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光驅的托盤傳動裝置,其中光驅具有一托盤,托盤傳動裝置包含:一驅動馬達;一皮帶輪,設置于驅動馬達的驅動軸上;一皮帶惰輪,通過一皮帶與皮帶輪連接,其中,皮帶惰輪具有一皮帶容納槽,用以容納皮帶,且皮帶惰輪的上方向上凸設有一導引斜面;以及一齒輪組,連接于皮帶惰輪的下方,且與托盤連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托盤傳動裝置,尤其指一種用于光驅的托盤傳動裝置。
技術介紹
在一般的半高型光驅中,其主要是通過托盤來將光盤片加載及載出光驅中。因此,半高型光驅內部一般設置有托盤傳動裝置,用以將托盤推出光驅外,以供使用者將光盤片放入或取出;接著,托盤傳動裝置又可將托盤收回至光驅內。如此,便可達到將光盤片加載或載出光驅的目的。托盤傳動裝置一般是由一驅動馬達來驅動。而在傳動方式的設計上,其可將驅動馬達直接與齒輪傳動組連接,進而通過齒輪傳動組來帶動托盤。在此傳動方式設計中,由于齒輪間為緊密地嚙合,因此很容易因為碰撞或光驅摔落而造成齒輪的嚙合齒斷落。更嚴重 地,將使托盤傳動裝置無法運作,進而造成光驅無法使用。因此,在另一傳動方式的設計中,其通過皮帶來連結驅動馬達及齒輪傳動組,以避免齒輪的嚙合齒因過度卡合而斷裂。然而,通過皮帶傳動的方式亦有下述缺點,例如當光驅受到摔落沖擊時,皮帶可能會因抖動而脫落,進而使托盤傳動裝置失去作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光驅的托盤傳動裝置,以克服公知技術中存在的缺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該光驅具有一托盤,其中,該托盤傳動裝置包含一驅動馬達;一皮帶輪,設置于該驅動馬達的驅動軸上;一皮帶惰輪,通過一皮帶與該皮帶輪連接,其中,該皮帶惰輪具有一皮帶容納槽,用以容納該皮帶,且該皮帶惰輪的上方向上凸設有一導引斜面;以及一齒輪組,連接于該皮帶惰輪的下方,且與該托盤連接。所述的托盤傳動裝置,其中該導引斜面位于該皮帶容納槽的上方,且環繞該皮帶惰輪的轉軸一周并由下至上逐漸內縮。所述的托盤傳動裝置,其中該導引斜面上具有向外凸設的一導引凸點。所述的托盤傳動裝置,其中該導引凸點的徑向方向的外側面為一內縮的螺旋面。所述的托盤傳動裝置,其中該導引凸點的徑向方向的外側面為一外凸的凸面。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光驅包含一底座;一托盤,可移動地設置在該底座上;一主軸馬達,設置在該底座上,用以承載并旋轉一光盤片;一讀取頭,設置在該底座上,用以讀取該光盤片上的數據;以及一托盤傳動裝置,設置于該底座上,用以帶動該托盤退出及縮回該光驅,其中,該托盤傳動裝置包含一驅動馬達;一皮帶輪,設置于該驅動馬達的驅動軸上;—皮帶惰輪,通過一皮帶與該皮帶輪連接,其中,該皮帶惰輪具有一皮帶容納槽,用以容納該皮帶,且該皮帶惰輪的上方向上凸設有一導引斜面;以及一齒輪組,連接于該皮帶惰輪的下方,且與該托盤連接。所述的光驅,其中該導引斜面位于該皮帶容納槽的上方,且環繞該皮帶惰輪的轉軸一周并由下至上逐漸內縮。 所述的光驅,其中該導引斜面上具有向外凸設的一導引凸點。所述的光驅,其中該導引凸點的徑向方向的外側面為一內縮的螺旋面。所述的光驅,其中該導引凸點的徑向方向的外側面為一外凸的凸面。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用于光驅的托盤傳動裝置,其中托盤傳動裝置是通過皮帶來傳動,且通過皮帶惰輪的設計來提高皮帶的穩定性,使皮帶不會因為抖動而脫落,進而提高托盤傳動裝置的可靠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光驅的分解示意圖;圖2為圖I中的托盤傳動裝置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皮帶惰輪與齒輪組的示意圖;以及圖4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皮帶惰輪與齒輪組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光驅的托盤傳動裝置,其中光驅具有一托盤,托盤傳動裝置包含一驅動馬達;一皮帶輪,設置于驅動馬達的驅動軸上;一皮帶惰輪,通過一皮帶與皮帶輪連接,其中,皮帶惰輪具有一皮帶容納槽,用以容納皮帶,且皮帶惰輪的上方向上凸設有一導引斜面;以及一齒輪組,連接于皮帶惰輪的下方,且與托盤連接。本專利技術另提出一種光驅,包含一底座;一托盤,可移動地設置在底座上;一主軸馬達,設置在底座上,用以承載并旋轉一光盤片;一讀取頭,設置在底座上,用以讀取該盤片上的數據;以及一托盤傳動裝置,設置于底座上,用以帶動托盤退出及縮回光驅,其中,托盤傳動裝置包含一驅動馬達;一皮帶輪,設置于驅動馬達的驅動軸上;一皮帶惰輪,通過一皮帶與皮帶輪連接,其中,皮帶惰輪具有一皮帶容納槽,用以容納皮帶,且皮帶惰輪的上方向上凸設有一導引斜面;以及一齒輪組,連接于皮帶惰輪的下方,且與托盤連接。以下結合附圖作詳細說明,以對本專利技術有更深入的了解。請參閱圖I,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光驅100的分解示意圖。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光驅100包含一底座110 ;—托盤120,可移動地設置在底座110上;一主軸馬達130,設置在底座110上,用以承載并旋轉一光盤片;一讀取頭140,設置在底座110上,用以讀取光盤片上的數據;以及一托盤傳動裝置150,設置于底座110上,用以帶動托盤120退出及縮回光驅 100。接著,請參閱圖2,圖2為圖I中的托盤傳動裝置150的放大示意圖。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托盤傳動裝置150包含一驅動馬達151 皮帶輪152,設置于驅動馬達151的驅動軸上;一皮帶惰輪155,通過一皮帶153與皮帶輪152連接;以及一齒輪組154,分別與皮帶惰輪155及托盤120連接。當驅動馬達151被啟動時,設置于驅動馬達151的驅動軸上的皮帶輪152會開始轉動,并通過皮帶153帶動皮帶惰輪155。接著,皮帶惰輪155會驅動齒輪組154,并使齒輪組154帶動托盤120退出或縮回光驅100。為了使皮帶153不會因過度的振動而脫離皮帶惰輪155,請進一步參閱圖3,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皮帶惰輪155與齒輪組154的示意圖。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皮帶惰輪155具有一皮帶容納槽1551,用以容納皮帶153,如圖2所示,而皮帶153的另一端則與皮帶輪152連接。皮帶惰輪155的下方則與齒輪組154連接。當皮帶惰輪155受到皮帶輪152及皮帶153的帶動時,皮帶惰輪155會以轉軸S為 中心而轉動,并同時帶動設置于皮帶惰輪155的下方與齒輪組154。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皮帶惰輪155的上方向上凸設有一導引斜面1552,其中,導引斜面1552位于皮帶容納槽1551的上方,且環繞轉軸S—周并由下至上逐漸內縮。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導引斜面1552上具有向外凸設的導引凸點1553,且導引凸點1553的徑向方向的外側面為一內縮的螺旋面。本專利技術另提出一實施例,請參閱圖4,圖4為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皮帶惰輪155’與齒輪組154的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皮帶惰輪155’具有一皮帶容納槽1551,用以容納皮帶153,如圖2所示,而皮帶153的另一端則與皮帶輪152連接。皮帶惰輪155’的下方則與齒輪組154連接。當皮帶惰輪155’受到皮帶輪152及皮帶153的帶動時,皮帶惰輪155’會以轉軸S為中心而轉動,并同時帶動設置于皮帶惰輪155’的下方與齒輪組154。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皮帶惰輪155’的上方向上凸設有一導引斜面1552,其中,導引斜面1552位于皮帶容納槽1551的上方,且環繞轉軸S—周并由下至上逐漸內縮。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導引斜面1552上具有向外凸設的導引凸點1553’,且導引凸點1553’的徑向方向的外側面為一外凸的凸面。根據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出的皮帶惰輪,當光驅受到過度的振動而使皮帶欲脫離皮帶容納槽時,導引斜面及導引凸點可有效地將皮帶導引回皮帶容納槽內,以避免皮帶完全脫離皮帶惰輪而造成光驅無法運作。綜上所述,雖然本專利技術已以較佳實施例描述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專利技術,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驅的托盤傳動裝置,其中該光驅具有一托盤,其特征在于,該托盤傳動裝置包含:一驅動馬達;一皮帶輪,設置于該驅動馬達的驅動軸上;一皮帶惰輪,通過一皮帶與該皮帶輪連接,其中,該皮帶惰輪具有一皮帶容納槽,用以容納該皮帶,且該皮帶惰輪的上方向上凸設有一導引斜面;以及一齒輪組,連接于該皮帶惰輪的下方,且與該托盤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光驅的托盤傳動裝置,其中該光驅具有一托盤,其特征在于,該托盤傳動裝置包含: 一驅動馬達; 一皮帶輪,設置于該驅動馬達的驅動軸上; 一皮帶惰輪,通過一皮帶與該皮帶輪連接,其中,該皮帶惰輪具有一皮帶容納槽,用以容納該皮帶,且該皮帶惰輪的上方向上凸設有一導引斜面;以及一齒輪組,連接于該皮帶惰輪的下方,且與該托盤連接。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托盤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引斜面位于該皮帶容納槽的上方,且環繞該皮帶惰輪的轉軸一周并由下至上逐漸內縮。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托盤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引斜面上具有向外凸設的一導引凸點。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托盤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引凸點的徑向方向的外側面為一內縮的螺旋面。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托盤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導引凸點的徑向方向的外側面為一外凸的凸面。6.一種光驅,其特征在于,該光驅包含 一底座; 一托盤,可移動地設置在該底座上;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斯霖,何俊龍,何坤達,鐘明宏,
申請(專利權)人:飛利浦建興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