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輪轂軸承單元。目的是提供的輪轂軸承單元應具有容易裝配的特點。技術方案是:第三代輪轂軸承單元,包括法蘭盤,該法蘭盤的一側與軸承內環形成一個整體,軸承內環上同軸套設有一軸承外圈,軸承外圈和軸承內環之間的空間內設有兩組軸承滾珠,該空間的兩端分別通過密封件密封;其特征在于:軸承內環的外壁上制有一圈凸環,凸環與軸承內環一體成型且朝外凸起;兩組軸承滾珠安裝在同一保持架上,該保持架包括一保持架本體,保持架本體的一側邊沿處制有一組安裝槽,另一側邊沿處制有一組收縮槽,安裝槽和收縮槽相互間隔排列,安裝槽和收縮槽的開口均沿著保持架本體的軸線布置且方向相反,每個安裝槽內分別制有兩個軸承滾珠的安裝工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輪轂軸承單元,具體是第三代輪轂軸承単元,屬于汽車
技術介紹
汽車輪轂軸承単元的主要作用是承重和為輪轂的轉動提供精確引導,它既承受軸向載荷又承受徑向載荷,是ー個非常重要的裝置。輪轂軸承単元是在標準角接觸球軸承和圓錐滾子軸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兩套軸承制成一體,具有組裝性能好、可省略游隙調整、重量輕、結構緊湊、載荷容量大、省略外部輪轂密封及免于維修等優點,已廣泛用于轎車中,在載重汽車中也有逐步擴大應用的趨勢。常規輪轂軸承單元的結構如圖3所示,包括用于固定輪轂的常規法蘭盤8-1、固定在車架上且與法蘭盤匹配的常規外圈6-1、安裝在外圈和法蘭盤之間的滾珠4-1、用于對所 述滾珠限位的內圈10,以及用于將外圈和法蘭盤之間的空間密封的上密封組件5-1 (附有傳感器)和下密封組件7-1。所述內圈套設在法蘭盤上,防止滾珠滑移出來;所述上密封組件和下密封組件分別安裝在外圈的兩端,外圈和法蘭盤之間的空間填充有潤滑材料。此類輪轂軸承単元的缺點是1、安裝時需要用壓機將內圈壓入并鎖定游隙,在此過程中需要考慮內圈與法蘭盤之間的配合問題,加工和安裝都不太方便,給汽車的維護工作帶來一定麻煩;2、此類輪轂軸承単元中設有兩組滾珠,每組滾珠分別通過一個常規保持架1-1定位,安裝時每個常規保持架需要分別安裝,過程較為繁瑣,工作效率有待提高;3、結構相對復雜,產品耗用材料較多,重量相應較大,成本也難以下降。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術介紹
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輪轂軸承單元的改進,該輪轂軸承單元應具有容易裝配、結構簡單緊湊、加工方便的特點。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第三代輪轂軸承単元,包括用于固定輪轂的法蘭盤,該法蘭盤靠近車體中心的一側與軸承內環形成ー個整體,所述軸承內環上同軸套設有一固定在車體上的軸承外圈,軸承外圈和軸承內環之間的空間內設有兩組軸承滾珠,該空間的兩端分別通過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內環靠近車體中心一端的外壁上制有一圈對所述軸承滾珠限位的凸環,該凸環與軸承內環一體成型且沿著軸承內環的徑向朝外凸起;所述兩組軸承滾珠安裝在同一保持架上,該保持架包括一環狀的保持架本體,保持架本體的一側邊沿處制有一組沿其周向排列的安裝槽,另ー側邊沿處制有ー組收縮槽,所述安裝槽和收縮槽相互間隔排列,安裝槽和收縮槽的開ロ均沿著保持架本體的軸線布置且方向相反,每個安裝槽內分別制有兩個軸承滾珠的安裝エ位。所述軸承內環的外壁以及軸承外圈的內壁上制有與所述軸承滾珠匹配的溝道。所述保持架本體與軸承內環同軸布置。本專利技術的安裝方法是將保持架安裝到軸承外圈和軸承內環之間,之后將軸承外圈向上推動,使軸承外圈和軸承內環上部的間距變大,然后可以將軸承滾珠安裝到保持架的安裝槽內,安裝好ー個安裝槽之后將保持架轉動一定角度再安裝另一安裝槽的軸承滾珠,直至所有軸承滾珠安裝完畢,此時軸承外圈、保持架、軸承內環同軸布置。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在軸承內環上直接一體成型一個凸環,代替常規輪轂軸承単元的內圈,在保證輪轂軸承單元正常工作的基礎上,減少了生產和安裝エ序,結構更加簡單可靠,也避免了常規輪轂軸承單元中內圈與法蘭盤的配合問題;而且大幅度降低了產品重量(減輕50%以上),車體的安裝結構也能減輕相應的重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另夕卜,本專利技術將兩組軸承滾珠安裝到桶ー個保持架上,操作人員只需安裝一次即可,工作效率高,生產加工也比較方便,特別適合小型的電動汽車,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專利技術中保持架的周向局部展開圖。圖3是常規輪轂軸承単元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ー步說明,但本專利技術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如圖I所示,本專利技術所述的第三代輪轂軸承単元,包括用于固定汽車輪轂的法蘭盤8 (法蘭盤與汽車輪轂之間通過4-5顆螺絲緊固),該法蘭盤靠近車體中心的ー側(圖I左側方向)與軸承內環9形成一個整體(即法蘭盤與軸承內環一體成型);所述軸承內環上套設有一與其同軸布置的軸承外圈6,該軸承外圈通過螺釘固定在汽車的車體上,軸承外圈和軸承內環之間的空間內設有兩組軸承滾珠4,該空間的兩端分別通過上密封件5和下密封件7密封(上密封件位于靠近車體中心的ー側,下密封件位于靠近汽車輪轂的ー側),密封的空間內填充有潤滑油以減小滾動摩擦力。本專利技術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作出以下改進I、取消了常規輪轂軸承單元中的內圈;本專利技術中,所述軸承內環靠近車體中心一端的外壁上制有一圈對所述軸承滾珠限位的凸環9-1,該凸環與軸承內環一體成型且沿著軸承內環的徑向朝外凸起(高度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所述軸承內環的外壁以及軸承外圈的內壁上制有與所述軸承滾珠匹配的溝道(結構與常規輪轂軸承單元類似);2、本專利技術將兩組軸承滾珠安裝到ー個保持架內,操作人員只需安裝一次即可;如圖I、圖2所示,該保持架安裝在輪轂軸承単元的軸承外圈和軸承內環之間,與軸承內環同軸布置;所述保持架包括一環狀的保持架本體I,保持架本體的一側邊沿處制有一組沿其周向排列的安裝槽2,另ー側邊沿處制有ー組收縮槽3,所述安裝槽和收縮槽相互間隔排列(保持架本體展開后呈連續的S形),安裝槽和收縮槽的開ロ均沿著保持架本體的軸線布置且方向相反,每個安裝槽內分別制有兩個軸承滾珠的安裝エ位,兩個安裝エ位之間保持一定間距。所述收縮槽的尺寸根據實際情況確定。3、上述結構改進后,產品重量可減輕50-60%,也有利于后續車體的安裝結構簡化以及重量減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第三代輪轂軸承單元,包括用于固定輪轂的法蘭盤(8),該法蘭盤靠近車體中心的一側與軸承內環(9)形成一個整體,所述軸承內環上同軸套設有一固定在車體上的軸承外圈(6),軸承外圈和軸承內環之間的空間內設有兩組軸承滾珠(4),該空間的兩端分別通過上密封件(5)和下密封件(7)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內環靠近車體中心一端的外壁上制有一圈對所述軸承滾珠限位的凸環(9?1),該凸環與軸承內環一體成型且沿著軸承內環的徑向朝外凸起;所述兩組軸承滾珠安裝在同一保持架上,該保持架包括一環狀的保持架本體(1),保持架本體的一側邊沿處制有一組沿其周向排列的安裝槽(2),另一側邊沿處制有一組收縮槽(3),所述安裝槽和收縮槽相互間隔排列,安裝槽和收縮槽的開口均沿著保持架本體的軸線布置且方向相反,每個安裝槽內分別制有兩個軸承滾珠的安裝工位。
【技術特征摘要】
1.第三代輪轂軸承單元,包括用于固定輪轂的法蘭盤(8),該法蘭盤靠近車體中心的一側與軸承內環(9)形成一個整體,所述軸承內環上同軸套設有一固定在車體上的軸承外圈(6),軸承外圈和軸承內環之間的空間內設有兩組軸承滾珠(4),該空間的兩端分別通過上密封件(5)和下密封件(7)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內環靠近車體中心一端的外壁上制有一圈對所述軸承滾珠限位的凸環(9-1),該凸環與軸承內環一體成型且沿著軸承內環的徑向朝外凸起;所述兩組軸承滾珠安裝在同一保持架上,該保持架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國元,馬曉巖,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永固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