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車內人員腰部保護裝置,在車門外板(1)與車門內板(3)之間設有加強板(2),所述車門內板(3)上固定有緩沖塊(4),該緩沖塊(4)位于加強板(2)的空洞內。在所述緩沖塊(4)朝向車門外板(1)的端面上覆蓋有蓋板(5),該蓋板(5)與緩沖塊(4)相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緩沖塊朝向車門外板的端面上增加蓋板,使緩沖塊受到撞擊時可以通過蓋板均勻受力,從而避免了緩沖塊的破裂粉碎,提高了緩沖塊的防護能力,給正對緩沖塊的乘員腰部以有效保護,具有設計巧妙、結構簡單、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防護效果顯著等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轎車
,具體地講,特別涉及一種轎車防側撞的車內人員腰部保護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轎車的車門通常由車門外板、車門內板和加強板組成,加強板位于車門外板與車門內板之間。在加強板正對乘員腰部的位置一般被挖空,以便于安裝玻璃升降器,但是該位置處受撞擊時,車門外板會向車內變形,容易造成對車內人員的傷害。為此,有的轎車在車門加強板被挖空的位置處設置塑料材質的緩沖塊,以緩沖側面撞擊,從而對車內人員的腰部進行保護。然而當緩沖塊受力不均時,緩沖塊局部容易產生破裂粉碎,其防護功能極大地削弱,不能很好地保護乘員的腰部免受傷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防止緩沖塊破裂粉碎的車內人員腰部保護裝置。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車內人員腰部保護裝置,包括車門外板(I)、加強板(2 )和車門內板(3 ),在車門外板(I)與車門內板(3 )之間設有加強板(2 ),所述車門內板(3)上固定有緩沖塊(4),該緩沖塊(4)位于加強板(2)的空洞內。在所述緩沖塊(4)朝向車門外板(I)的端面上覆蓋有蓋板(5),該蓋板(5)與緩沖塊(4)相固定。本技術在緩沖塊朝向車門外板的端面上固定覆蓋有蓋板,緩沖塊位于加強板的空洞內,該位置正對乘員的腰部,在轎車受到側碰、車門外板向車內變形時,蓋板先受到撞擊,然后將撞擊力均勻地傳遞給緩沖塊,使緩沖塊受力均勻,這樣緩沖塊不易發生破裂粉碎,最終使緩沖塊可以有效地對撞擊力進行緩沖,并保護正對緩沖塊的乘員腰部,使其免受傷害。所述緩沖塊(4 )由安裝座(4a)和凸臺(4b )組成,所述蓋板(5 )覆蓋在凸臺(4b )的外端面,凸臺(4b)的內端與安裝座(4a)連為一體,且凸臺(4b)與安裝座(4a)之間形成有臺階,該臺階與車門內板(3)上一體形成的定位柱(6)相固定。以上結構一方面加工制作緩沖塊容易、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并且緩沖塊安裝方便、快捷;另一方面,緩沖塊通過PUR塑料注塑成型,具有優異的減震、緩沖性能以及良好的抗壓縮負荷性能、變形復原性能,對乘員腰部的保護作用顯著。所述蓋板(5)的邊緣朝著凸臺(4b)的方向翻邊,形成一圈蓋邊(5a),該蓋邊(5a)緊箍在凸臺(4b)外端的周圍。蓋板的蓋邊不僅可以使蓋板與緩沖塊之間固定牢靠,防止蓋板與緩沖塊凸臺相互之間發生位移,還可以確保撞擊中緩沖塊受力均勻,進一步防止緩沖塊的破碎,提高了緩沖塊的防護功能。為了方便生產和加工,所述蓋板(5)通過PP塑料或PE塑料注塑成型,厚度以2.5-3mm為宜,厚度小于2. 5mm時,蓋板的強度差,會影響防護效果;厚度大于3_時,不僅浪費材料,而且注塑的難度加大,生產成本增加。為了防止蓋板注塑成型過程中收縮進而影響蓋板的質量,所述蓋板(5)朝向車門外板(I)的板面一體形成有多條加強凸筋(5b)、各加強凸筋(5b)相互平行。加強凸筋的設置還可以在增加蓋板強度的同時,對撞擊起到緩沖作用。所述蓋板(5)與緩沖塊(4)之間通過涂膠粘貼固定,這樣緩沖塊與蓋板的連接全面、牢固,而且涂膠層的存在使撞擊可以更加均勻的傳遞到緩沖塊上,涂膠粘貼的固定方法還可以簡化蓋板和緩沖塊的形狀結構,使整個保護裝置結構簡單、用料少、加工成本低。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在緩沖塊朝向車門外板的端面上增加蓋板,使緩沖塊受到撞擊時可以通過蓋板均勻受力,從而避免了緩沖塊的破裂粉碎,提高了緩沖塊的防護能力,給正對緩沖塊的乘員腰部以有效保護,具有設計巧妙、結構簡單、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防護效果顯著等特點。 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緩沖塊和蓋板的裝配圖。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圖2和圖3所示,本技術由車門外板I、加強板2、車門內板3、緩沖塊4、蓋板5和定位柱6等部件構成。所述加強板2位于車門外板I和車門內板3之間,三者的結構和連接關系與現有技術相同,在此不作贅述。在車門內板3朝向車門外板2的板面上固定有緩沖塊4,該緩沖塊4位于加強板2的空洞中。所述緩沖塊4由安裝座4a和凸臺4b組成,凸臺4b的內端與安裝座4a連為一體,且凸臺4b與安裝座4a之間形成有臺階,該臺階通過塑料墊圈與車門內板3上一體形成的定位柱6相固定,所述緩沖塊4用PUR塑料注塑成型。如圖2、圖3所示,凸臺4b朝向車門外板I的端面設置有蓋板5,所述蓋板5將凸臺4b的外端面完全覆蓋,并且蓋板5的邊緣朝著凸臺4b的方向翻邊,形成一圈蓋邊5a,該蓋邊5a緊箍在凸臺4b外端的周圍,在蓋板5內側涂膠并將蓋板5粘貼固定在凸臺4b的外端面上。所述蓋板5通過PP塑料或PE塑料注塑成型,厚度為2. 5-3mm。蓋板5朝向車門外板I的板面一體形成有多條加強凸筋5b,各加強凸筋5b相互平行,兩相鄰加強凸筋5b之間的距離相等。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轎車發生側面碰撞、撞擊到加強板2空洞處時,車門外板I向車門內變形,首先撞擊到蓋板5上的加強凸筋5b,加強凸筋5b對撞擊進行一級緩沖,然后撞擊力通過蓋板5均勻地傳遞到緩沖塊4上,緩沖塊4受力均勻再有效地對撞擊力進行二級緩沖,最終保護正對緩沖塊4的乘員腰部免受傷害。權利要求1.一種車內人員腰部保護裝置,在車門外板(I)與車門內板(3)之間設有加強板(2),所述車門內板(3)上固定有緩沖塊(4),該緩沖塊(4)位于加強板(2)的空洞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緩沖塊(4)朝向車門外板(I)的端面上覆蓋有蓋板(5),該蓋板(5)與緩沖塊(4)相固定。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內人員腰部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塊(4)通過PUR塑料注塑成型,由安裝座(4a)和凸臺(4b)組成,所述凸臺(4b)的外端面覆蓋有蓋板(5),凸臺(4b)的內端與安裝座(4a)連為一體,且凸臺(4b)與安裝座(4a)之間形成有臺階,該臺階與車門內板(3)上一體形成的定位柱(6)相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內人員腰部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5)的邊緣朝著凸臺(4b)的方向翻邊,形成一圈蓋邊(5a),該蓋邊(5a)緊箍在凸臺(4b)外端的周圍。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內人員腰部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5)通過PP塑料或PE塑料注塑成型,厚度為2. 5-3mm。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內人員腰部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5)朝向車門外板(I)的板面一體形成有多條加強凸筋(5b),各加強凸筋(5b)相互平行。6.根據權利要求I至5任一所述的車內人員腰部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5)與緩沖塊(4)之間通過涂膠粘貼固定。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車內人員腰部保護裝置,在車門外板(1)與車門內板(3)之間設有加強板(2),所述車門內板(3)上固定有緩沖塊(4),該緩沖塊(4)位于加強板(2)的空洞內。在所述緩沖塊(4)朝向車門外板(1)的端面上覆蓋有蓋板(5),該蓋板(5)與緩沖塊(4)相固定。本技術通過在緩沖塊朝向車門外板的端面上增加蓋板,使緩沖塊受到撞擊時可以通過蓋板均勻受力,從而避免了緩沖塊的破裂粉碎,提高了緩沖塊的防護能力,給正對緩沖塊的乘員腰部以有效保護,具有設計巧妙、結構簡單、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防護效果顯著等特點。文檔編號B60R19/42GK202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內人員腰部保護裝置,在車門外板(1)與車門內板(3)之間設有加強板(2),所述車門內板(3)上固定有緩沖塊(4),該緩沖塊(4)位于加強板(2)的空洞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緩沖塊(4)朝向車門外板(1)的端面上覆蓋有蓋板(5),該蓋板(5)與緩沖塊(4)相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其文,韓周里,
申請(專利權)人: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