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萬能遙控器和帶遙控功能的智能終端,萬能遙控器包括發射端(10)、接收端(20)和控制電路(30),以及數據接口(40);發射端(10)和接收端(20)分別與控制電路(30)電連接,控制電路(30)通過數據接口(40)與外圍智能移動終端(50)進行數據通信連接;智能移動終端(50)內安裝有遙控器軟件,能進行虛擬遙控器的生成、編輯、設置、保存和遙控的操作;將萬能遙控器作為智能終端的一個內置的功能模塊,即形成帶遙控功能的智能終端。同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遙控各種不同的電器設備,免去人們經常尋找對應遙控器的麻煩,并且能夠大幅減少電池的使用,節約成本且利于環保。(*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遙控信號的接收和發射,尤其涉及萬能遙控器及帶遙控功能的智能終端。
技術介紹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電器設備進入了千家萬戶,諸如電視機、音響、DVD機、空調等,乃至燈具,都帶有遙控器。遙控器的種類繁多但每個遙控器又只能遙控各自對應的電器設備,給人們在使用時帶來諸多不便。而且,多種遙控器勢必配備更多的電池,増加使用成本又浪費資源,電池廢了處理不好還不利于環保。另ー方面,智能終端諸如手機越來越得到普及,并且,隨著蘋果和安卓手機操作系統的產生,智能手機的功能和應用越來越廣,但并沒有出現帶遙控功能的智能手機或其它智能終端。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避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而提出ー種萬能遙控器,該萬能遙控器結合智能終端,能夠遙控各種不同的電器設備,免去了人們經常尋找對應遙控器的麻煩。本技術解決所述技術問題可以通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設計、制作ー種萬能遙控器,包括發射端、接收端和控制電路,以及數據接ロ ;所述發射端和接收端分別與所述控制電路電連接,所述控制電路通過數據接ロ與外圍智能終端進行數據通信連接;所述智能終端內安裝有遙控器軟件,能進行虛擬遙控器的生成、編輯、設置、保存和遙控的操作;使用者在智能終端上操作虛擬遙控器經轉換為相應的遙控信號經由所述發射端發射出去,以遙控相應的電器設備;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并學習其他遙控器相應的遙控信號,并傳送到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電路用于控制各部分的協同運行,接收來自智能終端內的虛擬遙控器控制的操作信號,生成相應控制信號傳送給發射端,分析接收端的學習信號,并傳遞給智能終端。所述萬能遙控器能作為智能終端的一個功能模塊,外置或內置。本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遙控功能的智能終端,充分利用智能終端尤其是手機的普及性和隨身性,為人們在遙控電器時提供極大的方便。制作、使用一種帶遙控功能的智能終端,包括中央處理器、內存和操作系統,還包括遙控器模塊,該遙控器模塊包括發射端、接收端和控制電路;所述發射端和接收端分別與所述控制電路電連接,所述控制電路與所述中央處理器進行數據通信連接;操作系統內安裝有遙控器軟件,能進行虛擬遙控器的生成、編輯、設置、保存和遙控的操作;使用者操作虛擬遙控器經轉換為相應的遙控信號經由所述發射端發射出去,以遙控相應的電器設備;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并學習其他遙控器相應的遙控信號,并傳送到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電路接收來自智能終端內的虛擬遙控器控制的操作信號,生成相應控制信號傳送給發射端,分析接收端的學習信號,并傳遞給中央處理器。同現有技術相比較,本技術萬能遙控器結合智能終端一井使用,能夠遙控各種不同的電器設備,免去了人們經常尋找對應遙控器的麻煩,并且能夠大幅減少電池的使用,節約成本且利于環保;本技術帶遙控功能的智能終端,充分利用智能終端尤其是手機的普及性和隨身性,并使之兼具遙控功能,為人們在遙控電器時提供極大的方便。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萬能遙控器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萬能遙控器結合智能終端設置虛擬遙控器的流程框圖;圖3是本技術萬能遙控器結合智能終端遙控操作的流程框圖;圖4是本技術帶遙控功能的智能終端。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所示之優選實施例作進ー步詳述。本技術萬能遙控器,如圖I所示,包括發射端10、接收端20和控制電路30,以及數據接ロ 40 ;所述發射端10和接收端20為紅外發射和接收(當然也可采用諸如射頻等其他發射和接收方式),分別與所述控制電路30電連接,所述控制電路30通過數據接ロ40與外圍智能終端50進行數據通信連接(該數據接ロ 40可以設計為USB接ロ或其他類型 接ロ);所述智能終端50內安裝有遙控器軟件,能進行虛擬遙控器的生成、編輯、設置、保存和遙控的操作;使用者在智能終端50上操作虛擬遙控器經轉換為相應的遙控信號經由所述發射端10發射出去,以遙控相應的電器設備;所述接收端20用于接收并學習其他遙控器相應的遙控信號,并傳送到控制電路30 ;所述控制電路30用于控制各部分的協同運行,接收來自智能終端50內的虛擬遙控器控制的操作信號,生成相應控制信號傳送給發射端10,分析接收端20的學習信號,并傳遞給智能終端50。如圖I所示,當智能終端不支持對外輸出電源時,本技術萬能遙控器還包括供電電池60,該供電電池60與所述控制電路30電連接,為遙控器的各部件供電。本技術萬能遙控器能作為智能終端50的ー個功能模塊,外置或內置,這樣也即形成帶遙控功能的智能終端50。圖2示意出萬能遙控器結合智能終端50設置虛擬遙控器的流程,具體設置如下a.使用者將萬能遙控器與智能終端50例如智能手機連接,并啟動智能終端50系統內的遙控器軟件; b.選擇要控制的電器設備類型;c.遙控器軟件提供相應的虛擬遙控器界面供選擇,例如電視遙控界面、DVD控制界面、機頂盒控制界面、空調控制界面、風扇控制界面等,或者是混合布局型;使用者也可以設計自己喜歡的虛擬遙控器布局,可以將兩種控制模型進行整合——電視和機頂盒在ー個虛擬遙控器界面上;甚至可以將多個遙控設備放在一個虛擬遙控器界面上進行控制——例如多盞遙控燈;d.通過輸入產品型號或通過功能鍵學習方式,配置虛擬遙控器界面上每個按鍵(可為觸摸屏按鍵)的功能和相應的信號參數;e.將配置好的虛擬遙控器進行保存,以備后續使用。圖3示意出本技術萬能遙控器結合智能終端遙控操作的遙控操作流程,具體過程如下A.使用者將萬能遙控器與智能終端50例如智能手機連接,并啟動智能終端50系統內的遙控器軟件;B.選擇預先保存好的與要遙控的電器設備相對應的虛擬遙控器;C.在虛擬遙控器上進行遙控操作(可以用虛擬按鈕,也可以是語音控制)。一種帶遙控功能的智能終端50,如圖4所示,包括中央處理器、內存和操作系統,還包括遙控器模塊,該遙控器模塊包括發射端10、接收端20和控制電路30 ;所述發射端10和接收端10為紅外發射和接收,分別與所述控制電路30電連接,所述控制電路30與所述中央處理器進行數據通信連接;操作系統內安裝有遙控器軟件,能進行虛擬遙控器的生成、編輯、設置、保存和遙控的操作;使用者操作虛擬遙控器經轉換為相應的遙控信號經由所述發射端10發射出去,以遙控相應的電器設備;所述接收端20用于接收并學習其他遙控器相應的遙控信號,并傳送到控制電路30 ;所述控制電路30接收來自智能終端50內的虛擬遙控器控制的操作信號,生成相應控制信號傳送給發射端10,分析接收端20的學習信號,并傳遞給中央處理器。本技術帶遙控功能的智能終端50,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PDA等移動智能終端,也可以為其他固定的計算機智能終端,其中,智能手機為最佳實施方式。操作系統為安卓操作系統或蘋果操作系統,也可以采用WINDOWS、LINUX等其他操作系統。本技術帶遙控功能的智能終端50的虛擬遙控器設置和操作,與前述一祥,此處不再贅述。本技術涉及的遙控器軟件,屬于普通的軟件編程技木,具體編寫此處也不再贅述。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技術方案對本技術所作的進ー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技術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萬能遙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發射端(10)、接收端(20)和控制電路(30),以及數據接口(40);所述發射端(10)和接收端(20)分別與所述控制電路(30)電連接,所述控制電路(30)通過數據接口(40)與外圍智能終端(50)進行數據通信連接;所述智能終端(50)內安裝有遙控器軟件,能進行虛擬遙控器的生成、編輯、設置、保存和遙控的操作;使用者在智能終端(50)上操作虛擬遙控器經轉換為相應的遙控信號經由所述發射端(10)發射出去,以遙控相應的電器設備;所述接收端(20)用于接收并學習其他遙控器相應的遙控信號,并傳送到控制電路(30);所述控制電路(30)用于控制各部分的協同運行,接收來自智能終端(50)內的虛擬遙控器控制的操作信號,生成相應控制信號傳送給發射端(10),分析接收端(20)的學習信號,并傳遞給智能終端(5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安奉陽,
申請(專利權)人:安奉陽,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