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漁網,特別涉及一種充氣式防逃漁網。該充氣式防逃漁網,包括主網,在主網上設有若干餌料網,在主網邊緣設有一圈主氣囊,在主氣囊內部設有充氣管,在充氣管上布設有若干個出氣孔,連接管的一端與充氣管相連通,另一端伸出主氣囊外部與單向閘閥相連,其特征是:在主氣囊上均勻套設有若干個支撐桿,在主網的邊緣上方設有一環狀防逃網,防逃網的下端與主氣囊相連,防逃網的上端與每個支撐桿的上端分別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捕撈效率高,適用于不同的水面和水深,可以在流速不大的水域捕魚,可以捕撈淺、中、深水層的魚;省時省力,節省人力成本,收魚速度快,漁網使用頻率高,大大提高了捕魚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漁網,特別涉及一種充氣式防逃漁網。
技術介紹
漁業養殖領域中的捕撈工作歷來是一項十分繁重的體力勞動工作,傳統的捕撈技術例如漁網捕魚幾乎沿襲千年,由于普通漁網捕魚種類單一,網具沉重,拋撒和收網時都比較費勁,如遇水面偏大、水深較深、水下地形復雜時,對于個體漁民來說,一個人或者一家子人就很難承受如此重負,即使捕撈已經展開也很難堅持下來,這樣很影響捕魚效率,對于魚塘和水庫的養魚戶來說還沒有一種合適的能適應不同水面、水深且捕撈效率高的漁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操作簡單、捕撈效率高、適用于不同的水面和水深的充氣式防逃漁網。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充氣式防逃漁網,包括主網,在主網上設有若干餌料網,在主網邊緣設有一圈主氣囊,在主氣囊內部設有充氣管,在充氣管上布設有若干個出氣孔,連接管的一端與充氣管相連通,另一端伸出主氣囊外部與單向閘閥相連,在主氣囊上均勻套設有若干個支撐桿,在主網的邊緣上方設有一環狀防逃網,防逃網的下端與主氣囊相連,防逃網的上端與每個支撐桿的上端分別相連。在餌料網的上方設有一餌料浮漂,餌料浮漂通過牽引繩與餌料網相連接。在餌料浮漂上設有魚群探測器。在餌料浮漂下方設有誘魚燈,誘魚燈通過導線與設在餌料浮漂內的控制裝置相連。在主網的一側連接有出魚網管。在主網的一側還設有儲魚網箱,儲魚網箱的進魚網管與主網的出魚網管相連接。在主網的邊緣下方設有若干個定位錨,每個定位錨分別通過一牽引繩與其上方的一定位浮漂相連,定位浮漂通過連接繩與主網相連。在連接管上靠近單向閘閥的一端設有安全閥。在連接管上靠近單向閘閥的一端還設有放氣閥。還包括一收網管,收網管的一端與靠近出魚網管側的主氣囊邊緣相連。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充氣式防逃漁網,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捕撈效率高,適用于不同的水面和水深,淡水和海水都能應用,可以在流速不大的水域捕魚,可以捕撈淺、中、深水層的魚;在主網的邊緣上方設有一環狀防逃網,可以防止收網時魚跳出漁網;在連接管上靠近單向閘閥的一端設有安全閥,保證了主氣囊的安全,在主網邊緣設有一圈主氣囊,在主氣囊內部設有充氣管,通過充氣管快速充氣將漁網抬起,省時省力,節省人力成本,收魚速度快,漁網使用頻率高,大大提高了捕魚效率。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水下使用示意圖;圖3為充氣后抬網的使用示意圖;圖4為主氣囊和充氣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中,I主網,2餌料網,3主氣囊,4充氣管,5出氣孔,6連接管,7單向閘閥,8支撐桿,9防逃網,10餌料浮漂,11魚群探測器,12誘魚燈,13控制裝置,14出魚網管,15儲魚網箱,16進魚網管,17定位錨,18定位浮漂,19安全閥,20放氣閥,21收網管。 具體實施方式附圖為本技術的一種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包括主網1,在主網I上設有若干餌料網2,在餌料網2的上方設有一餌料浮漂10,餌料浮漂10通過牽引繩與餌料網2相連接,在餌料浮漂10上設有魚群探測器11,在餌料浮漂10下方設有誘魚燈12,誘魚燈12通過導線與設在餌料浮漂10內的控制裝置13相連;在主網I邊緣設有一圈主氣囊3,在主氣囊3內部設有充氣管4,在充氣管4上布設有若干個出氣孔5,連接管6的一端與充氣管4相連通,另一端伸出主氣囊3外部與單向閘閥7相連,在主氣囊3上均勻套設有若干個支撐桿8,在主網I的邊緣上方設有一環狀防逃網9,防逃網9的下端與主氣囊3相連,防逃網9的上端與每個支撐桿8的上端分別相連;在主網I的一側連接有出魚網管14,在主網I的一側還設有儲魚網箱15,儲魚網箱15的進魚網管16與主網I的出魚網管14相連接;在主網I的邊緣下方設有若干個定位錨17,每個定位錨17分別通過一牽引繩與其上方的一定位浮漂18相連,定位浮漂18通過連接繩與主網I相連,定位錨17可以將放入水下的主網I定位,防止水流過快時沖跑漁網;在連接管6上靠近單向閘閥7的一端設有安全閥19,在連接管6上靠近單向閘閥7的一端還設有放氣閥20 ;還包括一收網管21,收網管21的一端與靠近出魚網管14側的主氣囊3邊緣相連。使用時,首先將單向閘閥7與充氣裝置相連接,打開充氣裝置,通過連接管6經充氣管4向主氣囊3中充氣,將充氣式防逃漁網充滿氣后將漁網移動至水中合適的位置,然后根據主網I的大小在水下布置定位錨17,再將定位浮漂18通過連接繩與主網I相連,此時主網I就位,開始通過放氣閥20將主氣囊3放氣,主網I通過自重沉入水底,同時支撐桿8帶動防逃網9向內側倒下。在餌料網2的上方設置的餌料浮漂10,可以幫助捕魚者準確的向網中下餌,在餌料浮漂10附近放置餌料引導線,可以分別在餌料引導線的底部、中部和上部放置不同種類的魚餌,這樣就可以吸引到不同水層的不同種類的魚。捕魚者可以通過魚群探測器11來觀察魚群,若發現一定數量的魚出現在漁網內就可以充氣收網。收網時打開充氣裝置,通過連接管6經充氣管4向主氣囊3中充氣,主氣囊3帶動主網I在瞬間由水下水平整體上浮,同時防逃網9在支撐桿8的帶動下立起,可以有效防止魚從主網I中逃出,當主網I從水下浮上來后,將出魚網管14與進魚網管16連通,然后捕魚者可利用收網管21將魚從主網I中趕至出魚網管14附近,再使魚通過出魚網管14、進魚網管16進入儲魚網箱15內,然后關閉出魚網管即完成一次捕魚。夜晚捕魚時,捕魚者可以打開誘魚燈12,以吸引魚群。主網I和防逃網9的網眼大小和材質可以根據捕魚的大小和捕魚種類而設置。在連接管6上設置安全閥19,在向主氣囊3中充氣時,當主氣囊3中的氣體壓力超出主氣囊設定要求后,安全閥19會自動泄壓,從而保護整個漁網的安全。餌料網2可根據主網I的大小布置若干數量,以吸引更多魚群,餌料浮漂10可使捕魚者能準確地將餌料放在餌料網2的位置。在主氣囊3內部設有充氣管4,在充氣管4上布設若干個出氣孔5,可使整個主氣囊3同時充氣,達到整個主氣囊3水平整體上升的目的,避免因為主氣囊3 —側上升的慢而使魚逃跑。在主網I上升的過程中,防逃網9在支撐桿8的作用下支撐升起,可防止主網I 中的魚群受^(跳出漁網,保證了捕魚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充氣式防逃漁網,包括主網,在主網上設有若干餌料網,在主網邊緣設有一圈主氣囊,在主氣囊內部設有充氣管,在充氣管上布設有若干個出氣孔,連接管的一端與充氣管相連通,另一端伸出主氣囊外部與單向閘閥相連,其特征是:在主氣囊上均勻套設有若干個支撐桿,在主網的邊緣上方設有一環狀防逃網,防逃網的下端與主氣囊相連,防逃網的上端與每個支撐桿的上端分別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充氣式防逃漁網,包括主網,在主網上設有若干餌料網,在主網邊緣設有ー圈主氣囊,在主氣囊內部設有充氣管,在充氣管上布設有若干個出氣孔,連接管的一端與充氣管相連通,另一端伸出主氣囊外部與單向閘閥相連,其特征是在主氣囊上均勻套設有若干個支撐桿,在主網的邊緣上方設有ー環狀防逃網,防逃網的下端與主氣囊相連,防逃網的上端與每個支撐桿的上端分別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充氣式防逃漁網,其特征是在餌料網的上方設有ー餌料浮漂,餌料浮漂通過牽引繩與餌料網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充氣式防逃漁網,其特征是在餌料浮漂上設有魚群探測器。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ー種充氣式防逃漁網,其特征是在餌料浮漂下方設有誘魚燈,誘魚燈通過導線與設在餌料浮漂內的控制裝置相連。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殷培鈞,殷奎祥,
申請(專利權)人:殷奎祥,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