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成像照明裝置,其中包括光源(4)、勻光板(2)和導光管(3),光源(4)的燈頭嵌入勻光板(2),導光管(3)設置在勻光板(2)的一側,勻光板(2)用于將光源(4)發出的光均勻化,導光管(3)用于將均勻化的光引導到成像表面(6)。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光學辨識設備,包括外殼(5);設置在外殼(5)內的成像模組(1),用于從取景窗口中獲取成像表面(6)的光學圖像;設置在外殼(5)內的前述的成像照明裝置,成像照明裝置的導光管(3)與取景窗口相對,并為成像模組(1)提供成像表面(6)的照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實現較大面積的物面照度均勻,避免高反射率表面的高光部分在成像過程中形成亮斑和耀斑。(*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照明技木,尤其涉及一種成像照明裝置及光學辨識設備。
技術介紹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可以實現對各種介質上記錄的數據信息進行數字化的數據讀取,這些數據信息通常以光學圖像的形式被設置在介質表面,用戶需要通過專用的光學辨識設備來進行光學圖像信息的讀取。電子筆是ー種常見的具有較小的取景范圍的光學辨識設備,如圖I所示,該電子筆具有內部部分中空的外殼2a,外殼2a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容納攝像裝置7a,該攝像裝置7a包括鏡頭6a和影像傳感器8a,另一部分呈錐形,在該錐形部分的空腔3a中容納有取景窗ロ Ia,在錐形的靠上位置還設有光源4a,該光源4a發射出的光線5a可以對介質表面形·成照明,以方便攝像裝置7a進行光學圖像信息的讀取。在該錐形部分的靠下的中心位置還設有圓柱形空心腔,可以起到對光源4a發出的光進行漫射均勻化的作用。對于介質的采用,通常可使用普通紙,但也出現了ー些更高級的紙面,例如銅版紙、金銀卡紙、鋁箔紙、玻璃紙等同樣也可以設置數據,但對于圖I所介紹的電子筆來說,其取景范圍比較小,讀取的圖像信息比較有限,只能實現較小面積的照度均勻,而如果簡單的擴大取景窗ロ,則很難實現較大面積的照度均勻,這樣具有較高反射率表面的紙面則可能會由于光源的不均勻照射而產生亮斑和耀斑,影響到光學圖像信息的正常讀取,進而導致數據解析的偏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成像照明裝置及光學辨識設備,能夠實現較大面積的物面照度均勻,避免高反射率表面的高光部分在成像過程中形成亮斑和耀斑。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成像照明裝置,包括光源(4)、勻光板(2)和導光管(3),所述光源(4)的至少ー個燈頭嵌入所述勻光板(2),所述導光管(3)設置在所述勻光板(2)的ー側,所述勻光板(2)用于將所述光源(4)發出的光均勻化,所述導光管(3)用于將所述勻光板(2)均勻化的光引導到成像表面(6)。進ー步的,所述勻光板(2)包括反射片(205)、導光板(206)和擴散片(207),所述光源(4)的燈頭嵌入在所述導光板(206)內,相對于所述導光板(206),所述反射片(205)在遠離所述成像表面(6)的方向上與所述導光板(206)緊貼設置,用于將所述導光板(206)擴散的光重新反射到所述導光板(206)內,所述擴散片(207)在臨近所述成像表面(6)的方向上與所述導光板(206)緊貼設置,且所述擴散片(207)與所述導光管(3)鄰接,用于將所述導光板(206)內的光散射并透射到所述導光管(3)中。進ー步的,所述導光板(206)的邊緣設有至少ー個突出部分,該突出部分設有光源安裝孔(201),用于嵌入所述光源(4)的燈頭。進ー步的,所述導光板(206)的至少一面設置有呈光學圖樣布置的多個散射點(202)。進ー步的,在所述導光板(206)的側邊設置有封裝反射膜(204)。進ー步的,所述導光板(206)上還設有成像孔(203)。進ー步的,所述導光管(3)為管狀光收集器,所述導光 管(3) —端的形狀與臨近的勻光板(2)的形狀一致,所述導光管(4)另ー端的形狀與取景窗ロ的形狀一致。進ー步的,所述導光管(3)的內壁(302)設有鏡面反射涂層或漫反射涂層。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光源不是直接對成像表面進行照射,而是通過將光源的燈頭嵌入到勻光板中,利用勻光板將光源發出的光均勻化,再利用導光管將均勻化的光引導到成像表面,完成了成像表面的均勻照明,對于反射率高、面積大的成像表面可以避免亮斑和耀斑的產生。在一個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勻光板(2)包括反射片(205)、導光板(206)和擴散片(207),所述光源(4)的燈頭嵌入在所述導光板(206)內,相對于所述導光板(206),所述反射片(205)在遠離所述成像表面(6)的方向上與所述導光板(206)緊貼設置,用于將所述導光板(206)擴散的光重新反射到所述導光板(206)內,所述擴散片(207)在臨近所述成像表面出)的方向上與所述導光板(206)緊貼設置,且所述擴散片(207)與所述導光管(3)鄰接,用于將所述導光板(206)內的光散射并透射到所述導光管(3)中。在由反射片、導光板、擴散片層疊而形成的勻光板中,光源通過嵌入導光板內的燈頭發射出光線,該光線可以在導光板內進行擴散,利用擴散片將導光板內的光進行散射并透射到成像表面,反射片則可以使光線導入導光板,提高光的利用率。在一個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導光板(206)的邊緣設有至少ー個突出部分,該突出部分設有光源安裝孔(201),用于嵌入所述光源(4)的燈頭。在導光板的邊緣的突出部分嵌入燈頭,可以避免在成像表面形成光源的光斑的反射像,另外還便于光源的安裝。在一個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導光板(206)的至少一面設置有呈光學圖樣布置的多個散射點(202)。在導光板上設置呈光學圖樣布置的散射點可以將射到散射點的光線向各個角度擴散形成散射光。在一個本技術實施例中,在所述導光板(206)的側邊設置有封裝反射膜(204)。封裝反射膜可以使導光板內的光線不會從側邊溢出,提高光源的光利用率。在一個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導光板(206)上還設有成像孔(203)。對于成像模組和成像表面被導光板分隔開的情況,可以通過在導光板上設置成像孔來使成像模組能夠獲取到成像表面的光學圖像。在一個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導光管(3)為管狀光收集器,所述導光管(3) —端的形狀與臨近的勻光板(2)的形狀一致,所述導光管(4)另ー端的形狀與取景窗ロ的形狀一致。導光管可以將勻光板均勻化的光收集到取景窗ロ,避免勻光板所出射的光線被擴散到其他地方造成光的損失,而且導光板對光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整理作用,形成適合取景窗ロ的形狀的光斑,導光管的中空結構還可以確保成像表面反射回的均勻光線順利通過導光管,并進入成像模組的鏡頭進行成像。在一個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導光管(3)的內壁(302)設有鏡面反射涂層或漫反射涂層。采用鏡面反射涂層或者漫反射涂層可以進一歩的使進入到導光管內的光線被多次反射,使出射到取景窗ロ的光線更加均勻。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ー種光學辨識設備,其中包括具有取景窗ロ的外殼(5),設置在外殼(5)內的成像模組(I),用于從所述取景窗口中獲取成像表面(6)的光學圖像;設置在外殼(5)內的前述任一的成像照明裝置,所述成像照明裝置的導光管(3)與所述取景窗ロ相對,并為所述成像模組(I)提供所述成像表面出)的照明。進ー步的,所述成像照明裝置的導光板(206)上還設有成像孔(203),所述成像孔(203)的中心與所述成像模組(I)的鏡頭(103)的入瞳中心(102) —致。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成像照明裝置可設置在光學辨識設備的內部,導光管將均勻化的光引導到取景窗ロ,對成像表面進行照明,成像模組可以對成像表面的光 學圖像進行獲取,利用均勻化的光的照明可以實現較大面積的物面照度均勻,避免高反射率表面的高光部分在成像過程中形成亮斑和耀斑。在一個本技術實施例中,通過設置成像孔,并將成像孔的中心與鏡頭的入瞳中心設置成一致的方式,使得鏡頭能夠更好的接收物面反射回的均勻光線。本技術成像照明裝置的上述各實施例可以廣泛應用在各類光學辨識設備。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成像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4)、勻光板(2)和導光管(3),所述光源(4)的至少一個燈頭嵌入所述勻光板(2),所述導光管(3)設置在所述勻光板(2)的一側,所述勻光板(2)用于將所述光源(4)發出的光均勻化,所述導光管(3)用于將所述勻光板(2)均勻化的光引導到成像表面(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衛瓊,
申請(專利權)人:李衛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