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包括:振動體,所述振動體包括:用于固定下料軌道的固定裝置和銜鐵;所述銜鐵與所述固定裝置連接,所述固定裝置與外部下料軌道連接;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一端連接,用于利用自身彈性使所述固定裝置回彈的第一振蕩回彈裝置;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另一端連接的第二振蕩回彈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一振蕩回彈裝置和所述第二振蕩回彈裝置連接,用于與外部排向測試轉動盤連接的振定體;所述振定體具體由電磁鐵和排向裝置組成。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增強了回彈裝置的使用壽命,減小了噪音;避免了所述銜鐵與所述電磁鐵之間碰撞發生噪音。(*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貫機,特別是指一種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一貫機在工作時產生噪音一直是操作人員最為頭疼的問題,經長時間的研究得知,噪音是由一貫機的振蕩系統造成的。振蕩系統由下料軌道固定裝置、銜鐵2、W型減震墊I、電磁鐵3和排向裝置組成。一貫機在工作時,電磁鐵3截面偏小便產生的磁場較弱,使振動幅度較小,要想產生較大的振動,就得使磁鐵鐵3和振蕩線圈鐵心間隙變小,這樣做就使得銜鐵碰撞線圈鐵芯,發出很 大的撞擊聲音;另外,W型減震墊I是橡膠制品,隨著時間的推移,橡膠在反復震蕩中變形、老化、變硬、龜裂,使振動體回彈變弱也是造成振動產生聲音的主要原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出一種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一貫機在工作時產生噪音的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包括振動體,所述振動體包括用于固定下料軌道的固定裝置和銜鐵;所述銜鐵與所述固定裝置連接,所述固定裝置與外部下料軌道連接;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一端連接,用于利用自身彈性使所述固定裝置回彈的第一振蕩回彈裝置;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另一端連接的第二振蕩回彈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一振蕩回彈裝置和所述第二振蕩回彈裝置連接,用于與外部排向測試轉動盤連接的振定體。進一步,所述振定體具體由電磁鐵和排向裝置組成。進一步,所述第一振蕩回彈裝置具體為鋼制彈簧。進一步,所述第二振蕩回彈裝置具體為鋼制彈簧。本技術技術方案通過使用所述第一振蕩回彈裝置和所述第二振蕩回彈裝置替換現有技術中的W型減震墊,增強了回彈裝置的使用壽命,減小了噪音,又通過增大所述電磁鐵的截面,再配合所述銜鐵使用,在不減小振蕩線圈鐵心間隙的同時,使得所述電磁鐵與所述銜鐵之間的磁力增強,避免了所述銜鐵與所述電磁鐵之間碰撞發生噪音。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現有技術下料振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I所示,一種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包括振動體,所述振動體包括用于連接外部下料軌道的固定裝置4和銜鐵5 ;所述銜鐵5與所述固定裝置4連接,所述固定裝置4與外部下料軌道連接;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4 一端連接,用于利用自身彈性使所述固定裝置4回彈的第一振蕩回彈裝置6;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4另一端連接的第二振蕩回彈裝置7 ;分別與所述第一振蕩回彈裝置6和所述第二振蕩回彈裝置7連接,用于與外部排向測試轉動盤連接的振定體。進一步,所述振定體具體由電磁鐵8和排向裝置9組成。進一步,所述第一振蕩回彈裝置6具體為鋼制彈簧。進一步,所述第二振蕩回彈裝置7具體為鋼制彈簧。所述固定裝置4與外部下料軌道連接,并與下料軌道固定在一起,在所述固定裝置4上還設置有銜鐵5 ;所述第一振蕩回彈裝置6的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4的一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排向裝置9連接,所述第二振蕩回彈裝置7的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4的另一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排向裝置9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振蕩回彈裝置6和所述第二振蕩回彈裝置7具體為鋼制彈簧;所述排向裝置9與外部排向測試轉動盤連接,所述電磁鐵8設置在所述排向裝置9上,通電后所述電磁鐵8產生磁力吸引所述銜鐵5靠近,所述第一振蕩回彈裝置6和所述第二振蕩回彈裝置7被所述銜鐵5壓緊后,在自身彈性的作用下反彈,使所述振動體反彈,此為一個振蕩周期。所述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與外部下料軌道連接,被測二極管由供料裝置進入到下料軌道,經所述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產生的振動,使被測二極管進入到外部的排向測試轉動盤;在此過程中由于增加了所述電磁鐵8的截面,在保證磁力的情況下沒有減小振蕩線圈鐵心間隙,避免了所述銜鐵5與所述電磁鐵8之間碰撞發生噪音;又使用鋼制彈簧替代了橡膠減震墊,同樣避免了回彈變弱產生噪音;通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原有噪音由原來的85分貝降到55分貝;并且使下料軌道的使用壽命兩倍以上。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包括 振動體,所述振動體包括用于固定下料軌道的固定裝置和銜鐵; 所述銜鐵與所述固定裝置連接,所述固定裝置與外部下料軌道連接; 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一端連接,用于利用自身彈性使所述固定裝置回彈的第一振蕩回彈裝置; 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另一端連接的第二振蕩回彈裝置; 分別與所述第一振蕩回彈裝置和所述第二振蕩回彈裝置連接,用于與外部排向測試轉動盤連接的振定體。2.如權利要求I所述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定體具體由電磁鐵和排向裝置組成。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蕩回彈裝置具體為鋼制彈黃。4.如權利要求3所述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蕩回彈裝置具體為鋼制彈黃。專利摘要本技術提出了一種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包括振動體,所述振動體包括用于固定下料軌道的固定裝置和銜鐵;所述銜鐵與所述固定裝置連接,所述固定裝置與外部下料軌道連接;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一端連接,用于利用自身彈性使所述固定裝置回彈的第一振蕩回彈裝置;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另一端連接的第二振蕩回彈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一振蕩回彈裝置和所述第二振蕩回彈裝置連接,用于與外部排向測試轉動盤連接的振定體;所述振定體具體由電磁鐵和排向裝置組成。技術所述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增強了回彈裝置的使用壽命,減小了噪音;避免了所述銜鐵與所述電磁鐵之間碰撞發生噪音。文檔編號B65G27/16GK202625249SQ20122019709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4日專利技術者朱新華, 宋西資 申請人:高密星合電子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一貫機下料振蕩裝置,包括:振動體,所述振動體包括:用于固定下料軌道的固定裝置和銜鐵;所述銜鐵與所述固定裝置連接,所述固定裝置與外部下料軌道連接;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一端連接,用于利用自身彈性使所述固定裝置回彈的第一振蕩回彈裝置;一端與所述固定裝置另一端連接的第二振蕩回彈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一振蕩回彈裝置和所述第二振蕩回彈裝置連接,用于與外部排向測試轉動盤連接的振定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新華,宋西資,
申請(專利權)人:高密星合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