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糧食輸送器,包括底部安裝有滾輪的支架,支架上傾斜安裝有由上傳動輪和下傳動輪傳動支撐的環形輸送帶,輸送帶的輸送面上沿輸送方向間隔設置有擋料凸筋,支架上安裝有從輸送帶下部輸送面向地面延伸的取料板,支架上還安裝有將地面糧食沿取料板上表面掃到輸送帶上表面的滾刷,支架上還安裝有通過傳動機構驅動滾刷和下傳動輪轉動的電機,電機由安裝在支架上的控制器控制工作。采用這種結構的糧食輸送器,結構合理,能夠提高糧食回收效率,避免糧食浪費,節省人力,且使用方便,適合家庭或小型糧庫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糧食輸送器。
技術介紹
糧食是指烹飪食品中,作為主食的各種植物種子總稱,也可概括稱為“谷物”。糧食所含營養物質主要為醣類,主要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下稱糧農組織)的糧食概念就是指谷物,包括麥類、粗糧和稻谷類三大類。人口越多,吃飯就越多,所需糧食也就越多。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開始強化計劃生育,經過二十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明顯下降,大大緩解了糧食需求的嚴峻性。但是截至2008年底,我國人口總數達13. 28億,如果人均消費糧食按照400公斤計算,糧食需求總量應該在5. 312億噸左右。2008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 287億噸, 雖然創造歷史新紀錄,但人均擁有量僅398公斤,剛剛解決吃飯問題。因此,對中國這樣一個13億多人的發展中大國,吃飯問題或者說糧食安全依然是我國“天字第一號”的大問題。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提高糧食安全,除在國家層面實行計劃生育、優化糧食品種政策外,在糧農層面提聞糧食收獲效率、減少收獲糧食時的浪費現象也是解決糧食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我國糧食的收獲和收割雖然已大部分實現了機械化作業,但是在糧食收獲后的晾曬、回收時,還依然處于人工手動裝袋操作階段,不但操作費時費力,而且至少需要兩個人操作,晾曬或回收效率低下。在遇到不良天氣時,未及時回收的糧食就會出現發霉、發芽現象,造成了糧食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能夠提高糧食回收效率,避免糧食浪費,節省人力,且使用方便的糧食輸送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糧食輸送器的結構特點是包括底部安裝有滾輪的支架,支架上傾斜安裝有由上傳動輪和下傳動輪傳動支撐的環形輸送帶,輸送帶的輸送面上沿輸送方向間隔設置有擋料凸筋,支架上安裝有從輸送帶下部輸送面向地面延伸的取料板,支架上還安裝有將地面糧食沿取料板上表面掃到輸送帶上表面的滾刷,支架上還安裝有通過傳動機構驅動滾刷和下傳動輪轉動的電機,電機由安裝在支架上的控制器控制工作。本結構的糧食輸送器是通過電動傾斜輸送結構來實現能夠提高糧食回收效率,避免糧食浪費,節省人力,且使用方便的。電動傾斜輸送結構主要包括安裝在支架上的上傳動輪和下傳動輪,上傳動輪和下傳動輪的位置連線傾斜設置,也就是說上傳動輪和下傳動輪既在水平位置上間隔設置,又在豎直位置上間隔設置。上傳動輪和下傳動輪上套裝有環形輸送帶,這樣,上傳動輪和下傳動輪就通過輸送帶傳動連接在一起。當上傳動輪或下傳動輪轉動時,輸送帶將繞上傳動輪和下傳動輪同步轉動,也就實現了對輸送帶上物料輸送的作用。輸送帶的輸送面上設置有擋料凸筋,擋料凸筋沿傳送帶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擋料凸筋的主要作用,是增大輸送帶輸送面的摩擦力,有助于增大輸送帶的有效輸送量。支架下部安裝有傾斜設置的取料板,取料板上端設置在輸送帶下部上方,取料板下端向地面延伸。取料板的主要作用,是將輸送帶上表面下端向地面延伸,以解決因下傳動輪的圓形外周所造成輸送帶上表面下端距離地面過遠的問題,也就是解決糧食的拾取問題。因此,在取料板的傾斜支撐下,可以很方便地將地面上晾曬的糧食順利拾取或轉移到輸送帶下部。支架上還安裝有能夠轉動的滾刷,滾刷與取料板上表面掃擦配合。這樣當滾刷轉動時,取料板上表面下部的糧食就會在滾刷的掃擦作用下,沿取料板上表面被推到輸送帶下端,以實現糧食的拾取。在本糧食輸送器中,下傳動輪和滾刷的轉動都由安裝在支架上的電機驅動,電機由控制器控制。這樣在回收糧食時,只需操作控制器,即可實現地面上晾曬糧食的拾取、上送,人們只需在輸送帶上端下方接袋裝糧即可,操作簡單,且省時省力。支架底部安裝有滾輪,這樣可以通過不斷移動支架而實現連續回收糧食,非常方便。作為改進,輸送帶上均布有比糧食孔徑小的漏孔,支架上設有與輸送帶下部對應的廢料斗,廢料斗下部安裝有廢料箱。在輸送帶上設置漏孔,可以將摻雜在糧食中的小石子等雜質過濾出來,并通過下方的廢料斗回收到廢料箱內,保證了回收糧食的純度。因為漏孔尺寸比糧食尺寸小,所以糧食不會透過漏孔落入廢料箱,有效避免了糧食的浪費。作為進ー步改進,支架上還安裝有與輸送帶上端下方對應的出料斗,出料斗下方的支架上安裝有向控制器輸入端發送糧食重量信號的稱料盤。在輸送帶上端下方設置出料斗,可以對輸送帶輸出的糧食起到集中出料的作用,這樣更容易裝袋。稱料盤的主要作用,是對裝糧袋進行稱重。控制器根據該重量信號,會控制電機停轉,這樣輸送帶就不會再向糧袋內裝糧,提高了袋裝糧食的重量精度,有助于實現自動裝糧。作為ー種實現方式,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與滾刷同軸固接的滾刷輪、與下傳動輪同軸固接的副傳動齒輪、與副傳動齒輪嚙合的主傳動齒輪和與主傳動齒輪同軸固接的換向輪,滾刷輪、換向輪通過傳動帶與電機的輸出輪傳動連接。通過滾刷輪,滾刷可以獲得電機輸出的動力,從而實現對糧食向取料板方向的掃擦。換向輪的主要作用,是將電機輸出的動カ傳送給主傳動齒輪、副傳動齒輪和下傳動輪。哨合傳動的主傳動齒輪和副傳動齒輪,主要起將換向輪和下傳動輪換向轉動的作用。這樣,使用ー個電機,就可以實現對滾刷的驅動和對輸送帶的驅動,精簡了結構,有助于降低成本。綜上所述,采用這種結構的糧食輸送器,結構合理,能夠提高糧食回收效率,避免糧食浪費,節省人力,且使用方便,適合家庭或小型糧庫使用。附圖說明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ー步詳細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支架,2為滾輪,3為上傳動輪,4為下傳動輪,5為輸送帯,6為擋料凸筋,7為控制器,8為滾刷,9為電機,10為取料板,11為漏孔,12為廢料斗,13為廢料箱,14為出料斗,15為稱料盤,16為滾刷輪,17為副傳動齒輪,18為主傳動齒輪,19為換向輪,20為傳動帶,21為輸出輪,22為電池。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該糧食輸送器包括支架1,支架I上安裝有上傳動輪3和下傳動輪4,上傳動輪3位于下傳動輪4的上方,且上傳動輪3和下傳動輪4的位置連線傾斜設置。也就是說上傳動輪3和下傳動輪4既在水平位置上間隔設置,又在豎直位置上間隔設置。上傳動輪3和下傳動輪4上套裝有環形輸送帶5,這樣,上傳動輪3和下傳動輪4就通過輸送帶5傳動連接在一起。當上傳動輪3或下傳動輪4轉動吋,輸送帶5將繞上傳動輪3和下傳動輪4同步轉動,也就實現了對輸送帶5上物料輸送的作用。輸送帶5的輸送面上設置有擋料凸筋6,擋料凸筋6沿傳送帶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擋料凸筋6的主要作用,是增大輸送帶5輸送面的摩擦力,有助于增大輸送帶5的有效輸送量。支架I下部安裝有傾斜設置的取料板10,取料板10上端設置在輸送帶5下部上方,取料板10下端向地面延伸。取料板10的主要作用,是將輸送帶5上表面下端向地面延伸,以解決因下傳動輪4的圓形外周所造 成輸送帶5上表面下端距離地面過遠的問題,也就是解決糧食的拾取問題。因此,在取料板10的傾斜支撐下,可以很方便地將地面上晾曬的糧食順利拾取或轉移到輸送帶5下部。支架I上還安裝有能夠轉動的滾刷8,滾刷8與取料板10上表面掃擦配合。這樣當滾刷8轉動時,取料板10上表面下部的糧食就會在滾刷8的掃擦作用下,沿取料板10上表面被推到輸送帶5下端,以實現糧食的拾取。在本糧食輸送器中,下傳動輪4和滾刷8的轉動都由安裝在支架I上的電機9驅動,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糧食輸送器,其特征是:包括底部安裝有滾輪(2)的支架(1),支架(1)上傾斜安裝有由上傳動輪(3)和下傳動輪(4)傳動支撐的環形輸送帶(5),輸送帶(5)的輸送面上沿輸送方向間隔設置有擋料凸筋(6),支架(1)上安裝有從輸送帶下部輸送面向地面延伸的取料板(10),支架(1)上還安裝有將地面糧食沿取料板(10)上表面掃到輸送帶(5)上表面的滾刷(8),支架(1)上還安裝有通過傳動機構驅動滾刷(8)和下傳動輪(4)轉動的電機(9),電機(9)由安裝在支架(1)上的控制器(7)控制工作。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忍忍,宋泳印,
申請(專利權)人:張忍忍,宋泳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