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處理領域,具體為一種處理效果好,出水水質穩定,占地面積少的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其包括依次連接的格柵井(1)、調節池(2)、初沉池(3)、動力氧化接觸池(4)、澄清池(5),以及和動力氧化接觸池(4)連接的風機房(6);動力氧化接觸池(4)包括反應器主體(7),設在反應器主體(7)內部且與其連通的反應器內殼(8),貫穿反應器主體(7)和反應器內殼(8)設置的旋切式攪拌器(9);反應器內殼(8)內部形成曝氣區(10),反應器內殼(8)外壁與反應器主體(7)內壁之間的空間上方形成排水區(11),下方形成污泥沉淀區(12);反應器主體(7)底部設置有曝氣管(1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處理領域,具體為一種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
技術介紹
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 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O據監測,目前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點狀和面狀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和人口的增長,對大自然的污染愈來愈受到人類的重視,因此治理環境污染已成為時下的重要課題。例如日趨嚴重的水污泥不僅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對我國正在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帶來了嚴重影響,而且還嚴重威脅到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也已是我國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是當前和今后城市節水和城市水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處理生活污水設施的建設也成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我國雖然已建成污水處理廠100多座,但是還遠遠不能滿足城市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表現在某一個城市本身的處理率不高,也就是污水處理的量不夠,還表現在大城市已開始著手進行污水處理廠建設的規劃和建設計劃工作。但在中小城市,特別是在西北部中小城市還沒有將污水處理的規劃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的議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專門建設資金,有的地區的水污染日趨嚴重,若等待有資金投入時再興建污水處理廠,就會使環境趨于惡化,給人民生活帶來不便,對人民身心健康帶來危害,所以促使我們要多方籌措資金,加快水環境污染的治理,更為有效的辦法是找到簡單經濟的方式來處理城市污水和有機工業廢水。從上可知,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引發了人們對發展問題的重新思考,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提出使現階段環境領域的技術發生了戰略性轉折,污水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工程應用已轉成為維系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組成部分,傳統的污水處理一般都采用絮凝沉淀、砂濾系統,設計投加氯化鐵藥劑于A2/0系統終沉池配水井中,強化生物除磷,降低終沉池出水中磷的濃度;沉淀后出水經提升泵站至砂濾池,采用氣水反沖洗濾池,過濾后水至清水池,加壓后進入回用水管網。而隨著科學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基于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原理的各種污水處理工藝不斷出現,其中生物處理技術的應用最為廣泛,已經成為城市污水和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機的主流工藝,例如采用生物處理技術而發展起來的埋地式的污水處理設備。目前市場上出現出現的這類簡單經濟的埋地式的污水處理設備雖然使用越來越廣泛,但均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設備結構復雜,處理時的生物量較少,微生物的代謝功能慢從而影響整個設備的處理效率和效果,活性污泥凝聚沉淀性能不強,分散性和實用性較差等等;同時在中小城市和越來越多的人群密集區建立大型的污水處理廠比較困難,除了資金短缺以外,越來越緊張的土地資源也使得污水處理廠廠址的選擇極其有限,而且投資成本高,經濟效益低,于是只能采用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對產生的污水和廢水進行分區分點的分散處理,但是目前所使用的埋地式污水處理設備又存在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技術性能穩定可靠,處理效果好,出水水質穩定,耐沖擊負荷能力強,不需要污泥回流,投資及運行費用低,占地面積少,維護管理方便的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本專利技術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格柵井I、調節池2、初沉池3、動力氧化接觸池4、澄清池5,以及和動力氧化接觸池4連接的風機房6 ;所述的動力氧化接觸池4包括反應器主體7、反應器內殼8、旋切式攪拌器9 ;反應 器內殼8設置在反應器主體7內部,其底部開口與反應器主體7連通;旋切式攪拌器9貫穿反應器主體7和反應器內殼8設置;反應器內殼8內部形成曝氣區10,反應器內殼外壁與反應器主體內壁之間的空間上方形成排水區11,下方形成污泥沉淀區12 ;反應器主體7底部設置有曝氣管13。進一步,所述的反應器內殼8內部布置有若干納米懸浮生物載體。進一步,所述的旋切式攪拌器9包括電機14和攪拌棒15 ;電機14安裝在反應器主體7外部上方,其上連接伸入曝氣區10的攪拌棒15。進一步,所述的調節池2內部安裝有與初沉池3連通的潛污泵16。進一步,所述的風機房6通過曝氣管13與動力氧化接觸池4連接,外部安裝有太陽能板17,內部設置有與太陽能板17和風機18相連接的蓄電池19,風機18的出氣口與曝氣管13連通。進一步,所述的澄清池5內部設置有下部出水的隔板20將澄清池5分成兩部分,隔板20的一側為進水池21,另一側為出水池22 ;出水池22的一側設置有與其上部連通的消毒池23。進一步,所述的調節池2和初沉池3之間安裝有隔油池24 ;隔油池24從進水側到出水側依次設置有兩個下部出水的隔油板25和一個上部出水的溢流板26。進一步,所述的動力氧化接觸池4的頂部設置有天窗27。本專利技術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通過將流經化糞池的污水經格柵井I送入調節池2,格柵井I內截留的雜物被人工清除;流入調節池2的污水用潛污泵16提升到初沉池3進行再次沉淀,之后流入動力氧化接觸池4內的曝氣區10,由于曝氣區10內充填了納米懸浮生物載體,納米懸浮生物載體上的微生物膜和活性污泥會利用污水中的C、N、P生長繁殖,將水體中的污染物及水體富營養物質消化吸收,同時設置的旋切式攪拌器9能有效的輔助曝氣管13進行曝氣工作,最終將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污水中的泥水進入污泥沉淀區12泥水分離后污泥會自動回到曝氣區10,凈化后的水通過排水區11進入澄清池5后進一步去除懸浮物,之后進入消毒池23,當達標后排放到受納水體或作深度處理;其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緊湊,工藝性能穩定,處理強度高,不需要污泥回流,無堵塞,不需反沖洗,維護簡單,適用于中、小型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的處理。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系統流程2為本專利技術布置安裝的俯視中格柵井I、調節池2、初沉池3、動力氧化接觸池4、澄清池5、風機房6、反應器主體7、反應器內殼8、旋切式攪拌器9、曝氣區10、排水區11、污泥沉淀區12、曝氣管13、電機14、攪拌棒15、潛污泵16、太陽能板17、風機18、蓄電池19、隔板20、進水池21、出水池22、消毒池23、隔油池24、隔油板25、溢流板26、天窗27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例I本專利技術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格柵井I、調節池2、初沉池3、動力氧化接觸池4、澄清池5,以及和動力氧化接觸池4連接的風機房6 ;所述的動力氧化接觸池4包括反應器主體7,設置在反應器主體7內部且底部開口與反應器主體7連通的反應器內殼8,貫穿反應器主體7和反應器內殼8設置的旋切式攪拌器9 ;所述的反應器主體7底部設置有曝氣管13,其內壁與反應器內殼8外壁之間的空間上方形成排水區11,下方形成污泥沉淀區12 ;所述反應器內殼8內部形成曝氣區10。在使用本專利技術進行污水處理時,先將流經化糞池的污水經格柵井I送入調節池2,格柵井I內截留的雜物通過人工進行清除;之后通過調節池2的調節處理后,將流入調節池2的污水用潛污泵16提升到初沉池3進行再次沉淀;在初沉池3中沉淀過的污水流入動力氧化接觸池4內的曝氣區10進行曝氣,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格柵井(1)、調節池(2)、初沉池(3)、動力氧化接觸池(4)、澄清池(5),以及和動力氧化接觸池(4)連接的風機房(6);所述的動力氧化接觸池(4)包括反應器主體(7)、反應器內殼(8)、旋切式攪拌器(9);反應器內殼(8)設置在反應器主體(7)內部,其底部開口與反應器主體(7)連通;所述的旋切式攪拌器(9)貫穿反應器主體(7)和反應器內殼(8)設置;反應器內殼(8)內部形成曝氣區(10),反應器內殼(8)外壁與反應器主體(7)內壁之間的空間上方形成排水區(11),下方形成污泥沉淀區(12);反應器主體(7)底部設置有曝氣管(13)。
【技術特征摘要】
1.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格柵井(I)、調節池(2)、初沉池(3)、動力氧化接觸池(4)、澄清池(5),以及和動力氧化接觸池(4)連接的風機房(6);所述的動力氧化接觸池(4)包括反應器主體(7)、反應器內殼(8)、旋切式攪拌器(9);反應器內殼(8)設置在反應器主體(7)內部,其底部開口與反應器主體(7)連通;所述的旋切式攪拌器(9)貫穿反應器主體(7)和反應器內殼(8)設置;反應器內殼(8)內部形成曝氣區(10),反應器內殼⑶外壁與反應器主體(7)內壁之間的空間上方形成排水區(11),下方形成污泥沉淀區(12);反應器主體(7)底部設置有曝氣管(13)。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應器內殼(8)內部布置有若干納米懸浮生物載體。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切式攪拌器(9)包括電機(14)和攪拌棒(15);電機(14)安裝在反應器主體(7)外部上方,其上連接伸入曝氣區(10)的攪拌棒(15)。4.根據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曉娟,
申請(專利權)人:呂曉娟,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