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起毛機的針布輥鉤刺的打磨機構,以重復利用針布并降低生產成本。該打磨機構,包括:用于在所述的一個針布輥繞其中心軸自轉時打磨該針布輥上的鉤刺的砂塊或砂片、以及用于控制該砂塊或砂片貼緊該針布輥上的鉤刺的驅動機構。本打磨機構采用砂塊、砂片分別打磨鉤刺頂端的外側面和左右側面,采用驅動機構控制該砂塊或砂片沿帶打磨的針布輥的徑向往復位移,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操控方便的特點。針布上的鉤刺僅打磨后,適于重復使用,進而降低了生產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起毛機的
,具體是一種起毛機的針布棍鉤刺的打磨機構。
技術介紹
起毛就是利用起毛機械將纖維末端從紗線中拉出來,使織物表面均勻地覆蓋一層絨毛。根據毛織物品種不同,采用不同的起毛工藝,可以拉出直立短毛、臥伏順毛、波浪形毛等,給予織物不同的外觀。 現有的鋼絲起毛機的結構組成起絨大滾筒、軸向分布于該起絨大滾筒外周的起絨針布輥、裹于各起絨針布輥上的帶有鉤刺的彈性針布、以及毛刷輥、進出布裝置和吸塵裝置等。如圖1,現有的單式鋼絲起毛機,其各針布輥(順針輥2)轉向一致,鋼針鉤刺彎角方向均相同。工作時針布輥自轉方向和起絨大滾筒I的轉向相反,和織物運行方向相同,調節針布輥速度,可以達到不同程度的起絨當針布輥速度大于織物速度時產生起絨作用,起出的絨毛方向與鉤刺彎角的方向一致;起絨作用隨針布輥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這種起絨機結構簡單,調節幅度小。如圖2,現有的復式鋼絲起毛機,在起絨大滾筒I上裝有兩組數目相等、鋼針鉤刺彎角方向相反的針布輥,依次間隔排列。其中鉤刺彎角方向與起絨針輥轉向一致的,叫逆針棍3 ;鉤刺彎角方向與起絨針棍轉向相反,叫做順針棍2。工作時順、逆針棍自轉方向相反。同樣,織物、大滾筒、順逆針輥分別由不同的傳動系統拖動,速度可獨立調節,結果使逆(或順)針輥的鉤刺將纖維挑起起絨,而順(或逆)針輥鉤刺則將纖維梳理,如此交替配合,完成起絨過程。復式鋼絲起絨機起絨效果好,調節范圍大,適于多種產品的加工,只是結構及操作稍復雜,目前被廣泛使用。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在于鉤刺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磨損,需要定期更換或手工研磨針布,手工研磨效果不好,研磨質量不易控制,且存在安全隱患,導致其使用、維護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控簡便的起毛機的針布輥鉤刺的打磨機構,以重復利用針布并降低生產成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起毛機的針布輥鉤刺的打磨機構,包括用于在所述的一個針布輥繞其中心軸自轉時打磨該針布輥上的鉤刺的砂塊或砂片、以及用于控制該砂塊或砂片貼緊該針布輥上的鉤刺的驅動機構。作為對采用所述砂塊的方案的優化,所述砂塊的與所述針布輥相鄰的一面為弧形面或平面。砂塊的后端與一安裝座相連,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適于沿所述的針布輥徑向往復位移的移動平臺、設于該移動平臺上的一對絲桿座、設于該對絲桿座之間的用于控制該安裝座沿所述的針布輥軸向往復位移的一對絲桿。該驅動機構適于控制該砂塊沿該針布輥徑向往復位移,以在起毛機正常工作時,使所述砂塊遠離針布輥;在需要打磨所述的針布輥上的鉤刺時,控制驅動機構動作,使所述砂塊緊貼所述針布輥上的鉤刺,此時控制起絨大滾筒固定,僅控制所述針布輥旋轉,即可進行打磨鉤刺。作為對采用所述砂片的方案的優化,所述砂片包括固定于一中心軸上且平行相間分布的多片,該砂片的厚度小于所述針布棍上的橫向相鄰鉤刺的間距;所述中心軸設于一支撐架上,該支撐架設于所述驅動機構上。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適于沿所述的針布輥徑向往復位移的移動平臺、設于該移動平臺上的一對絲桿座、設于該對絲桿座之間的用于控制所述支撐架沿所述的針布輥軸向往復位移的一對絲桿。本技術具有的技術效果(I)本技術的電鍍起毛機的針布輥鉤刺的打磨機構采用砂塊、砂片分別打磨鉤刺頂端的外側面和左右側面,采用驅動機構控制該砂塊或砂片沿帶打磨的針布輥的徑向往復位移,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操控方便的特點。針布上的鉤刺僅打磨后,適于重復使用,進而降低了生產成本。(2)本技術還提供了對針布輥鉤刺頂端的外側面和左、右側面打磨方法,其步驟簡單,操控簡便,便于推廣。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I是現有的單式鋼絲起毛機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的復式單式鋼絲起毛機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一種起毛機的針布輥鉤刺的打磨機構的示意圖;圖4是圖3的俯視圖;圖5是另一種起毛機的針布輥鉤刺的打磨機構的示意圖圖6是圖5的俯視圖;圖7是圖3的局部放大圖;圖8是圖6的打磨機構在使用時的局部放大圖;圖9是圖8的A-A剖面圖;附圖標記I —織物,2—順針輥,3—逆針輥,4—砂塊,5—安裝座,6—絲桿,7—絲桿座,9—移動平臺,10—大絲桿,11—砂片,12—支撐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I如圖3至4,本實施例的起毛機的針布輥鉤刺的打磨機構,其包括用于在所述的一個針布輥2繞其中心軸自轉時打磨該針布輥2上的鉤刺的砂塊4、以及用于控制該砂塊4貼緊該針布棍2上的鉤刺的驅動機構。所述砂塊4的與所述針布輥2相鄰的一面為弧形面,優選圓弧形面,該圓弧形面的直徑稍大于所述針布輥的外徑。所述砂塊4用于打磨所述鉤刺頂端的外側面,打磨過程中采用人工或自動化設備實時調整各砂塊4與相應的鉤刺的位置關系。作為所述驅動機構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砂塊4的后端與一安裝座5相連,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適于沿所述的針布輥2徑向往復位移的移動平臺9、設于該移動平臺9上的一對絲桿座7、設于該對絲桿座7之間的用于控制該安裝座5沿所述的針布輥2軸向往復位移的一對絲桿6。所述移動平臺9設于一對大絲桿10上,用于控制移動平臺9沿所述的針布輥2徑向往復位移。所述的一對絲桿6和一對大絲桿10分別采用步進或伺服電機控制。作為所述驅動機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驅動機構采用一萬向磁力表座組件,該萬向磁力表座組件的萬向磁力表座固定在所述起毛機的外部殼體上,所述砂塊4通過萬向支撐臂與所述表座固定連接;萬向支撐臂適于任意調節、固定所述砂塊4的位置。作為所述驅動機構的第三種實施方式,所述砂塊4后端的安裝座5固定在一支架的活動臂的末端,使用時,由人工實時調整活動臂的位置。應用上述打磨機構的起毛機的針布輥鉤刺打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先控制所述起毛機的起絨大滾筒固定;然后控制驅動機構動作,使所述砂塊緊貼一針布棍上的鉤刺;B、控制所述針布輥旋轉,即可對所述鉤刺頂端的外側面進行打磨;C、打磨完成后,控制驅動機構動作,使所述砂塊遠離所述針布輥;D、然后控制所述起絨大滾筒旋轉一角度,使另一針布輥與所述砂塊相對,并重復上述步驟A至C,直至各針布輥上的鉤刺都完成打磨。打磨過程中,控制砂塊沿軸向逐漸從所述針布輥的一端位移至另一端。實施例2如圖5至6,本實施例的起毛機的針布輥鉤刺的打磨機構,其包括用于在所述的一個針布輥2繞其中心軸自轉時打磨該針布輥2上的鉤刺的砂片11、以及用于控制該砂片11沿該針布輥2徑向往復位移的驅動機構。所述砂片11包括設于一中心軸上且平行相間分布的多片,該砂片11的厚度小于所述針布輥2上的橫向相鄰鉤刺的間距;所述中心軸設于一支撐架12上,該支撐架12設于所述驅動機構上。所述砂片11用于打磨所述鉤刺的左右側面,打磨過程中采用人工或自動化設備實時調整各砂片11與相應的鉤刺的位置關系。作為所述驅動機構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適于沿所述的針布輥2徑向往復位移的移動平臺9、設于該移動平臺9上的一對絲桿座7、設于該對絲桿座7之間的用于控制所述支撐架12沿所述的針布輥2軸向往復位移的一對絲桿6。所述移動平臺9設于一對大絲桿10上,用于控制移動平臺9沿所述的針布輥2徑向往復位移。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起毛機的針布輥鉤刺的打磨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所述的一個針布輥繞其中心軸自轉時打磨該針布輥上的鉤刺的砂塊或砂片、以及用于控制該砂塊或砂片貼緊該針布輥上的鉤刺的驅動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鐳迪,
申請(專利權)人:蔣鐳迪,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