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龍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第一側板(2)、第二側板(3),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與基板(1)連接,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分別與基板(1)的表面垂直并且設置在基板(1)的同一側,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相互平行。該連接件能夠使C形龍骨與樓板垂直連接得更加穩固,而且結構簡單,加工容易。(*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五金零件,特別是一種能夠使龍骨與建筑樓板連接的連接件。
技術介紹
龍骨與建筑的維護結構如樓板連接是建筑領域常用的連接形式,龍骨按照斷面形狀分為U形、C形、T形、L形、H、形、V形等。現有技術中C形龍骨與樓板通過連接件垂直連接時,常用的連接件很難將龍骨與樓板永久固定,容易滑脫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C形龍骨與樓板垂直連接時普通連接件連接不穩容易滑脫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龍骨連接件,該連接件可以使C形龍骨與樓板垂直連接時更加穩固。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龍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與基板連接,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分別與基板的表面垂直并且設置在基板的同一側,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相互平行。使用時,將基板與樓板表面連接,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插入C形龍骨的插槽中并與C形龍骨連接固定,這樣就可以方便且牢固地將C形龍骨與樓板垂直連接。優選基板為矩形,包括依次連接的基板第一邊、基板第二邊、基板第三邊和基板第四邊,第一側板與基板第四邊連接,第二側板與基板第二邊連接。優選第一側板為矩形,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側板第一邊、第一側板第二邊、第一側板第三邊和第一側板第四邊,第一側板第一邊與基板第四邊連接。優選第一側板第二邊垂直穿過基板第一邊和基板第四邊的交點,第一側板第三邊的長度是基板第四邊長度的20% 50%。優選在第一側板第四邊與基板第三邊之間,基板第四邊設置有第一翻邊,第一翻邊與基板垂直。優選第二側板與基板第二邊連接,第二側板與第一側板的大小和形狀相同,第二側板和第一側板以基板第二邊和基板第四邊之間的中心線對稱設置。優選基板第二邊設置有第二翻邊,第二翻邊和第一翻邊以基板第二邊和基板第四邊之間的中心線對稱設置。優選基板第一邊設置有第三翻邊,第三翻邊為矩形并垂直于基板,第三翻邊和第一側板設置在基板的同一側。優選基板第三邊設置有第四翻邊,第四翻邊為矩形并垂直于基板,第四翻邊和第一側板設置在基板的同一側,第四翻邊和第三翻邊的大小和形狀相同。優選基板的表面設置有通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能夠使C形龍骨與樓板垂直連接得更加穩固,而且結構簡單,加工容易。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所述的連接件進行具體說明。圖I是本技術所述的連接件的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的連接件的前視圖。圖3是本技術所述的連接件的后視圖。圖4是本技術所述的連接件的左視圖。圖5是本技術所述的連接件的右視圖。圖6是本技術所述的連接件的俯視圖。·圖7是本技術所述的連接件的仰視圖。圖8是本技術所述的連接件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其中I.基板,2.第一側板,3.第二側板,4.第三翻邊,5.第四翻邊,6. C型龍骨,7.樓板,8.螺栓,9.螺釘,11.基板第一邊,12.基板第二邊,13.基板第三邊,14.基板第四邊,15.通孔,21.第一側板第一邊,22.第一側板第二邊,23.第一側板第三邊,24.第一側板第四邊,25.第一翻邊,35.第二翻邊。具體實施方式在本實施例中龍骨連接件,見附圖說明圖1,包括基板I、第一側板2、第二側板3,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與基板I連接,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分別與基板I的表面垂直并且設置在基板I的同一側,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相互平行,見圖I。使用時,將基板I與樓板表面連接,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插入C型龍骨的插槽中并與C型龍骨連接固定,這樣就可以方便且牢固地將C形龍骨與樓板垂直連接,見圖8。基板I為矩形,包括依次連接的基板第一邊11、基板第二邊12、基板第三邊13和基板第四邊14,第一側板2與基板第四邊14連接,第二側板3與基板第二邊12連接。第一側板2為矩形,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側板第一邊21、第一側板第二邊22、第一側板第三邊23和第一側板第四邊24,第一側板第一邊21與基板第四邊14連接。第一側板第二邊22垂直穿過基板第一邊11和基板第四邊14的交點,第一側板第三邊23的長度是基板第四邊14長度的20% 50%。第一側板2主要用于與C型龍骨的插槽插接,所以第一側板的長度與C型龍骨的插槽寬度相對應,優選第一側板2的邊緣還設置有倒角。在第一側板第四邊24與基板第三邊13之間,基板第四邊14設置有第一翻邊25,第一翻邊25與基板I垂直。第一翻邊25和第一側板2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相互連接,從圖I和圖2可以看出第一翻邊25與第一側板2為同一塊板。為了使連接件更換的與C型龍骨連接固定,第二側板3與基板第二邊12連接,第二側板3與第一側板2的大小和形狀相同,第二側板3和第一側板2以基板第二邊12和基板第四邊14之間的中心線對稱設置。基板第二邊12設置有第二翻邊35,第二翻邊35和第一翻邊25以基板第二邊12和基板第四邊14之間的中心線對稱設置。第二翻邊35和第二側板3為同一塊板,見圖3。基板第一邊11設置有第三翻邊4,第三翻邊4為矩形并垂直于基板I,第三翻邊4和第一側板2設置在基板I的同一側。基板第三邊13設置有第四翻邊5,第四翻邊5為矩形并垂直于基板1,第四翻邊5和第一側板2設置在基板I的同一側,第四翻邊5和第三翻邊4的大小和形狀相同,見圖I、圖4和圖5。為了方便基板和樓板連接,基板I的表面設置有通孔15,通孔為長條型,以方便定位,見圖6、圖7。為了方便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與C型龍骨連接,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的表面也設置有通孔。使用方法I、如圖8,使用螺栓8和螺母將基板I與混凝土樓板7連接固定,第一側板2和第 二側板3插入C型龍骨6的插槽中,使用螺釘9將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與C型龍骨連接固定,這樣就可以快速方便牢固地將C型龍骨6與樓板7垂直連接。本實施例中的不同技術特征可以選擇使用。權利要求1.一種龍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I)、第一側板(2)、第二側板(3),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與基板(I)連接,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分別與基板(I)的表面垂直并且設置在基板(I)的同一側,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相互平行。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件,其特征是基板(I)為矩形,包括依次連接的基板第一邊(11)、基板第二邊(12)、基板第三邊(13)和基板第四邊(14),第一側板(2)與基板第四邊(14 )連接,第二側板(3 )與基板第二邊(12 )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件,其特征是第一側板(2)為矩形,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側板第一邊(21)、第一側板第二邊(22)、第一側板第三邊(23)和第一側板第四邊(24),第一側板第一邊(21)與基板第四邊(14)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件,其特征是第一側板第二邊(22)垂直穿過基板第一邊(11)和基板第四邊(14)的交點,第一側板第三邊(23)的長度是基板第四邊(14)長度的20% 50%ο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連接件,其特征是在第一側板第四邊(24)與基板第三邊(13)之間,基板第四邊(14)設置有第一翻邊(25),第一翻邊(25)與基板(I)垂直。6.根據權利要求I 5任何一項所述的連接件,其特征是第二側板(3)與基板第二邊(12)連接,第二側板(3)與第一側板(2)的大小和形狀相同,第二側板(3)和第一側板(2)以基板第二邊(12)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龍骨連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第一側板(2)、第二側板(3),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與基板(1)連接,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分別與基板(1)的表面垂直并且設置在基板(1)的同一側,第一側板(2)和第二側板(3)相互平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江平,
申請(專利權)人:孫江平,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