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出桿磁流變彈性體板式減振器,其包括工作缸、活塞和活塞桿,其中:工作缸是由兩塊單面環形鐵板、N塊相同的雙面環形電磁鐵、N-1塊相同的雙面環形鐵板和外管構成;單面環形鐵板只有一個圓環面上粘接了一層磁流變彈性體,且兩塊單面環形鐵板分別固定在外管的兩端;雙面環形鐵板的兩個圓環面上都粘接了一層相同厚度的磁流變彈性體,N-1塊雙面環形鐵板按相同的間隔平行地固定在兩塊單面環形鐵板之間的外管的內圓周上;活塞由N塊雙面環形電磁鐵構成;活塞安裝在工作缸內,使活塞上的N塊雙面環形電磁鐵置于工作缸內各環形鐵板上磁流變彈性體之間的間隙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ー種減振器,具體涉及ー種雙出桿磁流變弾性體板式減振器。
技術介紹
磁流變阻尼器是ー種智能減振器,當這類阻尼器采用磁流變液為阻尼介質時,主要適用于振動強度較小而振動幅度較大的減振場合,如申請號200410079249. 2的“ー種汽車懸架系統磁流變液阻尼裝置”,因這類阻尼器難以適用于振動強度較大而振動幅度較小的減振場合(如重型設備的減振),而本技術的雙出桿磁流變彈性板式減振器是以磁流變弾性體作為阻尼介質并采用圓盤和多層結構,因此,本技術的雙出桿磁流變彈性減板式振器可以通過調整其直徑和層數來調整其承載能力。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磁流變液阻尼器難以適用于振動強度較大而振幅較小的減振場合,本技術提出了ー種雙出桿磁流變弾性體板式減振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ー種雙出桿磁流變弾性體板式減振器,其包括工作缸、活塞和活塞桿,其中工作缸是由兩塊單面環形鐵板、N塊相同的雙面環形電磁鐵、N-I塊相同的雙面環形鐵板和外管構成;單面環形鐵板的一個圓環面上粘接了一層磁流變彈性體,在兩塊單面環形鐵板的內徑上都安裝了滑動軸承,兩塊單面環形鐵板分別固定在外管的兩端;雙面環形鐵板的兩個圓環面上都粘接了一層相同厚度的磁流變弾性體,N-I塊雙面環形鐵板按相同的間隔平行地固定在兩塊單面環形鐵板之間的外管的內圓周上;活塞由N塊雙面環形電磁鐵構成,活塞桿穿過N塊雙面環形電磁鐵的中孔并與之固定;活塞安裝在工作缸內,使活塞上的N塊雙面環形電磁鐵置于工作缸內各環形鐵板上磁流變弾性體之間的間隙內,并使工作缸內各環形鐵板圓環面上的磁流變弾性體與活塞上各雙面環形電磁鐵的圓環面粘接,活塞桿的兩端通過工作缸兩端單面環形鉄板內徑上的滑動軸承分別從工作缸的兩端伸出;工作缸內各環形鐵板上磁流變弾性體之間的間隙等于活塞上雙面環形電磁鐵的厚度;雙面環形電磁鐵的兩個圓環面上都均布有至少4對磁極,在每個磁極上都繞有勵磁線圈;雙面環形鐵板的內徑大于活塞桿的直徑并留有活動間隙;所述活塞上雙面環形電磁鐵的外徑小于工作缸外筒的內徑并留有活動間隙。本技術的功能是這樣實現的由于工作缸內的各環形鐵板的圓環面上都粘接了ー層磁流變弾性體,當活塞安裝在工作缸內后,活塞上的N塊雙面環形電磁鐵置于エ作缸內各環形鐵板上磁流變弾性體之間的間隙內,并使工作缸內各環形鐵板圓環面上的磁流變弾性體與活塞上各雙面環形電磁鐵的圓環面(即磁極面)粘接,因此,當活塞桿帶動活塞在工作缸內運動時,將使活塞上的各雙面環形電磁鐵與工作缸內各環形鐵板之間的磁流變弾性體發生拉伸或壓縮;當活塞上各雙面環形電磁鐵的勵磁線圈沒有電流通過時,各雙面環形電磁鐵不產生電磁場,使處于工作缸內的各環形鐵板與活塞上各雙面環形電磁鐵之間的磁流變弾性體的彈性較小,使活塞桿帶動活塞在工作缸內運動時受到的阻尼カ較小;當活塞上各雙面環形電磁鐵的勵磁線圈有電流通過時,各雙面環形電磁鐵就會產生電磁場,由于雙面環形電磁鐵的兩個圓環面上都均布有至少4對磁極,因此,活塞上雙面環形電磁鐵兩個圓環面上的每對磁極就會通過與工作缸內環形鉄板之間的磁流變弾性體形成閉合磁路,使處于閉合磁路上的磁流變弾性體內的鐵磁性顆粒在磁場方向形成鏈或柱狀聚集結構而使其彈性較高,使活塞桿帶動活塞在工作缸內運動時受到的阻尼カ較大;因此,通過調整進入活塞上各雙面環形電磁鐵內的電流大小,即可調整各雙面環形電磁鐵所產生的電磁場強度,使處于活塞上的各雙面環形電磁鐵與工作缸內各環形鐵板 之間的磁流變弾性體的弾性大小得到調整,從而使雙出桿磁流變板式減振器的阻尼力得到調整。本技術的雙出桿磁流變板式減振器還可通過調整其直徑和層數來調整其承載能力,與磁流變液阻尼器相比本技術的雙出桿磁流變弾性體板式減振器更能適用于振動強度較大而振幅較小的減振場合。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在A向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中單面環形鐵板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剖視圖。圖5是本技術中雙面環形鐵板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剖視圖。圖7是本技術中雙面環形電磁鐵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的剖視圖。圖9是本技術的ー種工作示意圖。圖10是本技術的一種應用示意圖。圖11是本技術的雙面環形鐵板的數量N=3時的ー種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結構參見圖I至圖8,此為本技術的ー種具體結構(即雙面環形鐵板的數量為N=2時的情形),ー種雙出桿磁流變弾性體板式減振器,其包括工作缸I、活塞2和活塞桿3,其中工作缸I是由兩塊單面環形鐵板5和18、一塊雙面環形鐵板12、兩塊雙面環形電磁鐵9和15以及外管8構成,單面環形鉄板5固定在外管8的上端,單面環形鉄板18固定在外管8的下端,一塊雙面環形鐵板12平行地固定在兩塊單面環形鐵板5和18之間的外管8的內圓周上,并使環形鉄板5、12和18之間的間隙相等;在單面環形鉄板5和18的內徑上都安裝有滑動軸承4和19 ;在單面環形鉄板5的一個圓環面上粘接了ー層磁流變弾性體6(詳見圖3和圖4),在單面環形鉄板18的一個圓環面上粘接了ー層磁流變弾性體17(因單面環形鐵板18與單面環形鉄板5結構相同,附圖從略),在雙面環形鐵板12的兩個圓環面上粘接了ー層磁流變弾性體11和13 (詳見圖5和圖6),活塞2由兩塊相同的雙面環形電磁鐵9和15構成,活塞桿3穿過雙面環形電磁鐵9和15的中孔并與之固定;活塞2安裝在工作缸I內,使活塞2上的雙面環形電磁鐵9和15置于工作缸I內環形鐵板5、12和18的磁流變弾性體6和11、13和17之間的間隙內,并使工作缸I上環形鐵板5、12和18圓環面上的磁流變弾性體6、11、13和17與雙面環形電磁鐵9和15的圓環面(B卩磁極面)粘接,活塞桿3的兩端通過工作缸I兩端的單面環形鉄板5和18內徑上的滑動軸承4和19分別從工作缸I的兩端伸出;エ作缸I內環形鐵板5、12和18上磁流變弾性體6和11、13和17之間的間隙等于活塞2上雙面環形電磁鐵9 (或15)的厚度;雙面環形電磁鐵9的兩個圓環面上都均布有至少4對(8個)磁極7和10,在每個磁極7和10上都繞有勵磁線圈20 (詳見圖7和圖8),雙面環形電磁鐵15的兩個圓環面上都均布有至少4對(8個)磁極14和16,在每個磁極14和16上都繞有勵磁線圈20 (附圖從約);雙 面環形鐵板12的內徑大于活塞桿3的直徑并留有活動間隙;活塞2上雙面環形電磁鐵9和15的外徑小于工作缸I外筒8的內徑并留有活動間隙。現在結合圖9和圖10來對本技術的雙出桿磁流變弾性體板式減振器作進ー步描述雙面環形電磁鐵9和15的勵磁線圈通過引線與控制電源21連接(詳見圖9),重型設備22底部的四角通過發蘭固定到4個雙出桿磁流變弾性體板式減振器的活塞桿3上,而雙出桿磁流變弾性體板式減振器的外殼與地面固定(詳見圖10)。當控制電源21沒有向雙面環形電磁鐵9和15的勵磁線圈輸出電流時,雙面環形電磁鐵9和15不產生電磁場,使處于活塞2的雙面環形電磁鐵9和15與工作缸I內環形鐵板5、12和18之間的磁流變弾性體6、11、13和17的彈性較小,使活塞桿3帶動活塞2在工作缸I內運動時所受到的阻尼カ較小;當控制電源21向雙面環形電磁鐵9和15的勵磁線圈輸出電流后,雙面環形電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出桿磁流變彈性體板式減振器,其包括工作缸、活塞和活塞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是由兩塊單面環形鐵板、N塊相同的雙面環形電磁鐵、N?1塊相同的雙面環形鐵板和外管構成;所述單面環形鐵板的一個圓環面上粘接了一層磁流變彈性體,在兩塊單面環形鐵板的內徑上都安裝了滑動軸承,兩塊單面環形鐵板分別固定在外管的兩端;所述雙面環形鐵板的兩個圓環面上都粘接了一層相同厚度的磁流變彈性體,N?1塊雙面環形鐵板按相同的間隔平行地固定在兩塊單面環形鐵板之間的外管的內圓周上;所述活塞由N塊雙面環形電磁鐵構成,活塞桿穿過N塊雙面環形電磁鐵的中孔并與之固定;所述活塞安裝在工作缸內,使活塞上的N塊雙面環形電磁鐵置于工作缸內各環形鐵板上磁流變彈性體之間的間隙內,并使工作缸內各環形鐵板圓環面上的磁流變彈性體與活塞上各雙面環形電磁鐵的圓環面粘接,活塞桿的兩端通過工作缸兩端單面環形鐵板內徑上的滑動軸承分別從工作缸的兩端伸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和平,謝寧,劉強,譚曉婧,
申請(專利權)人:謝寧,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