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于DSP的全數字化三相中頻逆變器,包括IGBT智能功率模塊、LC濾波器、反饋變壓器和控制板。三組IGBT智能功率模塊并聯連接,接直流電壓,三組IGBT智能模塊的中點分別連接LC濾波器的濾波電感,濾波電感的另一端與濾波電容相連,濾波電容另一端并聯連接在一起,濾波器輸出端連接負載,反饋變壓器一次側連接LC濾波器輸出端,反饋變壓器二次側連接至控制板反饋輸入端口。本發明專利技術控制精度高、抗干擾性好、運算速度快,控制算法簡單,輸出電壓穩定,逆變器動態調整性能好,制作工藝簡單、特別適用于大功率的中頻逆變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ー種三相中頻逆變器,具體涉及ー種基于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的全數字化三相中頻逆變器,特別適用于大功率的中頻逆變器。
技術介紹
正弦脈沖寬度調制(SPWM)技術是現代電カ電子變換控制的核心技術,是エ業應用中最為常見的ー種方法。傳統產生SPWM信號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專用集成電路來實現SPWM(如HEF4752、SA4828等),主控系統采用單片機實現,系統電路結構雖然比較簡單,但單片機抗干擾性差,處理精度低,尤其對于大功率中頻逆變器,由于單片機精度的問題,很容易造成逆變器輸出電壓波形不穩定。 隨著DSP的廣泛應用,由于DSP精度高、計算速度快、抗干擾性好,采用DSP實時計算生成SPWM脈沖信號,同時在DSP內部完成AD (模擬數字)轉換、數字PI (比例積分)控制等,整個逆變器系統僅由以DSP為核心的控制板及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組件、LC濾波器構成,系統結構簡單,控制精度高。另ー方面,在逆變器控制方法中,為保證逆變器動態調整性能及輸出穩定性,很多系統采用雙環控制,內環為電流瞬時值控制,外環為電壓有效值控制。但對于大功率中頻逆變器而言,受到大功率開關器件IGBT最大開關頻率的限制,造成SPWM的載波比N必然很低,仍采用雙環控制勢必造成逆變器輸出電壓波動大,控制穩定度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ー種適用于大功率的基于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的全數字化三相中頻逆變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DSP的全數字化三相中頻逆變器,包括IGBT智能功率模塊、LC濾波器、反饋變壓器和控制板.三組IGBT智能功率模塊并聯連接,接直流電壓,三組IGBT智能模塊的中點分別連接LC濾波器的濾波電感,濾波電感的另一端與濾波電容相連,濾波電容另一端并聯連接在一起,濾波器輸出端連接負載,反饋變壓器一次側連接LC濾波器輸出端,反饋變壓器二次側連接至控制板反饋輸入端ロ。所述的控制板包括脈沖寬度調制(PWM)驅動脈沖轉換電路、電壓反饋采集電路、IO接ロ電路、故障保護電路、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和電源模塊。其中,電源模塊提供電源,其余電路均與數字信號處理器連通。所述的PWM脈沖轉換電路7包括Rl與Cl、一號反相器(0C門)的I腳相連,Cl另一端與GND連接,一號反相器的2腳與二號反相器(CMOS門)的3腳、R2連接,R2另一端連接+15V,二號反相器的2腳與C2、R3連接,C2的另一端接GND。本專利技術控制精度高、抗干擾性好、運算速度快,控制算法簡單,輸出電壓穩定,逆變器動態調整性能好,制作エ藝簡單、成本低。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基于DSP的全數字化三相中頻逆變器電路 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控制板電路 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PWM驅動脈沖轉換電路 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電壓反饋采集電路 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IO接ロ電路; 圖6是本專利技術的故障保護電路圖。其中 IIGBT智能功率模塊 2 LC濾波器 3反饋變壓器4控制板 5濾波電感6濾波電容 7 PWM驅動脈沖轉換電路 8電壓反饋采集電路 9 IO接ロ電路10故障保護電路 II一號反相器12 二號反相器 13運算放大器 14反饋電壓端子 15光電耦合器 16電平變換門 17與門 18或非門 19數字信號處理器20電源模塊。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基于DSP的全數字化三相中頻逆變器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I所示,一種基于DSP的全數字化三相中頻逆變器,包括IGBT智能功率模塊1、LC濾波器2、反饋變壓器3和控制板4。其中,三組IGBT智能功率模塊I并聯連接,接直流電壓(例如600V),三組IGBT智能模塊I的中點分別連接LC濾波器2的濾波電感5,濾波電感5的另一端與濾波電容6相連,濾波電容6另一端并聯連接在一起,濾波器2輸出端連接負載。反饋變壓器3 —次側連接LC濾波器2輸出端,反饋變壓器3 二次側連接至控制板4反饋輸入端ロ,控制板4通過檢測輸出電壓,利用DSP片上AD采集通道,直接進行直流電壓采集,并進行相應的運算控制,利用DSP片上專用PWM ロ,產生六路PWM脈沖,驅動IGBT模塊。如圖2所示,所述的控制板4包括PWM驅動脈沖轉換電路7、電壓反饋采集電路8、IO接ロ電路9、故障保護電路10、數字信號處理器(DSP) 19和電源模塊20。其中,電源模塊20提供電源,其余電路均與數字信號處理器19連通。DSP19選用TI公司TMS320LF2407 ;電源模塊20選用M0RNSUN電源模塊,包括+15V/VDD1和+15VSS1及+15V/VCC,其中VDD1、VSS1為所有模擬芯片供電,VCC為DSP及控制板中數字芯片供電,+15V為驅動轉接板供電,DSP板內部完成5V/3. 3V轉換,DSP板是控制核心,實現所有外圍信號連接。電壓反饋采集電路完成逆變器幅值采集,PWM脈沖變換電路實現IGBT驅動信號的變換,IO接ロ電路實現所有數字信號的通信,故障保護電路主要實現逆變器故障檢測。如圖3所示,所述的PWM脈沖轉換電路7包括Rl與Cl、一號反相器(0C門)11的I腳相連,Cl另一端與GND連接,一號反相器11的2腳與二號反相器(CMOS門)12的3腳、R2連接,R2另一端連接+15V,二號反相器12的2腳與C2、R3連接,C2的另一端接GND。該電路為一路PWM脈沖變換電路,其他五路電路相同。如圖4所示,所述的電壓反饋采集電路8,其電路的連接關系如下反饋變壓器3二次側的三相輸出電壓通過端子14的1、2、3腳分別連接至Dl陽極、D2陽極、D3陽極,Dl陰極、D2陰極、D3陰極、C3、R4、R5連接一起,D4陽極、D5陽極、D6陽極與C3另一端、R4另一端、R8連接一起,D4陰極與Dl陽極連接,D5陰極與D2陽極連接,D6陰極與D3陽極連接,R5另一端與R6、R7、R8另一端串聯連接,R6與R7公共點與R9連接,R9另一端與D7陽極、D8陰極、運算放大器13的12腳連接,運算放大器13的13腳、14腳與RlO連接,RlO另ー端與R11、C4、R12連接,R12另一端與D9陽極、DlO陰極連接,Rll另一端C4另一端與DlO陽極連接至AGND,D9陰極連接至3. 3VA。如圖5所示,所述的IO接ロ電路9,其電路連接關系如下外部IO信號通過LI與 R13連接,R13另一端與C5、Dll陰極連接、光電耦合器15的I腳連接,C5另一端與Dll陽極、光電耦合器15的2腳連接至GNDPLC,光電耦合器15的3腳與R14、R15連接,R14另ー端連接至3. 3V,R15另一端與C6連接至DSP的IO ロ,C6另一端與光電耦合器15的4腳連接至GND。其他五路的IO信號電路與圖5相同。如圖6所示,所述的故障保護電路10,其電路連接關系如下報警信號ERR1、ERR2、ERR3分別通過R19、R20、R21連接至或非門18的I腳、2腳、8腳,C7、R16串聯連接,其公共點與或非門18的8腳及電平變換門16的3腳連接,C8、R17串聯連接,其公共點或非門18的2腳及電平變換門16的5腳連接,C9、R18串聯連接,其公共點與或非門18的I腳及電平變換門16的7腳連接。報警信號ERR4、ERR5、ERR6分別通過R25、R26、R27連接至或非門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DSP的全數字化三相中頻逆變器,包括IGBT智能功率模塊(1)、LC濾波器(2)、反饋變壓器(3)和控制板(4),其特征在于:三組IGBT智能功率模塊(1)并聯連接,接直流電壓,三組IGBT智能模塊(1)的中點分別連接LC濾波器(2)的濾波電感(5),濾波電感(5)的另一端與濾波電容(6)相連,濾波電容(6)另一端并聯連接在一起,濾波器(2)輸出端連接負載,反饋變壓器(3)一次側連接LC濾波器(2)輸出端,反饋變壓器(3)二次側連接至控制板(4)反饋輸入端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DSP的全數字化三相中頻逆變器,包括IGBT智能功率模塊(I)、LC濾波器(2)、反饋變壓器(3)和控制板(4),其特征在于三組IGBT智能功率模塊(I)并聯連接,接直流電壓,三組IGBT智能模塊(I)的中點分別連接LC濾波器(2)的濾波電感(5),濾波電感(5)的另一端與濾波電容(6)相連,濾波電容(6)另一端并聯連接在一起,濾波器(2)輸出端連接負載,反饋變壓器(3)—次側連接LC濾波器(2)輸出端,反饋變壓器(3)二次側連接至控制板(4)反饋輸入端口。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DSP的全數字化三相中頻逆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樹文,趙武玲,王偉強,于民東,李玉賓,姚廣,
申請(專利權)人: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