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式干燥機,具有至少三個干燥室,每熱干燥室的加熱裝置均處于各對應的熱干燥室的外部,加熱裝置包括換熱箱體、設置在換熱箱體內的風機和換熱器,換熱箱體的進風口處和出風口處分別設有初中效過濾器和高效過濾器,每換熱箱體的出風通過供風管輸入對應熱干燥室;所述冷干燥室的進風口處設有過濾器,熱干燥室和冷干燥室內均設有使空氣按一定路徑循環的循環風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由于換熱器處于干燥室的外部,不會存在因換熱器表面有殘余物而造成物料交叉污染。(*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帶式干燥機。
技術介紹
帶式干燥機是常用的連續式干燥設備,特別適合于透氣較好的片狀、條狀、顆粒狀物料的干燥。傳統的帶式干燥機具有一個或多個干燥室,輸送帶載著物料通過所有的干燥室,每個干燥室內設有換熱器,熱氣流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通過輸送帶上 的物料,從而使物料能均勻干燥。對于把加熱裝置設置在干燥室內的帶式干燥機,對于在干燥過程中易產生粉塵的物料,粉塵容易在換熱器的表面上沉積,影響換熱器的效率,更嚴重的是由于換熱器一般是翅片式,很難徹底清洗,存有殘留物,同一臺設備更換不同物料干燥,會對新物料造成交叉污染,即使更換同種物料,不同批次之間也會造成交叉污染,這就是行業內稱之為物流污染。中國授權公告號是201892392 (專利號是201020603634. 3)的技術專利公開的一種帶有熱風循環系統的多級帶式干燥機,其具有干燥箱體,干燥箱體上方設有與干燥箱體內部聯通的排濕系統,干燥箱體內穿設有傳送物料的輸送帶,輸送帶兩端分別設有進料ロ、出料ロ,所述的每個干燥箱體內部的輸送帶下方都設有加熱裝置,所述的每個加熱裝置與輸送帶之間都設有熱風循環裝置。該帶有熱風循環系統的多級帶式干燥機,通過在帶式干燥機的干燥箱體內増加ー套熱風循環系統,使物料能均勻干燥,并且加快了干燥速度。但上述技術把加熱裝置設置在干燥箱體內,而且在每個干燥箱體內形成熱風循環,同樣存在物料交叉污染的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能防止物料被污染的一種帶式干燥機。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如下技術方案本技術具有至少三個干燥室,每個干燥室由主室和風道組成,風道的上、下部與主室相通,干燥室設有進風口和排濕ロ,一輸送帶通過各干燥室的主室,輸送帶的進ロ處設有進料裝置;所有干燥室中最后ー個干燥室為冷干燥室,其余為熱干燥室,處于前部的熱干燥室的排濕ロ各通過排濕管與I號排濕總管連接,處于后部的熱干燥室的排濕ロ以及冷干燥室的排濕ロ各通過排濕管與II號排濕總管連接,每熱干燥室的加熱裝置均處于各對應的熱干燥室的外部,加熱裝置包括換熱箱體、設置在換熱箱體內的風機和換熱器,換熱箱體的進風ロ處和出風ロ處分別設有初中效過濾器和高效過濾器,每換熱箱體的出風通過供風管輸入對應熱干燥室;所述冷干燥室的進風ロ處設有過濾器,熱干燥室和冷干燥室內均設有使空氣按一定路徑循環的循環風機。所述熱干燥室分為風從輸送帶上層至輸送帶下層的向下循環熱干燥室和風從輸送帶下層至輸送帶上層的向上循環熱干燥室,兩者數量相同或相差I個。所述循環風機采用離心式循環風機;所述向下循環熱干燥室的離心式循環風機安裝在風道的上部,進風ロ向下對著風道,出風ロ對著主室的上部;所述向上循環熱干燥室的離心式循環風機處于主室的上部,進風ロ對著輸送帶的上方,出風ロ對著風道。所述進料裝置包括料斗、電機、螺桿螺母傳動副、角形撥動桿和撥動片,所述撥動片連接在角形撥動桿的底端且處于料斗內,撥動桿的上端連接在螺桿螺母傳動副的螺母上,螺桿由電機帶動旋轉。所述輸送帶為折板式輸送帶,折板上設有條狀風孔。熱干燥室和冷干燥室內均設有能作360°旋轉的噴頭,熱干燥室和冷干燥室內的噴頭各通過噴管與外部清洗液供管連接。本技術具有如下積極效果1、本設備的帶式干燥裝置的換熱器處于干燥室的外部,即使在換熱器表面上積塵,也不會存在因換熱器表面有殘余物而造成物料交叉污染。 2、本設備的進料裝置采用螺桿螺母傳動副,通過撥桿對料斗內的物料進行撥動,由于進料裝置的電機和螺桿螺母傳動副避開料斗和輸送帶進料端的區域,防止進料裝置的機械部件上的潤滑油對物料造成污染。3、本設備的帶式干燥裝置分別采用向上循環送風和向下循環送風方式,有利物料的均勻干燥。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原理圖。圖2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向下循環熱干燥室結構示意圖。圖4是向上循環熱干燥室結構示意圖。圖5是折板式輸送帶的折板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見圖I和圖2,本實施例具有至少三個干燥室,姆個干燥室由主室Ι-a和風道b組成,風道b的上、下部與主室a相通,干燥室設有進風口和排濕ロ,一輸送帶4通過各干燥室的主室a。各干燥室的底部均具有污水排放ロ d,各干燥室內均設有能作360°旋轉的噴頭c,各噴頭c通過噴管與清洗液供管10連接。見圖5,所述輸送帶4為折板式輸送帶,折板4-3上設有條狀風孔4-31,折板為不銹鋼板材,容易蓄熱,當物料接觸到折板就開始預熱。所有干燥室中最后ー個干燥室為冷干燥室2,其余的干燥室為熱干燥室I,處于前部的熱干燥室的排濕ロ各通過排濕管9a_l與I號排濕總管9a連接。處于后部的熱干燥室I的排濕ロ以及冷干燥室2的排濕ロ各通過排濕管9b-l與II號排濕總管9b連接。每個熱干燥室I的加熱裝置3均處于各對應的熱干燥室I的外部,加熱裝置3包括換熱箱體3-0、設置在換熱箱體3-0內的風機3-2和換熱器3-3,換熱箱體3-0的進風ロ處和出風ロ處分別設有初中效過濾器3-1和高效過濾器3-4,換熱箱體3-0的出風通過供風管5輸入熱干燥室I ;熱干燥室I內設有使空氣按一定路徑循環的離心式循環風機6。所述冷干燥室2的進風ロ處設有過濾器7,冷干燥室2內設有使空氣按一定路徑循環的離心式循環風機6。所述熱干燥室分為風從輸送帶上層4-1至輸送帶下層4-2的向下循環熱干燥室和風從輸送帶下層4-2至輸送帶上層4-1的向上循環熱干燥室,向下循環熱干燥室和向上循環熱干燥室的布置可以是前部的熱干燥室為向下循環熱干燥室,后部的熱干燥室為向上循環熱干燥室,也可以反之,也可以向上循環熱干燥室和向下循環熱干燥室間隔。干燥室的數量根據具體情況而決定,圖I中,熱干燥室為6個,前部的3個為向下循環熱干燥室,向上循環熱干燥室和向下循環熱干燥室數量相同。圖3是向下循環熱干燥室結構示意,離心式循環風機6安裝在風道b的上部,進風ロ向下對著風道b,出風ロ對著主室a的上部,所述供風管5的出風ロ處于離心式循環風機出風ロ旁側,在離心式循環風機6作用下,由供風管5輸入的新熱風進入風道b和循環熱風混和,從風道進入主室輸送帶4上方,從輸送帶上層4-1至輸送帶下層4-2進行循環。圖4是向上循環熱干燥室結構示意圖,離心式循環風機6處于主室a的上部,進風ロ對著輸送帶4的上方,出風ロ對著風道b,所述供風管5的出風ロ處于離心式循環風機出風ロ旁側,在離心式循環風機6作用下,由供風管5輸入的新熱風進入風道b和循環熱風混和,從風道b進入主室輸送帶4下方,從輸送帶下層4-2至輸送帶上層4-1進行循環。 冷干燥室2可以采用下循環,也可以采用上循環,補充的新風不加熱,新風經過過濾進入冷干燥室循環,對物料起冷卻作用。見圖I,所述進料裝置8設置在輸送帶4的進ロ處上方。所述進料裝置8包括料斗8-4、電機8-1、螺桿螺母傳動副、角形撥動桿8-2和撥動片8-3,所述撥動片8_3連接在角形撥動桿8-2的底端且處于料斗8-4內,撥動桿8-2的上端連接在螺桿螺母傳動副的螺母上,螺桿由電機帶動旋轉。電機8-1和螺桿螺母傳動副偏離料斗和輸送帶進料端的區域。權利要求1.一種帶式干燥機,具有至少三個干燥室,每個干燥室由主室(a)和風道(b)組成,風道(b)的上、下部與主室(a)相通,干燥室設有進風口和排濕ロ,一輸送帶(4)通過各干燥室(I)的主室(a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式干燥機,具有至少三個干燥室,每個干燥室由主室(a)和風道(b)組成,風道(b)的上、下部與主室(a)相通,干燥室設有進風口和排濕口,一輸送帶(4)通過各干燥室(1)的主室(a),輸送帶(4)的進口處設有進料裝置(8);所有干燥室中最后一個干燥室為冷干燥室(2),其余為熱干燥室(1),處于前部的熱干燥室的排濕口各通過排濕管(9a?1)與Ⅰ號排濕總管(9a)連接,處于后部的熱干燥室(1)的排濕口(9b?1)以及冷干燥室(2)的排濕口各通過排濕管與Ⅱ號排濕總管(9b)連接,每熱干燥室(1)的加熱裝置(3)均處于各對應的熱干燥室(1)的外部,加熱裝置(3)包括換熱箱體(3?0)、設置在換熱箱體(3?0)內的風機(3?2)和換熱器(3?3),換熱箱體(3?0)的進風口處和出風口處分別設有初中效過濾器(3?1)和高效過濾器(3?4),每換熱箱體(3?0)的出風通過供風管(5)輸入對應熱干燥室;所述冷干燥室(2)的進風口處設有過濾器(7),熱干燥室(1)和冷干燥室(2)內均設有使空氣按一定路徑循環的循環風機(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友來,劉毅,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力馬干燥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