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鐓鍛成型機,其包括機體及開合模、動力軸,所述開合模連接有驅動開合模開合的第一驅動裝置,所述機體上連接有對應開合模的下料橋,所述下料橋與開合模之間通過進料控制板相連接,所述下料橋另一端與下料機構相連接,所述開合模包括開合模靜模和可相對開合模靜模運動地開合模動模,所述開合模靜模和開合模動模之間設有收容孔,在收容孔遠離動力軸的一側設有凹槽,在凹槽遠離動力軸的一側的機體上設有頂針孔,所述頂針孔內設有頂針,該鐓鍛成型機自動化程度高,結構簡單,且生產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鐓鍛成型機。
技術介紹
現有制造雙頭成型零件的鐓鍛成型機,其一般包括機體及設置在機體上的開合 模,所述機體相對開合模的另一側設有滑塊,滑塊上對應開合模設置有沖模,所述沖 模包括預成型模和成型模,需經二次沖壓成型。所述機體上連接有下料橋,所述下料 橋與下料機構相連接。然而,該種鐓鍛成型機當沖壓時,還需通過機械夾鉗將雙頭成 型零件夾住送入開合模中,再通過所述的沖模沖壓成型所需的形狀。然而,該種夾鉗 的構造復雜,會占用過多的空間,成本較高,且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的鐓鍛成型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鐓鍛成型機,其包括機體及開合模、動力軸,所述開合 模連接有驅動開合模開合的第一驅動裝置,所述機體上連接有對應開合模的下料橋, 所述下料橋與開合模之間通過進料控制板相連接,所述下料橋另一端與下料機構相連 接,所述開合模包括開合模靜模和可相對開合模靜模運動地開合模動模,所述開合模 靜模和開合模動模之間設有收容孔,在收容孔遠離動力軸的一側設有凹槽,在凹槽遠 離動力軸的一側的機體上設有頂針孔,所述頂針孔內設有頂針。所需成型的雙頭成型 零件原材料進入振動盤中,經下料橋到達進料控制板,此時,開合模動模呈關閉狀態, 所述雙頭成型零件原材料通過進料控制板使雙頭成型零件原材料依靠重力沿著所述導槽一顆一顆進入開合模中,然后,由頂針推頂零件至收容孔中沖壓成型。作為改進,所述凹槽截面為圓弧形或三角形,可用來定位雙頭成型零件的頭部。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機體相對開合模的另一側設有滑塊,滑塊上對應開合模設 置有沖模,所述沖模可制造雙頭成型零件所需的形狀。作為進一步改進,在凹槽靠近收容孔的一側設有圓弧形的支撐臺,可用來支撐雙 頭成型零件遠離雙頭成型零件頭部的一端,使雙頭成型零件保持平整,便于頂針推頂。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進料控制板與開合模之間設有導槽,以使雙頭成型零件沿 導槽而下落至開合模中,不會出現傾斜的現象。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轉盤及第一夾模驅動塊,所述第一 轉盤及第一夾模驅動塊之間設有第一拉桿,可用來驅動開合模的開合。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與開合模相連接的擺動杠桿,及與擺動 杠桿相接觸的錐齒輪軸,所述錐齒輪軸上安裝有第一傳動錐齒輪,所述第一傳動錐齒 輪與設置在傳動軸上的第二傳動錐齒輪相嚙合,通過該裝置可驅動開合模的開合。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沖模包括預成型模和成型模,復雜的雙頭成型零件成型需 要通過二次成型的過程。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沖模為電機帶動的切削模,可用來對零件桿部進行各種切 削,形成各種桿部圓椎形、球形等形狀。作為進一步改進,在所述開合模一側設有動夾模,所述機體設有可使動夾模沿動 力軸軸線平行方向開合的第二驅動裝置,該動夾模可用來制造雙頭成型零件的形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鐓鍛成型機,由于在所述開合模靜模和開合模動模之間 設有收容孔,在收容孔遠離動力軸的一側設有凹槽,在凹槽遠離動力軸的一側的機體 上設有頂針孔,所述頂針孔內設有頂針,因此,就不需要再另外設置機械夾鉗來夾零 件,其自動化程度高,結構簡單,且生產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且在成型完成后落料 時只需打開開合模,雙頭成型零件就會因為重力而完成落料的過程,因此結構簡單。此外,開合模能做多長,所生產成型的雙頭成型零件就能做多長,不會制約雙頭成型 零件制造的長度,可以制造較長的雙頭成型零件。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鐓鍛成型機的剖視圖; 圖2為圖1所示鐓鍛成型機的俯視圖3為圖1所示A-A方向的局部剖視圖4為本專利技術鐓鍛成型機下料過程的示意圖; 圖5為本專利技術鐓鍛成型機頂料過程的示意圖; 圖6為本專利技術鐓鍛成型機成型過程的示意圖; 圖7為本專利技術鐓鍛成型機開合模張開落料過程的示意圖8為圖7所示A方向的局部示意圖9為本專利技術鐓鍛成型機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10為本專利技術鐓鍛成型機第三實施例的剖視圖11為圖IO所示鐓鍛成型機的俯視圖12為圖ll所示B方向的局部示意圖13為本專利技術鐓鍛成型機第四實施例的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請參照圖1和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鐓鍛成型機,可用來制造雙頭成型零件半成品5, 其包括機體1及設置在機體1上的開合模、動力軸3、及可相對機體1滑動地滑塊10, 所述滑塊10上對應開合模設置有沖模,所述沖模包括預成型模230和成型模231 。 ( 其中,所述機體1上連接有對應開合模的下料橋100,所述下料橋100與開合模之間通過進料控制板11相連接,所述進料控制板11與開合模之間設有可使雙頭成型 零件半成品5順利下落的導槽12,所述下料橋100另一端與下料機構相連接;在本 實施例中所述下料機構為振動盤26。當然,也可為自動給料器或滾筒等。所述開合模包括開合模靜模21和可相對開合模靜模21運動地開合模動模22, 所述開合模連接有驅動開合模動模22開合的第一驅動裝置,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 第一轉盤41及第一夾模驅動塊42,所述第一轉盤41及第一夾模驅動塊42之間設有 第一拉桿43,所述第一轉盤41通過傳動軸44的轉動,帶動第一拉桿43運動,從而 使第一夾模驅動塊42驅使開合模動模22開合。所述開合模在關閉狀態時,可用來夾 緊定位雙頭成型零件半成品5。另,所述開合模靜模21和開合模動模22之間設有可 收容雙頭成型零件半成品5的收容孔23,在收容孔23遠離動力軸3的一側設有可收 容雙頭成型零件頭部的凹槽24,所述凹槽24截面為圓弧形或三角形,在凹槽24靠 近收容孔23的一側設有圓弧形的支撐臺25,該支撐臺25可支撐住雙頭成型零件遠 離雙頭成型零件頭部的一端,從而保證產品的穩定性,使其不會傾斜。另,在凹槽 24遠離動力軸3的一側的機體1上設有頂針孔27,所述頂針孔27內設有頂針28, 所述頂針28可頂出雙頭成型零件至開合模的收容孔23,再經過升降裝置122的升降 實現預成型模230和成型模231 二次沖壓可成型出最終的形狀。當該鐓鍛成型機工作時,所需成型的雙頭成型零件原材料進入振動盤中,經下料 橋100到達進料控制板11,此時,開合模動模呈關閉狀態,所述雙頭成型零件原材 料通過進料控制板11使雙頭成型零件原材料依靠重力沿著所述導槽12 —顆一顆進入 開合模中(如圖4),再經頂針28頂至開合模的收容孔23 (如圖5);然后,所述沖 模在滑塊10的帶動下沖壓雙頭成型零件原材料,經過預成型模230和成型模231以 成型出所需形狀(如圖6)。最后,開合模動模22打開,所述雙頭成型零件成品5由 于重力往下掉而完成落料過程(如圖7和圖8)。請參照圖9所示,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二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沖模為通過電機233帶動的切削模30,通過切削模30對零件桿部進行各種切削,可 成型出所需的各種形狀,如各種桿部圓椎形、球形等形狀。請參照圖10至圖12所示,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三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 于其用于驅動開合模動模22開合的第一驅動裝置,包括有與開合模動模22相連接 的擺動杠桿220,及與擺動杠桿220相接觸的錐齒輪軸221,所述錐齒輪軸221上安 裝有第一傳動錐齒輪222,所述第一傳動錐齒輪222與設置在傳動軸44上的第二傳 動錐齒輪223相嚙合,通過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鐓鍛成型機,其包括機體及開合模、動力軸,所述開合模連接有驅動開合模開合的第一驅動裝置,所述機體上連接有對應開合模的下料橋,所述下料橋與開合模之間通過進料控制板相連接,所述下料橋另一端與下料機構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合模包括開合模靜模和可相對開合模靜模運動地開合模動模,所述開合模靜模和開合模動模之間設有收容孔,在收容孔遠離動力軸的一側設有凹槽,在凹槽遠離動力軸的一側的機體上設有頂針孔,所述頂針孔內設有頂針。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鐓鍛成型機,其包括機體及開合模、動力軸,所述開合模連接有驅動開合模開合的第一驅動裝置,所述機體上連接有對應開合模的下料橋,所述下料橋與開合模之間通過進料控制板相連接,所述下料橋另一端與下料機構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合模包括開合模靜模和可相對開合模靜模運動地開合模動模,所述開合模靜模和開合模動模之間設有收容孔,在收容孔遠離動力軸的一側設有凹槽,在凹槽遠離動力軸的一側的機體上設有頂針孔,所述頂針孔內設有頂針。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鐓鍛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截面為圓弧形或三角形。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鐓鍛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相對開合模的另一側設 有滑塊,滑塊上對應開合模設置有沖模。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鐓鍛成型機,其特征在于在凹槽靠近收容孔的一側設有圓 弧形的支撐臺。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東佐,
申請(專利權)人:楊東佐,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1[中國|廣州]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