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包括第一長錐滾輪組、第二長錐滾輪組和中間滾錐輪組,第一長錐滾輪與第一滾輪軸連接,第二長錐滾輪與第二滾輪軸連接,中間滾錐輪與連接裝置活動連接,中間滾錐輪上的第一錐面與第一長錐滾輪接觸傳動、第二錐面與第二長錐滾輪接觸傳動;通過調節中間滾錐輪在兩個長錐滾輪上的接觸位置,可連續改變兩個長錐滾輪的工作半徑,實現無級變速傳動。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改善中間滾錐輪的形狀,有效降低了錐輪機械摩擦傳動機構中的幾何滑動,并提高了傳動效率和功率。本發明專利技術可用于各種車輛、船舶和機械傳動等領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械摩擦傳動
,具體涉及一種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
技術介紹
在最近的十幾年中,CVT(ContinuouslyVariable Trans-mission)無級變速器技術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目前被廣泛應用在小功率汽車領域。無級變速器的種類有很多,其中已經在汽車上應用的有帶傳動式與牽引傳動式,它們都是以摩擦力傳遞動力。帶傳動式無級變速器主要靠可變徑的主、從動輪和金屬帶來實現速比的無級變化,傳動效率高、變速范圍較寬,可以在相當寬的范圍實現無級變速,從而獲得傳動系與發 動機工況的最佳匹配,提高整車的燃油經濟性。但是,目前受到金屬帶材料和技術的限制,使制造成本非常高。錐輪摩擦式無級變速器主要靠主、從動剛性元件(或者通過中間元件)的接觸摩擦和潤滑油膜牽引進行傳動,并可通過改變其接觸處的工作半徑進行無級變速;其具有傳動平穩、噪音小、結構簡單、有過載保護效果、形式多樣等優點;目前,應用廣泛的主要有錐盤環盤式、多盤式、鋼球錐輪式、菱錐式、行星錐盤式和行星環錐式無級變速器等;但是,錐輪摩擦式無級變速器中在錐輪和被接觸的傳動元件做負載且摩擦工作時,由于錐輪和被接觸的傳動元件幾何形狀的原因使兩滾動體接觸區的速度分布不同,在兩滾動體之間會產生幾何滑動,機構中的幾何滑動會使牽引油溫度上升和牽引系數降低,從而造成變速器傳動力和效率下降等,同時還會加快牽引面的磨損導致變速器壽命減少。現有技術中,為了減少錐輪摩擦式無級變速器中摩擦傳動接觸區的自旋現象,眾多設計者們會根據傳動功率的大小,盡量縮小錐輪和被接觸的傳動元件之間的接觸區,以降低幾何滑動率;可若要將錐輪摩擦式無級變速器中的幾何滑動率減至最小,只有當錐輪和被接觸的傳動元件之間的接觸區為點接觸時,在理論上就不會產生幾何滑動,此時的傳動效率也最高,可是,錐輪和被接觸的傳動元件之間的接觸區越小其承載能力就越差,傳動功率也越小;以上兩者之間產生矛盾現象,如何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在該領域中還沒有較理想的技術方案。綜上所述,有必要開發一種新的錐輪摩擦式無級變速器,在增加錐輪和被接觸的傳動元件之間接觸區的同時,又能降低錐輪傳動機構中的幾何滑動率,來解決上述錐輪摩擦式無級變速器中的矛盾現象,提高產品的質量與效能,使其能更好地適應各種傳動機械的工況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改善現有錐輪摩擦式無級變速器中錐輪與被接觸的傳動元件之間的傳動方式,降低錐輪摩擦式無級變速器中的幾何滑動率,同時提高傳動效率和功率。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長錐滾輪組、第二長錐滾輪組和中間滾錐輪組,第一長錐滾輪組包括第一長錐滾輪和第一滾輪軸,第二長錐滾輪組包括第二長錐滾輪和第二滾輪軸,所述中間滾錐輪組包括中間滾錐輪和連接裝置,所述中間滾錐輪上設有第一錐面和第二錐面; 第一長錐滾輪與第一滾輪軸連接,或者第一長錐滾輪與第一滾輪軸為一個整體; 第二長錐滾輪與第二滾輪軸連接、或者第二長錐滾輪與第二滾輪軸為一個整體; 第一長錐滾輪和第二長錐滾輪的錐度方向相反設置,并使第一長錐滾輪和第二長錐滾輪相鄰的錐度線保持平行; 所述中間滾錐輪設置在第一長錐滾輪和第二長錐滾輪之間,所述中間滾錐輪與所述連接裝置活動連接,所述中間滾錐輪上的第一錐面和第一長錐滾輪的錐度方向相同設置,并且第一錐面和第一長錐滾輪相鄰的錐面接觸傳動,所述中間滾錐輪上的第二錐面和第二長錐滾輪的錐度方向相同設置,并且第二錐面和第二長錐滾輪相鄰的錐面接觸傳動。所述的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其中第一錐面和第一長錐滾輪相鄰錐體的母線平行接觸傳動,第二錐面和第二長錐滾輪相鄰錐體的母線平行接觸傳動。所述的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其中還包括中間滾錐輪軸,所述中間滾錐輪還可以通過中間滾錐輪軸與所述連接裝置活動連接。所述的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其中還包括支架、至少一個加壓裝置、所述中間滾錐輪組還包括調速裝置,第一滾輪軸和第二滾輪軸均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架上,第一長錐滾輪與第一滾輪軸連接,所述加壓裝置與第一滾輪軸以及第一長錐滾輪連接,第二長錐滾輪與第二滾輪軸為一個整體;或者第一長錐滾輪與第一滾輪軸為一個整體,第二長錐滾輪與第二滾輪軸連接,所述加壓裝置與第二滾輪軸以及第二長錐滾輪連接;或者第一長錐滾輪與第一滾輪軸連接,所述加壓裝置與第一滾輪軸以及第一長錐滾輪連接,第二長錐滾輪與第二滾輪軸連接,第二個所述加壓裝置與第二滾輪軸以及第二長錐滾輪連接;所述連接裝置與所述調速裝置以及所述支架連接;或者所述連接裝置與所述調速裝置連接,所述調速裝置與所述支架連接;或者所述支架上還設置有至少一個導向裝置、所述導向裝置與第一長錐滾輪以及第二長錐滾輪相鄰的錐度線平行設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連接裝置與所述導向裝置以及所述調速裝置連接,所述調速裝置與所述支架連接。所述的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其中所述連接裝置滑動的連接在所述導向裝置上。所述的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其中所述導向裝置與第一長錐滾輪以及第二長錐滾輪相鄰的錐度線平行設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的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其中所述加壓裝置設為凸輪自動加壓機構,或者所述加壓裝置設為加壓彈簧,或者所述加壓裝置設為液壓裝置,或者所述加壓裝置由所述凸輪自動加壓機構和所述加壓彈簧構成,或者所述加壓裝置由所述液壓裝置和所述加壓彈簧構成,或者所述加壓裝置由所述凸輪自動加壓機構、所述液壓裝置和所述加壓彈簧構成。所述的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其中所述調速裝置設為螺桿傳動機構,或者所述調速裝置設為調節液壓缸。所述的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其中所述螺桿傳動機構的螺桿平行與第一長錐滾輪和第二長錐滾輪相鄰的錐度線設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的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其中還包括驅動裝置,所述螺桿傳動機構的螺桿與所述驅動裝置固定連接。所述的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其中還包括第一調速齒輪和第二調速齒輪,第一調速齒輪與所述螺桿傳動機構的螺桿固定連接,所述驅動裝置通過連接軸與第二調速齒輪連接,第一調速齒輪與第二調速齒輪嚙合,所述連接軸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的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其中第一長錐滾輪組還包括第三長錐滾輪,第二長錐滾輪組還包括第四長錐滾輪,所述中間滾錐輪組還包括第二中間滾錐輪、第二連接裝置和第二調速裝置,第二中間滾錐輪上設有第三錐面和第四錐面;第三長錐滾輪與第一長錐滾輪的錐度方向相反設置,第三長錐滾輪和第一長錐滾輪分別與第一滾輪軸連 接,所述加壓裝置與第一長錐滾輪以及第三長錐滾輪連接,第四長錐滾輪和第二長錐滾輪的錐度方向相反設置,并使第四長錐滾輪和第三長錐滾輪相鄰的錐度線保持平行,第四長錐滾輪、第二滾輪軸和第二長錐滾輪為一個整體(或者第四長錐滾輪、第二滾輪軸和第二長錐滾輪固定連接);或者第三長錐滾輪與第一長錐滾輪的錐度方向相反設置,第三長錐滾輪、第一滾輪軸和第一長錐滾輪為一個整體(或者第三長錐滾輪、第一滾輪軸和第一長錐滾輪固定連接),第四長錐滾輪和第二長錐滾輪的錐度方向相反設置,并使第四長錐滾輪和第三長錐滾輪相鄰的錐度線保持平行,第四長錐滾輪和第二長錐滾輪分別與第二滾輪軸連接,所述加壓裝置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長錐滾錐式無級變速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長錐滾輪組、第二長錐滾輪組和中間滾錐輪組,第一長錐滾輪組包括第一長錐滾輪和第一滾輪軸,第二長錐滾輪組包括第二長錐滾輪和第二滾輪軸,所述中間滾錐輪組包括中間滾錐輪和連接裝置,所述中間滾錐輪上設有第一錐面和第二錐面;第一長錐滾輪與第一滾輪軸連接,或者第一長錐滾輪與第一滾輪軸為一個整體;第二長錐滾輪與第二滾輪軸連接、或者第二長錐滾輪與第二滾輪軸為一個整體;第一長錐滾輪和第二長錐滾輪的錐度方向相反設置,并使第一長錐滾輪和第二長錐滾輪相鄰的錐度線保持平行;所述中間滾錐輪設置在第一長錐滾輪和第二長錐滾輪之間,所述中間滾錐輪與所述連接裝置活動連接,所述中間滾錐輪上的第一錐面和第一長錐滾輪的錐度方向相同設置,并且第一錐面和第一長錐滾輪相鄰的錐面接觸傳動,所述中間滾錐輪上的第二錐面和第二長錐滾輪的錐度方向相同設置,并且第二錐面和第二長錐滾輪相鄰的錐面接觸傳動。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克亞,
申請(專利權)人:郭克亞,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