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疊層體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疊層體抑制粘結(jié)防水性膜和織物時發(fā)生線圈彎曲,并且,確保防水性膜和織物的粘結(jié)力,可以力圖輕量化。疊層體(1)是使防水性膜(4)介于第一布帛(2)和第二布帛(3)之間的疊層體。第一布帛(2)是單位面積的質(zhì)量為3g/m2~30g/m2的織物。該織物被樹脂A對經(jīng)紗和緯紗進行填隙處理。第一布帛(2)和防水性膜(4)被點狀的樹脂A(5)、樹脂B(6)粘結(jié)。第二布帛(3)和防水性膜(4)被樹脂C(8)粘結(jié)。作為樹脂A,使用熔點為80℃~160℃的熱硬化樹脂或者熱塑性樹脂,作為樹脂B,使用熔點比樹脂A的熔點低5℃~40℃的熱塑性樹脂。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使膜介于兩個布帛之間的。
技術介紹
例如,在雨具、帳篷等要求放水的纖維制品中,使用具有防水性的坯布。含有防水性的坯布,作為將由平紋組織構(gòu)成的織物疊層到防水性膜上的疊層體構(gòu)成(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7 — 283774號公報)。在日本特開2007 — 283774號公報記載的技術中,對于疊層到防水性膜上的織物的經(jīng)紗及緯紗,規(guī)定布面覆蓋系數(shù)的總計值,借此,可以不損害外觀及觸感而獲得重量輕的疊層體,并且,縫制部分能夠有效的填隙。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近年來,對于具有防水性的疊層體,進ー步輕量化(減薄化)的要求増大。一般地, 越使疊層的織物變薄,織物的線圈就變得越粗,在疊層時織物的線圈越容易偏移(容易發(fā)生線圈彎曲)。另外,當織物的線圈變粗時,疊層的防水性膜與織物的粘結(jié)カ會降低。本專利技術是為了解決這樣的課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所述疊層體可以抑制粘結(jié)防水性膜和織物時的線圈彎曲的發(fā)生,并且,確保防水性膜與織物的粘結(jié)力,并且カ求輕量化。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疊層體,是ー種使防水性膜介于第一布帛與第二布帛之間的疊層體,第一布帛是每單位面積的質(zhì)量為3g/m2 30g/m2的織物。該第一布帛的經(jīng)紗和緯紗中的至少ー個被樹脂A呈點狀填隙。這里,樹脂A是熔點為80°C 160°C的未硬化和半硬化的熱硬化性樹脂(al)硬化而成的樹脂,或者熔點為80°C 160°C的熱塑性樹脂(a2)或者該熱塑性樹脂(a2)交聯(lián)而成的樹脂中的ー種樹脂。另ー方面,其特征在干,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被前述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粘結(jié),第二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被熱塑性樹脂C粘結(jié)。這樣的疊層體,由于每單位面積的質(zhì)量為3g/m2 30g/m2的薄的織物的經(jīng)紗和/或緯紗被樹脂A填隙,所以,經(jīng)紗和緯紗的線圈彎曲的發(fā)生被抑制。另外,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被將織物的經(jīng)紗和/或緯紗填隙的樹脂A和有別于樹脂A的熱塑性樹脂B粘結(jié),所以,可以確保足夠的粘結(jié)力。本專利技術的疊層體,優(yōu)選地,第二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被熱塑性樹脂C呈點狀地粘結(jié)。進而,優(yōu)選地,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被前述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呈點狀粘結(jié),在這種情況下,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疊層體,優(yōu)選地,在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之間,樹脂A在単位面積的第一布帛上所占比例、即占有率為1% 20%,在第一布帛與防水性膜之間,熱塑性樹脂B在単位面積的防水性膜上所占的比例、即占有率為5 % 60 %。當在第二布帛和防水性膜之間由熱塑性樹脂C呈點狀地粘結(jié),或者在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之間由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呈點狀地粘結(jié)時,可以獲得能夠它們各自之間充分確保粘結(jié)カ且柔軟性優(yōu)異的疊層體,而且,可以獲得具有透濕性的疊層體。另外,如果在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之間,樹脂A的占有率及熱塑性樹脂B的占有率在上述范圍內(nèi),則可以獲得具有更優(yōu)異的粘結(jié)力、柔軟性、透濕性的疊層體。另外,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疊層體的制造方法,是制造使防水性膜介于第一布帛和第二布帛之間而成的疊層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粘結(jié)エ序,在所述第一粘結(jié)エ序,通過進行加熱加壓處理,利用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將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粘結(jié)起來;第二粘結(jié)エ序,在所述第二粘結(jié)エ序,通過進行加熱加壓處理,利用熱塑性樹脂C將第二布帛和防水性膜粘結(jié)起來。這里,第一布帛是每單位面積的質(zhì)量(經(jīng)紗和緯紗的總量)為3g/m2 30g/m2的織物。對于第一布帛,在進行加熱加壓處理之前,利用作為熔點80°C 160°C的未硬化或者半硬化的熱硬化樹脂的樹脂(al)、或者作為熔點熔點80°C 160°C的熱塑性樹脂的樹脂(a2)中的任ー種樹脂,對織物的經(jīng)紗和/或緯紗呈點狀地進行填隙處理。另外,通過該第一粘結(jié)エ序的加熱,如果進行過填隙處理的樹脂是樹脂(al),樹脂A為樹脂(al)硬化 而成的樹脂,如果進行過填隙樹脂是樹脂(a2),則樹脂A為樹脂(a2)或者樹脂(a2)交聯(lián)而成的樹脂。進而,實施第一粘結(jié)エ序的加熱加壓處理之前的熱塑性樹脂B是熔點為60°C 150°C的熱塑性樹脂。在這種疊層體的制造方法中,即使第一布帛是薄的織物,由于在第一粘結(jié)エ序中的加熱加壓處理之前,第一布帛被樹脂(al)或樹脂(a2)對經(jīng)紗和/或緯紗進行填隙處理,所以,在第一粘結(jié)エ序中,可以抑制第一布帛的線圈彎曲。另外,由于當在加熱加壓處理之后利用樹脂A對第一布帛進行點狀填隙時,同時將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呈點狀粘結(jié),而且,還利用熱塑性樹脂B將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粘結(jié),所以,可以將兩者牢固地粘結(jié)。另外,為了可靠地粘結(jié)第一布帛、防水性膜和第二布帛,優(yōu)選地,在實施第一粘結(jié)エ序的加熱加壓處理而將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粘結(jié)之后,實施第二粘結(jié)エ序的加熱加壓處理。另外,優(yōu)選地,用于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的粘結(jié)的熱塑性樹脂B在第一粘結(jié)エ序的加熱加壓處理之前的熔點,比用于填隙處理的樹脂(al)或樹脂(a2)的熔點低5°C 40。。。如果兩者的熔點之差在這樣的范圍內(nèi)的話,則可以在第一エ序中進ー步抑制第一布帛的線圈彎曲,并且可以牢固地粘結(jié)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進而,優(yōu)選地,在第二粘結(jié)エ序中,利用熱塑性樹脂C呈點狀粘結(jié)第二布帛和防水性膜。當這樣粘結(jié)兩者時,可以獲得柔軟性及透濕性優(yōu)異的疊層體。另外,優(yōu)選地,在第一粘結(jié)エ序中,利用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呈點狀粘結(jié)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當這樣粘結(jié)兩者時,可以獲得柔軟性及透濕性優(yōu)異的疊層體。在這種情況下,優(yōu)選地,在第一布帛的填隙處理中使用的樹脂(al)或樹脂(a2)、及在第一粘結(jié)エ序的加熱加壓處理實施前的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的粘結(jié)中使用的熱塑性樹脂B的點的粒徑為O. Imm 2. 0mm。進而,優(yōu)選地,在第一粘結(jié)エ序及第ニ粘結(jié)エ序的加熱加壓處理實施后的疊層體中,以如下方式粘結(jié)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所述方式為在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之間,作為樹脂A在單位面積的第一布帛上所占比例的占有率為1% 20%,在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之間,作為熱塑性樹脂B在単位面積的防水性膜上所占比例的占有率為5% 60%。通過在樹脂A的基礎上,還利用熱塑性樹脂B將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之間呈點狀粘結(jié),可以充分兼顧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的粘結(jié)性和疊層體的柔軟性。而且,可以獲得具有透濕性的疊層體,如果采用上述范圍內(nèi)的點的粒徑、粘結(jié)樹脂的占有率,則可以進ー步提高柔軟性及透濕性。根據(jù)本專利技術,可以提供一種,所述疊層體抑制粘結(jié)防水性膜和織物時的線圈彎曲的發(fā)生,并且,確保防水性膜和織物的粘結(jié)力,能夠カ圖輕量化。附圖說明圖I是放大地表示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實施形式的疊層體的概略剖視圖。圖2是放大地表示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實施形式的疊層體的襯料(第一布帛)的概略平面圖。圖3是表示根據(jù)本專利技術實施形式的疊層體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圖。 圖4是表示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另外的實施形式的疊層體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圖。圖5是放大地表示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第二種實施形式的疊層體的概略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形式進行說明。另外,對于相同或者相應的部件賦予相同的標號,省略其重復的說明。附圖的尺寸比例并不一定和說明的尺寸相一致。圖I是放大地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形式的疊層體的概略剖視圖。圖I所示的疊層體I包括襯料(第一布帛)2、面料(第二布帛)3、及防水透濕性膜(防水性膜)4。疊層體I例如可以作為風衣或雨衣等的坯布使用,使防水透濕性膜4介于襯料2和面料3之間。在疊層體I中,利用樹脂A5將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疊層體,是使防水性膜介于第一布帛與第二布帛之間的疊層體,其中,前述第一布帛是單位面積的質(zhì)量為3g/m2~30g/m2的織物,前述第一布帛的經(jīng)紗和緯紗中的至少一方被作為由樹脂(a1)硬化而成的樹脂、或者樹脂(a2)、或者樹脂(a2)交聯(lián)而成的樹脂中的任一種樹脂的樹脂A呈點狀填隙,前述第一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由填隙的前述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粘結(jié),前述第二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由熱塑性樹脂C粘結(jié),前述樹脂(a1)是熔點為80℃~160℃的未硬化或半硬化的熱硬化性樹脂,前述樹脂(a2)是熔點為80℃~160℃的熱塑性樹脂。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6.20 JP 2011-136382;2012.05.11 JP 2012-10951.一種疊層體,是使防水性膜介于第一布帛與第二布帛之間的疊層體,其中, 前述第一布帛是單位面積的質(zhì)量為3g/m2 30g/m2的織物, 前述第一布帛的經(jīng)紗和緯紗中的至少一方被作為由樹脂(al)硬化而成的樹脂、或者樹月旨(a2)、或者樹脂(a2)交聯(lián)而成的樹脂中的任一種樹脂的樹脂A呈點狀填隙, 前述第一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由填隙的前述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粘結(jié), 前述第二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由熱塑性樹脂C粘結(jié), 前述樹脂(al)是熔點為80°C 160°C的未硬化或半硬化的熱硬化性樹脂, 前述樹脂(a2)是熔點為80°C 160°C的熱塑性樹脂。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疊層體,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由熱塑性樹脂C呈點狀地粘結(jié)。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疊層體,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由前述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呈點狀地粘結(jié)。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疊層體,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一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之間,作為前述樹脂A在前述第一布帛的單位面積上的比例的占有率為1% 20%, 在前述第一布帛和前述防水性膜之間,作為前述熱塑性樹脂B在前述防水性膜的単位面積上的比例的占有率為5 % 60 %。5.一種疊層體的制造方法,是制造使防水性膜介于第一布帛和第二布帛之間的疊層體的方法,其中,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第一粘結(jié)エ序和第二粘結(jié)エ序,在所述第一粘結(jié)エ序,通過進行加熱加壓處理,利用樹脂A及熱塑性樹脂B將第一布帛和防水性膜粘結(jié)起來,所述第一布帛是単位面積的經(jīng)紗和緯紗的總計質(zhì)量為3g/m2 30g/m2的織物,所述經(jīng)紗和所述緯紗中的至少一方被作為熔點為80°C 160°C的未硬化或者半硬化的熱硬化性樹脂的樹脂(al)、或者作為熔點為80°C 16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林央洋,中屋一弘,野津敏雄,
申請(專利權)人:日東紡績株式會社,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