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一種花生專用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包括復合微生物菌液和有機無機復合肥,以重量百分比計:硫酸銨10-15%,尿素15-25%,普鈣10-20%,氯化鉀5-15%,草炭30-40%,復合微生物菌液6-10%,硼砂0.5-3%,鉬酸銨0.5-3%,合計為100%。所述的復合微生物菌液由新的側孢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菌液混合而成。該專用肥可解決現有用于花生的肥料存在的化學肥料施用過量、針對性差、養分不均衡、現有微生物肥料施用效果不穩定等問題,施用后可明顯增產增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ー種花生專用肥料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
技術介紹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其富含脂肪和蛋白質,即可食用,又可飼用;即是重要的エ業原料,又是大宗出口商品,用途廣泛,在國民經濟中有較高的地位。當前,我國花生平均產量在3000kg/平方千米左右俳徊,其增產潛カ較大,對其進行科學合理施肥,將是提高產量的重要途徑。因此,根據花生需肥的特點,開發ー種養分全面,緩釋性較好,能充分滿足花生對養分的需求,最大限度發揮肥料效應,提高花生產量和品質的專用肥料尤為迫切。微生物肥料作為ー種重要的農業技術措施在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中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這給它的開發、推廣、應用提供了相當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發展有機農業、生產A級、AA級綠色食品中的不可替代性,充分體現了它潛在的魅力。但是,目前微生物肥料存在的問題是有效菌數不達標、保質期過短,從而應用效果不穩定。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生產中由于不合理施肥、偏施化學氮肥等原因造成產量降低、品質下降等不足,提供一種與花生養分需求特性相吻合、添加有微生物菌劑的專用月巴,既提高了花生產量、改善了花生品質,又減少了化學肥料的添加。在本專利技術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為重量単位,所有的設備和原材料等均可從市場購得或是本行業常用的。本專利技術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專利技術的花生專用復合微生物肥料,包括復合微生物菌液和有機無機復合肥,以重量百分比計硫酸銨10 — 15%,尿素15-25%,普鈣10 — 20%,氯化鉀5 — 15%,草炭30 — 40%,復合微生物菌液6 — 10%,硼砂O. 5-3%,鑰酸銨O. 5-3%,合計為100%。所述的復合微生物菌液由側孢芽孢桿菌(Bacillus laterosporus)和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分別經發酵制得微生物菌液,再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優選的,側孢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兩者的混合重量比例為I 一 6 :1 — 6,更優選的為I :1。本專利技術采用新的側孢芽孢桿菌(Bacillus laterosporus),具體被命名為“新側芽孢桿菌I號菌株”,保藏號為CGMCC No. 5090。該菌種分離自高產農田,并經馴化,長期以來性狀穩定。新側芽孢桿菌I號菌株在2010年7月22日提交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生物材料名稱為新側芽孢桿菌I號,保藏編號為CGMCCNo. 5090,生物學命名側孢芽孢桿菌Bacillus laterosporus,保藏單位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I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該菌種的生物學特性為菌體桿狀,屬于芽孢桿菌屬,其細胞大小為O. 15 O. 18X 215 510um,革蘭氏染色陽性,可變為陰性,芽孢為橢圓形,側生、中生或近中生,孢囊膨大,游離芽孢ー邊比另ー邊厚(獨木舟形)。能利用多種氮源、碳源,生長溫度20-55°C,最佳生長溫度37°C,最適PH7. 2。在不良條件下,菌體轉化產生芽孢,芽孢對不良環境抗逆性強,可耐受100°C高溫20分鐘和干燥等惡劣條件。本專利技術采用新的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具體被命名為“新枯草芽孢桿菌I號菌株”,保藏號為CGMCC No. 5091。該菌種分離自高產農田,并經馴化,長期以來性狀穩定。新枯草芽孢桿菌I號菌株在2010年7月22日提交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生物材料名稱為新枯草芽孢桿菌I號,保藏編號為CGMCCNo. 5091,生物學命名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保藏單位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I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該菌種的生物學特性為菌體桿狀,為生芽孢需氧菌,其芽孢能抗高熱(在100°C下 30分鐘仍能存活),井能在枯草浸出液中生長,其芽孢為橢圓或長桶形,O. 6 O. 9X1. O 1.5μπι。于芽孢囊中央或近中央部形成,一般于腰間發芽。營養細胞桿狀0.3 0.7X2 3 μ m,孤立或成短鏈,桿端半圓形。菌落為蔓延性,細皺或折迭,灰白,淡黃甚至黃色。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時,常形成皺醭。需氧菌。可利用蛋白質、多種糖及淀粉,分解色氨酸形成吲哚。生長溫度20-55°C,最佳生長溫度37°C,最適PH7. I。在不良條件下,菌體轉化產生芽孢,芽孢對不良環境抗逆性強,可耐受100°C高溫15分鐘和干燥等惡劣條件。更進一歩的,本專利技術花生專用復合微生物肥的配方為,以重量百分比計以重量百分比計硫酸銨11%,尿素20%,普鈣13%,氯化鉀10%,草炭36%,復合微生物菌液8%,硼砂1%,鑰酸銨1%。在本專利技術中,所述復合微生物菌液由如下新的培養方法制備而成 1)將側孢芽孢桿菌CGMCCNo. 5090或枯草芽孢桿菌CGMCC No. 5091菌株分別劃線接入斜面培養基(新I培養基),30— 38°C培養箱靜置黑暗條件下培養36小時; 2)用無菌水沖洗斜面,形成菌懸液; 3)將I體積菌懸液接入20體積的新I液體培養基中,30—38°C有氧培養至菌體濃度為IO8個/ml數量級; 4)將步驟3)得到的菌懸液加入到5-10倍體積的新2培養基中,30—38°C有氧培養至菌體濃度為IO8個/ml數量級; 5)將步驟4)得到的菌懸液加入到50-100倍體積的新3培養基中,35-38°C有氧培養至菌體濃度為IO8個/ml數量級; 6)將步驟5)得到的菌懸液加入到5-10倍體積的新4培養基中,35-38°C培養有氧培養至菌體濃度為IO9個/ml數量級,停止發酵;然后按I :2 — 10的比例與草炭土混合,造粒,低溫烘干,分別獲得側孢芽孢桿菌菌劑和枯草芽孢桿菌菌劑; 其中上述培養基為新I號培養基(斜面培養基):蛋白胨5g/L,氯化鈉5g/L,牛肉膏5g/L,瓊脂 I. 5%-2. 0%, PH 調至 6. 5-7. 8, 新I號液體培養基該培養基不含瓊脂,其他成分和含量與新I培養基相同,PH調至6. 5-7. 8,新2號培養基淀粉5g/L,蔗糖lg/L,酵母浸出汁O. 2g/L,蛋白胨5g/L,牛肉膏5g/L,硫酸氨lg/L,磷酸ニ氫鉀O. 5g/L,硫酸鎂O. 2g/L,氯化鈉5g/L,PH調至6. 5-7. 8, 新3號培養基淀粉10g/L,蔗糖5g/L,酵母浸出汁O. lg/L,蛋白胨O. 5g/L,豆餅粉IOg/L,硫酸氨lg/L,磷酸ニ氫鉀O. 5g/L,氯化鈉5g/L,PH調至6. 5-7. 8, 新4號培養基淀粉10g/L,蔗糖2. 5g/L,酵母浸出汁O. lg/L,蛋白胨O. 5g/L,豆餅粉5g/L,硫酸氨lg/L,磷酸ニ氫鉀O. 5g/L,氯化鈉5g/L,PH調至6. 5-7. 8。將發酵獲得的側孢短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液以任意重量比進行混合得到復合微生物菌液,將該菌液吸附經干熱滅菌后冷卻的優質草炭粉(市售)得到復合微生物菌劑備用。優選的,側孢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兩者的混合重量比例為I 一 6 :1 — 6,更優選的為I :1。 再將其余干料分別進行粉碎、按比例混合,加入上述經發酵吸附制成的復合微生物菌劑,混勻并經低溫烘干、造粒、裝袋,制得本專利技術的花生專用復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花生專用復合微生物肥料,包括復合微生物菌液和有機無機復合肥,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計組成為:硫酸銨10-15%,尿素15?25%,普鈣10-20%,氯化鉀5-15%,草炭30-40%,復合微生物菌液6-10%,硼砂0.5?3%,鉬酸銨0.5?3%,合計為100%;所述的復合微生物菌液由側孢芽孢桿菌(Bacillus?laterosporus)、保藏號為CGMCC?No.5090和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subtilis)、保藏號為CGMCC?No.5091分別經發酵制得微生物菌液,再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花生專用復合微生物肥料,包括復合微生物菌液和有機無機復合肥,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計組成為硫酸銨10 - 15%,尿素15-25%,普鈣10 — 20%,氯化鉀5 — 15%,草炭30 - 40%,復合微生物菌液6 - 10%,硼砂O. 5-3%,鑰酸銨O. 5-3%,合計為100%;所述的復合微生物菌液由側孢芽孢桿菌(Bacillus laterosporus)、保藏號為CGMCC No. 5090和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保藏號為CGMCC No. 5091分別經發酵制得微生物菌液,再按照任意比例混合而成。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花生專用復合微生物肥料,以重量百分比計硫酸銨11%,尿素20%,普鈣13%,氯化鉀10%,草炭36%,復合微生物菌液8%,硼砂I %,鑰酸銨I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花生專用復合微生物肥料,其中復合微生物菌液側孢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兩者的混合重量比例為I 一 6 :1 — 6。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花生專用復合微生物肥料,其中復合微生物菌液側孢芽孢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兩者的混合重量比例為I :1。5.如權利要求I一 4所述的花生專用復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第一步制備微生物菌液 1)將側孢芽孢桿菌CGMCCNo. 5090或枯草芽孢桿菌CGMCC No. 5091菌株分別劃線接入斜面培養基(新I培養基),30— 38°C培養箱靜置黑暗條件下培養36小時; 2)用無菌水沖洗斜面,形成菌懸液; 3)將I體積菌懸液接入20體積的新I液體培養基中,30—38°C有氧培養至菌體濃度為IO8個/ml數量級; 4)將步驟3)得到的菌懸液加入到5-10倍體積的新2培養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麻林濤,王莉,
申請(專利權)人:麻林濤,王莉,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