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臺車,包括臺車主體、若干個安裝在臺車主體的底部且可沿著前后左右方向自由運動的車輪、防滑裝置和連接裝置,連接裝置包括:二個母連接部設置在臺車主體的相鄰的兩個側邊外沿,二個母連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臺車主體的上表面的高度,母連接部的中間設置有連接孔;二個公連接部設置在臺車主體的相鄰的另兩個側邊外沿,二個公連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與臺車主體的上表面的高度一樣,公連接部的中間相對于所述連接孔的位置設置有連接銷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臺車可以相互連接一次推送幾個臺車的貨物,節約搬運時間,可以平穩堆疊存放時不占用太大空間。(*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搬運裝置,具體涉及到一種搬運用的平臺車。
技術介紹
在制造工廠的生產過程中或是在物流業貨品周轉中,為了使空間盡其運作,在規劃時,常常會使用一些節省人力、成本較低的平臺車作為周轉搬運之用,來達到高效能、省人力。但是現有的平臺車是在一塊平板上裝置幾個輪子,在表面的一端或兩端裝置阻擋板作為防止物品滑落用,在使用過程中,每次只能推或拉動一個平臺車,而且在保存時,由于阻擋板以及輪子滾動的原因,平臺車不能平穩的向上堆疊,不僅形成安全隱患而且需要比較大的空間來存放,因此,現有技術存在每次只能推或拉動一個平臺車,且不能平穩向上堆置的影響效率以及占用儲存空間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缺陷,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相互連接和平穩堆疊的臺車,以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臺車,包括臺車主體、若干個安裝在臺車主體的底部且可沿著前后左右方向自由運動的車輪、防滑裝置和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包括二個母連接部,所述二個母連接部設置在所述臺車主體的相鄰的兩個側邊外沿,所述二個母連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臺車主體的上表面的高度,所述母連接部的中間設置有連接孔;二個公連接部,所述二個公連接部設置在所述臺車主體的相鄰的另兩個側邊外沿,所述二個公連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與所述臺車主體的上表面的高度一樣,所述公連接部的中間相對于所述連接孔的位置設置有連接銷板。依照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臺車,所述母連接部設置有二個連接凹部,所述公連接部相對于所述連接凹部的位置設置有二個連接凸部。依照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臺車,所述防滑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防滑墊圈,所述防滑墊圈是一個柱狀體中間開設有固定孔;至少一個防滑孔,所述防滑孔設置在所述臺車主體上,所述防滑孔中間固定有固定銷,所述防滑墊圈與所述防滑孔是以固定銷插入固定孔的方式連接;若干個防滑凸點,所述防滑凸點凸出于所述臺車主體上。依照本技術實施例所述的臺車,還包括若干個穩定裝置,所述穩定裝置為設置在所述臺車主體表面上相對于車輪位置的十字凹槽,所述穩定裝置的中間有一車輪調位凸點,所述車輪調位凸點到十字凹槽的四個端點的距離等于放入的車輪長度。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術特征,使得本技術相比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第一、本技術的臺車可以相互連接一次推送幾個臺車的貨物,節約搬運時間;第二、本技術的臺車可以平穩堆疊存放時不占用太大空間;第三、本技術的臺車具有防滑裝置,可以讓物品在臺車上不會在搬運中滑動掉落。當然,實施本
技術實現思路
的任何一個具體實施例,并不一定同時具有以上全部的技術效果。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一種臺車的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臺車的一側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一種臺車的另一側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一種臺車的組合示意圖; 圖5是本技術防滑裝置的立體圖;圖6是本技術穩定裝置的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便于理解,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敘述。請參考圖I至圖4本技術一種臺車的立體圖,一種臺車1,包括臺車主體10、若干個安裝在臺車主體10的底部且可沿著前后左右方向自由運動的車輪20、防滑裝置30和連接裝置,所述的連接裝置包括二個母連接部41,所述二個母連接部41設置在所述臺車主體10的相鄰的兩個側邊外沿,所述二個母連接部41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臺車主體10的上表面的高度,所述母連接部41的中間設置有連接孔411 ;還包括二個公連接部42,所述二個公連接部42設置在所述臺車主體10的相鄰的另兩個側邊外沿,所述二個公連接部42的上表面的高度與所述臺車主體10的上表面的高度一樣,所述公連接部42的中間相對于所述連接孔411的位置設置有連接銷板421。當要一次運送較多的物品時,可以將公連接部42靠在母連接部41上,使得連接銷板421插入連接孔411中,這樣就可以一次平穩搬運多一點的物品。另外在母連接部41上可以設置二個連接凹部412,而在公連接部42相對于連接凹部412的位置設置二個連接凸部422,當公連接部42靠在母連接部41上時,二個連接凸部422卡接二個連接凹部412,使得臺車I的連接更加穩固。請參考圖5是本技術防滑裝置的立體圖,防滑裝置30包括至少一個防滑墊圈31,所述防滑墊圈31是一個柱狀體中間開設有固定孔311 ;還包括至少一個防滑孔32,所述防滑孔32設置在所述臺車主體10上,所述防滑孔32中間固定有固定銷321,所述防滑墊圈31與所述防滑孔32是以固定銷321插入固定孔311的方式連接;還包括若干個防滑凸點33,所述防滑凸點33凸出于所述臺車主體10上,防滑墊圈31及防滑凸點33的摩擦阻擋力量使得承載的物品放在臺車I上不至于滑動掉落。請參考圖6是本技術穩定裝置的立體圖,臺車I還包括若干個穩定裝置50,本實施例中的數量是四個,所述穩定裝置50為設置在所述臺車主體10表面上相對于車輪20位置的十字凹槽51,所述穩定裝置50的中間有一車輪調位凸點52,所述車輪調位凸點52到十字凹槽51的四個端點的距離等于放入的車輪20的長度。臺車I在存放時,當車輪20堆疊在臺車主體10上時,車輪20首先觸碰到車輪調位凸點52,由于車輪20可以全方向的轉動,因此,受到車輪調位凸點52的阻擋順勢滑落到十字凹槽51的四個凹槽的其中一個中,如此,臺車I可以平穩堆疊存放。另外,由于十字凹槽51是個凹槽,容易在清洗時留下水潰,因此可以在臺車主體10上開設排水槽60,將十字凹槽51中的水潰排出,不至污染使用場地。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術特征,使得本技術相比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第一、本技術的臺車可以相互連接一次推送幾個臺車的貨物,節約搬運時間;第二、本技術的臺車可以平穩堆疊存放時不占用太大空間;第三、本技術的臺車具有防滑裝置,可以讓物品在臺車上不會在搬運中滑動掉落。當然,實施本
技術實現思路
的任何一個具體實施例,并不一定同時具有以上全部的技術效果。以上公開的僅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但并非用來限制其本身,任何熟習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技術精神內涵的情況下,所做的均等變化和更動,均應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臺車,包括臺車主體、若干個安裝在臺車主體的底部且可沿著前后左右方向自由運動的車輪、防滑裝置和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包括 二個母連接部,所述二個母連接部設置在所述臺車主體的相鄰的兩個側邊外沿,所述二個母連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臺車主體的上表面的高度,所述母連接部的中間設置有連接孔; 二個公連接部,所述二個公連接部設置在所述臺車主體的相鄰的另兩個側邊外沿,所述二個公連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與所述臺車主體的上表面的高度一樣,所述公連接部的中間相對于所述連接孔的位置設置有連接銷板。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臺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母連接部設置有二個連接凹部,所述公才連接部相對于所述連接凹部的位置設置有二個連接凸部。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臺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裝置包括 至少一個防滑墊圈,所述防滑墊圈是一個柱狀體中間開設有固定孔; 至少一個防滑孔,所述防滑孔設置在所述臺車主體上,所述防滑孔中間固定有固定銷,所述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臺車,包括臺車主體、若干個安裝在臺車主體的底部且可沿著前后左右方向自由運動的車輪、防滑裝置和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包括:二個母連接部,所述二個母連接部設置在所述臺車主體的相鄰的兩個側邊外沿,所述二個母連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臺車主體的上表面的高度,所述母連接部的中間設置有連接孔;二個公連接部,所述二個公連接部設置在所述臺車主體的相鄰的另兩個側邊外沿,所述二個公連接部的上表面的高度與所述臺車主體的上表面的高度一樣,所述公連接部的中間相對于所述連接孔的位置設置有連接銷板。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鴻康,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鴻云塑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