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包括臺柜(1),所述臺柜(1)上裝有消毒槽(2),臺柜(1)底部還裝有移動裝置(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消毒槽與清洗槽分開,使得內鏡在消毒時不受清洗槽的影響,減少了消毒劑的被稀釋和污染的可能,確保了內鏡的滅菌質量,臺柜底部裝有移動裝置,便于將正在消毒的內鏡從清洗消毒室移動到手術室,基本杜絕了內鏡被再次污染的可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屬于醫療器械的領域。
技術介紹
內鏡是臨床上常用的醫療檢查設備,主要有胃鏡,腸鏡,氣管、膽道鏡,鼻、喉鏡,腹腔、膀胱鏡等,由進入體內的鏡身及置于體外的操縱部和導光纜組成。內鏡使用時,體內的鏡身直接與人體組織接觸,會粘附大量的粘液、血液和組織碎屑,因此內鏡使用后必須經過嚴格的清洗和消毒才能再用于其他人的檢查,否則會引起交叉感染甚至傳染病的暴發流行。根據衛生部《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版)》第十一條的要求,內鏡清洗消毒需通過流動水水洗、酶洗、消毒和漂洗四個步驟,方能實現對內鏡充分的清洗和消毒。因此 常見的內鏡清洗消毒槽一般為四槽或五槽兩種,可用于對胃鏡、腸鏡、纖維喉鏡、支氣管鏡等軟式內鏡的清洗消毒。而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等硬式內鏡,因需進入人體,必須達到滅菌水平。在低溫等離子、環氧乙烷滅菌還未普及之時,只能采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時滅菌。現有的清洗消毒槽都是整體的,所有步驟均在一個地方完成。常規的內鏡清洗消毒槽中,消毒槽離清洗槽近,消毒劑易被水污染和稀釋;滅菌物品被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大。此外,由于現有的內鏡清洗消毒裝置一般在清洗消毒室進行操作,手術時只能將清洗滅菌好的內鏡轉移到手術室,這就使得已滅菌好的內鏡可能會被再次污染。不能保障內鏡的滅菌質量。因此目前的清洗消毒槽不夠方便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減少或杜絕內鏡可能被再次污染的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從而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包括臺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臺柜I上裝有消毒槽2,臺柜I底部還裝有移動裝置3。前述的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所述移動裝置3為萬向滾輪。前述的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所述臺柜I上裝有推車拉手4。前述的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所述臺柜I上消毒槽2旁邊還設有一工作臺5。前述的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所述消毒槽2橫截面為矩形。前述的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所述消毒槽2的橫截面長30-80cm,寬12_20cm,高12_18cm0具體地說,所述消毒槽2的橫截面長40_60cm,寬15_18cm,高15cm。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特點I、本技術為獨立的消毒裝置,將消毒槽與清洗槽分開,使得內鏡在消毒時不受清洗操作的影響,減少了消毒劑的被稀釋和污染的可能,減少了內鏡滅菌過程中及滅菌后的二次污染,確保了消毒劑質量和內鏡的滅菌質量。2、現有的內鏡清洗消毒裝置一般在清洗消毒室進行操作,因此手術時只能將清洗滅菌好的內鏡轉移到手術室,這就使得已清洗滅菌好的內鏡可能會被再次污染。本技術所述內鏡消毒槽在臺柜底部裝有移動裝置,便于將正在消毒的內鏡從清洗消毒室移動到手術室,由于手術室潔凈級別高,在手術室將滅菌好的內鏡取出用滅菌水徹底沖洗后就可直接用于患者的治療,基本杜絕了內鏡被再次污染的可能。3、本技術可根據內鏡的不同長度及器械數量多少進行設計,小巧靈活便于移動。4、本技術所述內鏡消毒槽的臺柜有儲存功能,便可對滅菌劑等進行貯存。5、本技術在臺柜上裝有推車拉手,更便于消毒裝置的移動。6、本技術在臺柜上消毒槽旁邊還設有工作臺,可作為開蓋時的物品存放。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所述消毒槽的橫截面示意圖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如圖I、圖4所示,一種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包括臺柜I,臺柜有儲存功能,可對滅菌劑等進行貯存,臺柜I上裝有消毒槽2,消毒槽2橫截面為矩形;臺柜I上消毒槽2旁邊還設有工作臺,可用于開蓋時物品的存放;臺柜I底部裝有萬向滾輪,臺柜I上還裝有推車拉手4,便于消毒裝置的移動,所述消毒槽2的橫截面長40-60cm,寬15-18cm,高 15cm。實施例2。如圖2、圖4所示,一種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包括臺柜I,臺柜有儲存功能,可對滅菌劑等進行貯存,臺柜I上裝有兩個消毒槽2,消毒槽2橫截面為矩形;臺柜I底部裝有萬向滾輪,臺柜I上還裝有推車拉手4,便于消毒裝置的移動。所述消毒槽2的橫截面長 30_40cm,寬 12_15cm,高 12cm。實施例3。如圖3、圖4所示,一種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包括臺柜I,臺柜有儲存功能,可對滅菌劑等進行貯存,臺柜I上裝有一個消毒槽2,消毒槽2橫截面為矩形;臺柜I底部裝有萬向滾輪,臺柜I上還裝有推車拉手4,滾輪與推車拉手4便于消毒裝置的移動。所述消毒槽2的橫截面長60_80cm,寬18_20cm,高18cm。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技術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種變化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包括臺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臺柜(I)上裝有消毒槽(2 ),臺柜(I)底部還裝有移動裝置(3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裝置(3)為萬向滾輪。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臺柜(I)上裝有推車拉手(4)。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臺柜(I)上消毒槽(2)旁邊還設有一工作臺(5)。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槽(2)橫截面為矩形。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槽(2)的橫截面長 30_80cm,寬 12_20cm,高 12_18cm。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槽(2)的橫截面長 40_60cm,寬 15_18cm,高 15cm。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包括臺柜(1),所述臺柜(1)上裝有消毒槽(2),臺柜(1)底部還裝有移動裝置(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將消毒槽與清洗槽分開,使得內鏡在消毒時不受清洗槽的影響,減少了消毒劑的被稀釋和污染的可能,確保了內鏡的滅菌質量,臺柜底部裝有移動裝置,便于將正在消毒的內鏡從清洗消毒室移動到手術室,基本杜絕了內鏡被再次污染的可能。文檔編號A61L2/18GK202620296SQ20122028562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5日專利技術者徐光琴, 陳建華 申請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硬式內鏡移動消毒裝置,包括臺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臺柜(1)上裝有消毒槽(2),臺柜(1)底部還裝有移動裝置(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光琴,陳建華,
申請(專利權)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