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高支紡織紗自粘性潤滑油的合成方法,由高含氫硅油添加封頭劑和酸催化劑反應后,再添加中和劑反應得到低含氫硅油;由上述反應得到低含氫硅油滴加4-乙烯基環氧環己烷和不飽和烯烴反應后,再添加中和劑反應得到潤滑油;該種高支紡織紗自粘性潤滑油的合成方法,能夠有效降低摩擦,減少毛紗,提高織布效率。該種潤滑油的分子鏈上帶有反應基團,可以參與樹脂的固化反應,所以該種潤滑油在玻纖表面的殘留,不會對硅樹脂、環氧樹脂、聚酯樹脂等幾種常見的粘接用樹脂結合牢度造成負面影響,且無需進行去油熱清洗,可以直接進行復合。該種潤滑油的存在,不會影響最終制品的物理性能和電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合成方法,尤其涉及。
技術介紹
一股玻璃纖維紗是由數百根乃至上千根表面光滑易分散、性脆易折斷的單絲組成。如不輔以集束和潤滑等成分,要完成加退捻、整經、織布等工序具有難以想象的難度。所以在紡織紗加工過程中,潤滑性和集束能力同樣重要。故玻璃纖維拉絲過程,特別是為了滿足高支紡織紗的成型加工要求,必須在原單絲上涂布一層玻纖浸潤劑。這種浸潤劑由集束齊U,潤滑劑,抗靜電劑,PH調節劑,防腐劑等組成。其中潤滑劑是不可缺成分,用于降低玻纖磨損,防止毛羽生成。但潤滑劑添加量過小,起不到降低摩擦,保護原絲的效果。添加量過多,容易引起拉絲張力小,原絲桶變形,退解時脫圈。·為了提高整經、織布效率,普遍從增加紗強度和提高潤滑效果兩個方向改善玻纖性能。增加紗強度,常見的有單絲上漿,浸膠等,該路線設備復雜,提高產品成本。提高潤滑效果,一般采用不同種類礦物油進行涂布,如石蠟、機械油、變壓器油、錠子油等。經過涂油后,大幅度降低玻纖紗的毛絲,減少斷頭,提高效率。但織造完成之后,這些潤滑油繼續殘留在玻纖薄布的表面,具有隔離劑的效果,會對后道的粘接復合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要通過高溫清洗,甚至烘焙將這些潤滑油除去,才能進行后道復合。玻纖薄布通常并不獨立使用,而是與其他樹脂膠黏劑等有機無機材料一起粘接復合形成復合材料后應用,如云母帶、絕緣板、覆銅板、玻璃鋼等。所以,如果玻纖薄布與樹脂膠黏劑等材料之間不能有效粘接復合的話,也就失去了玻纖薄布應用中的價值。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潤滑油在玻纖表面的殘留會對后道的粘接復合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導致無法形成有效粘接,而需要進行高溫清洗等進行去油處理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包括以下步驟 a.反應釜中添加質量百分比40%_60%的高含氫硅油,開啟反應釜的加熱和攪拌,升溫至60°C,開啟真空至-O. 06Mpa,開啟真空抽低沸物30分鐘; b.將反應釜降溫至40°C,添加質量百分比20%-30%的封頭劑和質量百分比1%_5%的酸催化劑,保溫反應5小時; c.上述步驟b反應結束后,添加質量百分比為1%-5%的中和劑,攪拌10分鐘,中和結束后,升溫至140°C,抽真空并除低沸物I小時,之后冷卻、過濾、出料得到低含氫硅油; d.將上述得到的低含氫硅油以質量百分比40%-50%和質量百分比O.1%-0. 2%的鉬金催化劑添入反應釜,開啟加熱和攪拌,升溫至70°C后滴加質量百分比10%-20%的4-乙烯基環氧環己烷,滴加時防止飛溫且滴加反應溫度為70-90°C ;e .再滴加質量百分比20%-60%的不飽和烯烴,滴加時防止飛溫且滴加反應溫度為70-90°C,保溫80-90°C反應2小時; f.上述步驟e反應結束后,添加中和劑,攪拌10分鐘,中和結束后,升溫至90-100°C,抽真空除低沸物I小時,之后冷卻、過濾、出料得到潤滑油。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封頭劑為六甲基二硅氧烷。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酸催化劑為陽離子樹脂和濃硫酸。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中和劑為碳酸氫鈉。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鉬金催化劑為氯鉬酸異丙醇溶液。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氯鉬酸異丙醇溶液中的鉬含量為2000-4000ppm。本專利技術,由高含氫硅油添加封頭劑和酸催化劑反應后,再添加中和劑反應得到低含氫硅油;由上述反應得到低含氫硅油滴加4-乙烯基環氧環己烷和不飽和烯烴反應后,再添加中和劑反應得到潤滑油。其中,高含氫硅油的含氫量> I. 55%,分子量為2000-4000。本專利技術中的潤滑油是作為原絲后處理過程中的一種潤滑組份而產生。不同于添加在拉絲浸潤劑中的石蠟乳液、長鏈烷基酰胺、陽離子型胺類等潤滑成分。而是一種在拉絲工序之后,涂抹于原絲表面,增強潤滑效果,提高后道工序加工效率的潤滑油。本專利技術中的潤滑油是一種改性硅油,其表觀性能介于硅油和石油類潤滑油之間,并且具有可反應的活性官能團。潤滑油均勻涂抹于原絲表面后,能明顯提高玻纖潤滑性,減少毛絲和斷頭,將整經和織布效率提高10%以上。整經、織布是兩個勞動密集的加工過程,效率的提高對于節省勞動成本,降低能耗是很有價值的。本專利技術潤滑油在玻纖薄布上的殘留不影響后道粘接復合。潤滑油分子結構如下 Cll-I Ci^i Qli CHi ΓI *:I ..............I .........·'................f -》:豐...............I...............、,........... 1.......................^-p·'...............'1* , wiljY *· T4ft iT Ui|m in{^14 \·<· I· +, M Ai J.■■ f· ^ ¢. ai'U, I... I! 從結構可看出,分子主鏈結構是Si-o,與硅油、硅樹脂的分子骨架相同。使其與硅樹脂等有機硅系材料相容性好,粘接強度大。側鏈是C8-C16長碳鏈,使其與碳鏈高分子樹脂,如環氧樹脂、聚酯樹脂、酚醛樹脂等材料相容性好,有利于粘接。另外,其也不同于其他潤滑油,該潤滑油不是惰性分子,而是具有相當的反應活性。側鏈含有活性環氧基,該基團能在酸、堿、加熱、光引發等多種條件下開環反應,形成化學鍵合。從而與有機樹脂和粘接基材等形成有效的化學粘接,增加附著力。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能夠有效降低摩擦,減少毛紗,提高織布效率。該種潤滑油的分子鏈上帶有反應基團,可以參與樹脂的固化反應,所以該種潤滑油在玻纖表面的殘留,不會對硅樹脂、環氧樹脂、聚酯樹脂等幾種常見的粘接用樹脂結合牢度造成負面影響,且無需進行去油熱清洗,可以直接進行復合。該種潤滑油的存在,不會影響最終制品的物理性能和電性能。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包括以下步驟 a.反應釜中添加質量百分比40%_60%的高含氫硅油,開啟反應釜的加熱和攪拌,升溫至60°C,開啟真空至-O. 06Mpa,開啟真空抽低沸物30分鐘; b.將反應釜降溫至40°C,添加質量百分比20%-30%的封頭劑和質量百分比1%_5%的酸催化劑,保溫反應5小時; c.上述步驟b反應結束后,添加質量百分比為1%-5%的中和劑,攪拌10分鐘,中和結束后,升溫至140°C,抽真空并除低沸物I小時,之后冷卻、過濾、出料得到低含氫硅油;· d.將上述得到的低含氫硅油以質量百分比40%-50%和質量百分比O.1%-0. 2%的鉬金催化劑添入反應釜,開啟加熱和攪拌,升溫至70°C后滴加質量百分比10%-20%的4-乙烯基環氧環己烷,滴加時防止飛溫且滴加反應溫度為70-90°C ; e .再滴加質量百分比20%-60%的不飽和烯烴,滴加時防止飛溫且滴加反應溫度為70-90°C,保溫80-90°C反應2小時; f.上述步驟e反應結束后,添加中和劑,攪拌10分鐘,中和結束后,升溫至90-100°C,抽真空除低沸物I小時,之后冷卻、過濾、出料得到潤滑油。實施例I 本實施例提供,包括以下步驟 a.反應釜中添加質量百分比40%的高含氫硅油,開啟反應釜的加熱和攪拌,升溫至60°C,開啟真空至-O. 06Mpa,開啟真空抽低沸物30分鐘; b.將反應釜降溫至40°C,添加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支紡織紗自粘性潤滑油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反應釜中添加質量百分比40%?60%的高含氫硅油,開啟反應釜的加熱和攪拌,升溫至60℃,開啟真空至?0.06Mpa,開啟真空抽低沸物30分鐘;b.??將反應釜降溫至40℃,添加質量百分比20%?30%的封頭劑和質量百分比1%?5%的酸催化劑,保溫反應5小時;c.上述步驟b反應結束后,添加質量百分比為1%?5%的中和劑,攪拌10分鐘,中和結束后,升溫至140℃,抽真空并除低沸物1小時,之后冷卻、過濾、出料得到低含氫硅油;d.??將上述得到的低含氫硅油以質量百分比40%?50%和質量百分比0.1%?0.2%的鉑金催化劑添入反應釜,開啟加熱和攪拌,升溫至70℃后滴加質量百分比10%?20%的4?乙烯基環氧環己烷,滴加時防止飛溫且滴加反應溫度為70?90℃;e?.?再滴加質量百分比20%?60%的不飽和烯烴,滴加時防止飛溫且滴加反應溫度為70?90℃,保溫80?90℃反應2小時;f.上述步驟e反應結束后,添加中和劑,攪拌10分鐘,中和結束后,升溫至90?100℃,抽真空除低沸物1小時,之后冷卻、過濾、出料得到潤滑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支紡織紗自粘性潤滑油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反應釜中添加質量百分比40%-60%的高含氫硅油,開啟反應釜的加熱和攪拌,升溫至60°C,開啟真空至-O. 06Mpa,開啟真空抽低沸物30分鐘; b.將反應釜降溫至40°C,添加質量百分比20%-30%的封頭劑和質量百分比1%_5%的酸催化劑,保溫反應5小時; c.上述步驟b反應結束后,添加質量百分比為1%_5%的中和劑,攪拌10分鐘,中和結束后,升溫至140°C,抽真空并除低沸物I小時,之后冷卻、過濾、出料得到低含氫硅油; d.將上述得到的低含氫硅油以質量百分比40%-50%和質量百分比O.1%-0. 2%的鉬金催化劑添入反應釜,開啟加熱和攪拌,升溫至70°C后滴加質量百分比10%-20%的4-乙烯基環氧環己烷,滴加時防止飛溫且滴加反應溫度為70-90°C ; e .再滴加質量百分比2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陸甫興,陸俊南,易先春,謝浩,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佳成特種纖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