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模塊式直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直流電源轉換模塊技術方案

    技術編號:8132214 閱讀: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5:05
    一種模塊式直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直流電源轉換模塊,模塊式直流電源轉換系統接收一直流輸入電壓,以產生一直流輸出電壓,并且,該模塊式直流電源轉換系統包含一主板與多個直流電源轉換模塊。該主板包含一主表面、一電壓輸入端子、一電壓輸出端子、多個插置區域以及多個插針座。當該些直流電源轉換模塊插設于該主板上使用時,該直流輸入電壓由該主板的該電壓輸入端子輸入,并利用該些直流電源轉換模塊轉換該直流輸入電壓的電壓電位,在該主板的該電壓輸出端子輸出一直流輸出電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ー種直流電源轉換系統,尤其涉及ー種模塊式直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直流電源轉換模塊
    技術介紹
    請參見圖I為現有技術的直流電源轉換器的方框圖。如圖所示該直流電源轉換器IOA是接收一直流輸入電壓Vin,并轉換該直流輸入電壓Vin的電壓電位為一直流輸出電壓Vout。其中,該直流電源轉換器IOA通常是部局(layout)在一印刷電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上。如此,使用單ー直流電源轉換器做為產生直流電源輸出之用,具有線路簡單的優點。惟,這種直流電源轉換器的電路架構的輸出功率將受到限制。另外,若該直流電源轉換器IOA在使用過程中故障失效,將造成整個系統操作停滯。此外,為了增加輸出功率的需求,因此,目前市面上也利用多組直流電源轉換器并聯使用,而發展出如圖2所示的并聯連接的直流電源轉換器架構。如此,使用多組直流電源轉換器20A_1 20A_N做為產生直流電源輸出之用,除了可增加輸出功率外,使用者可根據系統負載所需的功率決定該些直流電源轉換器20A_1 20A_N布局在印刷電路板上的數量。這種直流電源轉換器的電路架構的輸出功率雖然可受到調整,然而,一旦其中的一直流電源轉換器在使用過程中故障失效,整個印刷電路板裝配(PCB assembly)將報廢而無法再使用,也因此,除了増加整個系統可靠度降低之外,更造成維護成本大大地増加,并且每一開發案均需重新設計、擺置、測試等,也造成開發時間過久,使產品無競爭性。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模塊式直流電源轉換系統,利用模塊化該些直流電源轉換器,能夠輕易地組裝或拆卸,以達到擴充性佳、壽命長、高可靠度的優點,乃為本專利技術所欲行克服并加以解決的一大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目的在于提供ー種直流電源轉換模塊,以克服現有技術的問題。 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直流電源轉換模塊,接收一直流輸入電壓,以產生一直流輸出電壓。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包含一基板、一直流對直流轉換器以及ー散熱片。該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電性連接于該基板的該第一表面上,以轉換該直流輸入電壓的電壓電位而產生該直流輸出電壓。該散熱片,設置在該基板的該第二表面上,以對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提供散熱。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模塊式直流電源轉換系統,以克服現有技術的問題。因此本專利技術的模塊式直流電源轉換系統,接收一直流輸入電壓,以產生一直流輸出電壓。該模塊式直流電源轉換系統包含一主板與多個直流電源轉換模塊。該主板包含一主表面、一電壓輸入端子、一電壓輸出端子、多個插置區域以及多個插針座。該電壓輸入端子設置在該主板的該主表面上。該電壓輸出端子設置在該主板的該主表面上。該些插置區域設置在該主板的該主表面上。該些插針座設置在該主板的該主表面上,并每兩個插針座設置在一個插置區域上,以雙排結構設置在該插置區域上的相對兩偵れ每ー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包含一基板、一直流對直流轉換器、一散熱片以及多個插針。該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電性連接于該基板的該第一表面上,以轉換該直流輸入電壓的電壓電位而產生該直流輸出電壓。該散熱片設置在該基板的該第二表面上,以對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提供散熱。該些插針以雙排結構設置在該基板的該第一表面上的相對兩側。當該些插針插接于所對應的該些插針座時,該直流輸入電壓由該主板的該電壓輸入端子輸入,并利用該些直流電源轉換模塊轉換該直流輸入電壓的電壓電位,在該主板的該電壓輸出端子輸出一直流輸出電壓。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 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的直流電源轉換器的方框圖;圖2為現有技術的直流電源轉換器并聯連接的方框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多個直流電源轉換模塊并聯連接的方框示意圖;圖4A為本專利技術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的ー側立體示意圖;圖4B為本專利技術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的另ー側立體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一主板的ー側立體示意圖;及圖6為本專利技術該些直流電源轉換模塊組裝于該主板的立體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現有技術IOA直流電源轉換器20A_1 20A_N直流電源轉換器Vin直流輸入電壓Vout直流輸出電壓專利技術10_1 10_N直流電源轉換模塊Vin直流輸入電壓Vout直流輸出電壓10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2基板1021基板第一表面1022基板第二表面104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06散熱片108插針20模塊式直流電源轉換系統202主板2022電壓輸入端子2024電壓輸出端子2026插置區域2028插針座具體實施方式 茲有關本專利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及詳細說明,配合附圖說明如下請參見圖3為本專利技術多個直流電源轉換模塊并聯連接的方框示意圖。該些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_1 10_N是彼此電性并聯連接,以接收一外部直流輸入電壓Vin。該些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_1 10_Ni轉換該直流輸入電壓Vin的電壓電位為一直流輸出電壓Vout0其中,該些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_1 10_Ni可為降壓式轉換器(buck converter),以降壓該直流輸入電壓Vin的電壓電位;或者,該些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_1 10_N可為升壓式轉換器(boost converter),以升壓該直流輸入電壓Vin的電壓電位;再者,該些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_1 10_N可為升降壓式轉換器(buck-boost converter),以升壓或降壓該直流輸入電壓的電壓電位,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實施例中,該些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_1 10_N是提供降壓操作,用以將18伏特的該直流輸入電壓Vin轉換為12伏特的該直流輸出電壓Vout。在實際應用上,該些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_1 10_N的使用數量,可根據系統負載所需的功率調整,而達到可擴充的功能。此外,每ー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_1 10_N是為高功率輸出的模塊,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每ー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IOj 10_N的輸出額定功率為1,000瓦。因此,若系統負載所需的功率在1,000瓦以內,則可僅裝設ー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模塊。若系統負載所需的功率超過1,000瓦但尚不及2,000瓦,則可裝設兩個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模塊。因此,可根據系統負載所需的功率調整該些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_1 10_N的使用數量。請參見圖4A為本專利技術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的ー側立體示意圖,另外,圖4B為本專利技術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的另ー側立體示意圖。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是接收一直流輸入電壓,以產生一直流輸出電壓。其中,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為圖3所示的任意ー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_1 10_N。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10包含一基板102、一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04以及ー散熱片106。該基板102具有一第一表面1021與一第二表面1022。其中,該基板102可為一多層印刷電路板(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04電性連接于該基板102的該第一表面1021上,以轉換該直流輸入電壓的電壓電位而產生該直流輸出電壓。其中,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04為降壓式(buck)、升壓式(boost)、升降壓式(buck-boost)或高頻式電源轉換器。因此,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104包含由電容、電感、開關以及ニ極管所組成的電路架構(topology)。該散熱片106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直流電源轉換模塊,接收一直流輸入電壓,以產生一直流輸出電壓,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包含: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一直流對直流轉換器,電性連接于該基板的該第一表面上,以轉換該直流輸入電壓的電壓電位而產生該直流輸出電壓;及一散熱片,設置在該基板的該第二表面上,以對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提供散熱。

    【技術特征摘要】
    1.ー種直流電源轉換模塊,接收一直流輸入電壓,以產生一直流輸出電壓,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包含 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 一直流對直流轉換器,電性連接于該基板的該第一表面上,以轉換該直流輸入電壓的電壓電位而產生該直流輸出電壓;及 一散熱片,設置在該基板的該第二表面上,以對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提供散熱。2.根據權利要求I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為ー降壓式轉換器、一升壓式轉換器、一升降壓式轉換器或高頻式電源轉換器,對該直流輸入電壓的電壓電位進行降壓或升壓。3.根據權利要求I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基板為ー多層印刷電路板,為利用層間屏蔽設計,提供電磁干擾的抑制。4.根據權利要求I該直流電源轉換模塊,其特征在于,該直流對直流轉換器為操作于400千赫茲以上的高頻脈波寬度調變控制。5.—種模塊式直流電源轉換系統,接收一直流輸入電壓,以產生一直流輸出電壓,該模塊式直流電源轉換系統包含 一主板,包含有 一主表面; 一電壓輸入端子,設置在該主板的該主表面上; 一電壓輸出端子,設置在該主板的該主表面上; 多個插置區域,設置在該主板的該主表面上 '及 多個插針座,設置在主板的該主表面上,并以相對方式設置在該插置區域上的兩側 '及 多個直流電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濱隆李嘉祥
    申請(專利權)人: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无码|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 孕妇特级毛片WW无码内射|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亚洲中久无码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大在线 |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不卡|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无码Av成人影院|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