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卷取機卷筒鉗口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當鋼卷長度達到要求時,檢測裝置發出信號后,卷筒電機停止;2)計算切分后鉗口旋轉的周數N,N=1/3+(L1+L2)/πD,結合周數N即可推算出卷板終了時鉗口的位置,鉗口應處于卷筒中心水平線之上;3)啟動卷筒電機,開始建立張力并進行切分操作;4)由帶尾光柵檢測裝置指導帶尾停在托卷輥位置,卷筒電機停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分卷機分卷作業中,控制分切時鉗口位置,8mm以上板材鋼卷內圈劃傷幾率大大降低,提高產品成材率0.4~0.5個百分點以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熱軋帶鋼分卷平整機組卷取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避免鋼卷內圈劃傷的卷取機卷筒鉗口定位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分卷線卷取機在分卷8_及以上板厚的鋼卷時,卷取結束后的卸卷過程中內卷與卷筒扇形板接觸,導致劃傷的問題一直存在。卷筒的工作過程是當帶鋼頭部插入鉗口位置后,卷筒漲開,夾鉗升起將帶鋼夾緊,然后開始正轉,將帶鋼纏繞在卷筒上。當長度達到要求時,檢測裝置發出信號,卷筒電機轉速下降,然后開始建立張力并進行切分操作,最后由帶尾光柵檢測裝置指導帶尾停在出口緩沖輥位置,卷筒電機停止。 當托卷小車將鋼卷托起后,鉗口位置對應外表面局部凸起,曲率半徑驟然減小,托卷過程中當鉗口位置與托卷小車的襯板接觸時,鋼卷會偏離卷筒中心位置。當鋼板較厚時,卷筒的漲縮量不足以滿足間隙需求,造成鉗口附近扇形板與鋼卷內表面摩擦,就會在鋼卷內圈產生劃傷。由于生產中主要對鋼卷的帶尾進行控制,導致鉗口的位置處于不可控狀態,因此不能完全消除由于托卷偏心所造成的鋼卷內圈劃傷現象。通過對卷取過程的分析發現,當帶尾停在設計位置時,鉗口應處于卷筒中心水平線之上,此時停好鉗口,然后發出指令進行切分操作,即可避免因為卷心偏移所產生的劃傷問題,因此在卷取機分卷作業中引入鉗口位置控制方法就是目前生產中急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引入卷取機分卷作業控制中,控制分切時鉗口位置,消除鋼卷內圈劃傷現象。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驟I)在分卷過程中,當鋼卷長度達到要求時,檢測裝置發出信號后,卷筒電機停止;2)計算此時切分后鉗口旋轉的周數N,N= 1/3+(L1+L2)/jiD,結合周數N即可推算出卷取結束后鉗口的位置,如果經過計算后鉗口位置位于水平線以下,按照系統提示調整鉗口位置,目的是保證卷取結束后鉗口應處于卷筒中心水平線之上;其中L1為切分剪到下偏導輥之間的距離;L2為下偏導輥到最外層鋼板與鋼卷之間切點A的距離;1/3為切點A到出口緩沖輥之間的周數,該區間正好為120° ;D為切分前鋼卷外圓直徑;3)啟動卷筒電機,建立張力并進行切分操作;4)由帶尾光柵檢測裝置指導帶尾停在托卷輥位置,卷筒電機停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分卷機分卷作業中,控制分切時鉗口位置,有效地避免了鋼卷因托卷偏心所引發的劃傷頻發的問題,尤其是8mm以上板材鋼卷內圈劃傷幾率大大降低,提高產品成材率O. 4 O. 5個百分點以上。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分卷線切分狀態示意圖;圖2是托卷過程中產生偏心的示意圖;圖3是鋼卷外圈由于鉗口位置所引發的凸起示意圖。圖中I-板帶2_卷筒3_出口緩沖棍4_下偏導棍5_上偏導棍6_深彎棍7_張力輥組8-切分剪9-鋼卷10-托卷小車11-鉗口 12-扇形板13-外圈凸起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見圖1,是本專利技術中分卷切分狀態示意圖,板帶I 一頭繞在卷筒2上,另一頭經上偏導輥5、下偏導輥4、深彎輥6、張力輥組7與平整機組相連,出口緩沖輥3位于鋼卷9的八點鐘位置,切分剪8位于張力輥組7的后面。見圖2,是鋼卷9在托卷小車10上的變形分析示意圖,當鉗口 11位于四點到八點鐘位置時,鋼卷9被托起后,鉗口 11位置對應外表面局部有外圈凸起13,曲率半徑驟然減小,托卷過程中,鋼卷9會偏離卷筒2中心位置,造成鉗口 11附近扇形板12與鋼卷9內表面摩擦,就會在鋼卷9內圈產生劃傷。如圖I至圖3,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在分卷過程中,當鋼卷9長度達到要求時,檢測裝置發出信號后,卷筒2電機停止轉動;2)計算此時切分后鉗口 11旋轉的周數N,N= 1/3+(L1+L2) / π D,結合周數N即可推算出卷取結束后鉗口 11的位置,如果經過計算后鉗口 11位置位于水平線以下,按照系統提示調整鉗口位置,目的是保證卷取結束后鉗口應處于卷筒中心水平線之上;其中L1為切分剪8到下偏導輥4之間的距離,L2為下偏導輥4到最外層鋼板與鋼卷之間切點A之間的距離,1/3為切點A到出口緩沖輥3之間的周數,該區間正好為120°,D為切分前鋼卷9外圓直徑;3)啟動卷筒2電機,開始建立張力并進行切分操作;4)由帶尾光柵檢測裝置指導帶尾停在出口緩沖輥3對應托卷輥位置,卷筒電機停止。依該方法可編寫應用程序植入分卷線卷取機控制系統,對鋼卷的分卷過程實施運算,實施例中,D = 2000mm, LI = 7420mm, L2 取模糊值 X = 2430mm,計算N= l/3+(Ll+L2)/3iD = O. 33+1. 57 = I. 9,對N值去整,即取小數點以后的值0.9,然后乘以360°得到的值為鉗口位置的變化角度324°,即此時切分,卷取結束后,鉗口 11將落入象限III,不滿足鉗口 11應處于卷筒9中心水平線之上的目標,因此需繼續轉動卷筒半圈,使鉗口 11位于I象限中。應用上述條件進行數學運算,可得出鉗口 11分切前后的位置變化,最后算出剪切前鉗口參照停車的位置,按照指定位置停好鉗口,然后發出指令進行切分操作。按照此鉗口定位方法,實現了當卷取結束后,帶尾可停在原設計要求位置(八點鐘方向),同時鉗口停 在卷筒中心水平線之上,避免因為卷筒中心偏移所產生的劃傷問題。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在分卷過程中,當鋼卷長度達到要求時,檢測裝置發出信號后,卷筒電機停止; 2)計算此時切分后鉗口旋轉的周數N,N=1/3+α + 2)/π ,結合周數N即可推算出卷取結束后鉗口的位置,如果經過計算后鉗口位置位于水平線以下,按照系統提示調整鉗口位置,目的是保證卷取結束后鉗口應處于卷筒中心水平線之上; 其中L1為切分剪到下偏導輥之間的距離; L2為下偏導輥到最外層鋼板與鋼卷之間切點A的距離; 1/3為切點A到出口緩沖輥之間的周數,該區間正好為120° ; D為切分前鋼卷外圓直徑; 3)啟動卷筒電機,建立張力并進行切分操作; 4)由帶尾光柵檢測裝置指導帶尾停在托卷輥位置,卷筒電機停止。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當鋼卷長度達到要求時,檢測裝置發出信號后,卷筒電機停止;2)計算切分后鉗口旋轉的周數N,N=1/3+(L1+L2)/πD,結合周數N即可推算出卷板終了時鉗口的位置,鉗口應處于卷筒中心水平線之上;3)啟動卷筒電機,開始建立張力并進行切分操作;4)由帶尾光柵檢測裝置指導帶尾停在托卷輥位置,卷筒電機停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分卷機分卷作業中,控制分切時鉗口位置,8mm以上板材鋼卷內圈劃傷幾率大大降低,提高產品成材率0.4~0.5個百分點以上。文檔編號B21C47/16GK102847749SQ201110178240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9日專利技術者張宏, 周世宇, 孫立耕, 于賀寶, 熊宏亮, 王健, 李鷺 申請人:鞍鋼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卷取機卷筒鉗口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在分卷過程中,當鋼卷長度達到要求時,檢測裝置發出信號后,卷筒電機停止;2)計算此時切分后鉗口旋轉的周數N,N=1/3+(L1+L2)/πD,結合周數N即可推算出卷取結束后鉗口的位置,如果經過計算后鉗口位置位于水平線以下,按照系統提示調整鉗口位置,目的是保證卷取結束后鉗口應處于卷筒中心水平線之上;其中:L1為切分剪到下偏導輥之間的距離;L2為下偏導輥到最外層鋼板與鋼卷之間切點A的距離;1/3為切點A到出口緩沖輥之間的周數,該區間正好為120°;D為切分前鋼卷外圓直徑;3)啟動卷筒電機,建立張力并進行切分操作;4)由帶尾光柵檢測裝置指導帶尾停在托卷輥位置,卷筒電機停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宏,周世宇,孫立耕,于賀寶,熊宏亮,王健,李鷺,
申請(專利權)人:鞍鋼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