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能夠增強可視性的顯示器和電子單元。該顯示器包括:多個像素,每個都包括發光器件,并且在其至少一部分中具有透光區域;一個或多個透射率控制器件,能夠控制入射光的透射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具有發光器件的顯示器和設置有該顯示器的電子單元。
技術介紹
近年來,AR (增強現實)技術已被積極地研究。AR技術的特征是呈現合成的虛擬物體以作為對于真實環境(其一部分)的附加信息(電子信息)。AR技術與虛擬現實成對比。在AR技術中,關于真實環境中的具體物體的說明或相關信息,接近于作為用于說明或獲得相關信息的目標的實際物體來包括并呈現。因此,作為實現AR技術所用的技術,獲得關于真實環境(諸如用戶觀察物體的位置)的信息的技術,被認為是重要的基礎技術。 與此同時,近年來,具有較大的顯示器、被稱為智能電話或平板的電子單元已經商業化。通過在這樣的電子單元上安裝的攝像器件(照相機)的拍攝,在顯示器上顯示真實環境的圖像,并且在顯示器的屏幕上疊加和顯示虛擬物體。因而通過這些電子單元容易地實現AR。在AR中增強現實(呈現)的技術的示例之一,是其后表面側可視覺識別的顯示器(各像素具有透光區域)(所謂的透明顯示器)。在該透明顯示器中,能夠通過該顯示器、而不是如上所述通過攝像器件拍攝的圖像來可視地識別實際的真實環境。由此,能夠通過在顯示器上顯示關于真實環境的電子信息,從而以更高的臨場感實現AR。這樣的透明顯示器的示例之一是使用以下透明材料(光透射材料)作為半導體材料和配線材料的有機電致發光(EL)顯示器(例如,參見Doo-Hee Cho等人的“Al andSn-doped Zinc Indium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s for AMOLED Back-Plane”,SID2009proceedings,p. 280-283)。在該有機EL顯示器中,例如,氧化物半導體(例如,添加了鋁(Al)和錫(Sn)的Zn (鋅)-In (銦)-O (氧))用作薄膜晶體管(TFT)中的半導體材料。作為配線材料,使用了 ITO (氧化銦錫)。
技術實現思路
這里,在如上所述將這樣的透明顯示器用作用于AR的顯示器時,需要改善可視性從而進一步地增強臨場感。期望提供能夠增強可視性的顯示器和電子單元。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顯示器,包括多個像素,其每個都包括發光器件,并且在其至少一部分中具有透光區域;以及一個或多個透射率控制器件,能夠控制入射光的透射率。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包括顯示器的電子單元,該顯示器包括多個像素,其每個都包括發光器件,并且在其至少一部分中具有透光區域;一個或多個透射率控制器件,能夠控制入射光的透射率。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的實施方式的顯示器和電子單元中,設置了能夠控制入射光的透射率的透射率控制器件。因此,實現了對光透射率的控制,使其適合于具有透光區域的像素中的發光器件中的發光狀態(在發光的時候或在非發光的時候)。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的實施方式的顯示器和電子單元,設置了能夠控制入射光的透射率的透射率控制器件。因此,實現了對光透射率的控制,使其適合于具有透光區域的像素中的發光器件的發光狀態。因此,增強了具有各自具有透光區域的像素的顯示器的可視性。應當理解,前面的一般說明和以下的詳細說明是示范性的,其目的是對所要求的技術提供進一步的解釋。附圖說明包括附圖以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的理解,附圖被結合進來且構造該說明書的一部分。這些附圖示出了實施方式,并且能夠與說明書一起用來解釋本技術的原理。圖I是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顯示器的示例的框圖。·圖2是示出了圖I中示出的各像素中的子像素構造示例的示意圖。圖3是示出了圖2中示出的各子像素的內部構造示例的電路圖。圖4A和圖4B是分別示出了圖3中示出的子像素的平面構造示例的示圖,圖4C是示出了比較例I的示圖。圖5是示出了圖I中示出的顯示板的截面構造示例的示意圖。圖6是示出了根據比較例2的顯示板的截面構造示例的示意圖。圖7A和圖7B分別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據比較例2的像素中發光時的可視識別狀態以及非發光時的可視識別狀態的平面圖。圖8A和圖8B是用于說明圖5中示出的透射率控制器件的光透射狀態和光吸收狀態的示意圖。圖9A到圖9D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一實施方式的像素中發光時和非發光時可視識別狀態的平面圖,其中,圖9A示出了發光時的光透射狀態,圖9B示出了非發光時的光透射狀態,圖9C示出了非發光時的光吸收狀態,并且圖9D示出了發光時的光吸收狀態。圖10是示出了根據第二實施方式的顯示板的截面構造示例的示意圖。圖IlA和圖IlB分別是用于說明圖10中示出的透射率控制器件的光透射狀態和光反射狀態的示意圖。圖12A到圖12D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實施方式的像素中發光時和非發光時的可視識別狀態的平面圖,其中,圖12A示出了發光時的光透射狀態,圖12B示出了非發光時的光透射狀態,圖12C示出了非發光時的光反射狀態,并且圖12D示出了發光時的光反射狀態。圖13是示出了根據第三實施方式的顯示板的截面構造示例的示意圖。圖14是用于說明圖13中示出的透射率控制器件的光吸收狀態的示意性截面圖。圖15是用于說明圖13中示出的透射率控制器件的光透射狀態的示意性截面圖。圖16A和圖16B分別是示出了分別根據變形例I和變形例2的各子像素的內部構造示例連同透射率控制器件的電路圖。圖17A和圖17B分別是示出了分別根據變形例I和變形例2的顯示板中透明區域和非透明區域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圖。圖18A和圖18B分別是示出了分別根據變形例3和變形例4的各像素中的子像素構造示例的示意圖。圖19A到圖19D是示意性地示出了變形例3的像素中發光時和非發光時的可視識別狀態的平面圖,其中,圖19A示出了發光時的光透射狀態,圖19B示出了非發光時的光透射狀態,圖19C示出了非發光時的光吸收或光反射狀態,并且圖12D示出了發光時的光吸收或光反射狀態。圖20是示出了包括各實施方式和變形例中的顯示器的模塊的示意性構造的平面圖。圖21是示出了各實施方式和變形例中的顯示器的應用例I的外觀的透視圖。圖22A和圖22B分別是示出了從前面觀察時的應用例2的外觀以及從后面觀察時的其外觀的透視圖。圖23是示出了應用例3的外觀的透視圖。圖24是示出了應用例4的外觀的透視圖。圖25A到圖25G分別是應用例5的示圖,即,打開狀態的正視圖、打開狀態的側視圖、關閉狀態的前視圖、左側視圖、右側視圖、頂視圖以及底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將參考附圖詳細地描述如下。應注意,將以下列順序給出描述。I.第一實施方式(使用執行光透射和光吸收的電致變色器件的示例)2.第二實施方式(使用執行光透射和光反射的電致變色器件的示例)3.第三實施方式(使用電潤濕器件的示例)4.第一至第三實施方式共用的變形例變形例I (為每個水平線設置透射率控制器件的示例)變形例2 (為每個子像素(像素)設置透射率控制器件的示例)變形例3和4 (透射率控制器件與各子像素并排設置的示例)5.模塊和應用例6.其他變形例[第一實施方式][顯示器I的構造]圖I是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顯示器(顯示器I)的示意性構造的框圖。該顯示器I包括顯示板10 (顯示部)和驅動電路20 (驅動部)。在顯示器I中,如后面將要描述的,像素的至少一部分是透光區域(透明區域),從而允許后表面側的可視識別(顯示器用作所謂的透明顯示器)。(顯示板10)顯示板10包括多個像素11以矩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顯示器,包括:多個像素,每個都包括發光器件,并且在其至少一部分中具有透光區域;以及一個或多個透射率控制器件,能夠控制入射光的透射率。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6.21 JP 2011-1369291.一種顯不器,包括 多個像素,每個都包括發光器件,并且在其至少一部分中具有透光區域;以及 一個或多個透射率控制器件,能夠控制入射光的透射率。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器,其中,所述透射率控制器件能夠進行入射光的透射操作與入射光的吸收操作或反射操作之間的切換操作。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器,其中,所述透射率控制器件能夠在所述發光器件發光時和非發光時的各個時候進行所述透射操作與所述吸收操作或所述反射操作之間的切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器,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透射率控制器件被設置為面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器,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透射率控制器件與所述發光器件并排地設置。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顯示器,其中,對每多個像素設置所述透射率控制器件。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器,其中,所述透射率控制器件被設置為被所有像素所共用。8.根據權利要求6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荒井俊明,大島宜浩,
申請(專利權)人:索尼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