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上下料裝置,由設于配制釜底部的管路系統、抽料泵和電控系統組成;所述管路系統包括主管道、設有進料閥的進料管和設有卸料閥的卸料管;所述電控系統包括電控箱、電纜和雙聯開關;所述抽料泵連通所述配制釜和所述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再分別連接所述進料管和所述卸料管;所述電控箱通過所述電纜連接所述雙聯開關,并控制所述抽料泵正轉上料與反轉卸料。通過在所述配制釜底部設有一臺抽料泵,通過控制它的正反轉來進行加料或卸料,使生產變的簡便高效,從而達到了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方便的目的。(*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涂料生產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上下料裝置。
技術介紹
在涂料領域的生產企業,往往需要使用配制釜來配制產品。在配置前要將原料打入配制釜,等生產完成以后,又要將產品排出配制釜,然后采用桶裝出廠。在現今的生產中,一般是在配制釜的頂部設有進料口,在配制釜的底部設有卸料口,采用人工上料和卸料,但是這種配制釜在上料和卸料時,容易使原料和產品灑落,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為了減少浪費和滿足環保的要求,也有的是通過在配制釜的進料口和卸料口各設有一臺泵,來對進行上料和卸料,這樣雖然實現了自動化上料與卸料,減少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卻增加了生產投入和生產成本,同時也因兩臺泵進行工作,使操作變得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我們提出了一種上下料裝置,通過在所述配制釜底部設有一臺抽料泵,通過控制它的正反轉來進行加料或卸料,使生產變的簡便高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上下料裝置,由設于配制釜底部的管路系統、抽料泵和電控系統組成;所述管路系統包括主管道、設有進料閥的進料管和設有卸料閥的卸料管;所述電控系統包括電控箱、電纜和雙聯開關;所述抽料泵連通所述配制釜和所述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再分別連接所述進料管和所述卸料管;所述電控箱通過所述電纜連接所述雙聯開關,并控制所述抽料泵正轉上料與反轉卸料。優選的,所述進料閥與所述卸料閥均為電動閥,且由所述電控箱聯鎖控制。優選的,所述雙聯開關分別為正轉點動按鈕和反轉點動按鈕,且互相聯鎖控制。優選的,所述電控箱上設有指示燈和電流表。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通過在所述配制釜底部設有一臺抽料泵,通過控制它的正反轉來進行加料或卸料,使生產變的簡便高效,從而達到了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方便的目的。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所公開的一種上下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數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應部件名稱I.配制釜 2.主管道21.進料閥22.進料管23.卸料閥 24.卸料管3.抽料泵4.電控箱41.電纜42.雙聯開關 5.指示燈6.電流表7.原料桶8.成品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上下料裝置,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在所述配制釜底部設有一臺抽料泵,通過控制它的正反轉來進行加料或卸料,使生產變的簡便高效。下面結合實施例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如圖I所示,一種上下料裝置,由設于配制釜I底部的管路系統、抽料泵3和電控系統組成;所述管路系統包括主管道2、設有進料閥21的進料管22和設有卸料閥23的卸料管24 ;所述電控系統包括電控箱4、電纜41和雙聯開關42 ;所述抽料泵3連通所述配制釜I和所述主管道2,所述主管道2再分別連接所述進料管22和所述卸料管23 ;所述電控箱4通過所述電纜41連接所述雙聯開關42,并控制所述抽料泵3正轉上料與反轉卸料。其中,為了防止誤操作導致互相串料,所述進料閥21與所述卸料閥23均為電動閥,且由所述電控箱4聯鎖控制;為了及時靈敏的控制進料量和卸料量,所述雙聯開關42分別為正轉點動按鈕和反轉點動按鈕,且互相聯鎖控制;為了直觀顯示電控箱4的供電情況和工作電流的大小,在所述電控箱4上設有指示燈5和電流表6。本技術的一種上下料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如圖I所示,當配制釜I需要配制生產時,在電控箱4上操作相應的開關打開進料閥21,由于進料閥21與卸料閥23為聯鎖控制,所以此時卸料閥23被關閉,然后在雙聯開關42上按壓正轉點動按鈕,抽料泵3開始正轉運行,將原料從原料桶7沿進料管22和主管道2打入配制釜I內,當打入的原料量達到要求時,松開正轉點動按鈕,即可接著進行配制生產。當配制生產完成以后,再在電控箱4上操作相應的開關打開卸料閥23,同理進料閥21被聯鎖關閉,接著在雙聯開關42上按壓反轉點動按鈕,抽料泵3開始反轉運行,雖然抽料泵3的反轉動力不及正轉,但因為此時配制釜I內配制好的流質產品的自重下墜原因,加上抽料泵3的反轉動力,依然能將配制好的產品沿主管道2和卸料管24抽入成品桶8內,最后再進行包裝即可。以上就是本技術方案的一種上下料裝置在配制釜生產時的原料加料和產品卸料的整個過程。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通過在所述配制釜I底部設有一臺抽料泵3,通過控制它的正反轉來進行加料或卸料,使生產變的簡便高效,從而達到了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方便的目的。對所公開的一種上下料裝置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技術。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技術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上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由設于配制釜底部的管路系統、抽料泵和電控系統組成;所述管路系統包括主管道、設有進料閥的進料管和設有卸料閥的卸料管; 所述電控系統包括電控箱、電纜和雙聯開關;所述抽料泵連通所述配制釜和所述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再分別連接所述進料管和所述卸料管; 所述電控箱通過所述電纜連接所述雙聯開關,并控制所述抽料泵正轉上料與反轉卸料。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上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閥與所述卸料閥均為電動閥,且由所述電控箱聯鎖控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上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聯開關分別為正轉點動按鈕和反轉點動按鈕,且互相聯鎖控制。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上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控箱上設有指示燈和電流表。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上下料裝置,由設于配制釜底部的管路系統、抽料泵和電控系統組成;所述管路系統包括主管道、設有進料閥的進料管和設有卸料閥的卸料管;所述電控系統包括電控箱、電纜和雙聯開關;所述抽料泵連通所述配制釜和所述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再分別連接所述進料管和所述卸料管;所述電控箱通過所述電纜連接所述雙聯開關,并控制所述抽料泵正轉上料與反轉卸料。通過在所述配制釜底部設有一臺抽料泵,通過控制它的正反轉來進行加料或卸料,使生產變的簡便高效,從而達到了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方便的目的。文檔編號B65B1/16GK202621133SQ20122029041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專利技術者楊峰 申請人:蘇州凱諾爾涂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上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由設于配制釜底部的管路系統、抽料泵和電控系統組成;所述管路系統包括主管道、設有進料閥的進料管和設有卸料閥的卸料管;所述電控系統包括電控箱、電纜和雙聯開關;所述抽料泵連通所述配制釜和所述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再分別連接所述進料管和所述卸料管;所述電控箱通過所述電纜連接所述雙聯開關,并控制所述抽料泵正轉上料與反轉卸料。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峰,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凱諾爾涂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