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弧形屋頂的鋼架結構,包括垂直地面作為主支撐結構的支撐墻,所述支撐墻的一側間隔設置有向外突出的弧形盈架,所述弧形盈架和支撐墻的外表面上鋪設有彩鋼板,支撐架、弧形盈架和彩鋼板形成一道橫跨屋頂的弧形突起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支撐墻和弧形盈架形成一道橫跨屋頂的弧形突起部,多道弧形突起部按落差設置在同一個屋頂上后再鋪設彩鋼板,即形成一個多層次且有波浪形狀的屋頂,不但能夠防雨防曬,且可以多設置窗戶以增加房間內的明亮度。弧形盈架采用檁條和復桿來提高自身的強度,能夠增加弧形盈架的抗壓性能,支撐墻采用由底部至頂部逐漸減少的結構,能夠提高支撐墻的橫向拉力,同時也為弧形盈架提供足夠的支撐力。(*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屋頂的建筑結構,具體涉及一種通過鋼結構實現的具有波浪形落差的弧形屋頂。
技術介紹
現有社會上常常會看到一些簡易板房,即利用彩鋼瓦夾著泡沫形成的復合板作為建筑材料,建筑廠房、工房等,此建筑方式能夠大大加快建筑速度,但是此類房的屋頂都是平面或斜面的,僅能起到防雨的目的,缺乏美觀,且不能很好的體現房屋的建筑層次
技術實現思路
為給現有技術中的屋頂形狀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本技術提供一種多層次的弧形屋頂的鋼架結構。具體方案如下一種弧形屋頂的鋼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地面作為主支撐結構的支撐墻,所述支撐墻的一側間隔設置有向外突出的弧形盈架,所述弧形盈架和支撐墻的外表面上鋪設有彩鋼板,支撐架、弧形盈架和彩鋼板形成一道橫跨屋頂的弧形突起部。為提高支撐墻的支撐效果所述支撐墻為由鋼管焊接而成的框架,所述框架的底部寬度大于頂部的寬度。為加強弧形盈架的牢固性所述弧形盈架包括采用方管冷彎壓成型的內弧架和外弧架,內弧架和外弧架分別包括兩根平行的同樣形狀的弧形桿,內弧架和外弧架的兩根弧形桿之間分別通過檁條焊接在一起,內弧架和外弧架的弧形桿通過同時垂直于兩者的檁條焊接在一起形成矩形的弧形框架,所述內弧架和外弧架側邊的檁條與檁條之間對角焊接有復桿。為簡化弧形盈架的工序所述弧形盈架包括兩根合并在一起的冷彎壓成型的槽鋼,槽鋼以側面為彎曲面進行彎曲,兩根彎曲后的槽鋼背面相互貼合后固定。為提高支撐墻與弧形盈架之間穩定性所述弧形盈架與支撐墻之間設置有強化支撐裝置,所述強化支撐裝置包括兩端分別與弧形盈架頂端和支撐墻底部連接并與支撐墻貼合的立梁、兩端分別與弧形盈架下端和支撐墻下端連接的橫梁,連接立梁頂端和橫梁與弧形盈架底端接觸端的斜梁。為進一步提高支撐墻與弧形盈架之間的穩定性所述斜梁的中部分別連接有支桿A、支桿B和支桿C,其中支桿A的另一端與橫梁和立梁的連接點連接,支桿B和支桿C的另一端分別與弧形盈架連接。為簡化各連接點的固定所述橫梁、立梁、斜梁、支桿A、支桿B和支桿C相互之間及與弧形盈架和支撐墻之間分別通過固定板連接。為適應不同面積及需要的屋頂所述弧形突起部在屋頂設置有2 4道,各弧形突起部之間的高度相同或不同,且各弧形突起部上的彩鋼板相互連接。為方便支撐墻和弧形盈架的安裝所述屋頂上設置有橫跨屋頂的支架,其中支撐墻和弧形盈架安裝在支架上。本技術利用支撐墻和弧形盈架形成一道橫跨屋頂的弧形突起部,多道弧形突起部按落差設置在同一個屋頂上后再鋪設彩鋼板,即形成一個多層次且有波浪形狀的屋頂,不但能夠防雨防曬,且可以多設置窗戶以增加房間內的明亮度,同時具有觀賞效果。弧形盈架采用檁條和復桿來提高自身的強度,能夠增加弧形盈架的抗壓性能,支撐墻采用由底部至頂部逐漸減少的結構,能夠提高支撐墻的橫向拉力,同時也為弧形盈架提供足夠的支撐力。本技術在支撐墻和弧形盈架之間設置強化支撐裝置以提高各弧形結構的強度,利用固定板來為各梁和支桿提供安裝點,方便安裝和拆卸,同時減少了安裝上的工序。附圖說明圖I本技術中弧形盈架與支撐墻連接結構示意圖;圖2支撐墻的主視圖。圖3利用槽鋼彎曲形成的弧形盈架結構示意圖;圖4弧形盈架和支撐墻之間帶有強化支撐裝置的連接示意圖。圖5支撐弧形盈架和支撐墻的支架結構示意圖。圖6圖5中支架的俯視圖。附圖中標號說明1-支撐墻、2-弧形盈架、201-外弧架、202-內弧架、203-檁條、204-復桿、3-彩鋼板、4-槽鋼、5-輔助支撐裝置、501-立梁、502-橫梁、503-斜梁、504-支桿A、505-支桿B、506-支桿C、507_固定板、6-支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來對本技術的結構做具體說明。如圖I所示,本技術涉及的弧形屋頂的鋼架結構,包括垂直地面作為主支撐結構的支撐墻1,支撐墻I的一側根據屋頂的寬度間隔設置有向外突出的弧形盈架2,弧形盈架2和支撐墻I的外表面上鋪設有彩鋼板3,支撐架I、弧形盈架2和彩鋼板3形成一道橫跨屋頂的弧形突起部。如圖2所示,支撐墻I為由鋼管焊接而成的立體框架,且框架的底部寬度大于頂部的寬度。弧形盈架2包括采用方管冷彎壓成型的內弧架202和外弧架201,內弧架202和外弧架201分別包括兩根平行的同樣形狀的弧形桿,內弧架202和外弧架201的兩根弧形桿之間分別通過檁條203焊接在一起,內弧架202和外弧架201的弧形桿通過同時垂直于兩者的檁條203焊接在一起,形成矩形的弧形框架,內弧架202和外弧架201側邊的檁條203與檁條203之間對角焊接有復桿204。安裝時弧形盈架2的上端與支撐墻I的上端連接,下端支撐在屋頂或架設在屋頂上的支架上,然后在支撐墻I和弧形盈架2的外表面上鋪設彩鋼板3,從而形成一道架設在屋頂上的一側帶有弧形的弧形突起部,支架的結構如圖5、6所示,其中支架也可以作為支撐墻的支撐座。具體的弧形突起部數量可以根據屋頂的面積及需要設置二至四道,各道弧形突起部之間采用逐級落差的方式設置在屋頂上,即各弧形突起部之間的弧形盈架2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使屋頂整體形成由上到下或參差不齊的連續弧形結構。每道弧形突起部的弧形盈架2與相鄰支撐墻I之間可以設置一段平緩的間隔,也可以由后面的弧形盈架2的底部直接支撐在前面弧形突起部的支撐墻I的頂部,從而形成連續的弧形結構。同一個屋頂上的弧形突起部中的支撐墻I和弧形盈架2高度可以相同或不相同,最終在屋頂上形成規律或不規律的弧形結構。如圖3所示,在屋頂寬度跨度不大時,弧形盈架2可以采用一種簡易結構,即由兩根合并在一起的冷彎壓成型的槽鋼4構成,槽鋼4以側面為彎曲面進行彎曲,兩根彎曲后的槽鋼背面相互貼合后固定。這樣的結構利用制作,且能夠減少工序。如圖4所示,為了提高弧形盈架2與支撐墻I之間的穩定性,在弧形盈架2與支撐墻I之間設置強化支撐裝置5,強化支撐裝置5包括兩端分別與弧形盈架頂端和支撐墻底部連接并與支撐墻貼合的立梁501、兩端分別與弧形盈架下端和支撐墻下端連接的橫梁502,連接立梁501頂端和橫梁502與弧形盈架2底端接觸端的斜梁503。這樣形成的一個三角形支架能夠穩定弧形盈架2與支撐墻I之間結構,同時提高弧形盈架2和支撐墻I在各個方向上的抗壓和抗拉能力。為進一步增強強化支撐裝置5的穩定性和支撐強度,在斜梁503的中部分別連接有支桿A504、支桿B505和支桿C506,其中支桿A504的另一端與橫梁502 和立梁501的連接點連接,支桿B505和支桿C506的另一端分別與弧形盈架2連接。為了提高弧形盈架2和支撐墻I的安裝和拆卸效率,橫梁502、立梁501、斜梁503、支桿A504、支桿B505和支桿C506相互之間及與弧形盈架2和支撐墻I之間分別通過固定板6連接。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技術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任何熟悉本專利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提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ー種弧形屋頂的鋼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地面作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弧形屋頂的鋼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地面作為主支撐結構的支撐墻(1),所述支撐墻(1)的一側間隔設置有向外突出的弧形盈架(2),所述弧形盈架(2)和支撐墻(1)的外表面上鋪設有彩鋼板(3),支撐架(1)、弧形盈架(2)和彩鋼板(3)形成一道橫跨屋頂的弧形突起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琪,田曉東,王華龍,徐傳彬,
申請(專利權)人:大唐雞西第二熱電有限公司,大唐黑龍江發電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