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單絕緣支柱高壓隔離開關,包括相隔一定距離的第一觸座和第二觸座,以及用于連接第一觸座和第二觸座的閘刀,還包括一個柱狀的絕緣支柱,第一觸座和第二觸座分別安裝在所述絕緣支柱同一側的兩端處且與該絕緣支柱相隔一定距離,所述閘刀一端與第一觸座軸聯,另一端設置聯鎖裝置,所述第二觸座設置與所述聯鎖裝置配合的扣位,所述絕緣支柱中部與所述閘刀相背的側面設置第三支撐件。本單絕緣支柱高壓隔離開關結構簡單緊湊,電氣性能穩定,重量輕,安裝方便,而且安全可靠。(*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高壓電器設備,特別是一種隔離開關,適用于戶外12kV三相交流50Hz的電力系統配電線路有電壓無負載的情況下分、合電路之用。
技術介紹
傳統戶外12kV隔離開關的隔離刀是由底座支撐在兩個絕緣子上的,存在體積大、重量重、安裝靈活性欠佳等技術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單絕緣支柱高壓隔離開關,該單絕緣支柱高壓隔離開關結構簡單緊湊,電氣性能穩定,重量輕,安裝方便。本技術單絕緣支柱高壓隔離開關,包括相隔一定距離的第一觸座和第二觸座,以及用于連接第一觸座和第二觸座的閘刀,還包括絕緣支柱,第一觸座和第二觸座分別安裝在所述絕緣支柱同一側的兩端處且與該絕緣支柱相隔一定距離,所述閘刀一端與第一觸座軸聯,另一端設置聯鎖裝置,所述第二觸座設置與所述聯鎖裝置配合的扣位,所述絕緣支柱中部與所述閘刀相背的側面設置第三支撐件。優選地,所述閘刀由形狀相同的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相對且相隔一定距離設置并通過螺栓和軸套組合而成。優選地,所述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外側靠近第二觸座處設置壓力補償片,該壓力補償片包括長板部和長板部一端的彎折部,長板部與第一板體或第二板體相對并固定在一起,彎折部嵌于第一板體或第二板體上的槽中。優選地,所述壓力補償片是由第一層和第二層組成的兩層結構金屬片,兩層的熱膨脹系數不同。優選地,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和與之相配合的螺母之間設置碟形彈簧。優選地,所述聯鎖裝置包括疊置并銷接為一體的第三板體和第四板體,第三板體上設置操作孔和安裝孔,第四板體設置與操作孔的邊沿相對應的弧形邊沿,第四板體在靠近第三板體的一個邊沿處設置勾部,第三板體和第四板體之間設置拉簧,該拉簧提供使所述弧形邊沿從所述操作孔的邊沿向中部移動及使所述勾部向第三板體外伸出的力。優選地,所述第二觸座處設置閘刀的導向裝置,該導向裝置由第五板體和第六板體組成,第六板體含U字形主體和從U字形主體的U臂的端部向U字形主體的外側及底部方向延伸形成的勾部,第五板體設置于第六板體一側面與U字形主體的底部固連。優選地,所述絕緣支柱包括柱體,柱體的一端部以澆注工藝固連L形第一支撐件,另一端部以澆注工藝固連L形第二支撐件。優選地,第一觸座包括第七板體以及固裝于第七板體上的相互嵌套的U形聯接板和U形支架板,所述U形支架板上設置至少一個凸輪形限位部;所述閘刀在靠近第一觸座處設置與所述限位部配合的限位銷。優選地,第二觸座為截面呈L形的板體,第二觸座上的扣位為板體表面的突起,該突起的第一面為弧面,與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為平面。本技術將兩個觸座、閘刀和聯鎖裝置等組合于一個柱狀的絕緣支柱上構成單絕緣支柱高壓隔離開關,整個高壓隔離開關不但結構簡單緊湊,電氣性能穩定,重量輕,而且其采用絕緣支柱中部的第三支撐件實現整個開關的支撐固定,安裝方便。其設置有聯鎖裝置,能夠保證開關安全可靠地運行。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一些實施例單絕緣支柱高壓隔離開關的結構示意圖。圖2-4分別為其水平放置狀態的右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圖5為圖3中A部的放大圖。 圖6-7分別一些實施例中閘刀的主視圖和俯視圖。圖8為圖7中B部的放大圖。圖9-10分別為一些實施例中聯鎖裝置的主視圖和側視圖。圖11-12分別為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觸座的主視圖和側視圖。圖13-14分別為一些實施例中第二觸座的主視圖和側視圖。圖15為一些實施例中絕緣支柱的剖視圖。圖16-17分別為一些實施例中導向裝置的主視圖和側視圖。圖18為一些實施例單絕緣支柱高壓隔離開關的合閘操作示意圖。圖19為一些實施例單絕緣支柱高壓隔離開關的分閘操作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圖1-5示出了一些實施例單絕緣支柱高壓隔離開關的結構,其中圖I中開關處于分閘狀態,圖2-4中開關處于合閘狀態。如圖1-5所示,本單絕緣支柱高壓隔離開關包括絕緣支柱I、第二觸座2、閘刀4、聯鎖裝置5和第一觸座6。絕緣支柱I采用柱狀的電力瓷件,第一觸座6通過第一固定板7b安裝在絕緣支柱I 一端處,第二觸座2通過第一固定板7a安裝在絕緣支柱I另一端處,第一觸座6和第二觸座2處于絕緣支柱I同一側,它們與絕緣支柱I相隔一定距離,閘刀4用于連接第一觸座6和第二觸座2,閘刀4 一端通過第一螺栓4j與第一觸座6軸聯,閘刀4另一端安裝聯鎖裝置5,第二觸座2設置與聯鎖裝置5配合的扣位2a,絕緣支柱I中部與閘刀4相背的側面設置第三支撐件Id。第三支撐件Id用于對整個單絕緣支柱高壓隔離開關的安裝,安裝后的姿態如圖I所示。圖6-8示出了一些實施例中閘刀的結構。如圖6-8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閘刀4由形狀相同的第一板體4a和第二板體4b相對且相隔一定距離設置,并通過第一螺栓4j(見圖4)、第二螺栓4e、第三螺栓4f、以及第一軸套4k (見圖4)、第二軸套4d、第三軸套4g組合而成,第一螺栓4j同時起聯接第一觸座6和閘刀4的作用,第二螺栓4e、第三螺栓4f、第二軸套4d、第三軸套4g還起安裝聯鎖裝置5的作用。在合閘狀態,第二觸座2被閘刀4的第一板體4a和第二板體4b觸壓(參見圖3和4),實現第一觸座6和第二觸座2的連接。當長時間通過大電流時第二觸座2和閘刀4接觸電阻發熱,使第一板體4a和第二板體4b熱脹向外形變與第二觸座2的接觸壓力減小,接觸壓力減小后,通電電流產生的熱量反而增加,長時間運行會造成閘刀4和第二觸座2燒蝕。為了在運行中能夠抑制觸頭接觸電阻發熱時閘刀4熱膨脹導致的閘刀4和第二觸座2被燒蝕,保證產品的正常運行及延長使用壽命,一些實施例中,進一步在閘刀4的第一板體4a和第二板體4b外側靠近第二觸座2處設置壓力補償片4h,該壓力補償片4h包括長板部4hl和長板部4hl —端的彎折部4h2,長板部4hl與第一板體4a或第二板體4b相對并固定在一起,彎折部4h2嵌于第一板體4a或第二板體4b上的槽4al中。壓力補償片4h可以采用熱膨脹系數不同的兩種金屬材料制成的兩層結構金屬片,使得在溫度超過某一溫度(如70攝氏度)時,壓力補償片4h向一側發生形變,對第一板體4a和第二板體4b的熱脹形變產生抑制作用,保證閘刀4與第二觸座2的接觸壓力。 第三螺栓4f和第一螺栓4j采用雙頭螺栓,雙頭螺栓的螺母和第一板體4a之間、以及雙頭螺栓的螺母和第二板體4b之間設置碟形彈簧4i,以保證閘刀4與第一觸座6的接觸壓力、以及避免聯鎖裝置5與閘刀4的連接出現松動。圖9-10示出了一些實施例中聯鎖裝置的結構。如圖9-10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聯鎖裝置5包括疊置的第三板體5a和第四板體5b,它們通過左上角的鉚釘5d銷接為一體,可繞鉚釘5d相對轉動,第三板體5a上設置操作孔5al、第一安裝孔5a2和第二安裝孔5a3,第四板體5b設置與操作孔5al的邊沿5a4相對應的弧形邊沿5bl,第四板體5b在靠近第三板體5a的一個邊沿處設置勾部5b2,第三板體5a和第四板體5b之間設置拉簧5c,拉簧5c提供使弧形邊沿5bl從操作孔5al的邊沿5a4向中部移動及使勾部5b2向第三板體5a外伸出的力,或者說拉簧5c使第四板體5b有繞鉚釘5d順時針轉動的趨勢。第一安裝孔5a2、第二安裝孔5a3用于和第二螺栓4e、第三螺栓4f、第二軸套4d、第三軸套4g配合將聯鎖裝置5安裝在閘刀4上。圖11-12示出了一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單絕緣支柱高壓隔離開關,包括相隔一定距離的第一觸座(6)和第二觸座(2),以及用于連接第一觸座和第二觸座的閘刀(4),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絕緣支柱?(1),第一觸座和第二觸座分別安裝在所述絕緣支柱同一側的兩端處且與該絕緣支柱相隔一定距離,所述閘刀一端與第一觸座軸聯,另一端設置聯鎖裝置(5),所述第二觸座設置與所述聯鎖裝置配合的扣位(2a),所述絕緣支柱中部與所述閘刀相背的側面設置第三支撐件(1d)。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志偉,林茂,李上保,李林友,林秀,馮海濤,張國華,陳聲富,
申請(專利權)人:湛江高壓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