看,第一下環形體3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按組合鈕,其特征在于,包括:電路板(8)、貫通軸編碼器、環狀旋轉件、電子按鍵(9)和按壓件,所述貫通軸編碼器包括環狀基體(6)和套設在環狀基體(6)上且可相對環狀基體(6)轉動的轉動環(7),所述環狀基體(6)固定安裝在電路板(8)上并與電路板(8)電連接,所述環狀旋轉件與轉動環(7)固定連接,電子按鍵(9)固定安裝在電路板(8)上并與電路板(8)電連接,電子按鍵(9)位于環狀基體(6)內,按壓件設置在環狀旋轉件和環狀基體(6)內且可相對環狀基體(6)滑動,按壓件的靠近電子按鍵(9)的端部與電子按鍵(9)的壓縮頭(901)抵接,按壓件的滑動方向與壓縮頭(901)的伸縮方向相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文明,謝慕鑫,羅紅兵,閆召紅,
申請(專利權)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