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滾絲機,該滾絲機在與聯動組件的輸出軸相垂直的方向設置有用于調整滾絲輪間距的調整組件。調整組件能準確地調整被加工桿件與滾絲輪間的位置,在提高產品的質量的同時還能降低產品的成本;另外,由于該滾絲機采用齒輪調速的方式,該滾絲機的操作非常方便,且可降低其制作成本。(*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滾絲機,尤其是涉及一種由機殼和聯動組 件,以及滾絲4侖所構成的滾絲機。技術背景滾絲機是用于加工桿件外螺紋的設備,如加工螺絲或螺栓等標準 件外螺紋的設備。滾絲機通常是由機殼和安裝在該機殼內的由動力部 件驅動的減速器和由該減速控制器的輸出端控制的聯動組件,以及安 裝在所述聯動組件的輸出軸上的滾絲輪構成。在一般情況下,滾絲輪 在同 一平面內且相互平行地設置有兩個,被加工桿件被放置在兩個滾 絲輪中間,當滾絲輪轉動時,將桿件的外表面擠壓成螺紋。然而,對 于同一臺滾絲機而言,需要能加工不同直徑的桿件,而在加工不同直 徑的桿件時,需要調整兩個滾絲輪之間的間距。在現有技術中,調整滾絲輪之間間距的方式主要采用 一個可軸向 滑動的支座,并將滾絲輪安裝在滑動支座上,當滑動支座移動時,即 可增加或縮小兩個滾絲輪之間的距離。如中國專利2533965號授權公 告的名稱為鋼筋滾絲機采用的就是這種結構。但,由于滾絲機在 工作過程中,被加工的桿件會給滾絲輪相對較大的反作用力,致使用 于固定滑動支座的固定件容易松動,而該固定件一旦出現松動會直接 影響被加工桿件外螺紋的質量,且這種調整滾絲輪間距的方式不精 確,進而帶來滾絲輪過早磨損和加工出外螺鄉逗量差等問題;同時, 滾絲機在對被加工桿件滾絲過程中,除應該調整兩個滾絲輪之間的距 離外,還應該調整^皮加工桿件的豎向位置,如果桿件中心位置與滾絲 輪的中心不對應,也會直接影響被加工的桿件外螺紋的質量;另外, 滾絲機變速器采用齒輪調速的結構操作非常方便,但到目前為止,還 沒有發現將齒輪調速的減速器應用在滾絲機上的技術啟示。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可精確調整滾絲輪間距和被 加工桿件豎向位置的方式解決加工質量等問題的滾絲機。本技術所提出的滾絲機,在與聯動組件的輸出軸相垂直的方向還設置有用于調整滾絲輪間距的調整組件。所述調整組件具有用于調整兩個輸出軸之間工作行程的第 一轉 動軸和用于調整輸出軸中心距的第二轉動軸,以及安裝在第 一轉動軸 和第二轉動軸之間的用于限定第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旋轉的第三轉動軸,在第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在靠近機殼部位分別設置有徑向 凸臺,在遠離機殼部位分別安裝有一個齒輪,而在第三轉動軸的下端 部區域設置有一個延伸到第 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上設置的凸臺下 方的壓板。所述第壓板的下方設置有通過豎軸限定的且由軸承聯接與 第二轉動軸上的齒輪相嚙合齒盤和與第一轉動軸上的齒輪相嚙合的軸套。所述第一轉動軸的端部區域設置有一個在其轉動時可沿著第一 轉動軸的軸向移動的且外表面設置有刻度的筒套。所述兩個滾絲輪下方的機殼上還安裝高度可調整的用于限定被 滾絲件位置的支撐組件。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底座和安裝在該底座上的 中部設置有凹槽的長形件,在該長形件的凹槽內安裝有上表面為斜面 的滑動塊和與該滑動塊的斜面相對應且傾斜面的方向相反的軸動塊。所述減速控制器包括安裝有滑移齒輪的樞軸和用于操縱滑移齒 輪移動的拔叉,以及通過連桿機構操縱拔叉動作的手柄。本技術所提出的滾絲機采用第 一轉動軸來調整兩個輸出軸 的距離,采用第二轉動軸來調整輸出軸中心距,且被加工桿件的豎向 位置可通過支撐組件調整,所以,該種調整被加工桿件與滾絲輪間位置的方式非常精確,在提高產品的質量的同時還能降低產品的成本; 另夕卜,由于該滾絲機采用齒輪調速的方式,該滾絲機的才喿作非常方便, 且可降低其制作成本。附圖說明附圖1是本技術所提出的滾絲機一個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附圖2是圖1的俯視圖;附圖3是圖1中調整組件3的剖面示意圖;附圖4是圖1中支撐組件4的剖面圖;附圖5圖4的側^見圖;附圖6是圖1中減速控制器6的控制部分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l和圖2,這兩個附圖給出本技術所提出的滾絲機一 個實施例的外觀整體結構。該滾絲機包括機殼1和安裝在該機殼1內 的由電機或液壓裝置構成的動力部件2,以及由動力部件2驅動的減 速控制器6,在該減速控制器6的輸出端設置有聯動組件5。聯動組件5包括與減速控制器6的輸出端51活動連接的兩個活 動軸52,且在每一個活動軸52的另一端分別活動連接有輸出軸53。 當減速控制器6動作時,即可帶動輸出軸53轉動。輸出軸53上分別 安裝有一個滾絲輪54,為使兩個輸出軸53或滾絲輪54之間的距離 可以調整,在與輸出軸53或滾絲輪54相垂直的方向設置有調整組件 3,即通過調整組件3調整兩者之間的距離。支撐組件4是用于支撐 被加工桿件的部件,該支撐組件4被安裝在兩個滾絲輪54之間的機 殼1的上方。在對桿件滾絲時,首先將桿件放置在支撐組件4上部, 然后調整滾絲輪54的間距,再通過動力部件2驅動減速控制器6及 輸出軸53轉動,以實現對桿件滾絲。參見圖3,該圖給出調整組件3調整部分的一個實施例的外觀結 構。調整組件3延伸出機殼1部分設置有三個軸,即第一轉動軸31 和第二轉動軸32,以及第三轉動軸33。其中,第一轉動軸31是用于 調整兩個輸出軸53之間距離的部件,第二轉動軸32是用于調整輸出 軸53中心距的部件,而第三轉動軸33是用于限定第一轉動軸31和 第二轉動軸32軸向移動位移的部件。第一轉動軸31和第二轉動軸32在靠近機殼1的部位分別設置有 一個徑向凸臺311和321,而在遠離機殼l部位分別安裝有一個齒輪 312和322。在第三轉動軸33延伸到機殼1內端部區域安裝有一個壓 板331,該壓板331延伸到所述徑向突臺311和321的下部,以限定 徑向突臺311和321的位置。在壓板331的下方還設置有通過豎軸 332限定的齒盤333和與該齒盤333通過軸承活動聯接的軸套334, 且使齒盤333與第二轉動軸32上的齒輪322相嚙合,軸套334與第 一轉動軸31上的齒輪312相嚙合。在使用時,首先將轉動第三轉動軸33,并使壓板331下落,然 后旋轉第一轉動軸31,通過其上設置的齒輪312驅動軸套334轉動, 進而可調整滾絲輪54的間距;旋轉第二轉動軸32可通過其上的齒輪 322帶動齒盤333轉動,以調整滾絲輪54的中心距。第一轉動軸31的端部區域還設置有一個筒套313,該筒套313 與第一轉動軸31之間采用螺紋結合,該筒套313通過安裝在其側面 的止動銷314限定其轉動。當第一轉動軸31轉動時,筒套313或沿 著第一轉動軸31的軸向移動,為了顯示第一轉動軸31的轉動量,在 筒套313的外表面設置有刻度(圖中沒有給出)。參見圖4和圖5,這兩個附圖給出支撐組件4 一個實施例的外觀 整體結構。支撐組件4安裝在兩個滾絲輪54下方的機殼1上,它包 括底座41和安裝在該底座41上的中部設置有凹槽43的長形件42, 在該長形件42的凹槽43內安裝有上表面為斜面的滑動塊44和與該 滑動塊44的斜面相對應且傾斜面的方向相反的軸動塊45,調整螺栓 46伸入到滑動塊內,當轉動調整螺栓46時,滑動塊44即能沿著 長形件42的凹槽43內移動,從而帶動軸動塊45上下移動。參見圖6,該圖給出減速控制器6的控制部分的一個實施例的外 觀結構。減速控制器6包括滑移齒輪61和手柄62,以及與手柄62 的端部連接的由豎軸63構成的連桿機構,在豎軸63的另一端連接有 一個橫向撥叉64。在使用時,可將拔銷65拔起再轉動手柄6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滾絲機,包括機殼和安裝在該機殼內的由動力部件驅動的減速控制器和由該減速控制器的輸出端控制的聯動組件,以及安裝在所述聯動組件的輸出軸上的兩個滾絲輪,其特征在于:在與聯動組件的輸出軸相垂直的方向還設置有用于調整滾絲輪間距的調整組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滾絲機,包括機殼和安裝在該機殼內的由動力部件驅動的減速控制器和由該減速控制器的輸出端控制的聯動組件,以及安裝在所述聯動組件的輸出軸上的兩個滾絲輪,其特征在于在與聯動組件的輸出軸相垂直的方向還設置有用于調整滾絲輪間距的調整組件。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組件 具有用于調整兩個輸出軸之間工作行程的第一轉動軸和用于調整輸 出軸中心距的第二轉動軸,以及安裝在第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之間 的用于限定第 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旋轉的第三轉動軸。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滾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動 軸和第二轉動軸在靠近機殼部位分別設置有徑向凸臺,在遠離機殼部位分別安裝有一個齒輪,而在第三轉動軸的下端部區域設置有一個延 伸到第 一轉動軸和第二轉動軸上設置的凸臺下方的壓板。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滾絲機,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勇,
申請(專利權)人:本溪世恒機床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