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十二段選針裝置,包括一座體、一驅動裝置及數個選針片,這些選針片設置于該座體,這些選針片間隔的排列設置,這些選針片排列成兩排,每一排選針片的數量為十二個;這些選針片連接于該驅動裝置,由驅動裝置驅動這些選針片。借此,可形成一最佳化設計,可提升速度,且機械結構改變不大,不會占用較大的空間,路數不至于減少,不會造成產量的降低。(*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有關于ー種選針裝置,尤指一可以根據送來的布料圖案數據致動編織器動作,以編織所需的圖案的十二段選針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的針織機包括有控制電腦、選針器及編織器??刂齐娔X具有控制器與存儲器,存儲器用來儲存一布料圖案數據。同時,控制器配合計時脈波,將儲存在存儲器內的布料圖案數據經由數據總線送到選針器。選針器即可以根據送來的布料圖案數據致動編織器動作,以編織所需的圖案?,F有技術的選針器大都為八段選針系統的規格,八段選針系統雖可符合一般的需求,也即八段選針系統在每英寸28針以下的密度時,尚可適合常態速度(例如每分鐘14轉、15轉)。但用于長纖、細針等織物時,使用在每英寸28針以上的密度(如32針、34針等)吋,·已經無法適合常態速度,例如只能達到每分鐘10轉、8轉的速度,速度較慢,已難以符合需求。當然,現有技術也有提升為十六段選針系統的規格,使速度提升,但是使用十六段選針系統,過快的速度已非必要,且機械結構改變較大,使得制造成本増加,且會占用較大的空間,反而會使路數(織機喂入紗線的數量)減少,產量降低。因此,本技術為了改善上述缺陷,乃特潛心研究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終于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種十二段選針裝置,可提升速度,且機械結構改變不大,不會造成產量的降低。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ー種十二段選針裝置,包括一座體;數個選針片,這些選針片設置于該座體,這些選針片間隔的排列設置,這些選針片排列成兩排,每ー排選針片的數量為十二個;以及,一驅動這些選針片的驅動裝置,這些選針片連接于該驅動裝置。這些選針片設置于該座體內,該座體的一端設有數個與這些選針片相對應的穿孔,這些選針片通過相對應的穿孔而伸出該座體外。較佳的,前述穿孔的高度大于該選針片的高度。較佳的,前述兩排選針片形成錯開狀。該驅動裝置包括一驅動電路板及數個壓電元件,該驅動電路板設置于該座體上,這些壓電元件電性連接于該驅動電路板,這些選針片分別連接于這些壓電元件。較佳的,這些選針片伸出座體外的一端形成彎折狀。且所述兩排選針片彎折的方向朝向外側。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干這些選針片排列成兩排,每ー排選針片的數量為十二個,由此構成ー種十二段選針裝置。本技術形成ー最佳化設計,能使用在較多針數的密度,且能符合正常生產的速度,速度不會降低,且相較于十六段選針裝置,機械結構改變不大,不會占用較大的空間,路數不至于減少,不會造成產量的降低。為能更進ー步了解本技術的特征及
技術實現思路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技術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技術加以限制。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選針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選針裝置的剖視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選針裝置另ー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選針裝置使用狀態的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I座體;11穿孔;2驅動電路板;3壓電元件;4選針片;100花齒;101針筒;102推針片;103織針;104推置部;105山角;106山形槽。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I及圖2,本技術提供ー種十二段選針裝置,其包括一座體I及數個選針片4,這些選針片4設置于座體1,這些選針片4間隔的排列設置,這些選針片4排列成兩排,每ー排選針片4的數量為十二個,兩排選針片4的數量共有二十四個。兩排選針片4形成錯開狀,兩排選針片4可分別用于全針出針及半針出針。選針片4的形狀及構造并不限制,可根據需要而適當的變化,在本實施例中選針片4伸出座體I外的一端形成彎折狀,且兩排選針片4彎折的方向朝向外側。這些選針片4連接于適當的驅動裝置,這些選針片4可以被驅動裝置所驅動,而驅動裝置的構造并不限制。在本實施中該驅動裝置包括ー驅動電路板2及數個壓電元件3。驅動電路板2設置于座體I上,驅動電路板2可通過連接器或連接線等裝置與外部連接。這些壓電元件3設置于座體I內,這些壓電元件3電性連接于驅動電路板2,也就是說驅動電路板2設置有數個驅動電路(圖略),這些驅動電路分別電性連接于這些壓電元件3。這些選針片4分別連接于這些壓電元件3,且這些選針片4設置于座體I內,這些選針片4的一端(前端)伸出座體I外。驅動電路板2上的數個驅動電路根據外部送來的布料圖案數據,用以控制壓電元件3產生彎曲運動,從而通過壓電元件3的彎曲運動以帶動所對應的選針片4,進而致動編織器的織針動作,以編織所需的圖案。座體I的一端設有數個與這些選針片4相對應的穿孔11,使這些選針片4通過相對應的穿孔11而伸出座體I外。穿孔11的高度可大于選針片4的高度,使選針片4與穿孔11具有適當的空隙,而使這些選針片4可進行上、下的擺動,進而致動編織器的織針動作。如圖I及圖2所示,本技術十二段選針裝置,因設置較多的選針片4,因此可將座體I對應的增加高度。另,如圖3所示,也可以將這些選針片4的間距略為減小,使這些選針片4較密集的設置,使座體I的高度不用増加太多,只是,座體I的高度及這些選針片4的間距尺寸并不限制,可根據需要適當的變化。請參閱圖4,本技術十二段選針裝置可應用于圓編提花針織機,該圓編提花針織機的花齒100設于針筒101的ー側,花齒100上方套置一推針片102,推針片102上方頂持ー織針103,可借助選針裝置的選針片4對花齒100的撥動,使推針片102的推置部104沿山角105的山形槽106移動或由山形槽106滑出,達到控制織針103上、下移動的作用,構成提花針織的目的。本技術這些選針片4排列成兩排,每ー排選針片4的數量為十二個,由此構成ー種十二段選針裝置。本技術形成ー最佳化設計,能使用在較多針數的密度,且能符合正常生產的速度,速度不會降低,且相較于十六段選針裝置,機械結構改變不大,不會占用較大的空間,路數不至于減少,不會造成產量的降低。 只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非意欲局限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故舉凡運用本技術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的等效變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技術的權利保護范圍內,合予陳明。權利要求1.ー種十二段選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體; 數個選針片,這些選針片設置于該座體,這些選針片間隔的排列設置,這些選針片排列成兩排,每ー排選針片的數量為十二個;以及 ー驅動這些選針片的驅動裝置,這些選針片連接于該驅動裝置。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十二段選針裝置,其特征在干,這些選針片設置于該座體內,該座體的一端設有數個與這些選針片相對應的穿孔,這些選針片通過相對應的穿孔而伸出該座體外。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十二段選針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穿孔的高度大于該選針片的高度。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十二段選針裝置,其特征在干,該兩排選針片形成錯開狀。5.如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十二段選針裝置,其特征在干,該驅動裝置包括ー驅動電路板及數個壓電元件,該驅動電路板設置于該座體上,這些壓電元件電性連接于該驅動電路板,這些選針片分別連接于這些壓電元件。6.如權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十二段選針裝置,其特征在于,這些選針片伸出座體外的一端形成彎折狀。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十二段選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排選針片彎折的方向朝向外側。專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十二段選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體;數個選針片,這些選針片設置于該座體,這些選針片間隔的排列設置,這些選針片排列成兩排,每一排選針片的數量為十二個;以及一驅動這些選針片的驅動裝置,這些選針片連接于該驅動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紫彬,
申請(專利權)人:典洋針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